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3-08
版次: 1
ISBN: 9787548106791
定价: 1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页
字数: 15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10人买过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中隐匿的“健康杀手”。不幸的是,大多数国人对这一疾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许多患者在无意中发生猝死。这一现象令笔者深感惋惜。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了解主动脉瓣狭窄这一危险的疾病,我们特意编写了《主动脉瓣狭窄》这本小册子,从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现有的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阐述。希望这本《主动脉瓣狭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疾病的危险性,从而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景在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55年出生,山东邹平人,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全军普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协会委员、欧洲血管外科协会委员、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腔内血管治疗杂志)编委。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腔内血管外科”的概念,并率先开展了以血管镜手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胸主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等为代表的系列腔内血管手术,为我国腔内血管外科的起步和蓬勃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景在平同志原创完成了以“不用造影剂的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肾动脉胸主动脉并存裂口夹层动脉瘤保持肾动脉通畅的腔内隔绝术”等6个“世界首例”为代表的系列腔内血管技术创新。在临床创新的同时进行学术理论创新,在国际上提出“主动脉夹层3NSV新分型法”和首次提出“Endovmscology(腔内血管学)”新概念。为血管外科的发展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学科发展模式。荣膺“国际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协会”首位亚洲委员和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腔内血管治疗杂志)编委,并应邀编写国际权威专著《ThoracicAorticEndografting》,使我国腔内血管外科(特别是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陆清声,医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景在平教授14年,是我国最早开展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治疗的主要成员之一。长期从事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周围静脉疾病的手术及腔内治疗。2006-2007在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师从国际著名血管外科专家RoyK.Greenberg教授,作为fellow学习工作1年。主要专长为动脉疾病的手术及腔内治疗,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研究,主动脉腔内器具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具体负责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军队“十五”及“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各1项。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及浦江人才计划。
      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上海市优秀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获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专业文章60余篇,其中在Circulation上发表论著1篇。参编专著8部。其中包括国际权威专著《AdvancesinEridovascularManagement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s》、《TextbookofPeripheralInterVentions》和《ThoracicAorticEndografting》。 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认识心脏的大门——主动脉瓣
    二主动脉瓣发生狭窄的原因
    三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
    四患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
    五主动脉瓣狭窄带来的后果
    六如何得知是否患主动脉瓣狭窄
    七主动脉瓣狭窄的传统治疗方式
    八主动脉瓣狭窄微创治疗新方法
    结语
  • 内容简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中隐匿的“健康杀手”。不幸的是,大多数国人对这一疾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许多患者在无意中发生猝死。这一现象令笔者深感惋惜。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了解主动脉瓣狭窄这一危险的疾病,我们特意编写了《主动脉瓣狭窄》这本小册子,从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现有的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阐述。希望这本《主动脉瓣狭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疾病的危险性,从而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作者简介:
      景在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55年出生,山东邹平人,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全军普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协会委员、欧洲血管外科协会委员、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腔内血管治疗杂志)编委。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腔内血管外科”的概念,并率先开展了以血管镜手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胸主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等为代表的系列腔内血管手术,为我国腔内血管外科的起步和蓬勃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景在平同志原创完成了以“不用造影剂的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肾动脉胸主动脉并存裂口夹层动脉瘤保持肾动脉通畅的腔内隔绝术”等6个“世界首例”为代表的系列腔内血管技术创新。在临床创新的同时进行学术理论创新,在国际上提出“主动脉夹层3NSV新分型法”和首次提出“Endovmscology(腔内血管学)”新概念。为血管外科的发展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学科发展模式。荣膺“国际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协会”首位亚洲委员和JournalofEndovascularTherapy(腔内血管治疗杂志)编委,并应邀编写国际权威专著《ThoracicAorticEndografting》,使我国腔内血管外科(特别是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陆清声,医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景在平教授14年,是我国最早开展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治疗的主要成员之一。长期从事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周围静脉疾病的手术及腔内治疗。2006-2007在美国克利夫兰医院师从国际著名血管外科专家RoyK.Greenberg教授,作为fellow学习工作1年。主要专长为动脉疾病的手术及腔内治疗,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研究,主动脉腔内器具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具体负责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1项,军队“十五”及“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各1项。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及浦江人才计划。
      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上海市优秀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获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专业文章60余篇,其中在Circulation上发表论著1篇。参编专著8部。其中包括国际权威专著《AdvancesinEridovascularManagement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s》、《TextbookofPeripheralInterVentions》和《ThoracicAorticEndografting》。
  • 目录:
    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认识心脏的大门——主动脉瓣
    二主动脉瓣发生狭窄的原因
    三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
    四患主动脉瓣狭窄的表现
    五主动脉瓣狭窄带来的后果
    六如何得知是否患主动脉瓣狭窄
    七主动脉瓣狭窄的传统治疗方式
    八主动脉瓣狭窄微创治疗新方法
    结语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标准与高级技术
[美]Kenneth Ouriel 编;[德]Konstantinos P.Donas、[德]Giovanni Torsello、夏印 译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健康 乐享生活——慢性病自我管理
董建群 著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配电网断线故障快速监测技术
许继和、韩坚、刘松 编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疾病诊断及精准治疗
曾和松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健康:抗衰防跌倒
王淑君 主编;于普林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式和被动式阻尼减振技术
[美]阿姆鲁 M 巴兹 著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根部重建
陶凉 著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疾病影像诊断与随访
范占明 著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声呐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
郝程鹏,闫晟,张宇轩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夹层诊治策略
李叶阔;王显悦;张本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进化:未曾设想的进化之路
黄震宇;韩非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学习,从今天开始
树茂菁 编著;赵辉;孙俊;段一舟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主动脉瓣狭窄
中国外科年鉴2017
景在平 编
主动脉瓣狭窄
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案例分析
景在平、李海燕、莫伟 编
主动脉瓣狭窄
名医护航第二军医大学健康科普系列丛书:全身血管系统疾病
景在平、冯睿、孙颖浩 编
主动脉瓣狭窄
中国外科年鉴2016
景在平 编
主动脉瓣狭窄
中国外科年鉴(2015)
景在平 编
主动脉瓣狭窄
中国外科年鉴(2014)
景在平 编
主动脉瓣狭窄
中国外科年鉴血管外科分册(2013)
景在平、陆清声 编
主动脉瓣狭窄
血管通:血管病防治保健必读
景在平、冯睿 编
主动脉瓣狭窄
景在平淡墨写意山水书画集
景在平 绘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景在平、冯翔 编
主动脉瓣狭窄
名医讲堂:脑中风
景在平 著
主动脉瓣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学
景在平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