论集聚与经济增长

论集聚与经济增长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3-12
版次: 1
ISBN: 9787514138689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8页
字数: 180千字
分类: 经济
  •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从经济集聚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尤其是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因此,本书将重点探寻我国经济集聚现象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书的研究和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78),“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动因及其对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的资助。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教育研修背景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 博士后研究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 访问学者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系  访问学者,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德国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核心概念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2章 理论综述

    第3章 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4章 集聚效应的成因 

     4.1 空间距离导致要素集聚 

     4.1.1 空间距离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4.1.2 空间距离对资本配置的影响 

     4.1.3 空间距离对技术传播的影响 

     4.1.4 空间距离对集聚效应影响的新认识 

     4.2 规模报酬递增产生集聚效应 

     4.3 市场的非完全竞争结构产生集聚效应 

     4.4 政府的非均衡经济增长政策导致经济集聚 

    第5章 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5.1 集聚效应与增长的研究假定 

     5.2 垄断竞争下的家庭动态决策 

     5.2.1 家庭的迁移决策模型 

     5.2.2 限制迁移政策的作用 

     5.2.3 关于迁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测算 

     5.2.4 关于家庭迁移决策的一些结论 

     5.3 异质性厂商的决策

     5.4 存在剩余劳动力时的集聚与经济增长 

    第6章 厂商空间集聚水平的测量 

     6.1 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类型:均匀、随机与集聚 

     6.2 空间分布的Ripley's KL函数

     6.3 产业集中度的Ellison-Glaeser指数

    第7章 我国区域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测量 

     7.1 数据的来源与调整

     7.2 所使用的计量方法的简介:非参数估计与空间统计 

     7.3 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分析

     7.3.1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7.3.2 对我国经济地区趋异的解释 

     7.3.3 我国地区经济趋异的模式分析 

     7.3.4 我国省际趋同现象的多元估计和动态迁移 

     7.4 对我国区域经济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关联性检验:Moran's I指数 

     7.5 对我国厂商生产外部性和规模报酬的测算 

     7.5.1 生产成本与外部性和规模报酬模型 

     7.5.2 外部性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测算 

     7.5.3 结论及启示 

     7.6 考虑厂商分布密度的生产函数的测量 

     7.6.1 测量集聚经济的模型 

     7.6.2 对我国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的计量 

     7.6.3 对我国地区产出与集聚效应的关联的计量 

     7.7 我国集聚效应及其对全要素生产影响测算结果的解释 

    第8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1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及意义 

     8.2 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从经济集聚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尤其是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因此,本书将重点探寻我国经济集聚现象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书的研究和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78),“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动因及其对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的资助。
  • 作者简介: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教育研修背景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 博士后研究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 访问学者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系  访问学者,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德国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核心概念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2章 理论综述

    第3章 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4章 集聚效应的成因 

     4.1 空间距离导致要素集聚 

     4.1.1 空间距离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4.1.2 空间距离对资本配置的影响 

     4.1.3 空间距离对技术传播的影响 

     4.1.4 空间距离对集聚效应影响的新认识 

     4.2 规模报酬递增产生集聚效应 

     4.3 市场的非完全竞争结构产生集聚效应 

     4.4 政府的非均衡经济增长政策导致经济集聚 

    第5章 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5.1 集聚效应与增长的研究假定 

     5.2 垄断竞争下的家庭动态决策 

     5.2.1 家庭的迁移决策模型 

     5.2.2 限制迁移政策的作用 

     5.2.3 关于迁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测算 

     5.2.4 关于家庭迁移决策的一些结论 

     5.3 异质性厂商的决策

     5.4 存在剩余劳动力时的集聚与经济增长 

    第6章 厂商空间集聚水平的测量 

     6.1 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类型:均匀、随机与集聚 

     6.2 空间分布的Ripley's KL函数

     6.3 产业集中度的Ellison-Glaeser指数

    第7章 我国区域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测量 

     7.1 数据的来源与调整

     7.2 所使用的计量方法的简介:非参数估计与空间统计 

     7.3 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分析

     7.3.1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7.3.2 对我国经济地区趋异的解释 

     7.3.3 我国地区经济趋异的模式分析 

     7.3.4 我国省际趋同现象的多元估计和动态迁移 

     7.4 对我国区域经济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关联性检验:Moran's I指数 

     7.5 对我国厂商生产外部性和规模报酬的测算 

     7.5.1 生产成本与外部性和规模报酬模型 

     7.5.2 外部性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测算 

     7.5.3 结论及启示 

     7.6 考虑厂商分布密度的生产函数的测量 

     7.6.1 测量集聚经济的模型 

     7.6.2 对我国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的计量 

     7.6.3 对我国地区产出与集聚效应的关联的计量 

     7.7 我国集聚效应及其对全要素生产影响测算结果的解释 

    第8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1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及意义 

     8.2 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