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4
版次: 1
ISBN: 9787509209905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7页
字数: 3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3人买过
  •   程宝华,蒙古族,辽宁阜新人。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学时代,读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言而感动,开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硕士阶段学习现代新儒家思想,深感若要对中国文化有所贡献必须兼通中西,综合创新。博士阶段开始尝试中国哲学的现代阐释,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工作中,将儒者风范和现代学术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与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 引言

     研究来源与意义

     研究现状综述

     思路及创新

    第一章 张履祥学术思想的来源及演变

     张履祥著作及学术来源

     张履祥的作品及整理

     海昌范鲲刻本

     嘉庆朱芬刻本

     平湖屈氏本

     江苏书局刻本

     陈祖武校点本

     张履祥的学术思想来源

     优良的家学传统

     启蒙老师的影响

     服膺业师刘宗周

     自身勤奋努力、笃实践履

     张履祥的学术交游

     张履祥与陈确的交往

     张履祥与吕留良的交往

     张履祥与黄宗羲的关系

     张履祥学术思想的演变

     学术思想的形成期

     学术思想的发展期

    第二章 择善之学——张履祥学术思想主旨

     择善之学形成的背景

     明末清初的社会状况

     王学的发展及影响

     张履祥对王学的反思

     “择善”的为学主旨

     择善之学的特点

     实理

     实功

     实行

     实用

    第三章 本体论——择善之学的理论依据

     理气论

     “理”论

     天然之理

     天理人欲

     “气”论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论

     万物一气

     养气功夫

     理气关系论

     心性论

     心之概念

     知觉之·心

     心为主宰

     道心人·心

     性之概念

     仁义礼智之性

     气质之性

     仁义礼智之性不能外气质之性

     心性关系论

    第四章 功夫论——择善之学的为学之方

     立志说

     立志的意义

     立志的途径

     博文约礼

     博文约礼之辨

     博文约礼论

     博文的内容

     约礼的内容

     博文约礼非二事

     居敬功夫

     儒学“敬”的传统

     居敬穷理论

     择善不离居敬穷理

     主敬而不主静

     终身持敬

     格物与致知

     格物致知之辨

     格物致知论

     择善即格物之谓

     处之各得其宜

     致知与格物不可分

     论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源头

     克己复礼论

     礼者,天理之节文

     修己治人莫大于礼乐

    第五章 经世论——择善之学的学问格局

     经学

     反求诸其身的经学思想

     《四书》与《周易》

     《四书》

     《周易》

     史学

     张履祥史学思想来源

     朱熹史学思想的影响

     浙江的学术传统

     经世思想的借鉴

     史学思想

     经史并重——为史观

     史以致用——史用观

     史书不可尽信——疑史观

     史有所主——主体精神

     政治

     论明亡的原因

     党争削弱国家力量

     社会黑暗腐败

     政府失能天灾沦为人祸

     政治理念论

     为政以德——治理观

     选贤与能——人才观

     施为次第——发展观

     因时制宜——变革观

     保聚制度

     经济

     重视经济问题

     田制必当变

     有别异而天下治

     发展农业生产

     多种田不如多治地——效益优先

     用人一道俱当讲求——重视劳力

     耕读不能相兼非也——统筹兼顾

     辟佛老

     明代的儒、释、道融合趋势

     王阳明对禅学的吸收

     阳明后学的禅学化

     明清易代对士人的影响

     释、道引发的社会问题

     不守清规戒律

     变乱社会

     败坏学术人心

     张履祥辟佛老

     严辨儒、释、道

     批驳释、道习气

     指出阳明学的佛教性质

     学问本于儒家

    第六章 张履祥学术思想评价

     择善之学是修正道学的学说

     择善之学体现了清代学术转向

     择善之学的实学精神

    参考文献

    致 谢
  • 作者简介:
      程宝华,蒙古族,辽宁阜新人。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学时代,读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言而感动,开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硕士阶段学习现代新儒家思想,深感若要对中国文化有所贡献必须兼通中西,综合创新。博士阶段开始尝试中国哲学的现代阐释,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工作中,将儒者风范和现代学术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与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
  • 目录:
    引言

     研究来源与意义

     研究现状综述

     思路及创新

    第一章 张履祥学术思想的来源及演变

     张履祥著作及学术来源

     张履祥的作品及整理

     海昌范鲲刻本

     嘉庆朱芬刻本

     平湖屈氏本

     江苏书局刻本

     陈祖武校点本

     张履祥的学术思想来源

     优良的家学传统

     启蒙老师的影响

     服膺业师刘宗周

     自身勤奋努力、笃实践履

     张履祥的学术交游

     张履祥与陈确的交往

     张履祥与吕留良的交往

     张履祥与黄宗羲的关系

     张履祥学术思想的演变

     学术思想的形成期

     学术思想的发展期

    第二章 择善之学——张履祥学术思想主旨

     择善之学形成的背景

     明末清初的社会状况

     王学的发展及影响

     张履祥对王学的反思

     “择善”的为学主旨

     择善之学的特点

     实理

     实功

     实行

     实用

    第三章 本体论——择善之学的理论依据

     理气论

     “理”论

     天然之理

     天理人欲

     “气”论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论

     万物一气

     养气功夫

     理气关系论

     心性论

     心之概念

     知觉之·心

     心为主宰

     道心人·心

     性之概念

     仁义礼智之性

     气质之性

     仁义礼智之性不能外气质之性

     心性关系论

    第四章 功夫论——择善之学的为学之方

     立志说

     立志的意义

     立志的途径

     博文约礼

     博文约礼之辨

     博文约礼论

     博文的内容

     约礼的内容

     博文约礼非二事

     居敬功夫

     儒学“敬”的传统

     居敬穷理论

     择善不离居敬穷理

     主敬而不主静

     终身持敬

     格物与致知

     格物致知之辨

     格物致知论

     择善即格物之谓

     处之各得其宜

     致知与格物不可分

     论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源头

     克己复礼论

     礼者,天理之节文

     修己治人莫大于礼乐

    第五章 经世论——择善之学的学问格局

     经学

     反求诸其身的经学思想

     《四书》与《周易》

     《四书》

     《周易》

     史学

     张履祥史学思想来源

     朱熹史学思想的影响

     浙江的学术传统

     经世思想的借鉴

     史学思想

     经史并重——为史观

     史以致用——史用观

     史书不可尽信——疑史观

     史有所主——主体精神

     政治

     论明亡的原因

     党争削弱国家力量

     社会黑暗腐败

     政府失能天灾沦为人祸

     政治理念论

     为政以德——治理观

     选贤与能——人才观

     施为次第——发展观

     因时制宜——变革观

     保聚制度

     经济

     重视经济问题

     田制必当变

     有别异而天下治

     发展农业生产

     多种田不如多治地——效益优先

     用人一道俱当讲求——重视劳力

     耕读不能相兼非也——统筹兼顾

     辟佛老

     明代的儒、释、道融合趋势

     王阳明对禅学的吸收

     阳明后学的禅学化

     明清易代对士人的影响

     释、道引发的社会问题

     不守清规戒律

     变乱社会

     败坏学术人心

     张履祥辟佛老

     严辨儒、释、道

     批驳释、道习气

     指出阳明学的佛教性质

     学问本于儒家

    第六章 张履祥学术思想评价

     择善之学是修正道学的学说

     择善之学体现了清代学术转向

     择善之学的实学精神

    参考文献

    致 谢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的发生
张恒 著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官方化与宋季诗文嬗变关系研究
邓莹辉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纲要(120年纪念版)
吕思勉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大家周敦颐的教育思想
孙先英、周垚、饶益波 著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家族、地方社会与海外回响
许齐雄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在东亚·国学新知丛书
方旭东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家张栻的教育生活研究/教育薪火书系·第一辑
张建东 著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视域下明末清初话本小说研究
杨宗红 著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观念与叶适的文学思想
郑慧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纲要
吕思勉 著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衍义补正
任云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理学:“天下之理”古今一理,世界一理
吕光荣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弦乐队序曲:缅
程宝华 编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社火闹长安:为交响管乐队而作
程宝华 编
理学真儒--张履祥学术思想研究
板式焕热器及换热装置技术应用手册
程宝华、李先瑞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