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7
版次: 1
ISBN: 9787532583928
定价: 3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8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8人买过
  •   本书汇编太平天国财经资料,分20章,从太平天国革命理想到太平天国之政权架构,以及太平天国经济制度之运行、有关事件,太平天国及晚清工业、农业、商业、贸易、金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分类编排,条理清晰,汇集太平天国财经史料于一编,同时以“编者按”的形式加以评论,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作者对太平天国财经问题的研究成果。是书不仅有益于晚清政治、军事史及太平天国史之研究,同时有益于了解晚清社会之变迁。   赵德馨,1932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史专家,中国现代经济史学奠基人。自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经济史研究60余年。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等,1998年被聘为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1)》《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等教材,出版专著五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前  言 1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编辑说明 3 第一章  理想社会与基本政策 5 第一节  四民各安恒业的基本政策 5 一、各安恒业的告示与广为宣传 5 二、为保护良民私有财产而制订的禁令与军纪 14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 24 一、《天朝田亩制度》 24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渊源 27 (一)儒家学说 28 (二)基督教教义 30 三、19世纪前期的社会矛盾与下层群众的要求 34 (一)田赋苛重与要求豁免钱粮 34 (二)满族贵族政权的压迫与反对满族贵族政权统治 39 (三)贫富差距大与要求均贫富 40 (四)官吏贪污与反贪官污吏 41 (五)地租额高与要求减免地租,希望有块土地 44 (六)借贷利率高与要求减息 48 (七)要求市场公平交易 48 (八)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反对外国侵略 50 (九)无以为生与参军得食 51 四、太平军的社会基础 53 (一)参与者的家庭成分或职业 53 (二)欢迎者的家庭成分或职业 62 第三节  《资政新篇》 70 一、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与洪秀全的批示 70 二、时人对《资政新篇》及其作者洪仁玕的评价 78 第四节  1856年内哄后政令不统一 80 第二章  军需的来源与财政收入 82 第一节  圣库制度 82 一、军需来源的演变过程 82 二、起义者捐献家财与圣库制度的产生 83 三、圣库制度的基本原则 86 (一)一切银物归圣库,缴获归公制度 86 (二)共同消费标准:平均主义与等级制 94 四、圣库的支出 96 (一)军政人员中的圣库制 97 (二)将圣库制扩大到城内居民中 98 五、圣库制度的演变 99 (一)从一切归公到私藏财物,家庭制度的恢复与私人积累财富,太平天国官员的腐败与惩治措施 99 (二)从依制度发钱物到制度外的发钱物。送礼给上级官员 102 第二节  缴获 105 第三节  进贡制度与群众支援 108 第四节  打先锋制度 121 第五节  赋税征收制度与财政状况 126 第六节  向私人购买物资与人民支援 127 第三章  照旧征粮制度 131 第一节  照旧交粮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131 一、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颁布与征粮之始 131 二、照旧由业主收租完粮 134 第二节  收集粮册或编造田册 137 一、收集旧粮册 137 二、按旧制编新田册 140 三、变通办法 144 第三节 照旧发由单 145 第四节  照旧征收银钱与粮食实物 156 第五节  照旧收使费与附加 157 一、使费 157 二、随田派捐 159 三、浮收 159 第六节  照旧分春秋两季征收 160 第七节  照旧粮额征收和实行减免 171 一、暂依旧例章程 171 二、减赋与免征 175 三、实收粮额与征收绩效 177 第八节  照旧催征与奖惩制度 190 一、设定限期,分限加价与分限减征 190 二、钱粮结账与催征 192 三、计课升官 197 四、缺额由镇派填 197 第九节  照旧包漕与绅董议漕 198 一、包收漕米 198 二、绅董议粮议漕 198 第十节  完纳钱粮执照 200 第四章  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 227 第一节  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与职官 227 一、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与职官的产生与地位 227 (一)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与职官的产生 227 (二)财政经济职官的地位 227 二、朝内官 229 三、典官 231 (一)天王宫及各王府典官 231 (二)朝内典官 232 (三)军中典官 235 四、地方政府中的财政经济职官 239 (一)总制、监军的职权与地方政府中的典官 239 (二)乡官 241 (三)后期的变化 242 第二节  会计制度 250 第五章  捐,费与役 253 第一节  捐项举例 253 一、天王下诏捐赀,捐官,筹措钱粮的特殊方法——卖爵 253 二、大捐 253 三、户捐 255 四、丁口捐 255 五、房捐 256 六、田捐 256 七、海塘捐 260 八、火药捐 263 九、日捐,月捐 264 十、店捐 265 十一、船捐 266 十二、机捐 266 十三、修城捐 267 十四、难民捐 267 十五、渔课与杂捐 268 第二节  费与临时摊派举例 269 一、升官庆贺费,万民伞费 269 二、修造王府费 272 三、诸王、王妃、主将生日费和天王生子费 273 四、征收礼拜钱 274 五、杂费 275 六、临时派物 278 第三节  减免捐费与粮、捐、费总额 279 一、减免捐、费 279 二、粮、捐、费总额与负担状况 279 第四节  差役 281 第六章  太平天国境内的抗租、抗粮、抗捐与着佃交粮交捐 288 第一节  太平天国境内的抗租、抗粮、抗捐 288 一、禁止抗粮抗租与任佃农滋事 288 二、佃农抗租,降低租额 289 三、粮户抗粮抗捐 293 第二节  着佃交粮交捐交费 295 一、着佃交粮 296 二、着佃交捐交费 303 第七章  农村中征收钱粮的机构与乡官制度 305 第一节  粮局与租粮局 305 第二节  始立乡官的时间 310 第三节  乡官编制和普遍设置 310 第四节  任乡官的条件与产生乡官的办法 315 第五节  对乡官的管理制度 316 第六节  乡官的职责与作用 320 一、寓兵于农 320 二、兵刑钱谷悉统辖 专管漕银等务。写田册 320 三、管理户口 321 四、传呼工役 322 五、设局收租与调停租事 322 六、理民词讼 323 七、供应驻军及过境军队的军需 323 八、追捕盗贼与反对者,维持社会秩序 324 九、为太平军作向导 325 十、社会救济 325 第七节  乡官的出身 325 一、富户 325 二、穷民,匠人 329 三、清官员、候补官员 329 四、士人,绅士 330 五、吏胥,帮役 334 六、乡图里正,地保 335 七、商人 336 八、无赖,无业游民,土棍 337 九、土豪 339 十、江苏省长洲县的情况 339 第八节  乡官处境 340 一、乡官的待遇与报酬 341 二、后期乡官可升守土官或军官 341 三、乡官的威风 342 四、乡官发财与亏赔 343 (一)侵吞他人财产 343 (二)占田,受贿得田,买田 346 (三)贪污 348 (四)经商与勒索商人 350 (五)包税,包饷 351 (六)乡官亏赔 352 五、受乡民和土匪的打击 352 六、两面政权 354 七、逃亡,破产,死亡 356 第八章  户口制度与人口迁徙 358 第一节  整理户籍,编制户口册和人口册 358 一、城镇的户口册 358 二、乡村的户口册 358 三、军中的人口册 360 第二节  区分良与妖 362 一、良民、子民与良民牌 362 二、妖的定义与种类 364 第三节  门牌制度 368 一、门牌的起源与作用 368 二、门牌的格式 369 三、门牌中的奴隶与雇工栏 376 四、门牌费,查门牌,对不领门牌者的处罚 377 五、特种门牌:船户门牌 381 第四节  人口数增减与人口迁移 381 一、人口迁徙的路线 381 (一)自西向东的省际间迁移举例 381 (二)自北向南的省内迁移举例 383 (三)自沿海地区迁徙往内地举例 385 (四)乡镇人口涌入上海等城市 385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387 三、几个人口减少或增加地区的情况 389 第九章  财政支出 396 第一节  财政支出项目 396 一、制造与购买传统军火军械的费用 396 二、向外国商人购买现代军火的费用 397 三、财政支出中的特殊项目 398 四、军事机构费用 398 第二节  物资供应与战略、战术 398 一、存粮与缺粮,集粮 398 (一)存粮 398 (二)缺粮 398 (三)南京的粮食供应与南京失守 400 (四)掠粮与就地取粮 404 (五)战略战役成败与军需供给的关系 407 (六)购买粮食 411 (七)种粮自给 411 二、缺油盐缺衣服 411 三、军需物品的运输与长江水师 412 第三节  军需品支领纪录 413 第四节  赈济抚恤 423 第十章  太平军活动地区内富户经济的变化 426 第一节  富户对太平天国的态度 426 一、富绅 426 二、富商 429 第二节  太平天国对富户的政策与富户衰落的原因 430 一、太平天国对富户的政策 430 (一)对贫户富户的看法与态度 430 (二)要富户当乡官,保护绅士富户,与富户武装妥协 432 (三)以天下富室为库 435 (四)令富户多进贡,多出捐费或代贫户交纳 439 (五)对违法富户打先锋 440 (六)写大捐与乡官勒索富户 442 (七)没收官僚的资财 449 (八)强迫富翁劳动 450 (九)对城居富户的打击 451 (十)令典当让利取赎 452 二、当地贫民反富户的斗争 452 (一)民风大变,抗租与夺财 452 (二)与太平军打先锋和向太平军进贡相结合 455 (三)吃大户,抢大户,杀有怨者。 456 三、土匪抢劫,勒索 459 四、清政府对富户的政策与行为 461 (一)清军抢劫 461 (二)清政府为对付太平军而增加富户的负担 463 五、战火的破坏 466 六、富户捐资修城、办团练、赈济难民等 466 第三节  富户衰落的状况与后果 469 一、财产与生活状况 469 (一)财产损失情况 469 (二)收入下降状况 474 (三)生活下降状况 478 二、逃亡状况 480 (一)逃亡者的身份 480 (二)逃走方向 481 (三)富户成绝户 481 三、衰落的特征 482 (一)普遍性 482 (二)突变性 485 四、 富户衰落的后果 485 (一)生计变化 485 (二)心理变化 486 第四节  财富分配新趋势 488 一、原富户更富 488 二、新富户的兴起 489 (一)太平天国官员 489 (二)乡官 489 (三)土匪 491 第十一章  农业 494 第一节  太平军经过地区1850年前的土地占有状况 494 一、地权集中程度与大地主示例 494 二、耕地少,租额高 495 三、耕地小块化 496 四、私田、官田、公田的转化 497 五、永佃权 497 六、农民进山开垦 498 七、主佃关系,佃户抗租夺地斗争 498 八、粮户抗粮斗争 501 九、吃大户,打大户 502 第二节  太平天国实行的土地政策 503 一、保护良民的土地 503 (一)维护良民土地私有权 503 (二)自报田亩与太平天国查田 504 (三)颁发田凭 505 (四)土地买卖与顶典 514 二、对几类特殊土地的处理 518 (一)南京等城区内的土地 518 (二)寺院田、祠堂族田、官田、军田、学田 519 (三)妖官的土地、房产 521 (四)逃亡业主的土地 522 (五)违令地主的土地 522 三、太平天国占领区佃农抗租夺地与土地占有状况 524 第三节  租佃关系 524 一、准许收租 524 (一)准收租 524 (二)准收租是为了收粮 526 二、收租方式 526 (一)业主自收 526 (二)租息局 526 第四节  农业生产 528 一、农业生产状况,年成 528 二、安民劝民与招集流亡 533 三、保护耕牛,农具 535 四、兴修水利,求雨,郊天 537 五、开垦荒田,借给种籽 541 六、历法 543 第十二章  工业 546 第一节  政府与太平军中的手工业 546 一、百工衙 546 二、诸匠营 548 (一)诸匠营概况 548 (二)诸匠营人数 550 (三)土营 550 (四)火药局 553 (五)军械局与军火制造 556 (六)造战船 567 (七)铸钱 568 (八)织营 569 (九)绣锦营 572 (十)水营 573 (十一)镌刻衙,刻书局 575 (十二)染坊 575 (十三)金匠营 576 第二节  私人手工业 576 一、对手工业和手工业者的政策 576 (一)吸收百工匠艺为执役 576 (二)向铁匠购买军械 578 二、手工工人工资 578 三、手工业的兴与衰 579 第三节  太平天国请外国人制造军械与购买外国武器 580 第十三章  占领区内的商业 585 第一节  商业政策 585 一、宣传与贯彻商业政策 585 (一)宣传保护商业政策 585 (二)平买平卖 589 二、关于城市的交易场所 592 (一)或在城外设买卖街 592 (二)或在城内交易 598 三、对商人的政策 599 (一)给城市贫民贷商本以营生 599 (二)向富商借饷与令商人填补钱粮缺额 601 四、禁止交易的商品 602 (一)禁屯积粮食和禁谷米出境 602 (二)禁出售鸦片、烟、酒和迷信用品 603 五、公营商店、买卖衙和盐专卖 610 (一)公营商店和买卖衙 610 (二)出售打先锋之物 614 (三)盐专卖 616 六、打击枪船,保护市场正常交易 620 第二节  经商凭证 622 一、颁发商凭、店凭、船凭的规定 623 二、商凭种类 623 (一)商凭 623 (二)牙帖 625 (三)店凭 625 (四)浙江省嘉兴米店执照 627 (五)茶馆卡凭 627 三、船凭 628 四、卡凭与关凭 631 第三节  商税 632 一、关税与税关 632 二、卡税与税卡 635 三、店税 640 第四节  物价 643 一、物价的特点 643 二、粮价 645 (一)安徽省 645 (二)江苏省 645 (三)浙江省 650 三、棉花、棉纱、棉布价格 653 四、食盐价格 653 第五节  商情与商贩利润 654 一、商情 654 (一)湖南省、江西省 654 (二)江苏省 654 (三)浙江省 661 二、商贩利润 670 第十四章  与清政府管辖区的贸易 671 第一节  太平天国反经济封锁的政策与措施 671 一、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实行经济封锁政策 671 二、太平天国反经济封锁的政策 673 (一)鼓励通商 673 (二)为通商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673 第二节  太平天国地区与清管辖区贸易的经营者 681 一、商人 681 二、清军官兵与太平军官兵 685 第三节  太平天国地区与清管辖区交换的物资 687 一、军火 687 二、粮食 688 三、食盐 688 四、其他商品 689 第四节  与上海的贸易 690 第十五章  与外国商人的贸易 693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对外通商政策 693 一、太平天国对外国宣布的通商政策 693 二、为方便外国商人出入境采取的措施 700 三、保护外人在华的财产 708 第二节  外国对太平天国的政策 711 第三节  清政府阻拦外国商人与太平军的贸易 724 一、清政府想以互市之利为由,诱外国与之合作 724 二、清政府想断绝外国商人与太平军的贸易 726 第四节  外国商人与太平军占领区交易的商品种类 728 一、生丝 728 二、茶叶 731 三、军火、轮船 732 四、粮油等物 744 五、高级消费品 745 六、鸦片 746 第五节  外国商人深入太平军占领区作生意及其对中外商人关系的影响 749 一、外国商人深入太平军占领区作生意 749 二、中国商人对洋人依赖性的增强 754 三、中外商人在反对太平天国上的合作 756 第十六章  金融与货币 763 第一节  金融 763 一、管理金融的机构与职官 763 (一)管理金融的职官 763 (二)官营金融的机构 763 (三)对私人钱庄典当的政策与私人钱庄典当的衰落 765 二、民间借贷 768 第二节  货币 768 一、铜钱的铸造 769 (一)铸钱为天国三大政之一 769 (二)铸钱的机构与职官 769 (三)始铸钱的时间 770 (四)铸钱的地点 772 (五)太平天国铜货币的币形、币文与面值 774 (六)不用于流通的铜质钱币 777 (七)太平天国钱币的特色 778 二、太平天国铜钱的使用与太平天国境内货币流通情况 779 (一)太平天国铜钱的流通情况与足额使用问题 779 (二)清政府铸的铜钱照旧流通 781 三、太平天国的银货币 781 (一)银元,青钱,圣钱 781 (二)元宝 785 (三)银两银元的使用情况 786 三、太平天国的金货币 787 (一)太平通宝、太平天国圣宝金钱 787 (二)金钱比价 789 (三)金质钱币的性质 789 四、太平天国的铁钱、锌钱、铅钱 790 (一)铁钱 790 (二)锌钱 790 (三)铅钱 791 (四)锡钱 791 
  • 内容简介:
      本书汇编太平天国财经资料,分20章,从太平天国革命理想到太平天国之政权架构,以及太平天国经济制度之运行、有关事件,太平天国及晚清工业、农业、商业、贸易、金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分类编排,条理清晰,汇集太平天国财经史料于一编,同时以“编者按”的形式加以评论,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作者对太平天国财经问题的研究成果。是书不仅有益于晚清政治、军事史及太平天国史之研究,同时有益于了解晚清社会之变迁。
  • 作者简介:
      赵德馨,1932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史专家,中国现代经济史学奠基人。自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经济史研究60余年。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等,1998年被聘为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1)》《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等教材,出版专著五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 目录:
    前  言 1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编辑说明 3 第一章  理想社会与基本政策 5 第一节  四民各安恒业的基本政策 5 一、各安恒业的告示与广为宣传 5 二、为保护良民私有财产而制订的禁令与军纪 14 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 24 一、《天朝田亩制度》 24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渊源 27 (一)儒家学说 28 (二)基督教教义 30 三、19世纪前期的社会矛盾与下层群众的要求 34 (一)田赋苛重与要求豁免钱粮 34 (二)满族贵族政权的压迫与反对满族贵族政权统治 39 (三)贫富差距大与要求均贫富 40 (四)官吏贪污与反贪官污吏 41 (五)地租额高与要求减免地租,希望有块土地 44 (六)借贷利率高与要求减息 48 (七)要求市场公平交易 48 (八)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反对外国侵略 50 (九)无以为生与参军得食 51 四、太平军的社会基础 53 (一)参与者的家庭成分或职业 53 (二)欢迎者的家庭成分或职业 62 第三节  《资政新篇》 70 一、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与洪秀全的批示 70 二、时人对《资政新篇》及其作者洪仁玕的评价 78 第四节  1856年内哄后政令不统一 80 第二章  军需的来源与财政收入 82 第一节  圣库制度 82 一、军需来源的演变过程 82 二、起义者捐献家财与圣库制度的产生 83 三、圣库制度的基本原则 86 (一)一切银物归圣库,缴获归公制度 86 (二)共同消费标准:平均主义与等级制 94 四、圣库的支出 96 (一)军政人员中的圣库制 97 (二)将圣库制扩大到城内居民中 98 五、圣库制度的演变 99 (一)从一切归公到私藏财物,家庭制度的恢复与私人积累财富,太平天国官员的腐败与惩治措施 99 (二)从依制度发钱物到制度外的发钱物。送礼给上级官员 102 第二节  缴获 105 第三节  进贡制度与群众支援 108 第四节  打先锋制度 121 第五节  赋税征收制度与财政状况 126 第六节  向私人购买物资与人民支援 127 第三章  照旧征粮制度 131 第一节  照旧交粮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131 一、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颁布与征粮之始 131 二、照旧由业主收租完粮 134 第二节  收集粮册或编造田册 137 一、收集旧粮册 137 二、按旧制编新田册 140 三、变通办法 144 第三节 照旧发由单 145 第四节  照旧征收银钱与粮食实物 156 第五节  照旧收使费与附加 157 一、使费 157 二、随田派捐 159 三、浮收 159 第六节  照旧分春秋两季征收 160 第七节  照旧粮额征收和实行减免 171 一、暂依旧例章程 171 二、减赋与免征 175 三、实收粮额与征收绩效 177 第八节  照旧催征与奖惩制度 190 一、设定限期,分限加价与分限减征 190 二、钱粮结账与催征 192 三、计课升官 197 四、缺额由镇派填 197 第九节  照旧包漕与绅董议漕 198 一、包收漕米 198 二、绅董议粮议漕 198 第十节  完纳钱粮执照 200 第四章  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 227 第一节  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与职官 227 一、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与职官的产生与地位 227 (一)管理财政经济的机构与职官的产生 227 (二)财政经济职官的地位 227 二、朝内官 229 三、典官 231 (一)天王宫及各王府典官 231 (二)朝内典官 232 (三)军中典官 235 四、地方政府中的财政经济职官 239 (一)总制、监军的职权与地方政府中的典官 239 (二)乡官 241 (三)后期的变化 242 第二节  会计制度 250 第五章  捐,费与役 253 第一节  捐项举例 253 一、天王下诏捐赀,捐官,筹措钱粮的特殊方法——卖爵 253 二、大捐 253 三、户捐 255 四、丁口捐 255 五、房捐 256 六、田捐 256 七、海塘捐 260 八、火药捐 263 九、日捐,月捐 264 十、店捐 265 十一、船捐 266 十二、机捐 266 十三、修城捐 267 十四、难民捐 267 十五、渔课与杂捐 268 第二节  费与临时摊派举例 269 一、升官庆贺费,万民伞费 269 二、修造王府费 272 三、诸王、王妃、主将生日费和天王生子费 273 四、征收礼拜钱 274 五、杂费 275 六、临时派物 278 第三节  减免捐费与粮、捐、费总额 279 一、减免捐、费 279 二、粮、捐、费总额与负担状况 279 第四节  差役 281 第六章  太平天国境内的抗租、抗粮、抗捐与着佃交粮交捐 288 第一节  太平天国境内的抗租、抗粮、抗捐 288 一、禁止抗粮抗租与任佃农滋事 288 二、佃农抗租,降低租额 289 三、粮户抗粮抗捐 293 第二节  着佃交粮交捐交费 295 一、着佃交粮 296 二、着佃交捐交费 303 第七章  农村中征收钱粮的机构与乡官制度 305 第一节  粮局与租粮局 305 第二节  始立乡官的时间 310 第三节  乡官编制和普遍设置 310 第四节  任乡官的条件与产生乡官的办法 315 第五节  对乡官的管理制度 316 第六节  乡官的职责与作用 320 一、寓兵于农 320 二、兵刑钱谷悉统辖 专管漕银等务。写田册 320 三、管理户口 321 四、传呼工役 322 五、设局收租与调停租事 322 六、理民词讼 323 七、供应驻军及过境军队的军需 323 八、追捕盗贼与反对者,维持社会秩序 324 九、为太平军作向导 325 十、社会救济 325 第七节  乡官的出身 325 一、富户 325 二、穷民,匠人 329 三、清官员、候补官员 329 四、士人,绅士 330 五、吏胥,帮役 334 六、乡图里正,地保 335 七、商人 336 八、无赖,无业游民,土棍 337 九、土豪 339 十、江苏省长洲县的情况 339 第八节  乡官处境 340 一、乡官的待遇与报酬 341 二、后期乡官可升守土官或军官 341 三、乡官的威风 342 四、乡官发财与亏赔 343 (一)侵吞他人财产 343 (二)占田,受贿得田,买田 346 (三)贪污 348 (四)经商与勒索商人 350 (五)包税,包饷 351 (六)乡官亏赔 352 五、受乡民和土匪的打击 352 六、两面政权 354 七、逃亡,破产,死亡 356 第八章  户口制度与人口迁徙 358 第一节  整理户籍,编制户口册和人口册 358 一、城镇的户口册 358 二、乡村的户口册 358 三、军中的人口册 360 第二节  区分良与妖 362 一、良民、子民与良民牌 362 二、妖的定义与种类 364 第三节  门牌制度 368 一、门牌的起源与作用 368 二、门牌的格式 369 三、门牌中的奴隶与雇工栏 376 四、门牌费,查门牌,对不领门牌者的处罚 377 五、特种门牌:船户门牌 381 第四节  人口数增减与人口迁移 381 一、人口迁徙的路线 381 (一)自西向东的省际间迁移举例 381 (二)自北向南的省内迁移举例 383 (三)自沿海地区迁徙往内地举例 385 (四)乡镇人口涌入上海等城市 385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387 三、几个人口减少或增加地区的情况 389 第九章  财政支出 396 第一节  财政支出项目 396 一、制造与购买传统军火军械的费用 396 二、向外国商人购买现代军火的费用 397 三、财政支出中的特殊项目 398 四、军事机构费用 398 第二节  物资供应与战略、战术 398 一、存粮与缺粮,集粮 398 (一)存粮 398 (二)缺粮 398 (三)南京的粮食供应与南京失守 400 (四)掠粮与就地取粮 404 (五)战略战役成败与军需供给的关系 407 (六)购买粮食 411 (七)种粮自给 411 二、缺油盐缺衣服 411 三、军需物品的运输与长江水师 412 第三节  军需品支领纪录 413 第四节  赈济抚恤 423 第十章  太平军活动地区内富户经济的变化 426 第一节  富户对太平天国的态度 426 一、富绅 426 二、富商 429 第二节  太平天国对富户的政策与富户衰落的原因 430 一、太平天国对富户的政策 430 (一)对贫户富户的看法与态度 430 (二)要富户当乡官,保护绅士富户,与富户武装妥协 432 (三)以天下富室为库 435 (四)令富户多进贡,多出捐费或代贫户交纳 439 (五)对违法富户打先锋 440 (六)写大捐与乡官勒索富户 442 (七)没收官僚的资财 449 (八)强迫富翁劳动 450 (九)对城居富户的打击 451 (十)令典当让利取赎 452 二、当地贫民反富户的斗争 452 (一)民风大变,抗租与夺财 452 (二)与太平军打先锋和向太平军进贡相结合 455 (三)吃大户,抢大户,杀有怨者。 456 三、土匪抢劫,勒索 459 四、清政府对富户的政策与行为 461 (一)清军抢劫 461 (二)清政府为对付太平军而增加富户的负担 463 五、战火的破坏 466 六、富户捐资修城、办团练、赈济难民等 466 第三节  富户衰落的状况与后果 469 一、财产与生活状况 469 (一)财产损失情况 469 (二)收入下降状况 474 (三)生活下降状况 478 二、逃亡状况 480 (一)逃亡者的身份 480 (二)逃走方向 481 (三)富户成绝户 481 三、衰落的特征 482 (一)普遍性 482 (二)突变性 485 四、 富户衰落的后果 485 (一)生计变化 485 (二)心理变化 486 第四节  财富分配新趋势 488 一、原富户更富 488 二、新富户的兴起 489 (一)太平天国官员 489 (二)乡官 489 (三)土匪 491 第十一章  农业 494 第一节  太平军经过地区1850年前的土地占有状况 494 一、地权集中程度与大地主示例 494 二、耕地少,租额高 495 三、耕地小块化 496 四、私田、官田、公田的转化 497 五、永佃权 497 六、农民进山开垦 498 七、主佃关系,佃户抗租夺地斗争 498 八、粮户抗粮斗争 501 九、吃大户,打大户 502 第二节  太平天国实行的土地政策 503 一、保护良民的土地 503 (一)维护良民土地私有权 503 (二)自报田亩与太平天国查田 504 (三)颁发田凭 505 (四)土地买卖与顶典 514 二、对几类特殊土地的处理 518 (一)南京等城区内的土地 518 (二)寺院田、祠堂族田、官田、军田、学田 519 (三)妖官的土地、房产 521 (四)逃亡业主的土地 522 (五)违令地主的土地 522 三、太平天国占领区佃农抗租夺地与土地占有状况 524 第三节  租佃关系 524 一、准许收租 524 (一)准收租 524 (二)准收租是为了收粮 526 二、收租方式 526 (一)业主自收 526 (二)租息局 526 第四节  农业生产 528 一、农业生产状况,年成 528 二、安民劝民与招集流亡 533 三、保护耕牛,农具 535 四、兴修水利,求雨,郊天 537 五、开垦荒田,借给种籽 541 六、历法 543 第十二章  工业 546 第一节  政府与太平军中的手工业 546 一、百工衙 546 二、诸匠营 548 (一)诸匠营概况 548 (二)诸匠营人数 550 (三)土营 550 (四)火药局 553 (五)军械局与军火制造 556 (六)造战船 567 (七)铸钱 568 (八)织营 569 (九)绣锦营 572 (十)水营 573 (十一)镌刻衙,刻书局 575 (十二)染坊 575 (十三)金匠营 576 第二节  私人手工业 576 一、对手工业和手工业者的政策 576 (一)吸收百工匠艺为执役 576 (二)向铁匠购买军械 578 二、手工工人工资 578 三、手工业的兴与衰 579 第三节  太平天国请外国人制造军械与购买外国武器 580 第十三章  占领区内的商业 585 第一节  商业政策 585 一、宣传与贯彻商业政策 585 (一)宣传保护商业政策 585 (二)平买平卖 589 二、关于城市的交易场所 592 (一)或在城外设买卖街 592 (二)或在城内交易 598 三、对商人的政策 599 (一)给城市贫民贷商本以营生 599 (二)向富商借饷与令商人填补钱粮缺额 601 四、禁止交易的商品 602 (一)禁屯积粮食和禁谷米出境 602 (二)禁出售鸦片、烟、酒和迷信用品 603 五、公营商店、买卖衙和盐专卖 610 (一)公营商店和买卖衙 610 (二)出售打先锋之物 614 (三)盐专卖 616 六、打击枪船,保护市场正常交易 620 第二节  经商凭证 622 一、颁发商凭、店凭、船凭的规定 623 二、商凭种类 623 (一)商凭 623 (二)牙帖 625 (三)店凭 625 (四)浙江省嘉兴米店执照 627 (五)茶馆卡凭 627 三、船凭 628 四、卡凭与关凭 631 第三节  商税 632 一、关税与税关 632 二、卡税与税卡 635 三、店税 640 第四节  物价 643 一、物价的特点 643 二、粮价 645 (一)安徽省 645 (二)江苏省 645 (三)浙江省 650 三、棉花、棉纱、棉布价格 653 四、食盐价格 653 第五节  商情与商贩利润 654 一、商情 654 (一)湖南省、江西省 654 (二)江苏省 654 (三)浙江省 661 二、商贩利润 670 第十四章  与清政府管辖区的贸易 671 第一节  太平天国反经济封锁的政策与措施 671 一、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实行经济封锁政策 671 二、太平天国反经济封锁的政策 673 (一)鼓励通商 673 (二)为通商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673 第二节  太平天国地区与清管辖区贸易的经营者 681 一、商人 681 二、清军官兵与太平军官兵 685 第三节  太平天国地区与清管辖区交换的物资 687 一、军火 687 二、粮食 688 三、食盐 688 四、其他商品 689 第四节  与上海的贸易 690 第十五章  与外国商人的贸易 693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对外通商政策 693 一、太平天国对外国宣布的通商政策 693 二、为方便外国商人出入境采取的措施 700 三、保护外人在华的财产 708 第二节  外国对太平天国的政策 711 第三节  清政府阻拦外国商人与太平军的贸易 724 一、清政府想以互市之利为由,诱外国与之合作 724 二、清政府想断绝外国商人与太平军的贸易 726 第四节  外国商人与太平军占领区交易的商品种类 728 一、生丝 728 二、茶叶 731 三、军火、轮船 732 四、粮油等物 744 五、高级消费品 745 六、鸦片 746 第五节  外国商人深入太平军占领区作生意及其对中外商人关系的影响 749 一、外国商人深入太平军占领区作生意 749 二、中国商人对洋人依赖性的增强 754 三、中外商人在反对太平天国上的合作 756 第十六章  金融与货币 763 第一节  金融 763 一、管理金融的机构与职官 763 (一)管理金融的职官 763 (二)官营金融的机构 763 (三)对私人钱庄典当的政策与私人钱庄典当的衰落 765 二、民间借贷 768 第二节  货币 768 一、铜钱的铸造 769 (一)铸钱为天国三大政之一 769 (二)铸钱的机构与职官 769 (三)始铸钱的时间 770 (四)铸钱的地点 772 (五)太平天国铜货币的币形、币文与面值 774 (六)不用于流通的铜质钱币 777 (七)太平天国钱币的特色 778 二、太平天国铜钱的使用与太平天国境内货币流通情况 779 (一)太平天国铜钱的流通情况与足额使用问题 779 (二)清政府铸的铜钱照旧流通 781 三、太平天国的银货币 781 (一)银元,青钱,圣钱 781 (二)元宝 785 (三)银两银元的使用情况 786 三、太平天国的金货币 787 (一)太平通宝、太平天国圣宝金钱 787 (二)金钱比价 789 (三)金质钱币的性质 789 四、太平天国的铁钱、锌钱、铅钱 790 (一)铁钱 790 (二)锌钱 790 (三)铅钱 791 (四)锡钱 791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御览(精装全9册)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全本点校
李昉等编著;谦德书院点校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洋战争. Ⅸ, 困兽之斗
青梅煮酒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2021年第2辑(总第7辑)
朱庆葆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天国(全八册)
中国史学会 主编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
任慧媛 杨 光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洋史:殖民、独立与美丽水世界
唐纳德·B.弗里曼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洋岛国蓝皮书:太平洋岛国发展报告(2022)
赵少峰;王作成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天国狂飙实相
宋平明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花
黎民泰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道
杨小凡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洋联盟研究--基于区域组织生态理论(国际展望丛书·全球治理与战略新疆域)
黄放放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套装全二册)
太平广记 文白对照(全14册)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全本全译
谦德文化 出品;[北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