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9
版次: 1
ISBN: 9787313148193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2人买过
  •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是一本讨论思想史认识论的书:第一部讨论了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结构,特别是他在经验研究中折射出来的原理性假说;第二部讨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生在日本的昭和史论争。《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通过对这两个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如何破除静态的知识感觉,建立把握动态过程的认识论课题。在形而下层面建立多元的普遍性,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相似性进入差异,并进而在差异状态中理解差异。为此,不仅需要哲学认识论的翻转,而且需要对经验的重新认知。破除旧形而上学的干扰,把世界视为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这个恩格斯留下的思想课题,通过对形而下之理的探讨激发出新的理论能量。   孙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专业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学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三联书店2011)等。 第一部 探寻历史的“基体”
    上篇 在中国的历史脉动中求真
    一、饥饿感与窘迫感:跃动着生命感觉的明末
    二、“不容已”:无法妥协的观念感觉
    三、童心说:沟口雄三的思考方式
    四、不立论:必要的思想史修炼
    五、“形而下之理”:探寻另一种普遍性原理
    六、作为方法的中国:经验深处的结构性想象力
    下篇 中国历史的“向量”
    一、“自然”与“作为”的契合
    二、内在于人生的形而下之理
    三、中国的公与私
    四、被分有的法则:中国历史的基体
    五、乡里空间与乡治运动

    第二部 历史与人
    上篇 现代史书写与“国民体验”
    一、昭和史论争的缘起
    二、昭和史论争的基本对立结构
    三、战争责任与国民生活体验的错位
    四、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五、破除伪命题:走出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预设
    六、互补的对立关系:《昭和的精神史》的出现
    下篇 现代史书写的认识论转换
    一、建立日本历史学的工作伦理
    二、整体化判断与人格化分析:斯大林批判引发的思考
    三、重新“发现”唯物史观
    四、偶然与必然,一般与特殊
    五、学术史与思想史中的昭和史论争
    后记
  • 内容简介: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是一本讨论思想史认识论的书:第一部讨论了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结构,特别是他在经验研究中折射出来的原理性假说;第二部讨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生在日本的昭和史论争。《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通过对这两个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如何破除静态的知识感觉,建立把握动态过程的认识论课题。在形而下层面建立多元的普遍性,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相似性进入差异,并进而在差异状态中理解差异。为此,不仅需要哲学认识论的翻转,而且需要对经验的重新认知。破除旧形而上学的干扰,把世界视为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这个恩格斯留下的思想课题,通过对形而下之理的探讨激发出新的理论能量。
  • 作者简介:
      孙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专业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学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三联书店2011)等。
  • 目录:
    第一部 探寻历史的“基体”
    上篇 在中国的历史脉动中求真
    一、饥饿感与窘迫感:跃动着生命感觉的明末
    二、“不容已”:无法妥协的观念感觉
    三、童心说:沟口雄三的思考方式
    四、不立论:必要的思想史修炼
    五、“形而下之理”:探寻另一种普遍性原理
    六、作为方法的中国:经验深处的结构性想象力
    下篇 中国历史的“向量”
    一、“自然”与“作为”的契合
    二、内在于人生的形而下之理
    三、中国的公与私
    四、被分有的法则:中国历史的基体
    五、乡里空间与乡治运动

    第二部 历史与人
    上篇 现代史书写与“国民体验”
    一、昭和史论争的缘起
    二、昭和史论争的基本对立结构
    三、战争责任与国民生活体验的错位
    四、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五、破除伪命题:走出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预设
    六、互补的对立关系:《昭和的精神史》的出现
    下篇 现代史书写的认识论转换
    一、建立日本历史学的工作伦理
    二、整体化判断与人格化分析:斯大林批判引发的思考
    三、重新“发现”唯物史观
    四、偶然与必然,一般与特殊
    五、学术史与思想史中的昭和史论争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照亮旅程(平装版)
刘苏里 后浪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
本书编写组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之光:陈独秀、李大钊等信札手迹(L)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编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的虔诚
余平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研究
郭绍均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大中专文科社科综合 戴艳军,李奇峰主编 新华正版
戴艳军,李奇峰主编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者的视界
刘泽华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册(第2版)
张平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道德与法治
张凤歧,周兴永,唐黎主编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王永进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的考古学
徐峰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坦克:中国智库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王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透视日本:从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礼
孙歌 韩昇 著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与希望
孙歌 著;一頁 出品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绝望与希望之外:鲁迅《野草》细读
孙歌 著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历史与人
孙歌 著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求错集
孙歌 著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状况中的政治与历史
孙歌 著;冯金红 编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求错集
孙歌 著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主体弥散的空间:亚洲论述之两难
孙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