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生物利用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Waterbeemd,H.van de) , [美] (Waterbeemd,H.van de) ,
2007-01
版次: 1
ISBN: 9787502587000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0页
字数: 609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16人买过
  • 本书归纳了现有关于药物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的方案与手段,分为5个部分,深入阐述了:
    1.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的测定和预测;
    2.药物透过生物膜渗透性和药物口服吸收的试验研究;
    3.有关载体蛋白、肠壁代谢及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
    4.渗透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方面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5.药物开发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等。
    本书不仅可协助新药开发人员优选可用于临床的候选化合物,指导药剂学研究人员开发新剂型,而且对从事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人员也同样有益。 第1部分膜渗透和口服吸收的研究
    第1章用于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方法(钟大放译)1
    1.1引言3
    1.2类药性3
    1.3溶出度和溶解度4
    1.4解离度(pKa)5
    1.5亲脂性6
    1.6分子大小和形状6
    1.7氢键7
    1.8两亲性7
    1.9通透性8
    参考文献10
    第2章lgD和pKa的高通量测定(钟大放译)17
    2.1引言18
    2.2离子化和亲脂性的关系19
    2.3lgD的测量20
    2.4pKa的测量26
    2.5关于高通量分析化学的一些想法31
    致谢31
    参考文献32
    第3章通透性的高通量测定方法(钟大放译)36
    3.1引言37
    3.2人造膜通透性测定中的历史性发展37
    3.3理想的体外人造膜通透性模型40
    3.4PAMPA的新方向43
    致谢54
    参考文献55
    第4章用Caco-2细胞模型和新兴的方法预测药物在肠内转运:概述(孙英华何仲贵译)58
    4.1引言59
    4.2使用Caco-2细胞株模型的研究59
    4.3Caco-2细胞模型在预测肠内药物转运的局限性61
    4.4结论65
    致谢65
    参考文献66
    第5章药物研发中的细胞培养:工业前景(孙英华何仲贵译)74
    5.1引言75
    5.2在药物开发不同阶段的渗透性筛选76
    5.3评价肠黏膜渗透性的细胞培养77
    5.4对肠透过性的筛选80
    5.5细胞模型在转运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88
    5.6结论94
    参考文献94
    第6章利用动物测定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钟大放译)107
    6.1引言108
    6.2关于吸收和生物利用度110
    6.3动物种类的选择111
    6.4方法112
    6.5体内测定生物利用度的方法114
    6.6吸入给药116
    6.7动物模型的相关适用性116
    6.8预测人用剂量117
    6.9结论119
    参考文献120
    第7章人胃肠道的体内通透性研究(钟大放译)125
    7.1引言126
    7.2人经口服给药后肠道吸收(fa)、系统前代谢(EG和EH)以及绝对生物利用度(F)的药物动力学定义128
    7.3体肠灌流技术的方法学特征128
    7.4细胞间被动扩散132
    7.5跨细胞被动扩散133
    7.6转运蛋白介导的肠道吸收135
    7.7空肠转运和代谢138
    7.8药物在不同部位转运和代谢的差异142
    7.9结论143
    参考文献143
    第2部分药物的溶出和溶解性
    第8章药物在胃肠道的溶出和吸收(张向荣赵明译)152
    8.1溶出153
    8.2吸收模型156
    8.3胃肠道的影响因素158
    8.4增溶和溶出161
    参考文献164
    第9章在药物发现、化学合成和分析目的改变条件下的水溶性(钟大放译)169
    9.1引言170
    9.2化合物的合成170
    9.3化合物的物理形态170
    9.4化合物的分散171
    9.5化合物的物理形态:Ostwalds阶段规则171
    9.6多晶型和水溶性171
    9.7溶解度、效力和渗透性之间的关系174
    9.8口服活性化合物的可接受水溶性174
    9.9溶解度的实际应用:开发与发现阶段175
    9.10药物发现早期未定性的固体化合物178
    9.11药物发现早期阶段中溶于DMSO的固体179
    参考文献180
    第10章结晶性药物水溶性的影响因素(钟大放译)181
    10.1引言182
    10.2结晶性182
    10.3溶解度数据组182
    10.4MLR分析183
    10.5Absolv方法183
    10.6PLS方法185
    10.7讨论186
    致谢186
    参考文献186
    第3部分转运蛋白和代谢在口服吸收中的作用
    第11章胃肠道内药物转运蛋白(孙进何仲贵译)189
    11.1引言191
    11.2肠道转运蛋白194
    11.3总结208
    参考文献209
    第12章肝脏转运(孙进何仲贵译)229
    12.1引言230
    12.2肝的摄取230
    12.3胆汁排泄233
    12.4个体间转运蛋白活性的差异237
    12.5药物相互作用238
    12.6结论239
    参考文献239
    第13章肠壁代谢对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重要性(钟大放译)249
    13.1引言250
    13.2人体胃肠道250
    13.3酶在肠壁上的表达251
    13.4口服吸收的非代谢障碍254
    13.5结论258
    参考文献258
    第14章修饰细胞系(钟大放刘克辛译)263
    14.1引言264
    14.2细胞/载体系统264
    14.3专一性代谢酶的表达266
    14.4转运蛋白的表达267
    参考文献269
    第4部分用于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
    第15章肠道吸收:极性表面积的作用(张向荣赵明译)272
    15.1引言273
    15.2药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274
    15.3被动膜渗透性和极性表面积275
    15.4分子表面积参数的形成276
    15.5极性表面积及其在药物发现中应用276
    15.6分割总表面积及其在药物发现过程的潜在应用277
    15.7前景预测和结论279
    致谢280
    参考文献280
    第16章计算分子性质和多元统计分析预测吸收(张向荣赵明译)285
    16.1引言286
    16.2影响吸收的因素286
    16.3数据集287
    16.4吸收计算模型312
    16.5统计学方法319
    参考文献322
    第17章VolSurf:一种预测药物ADME性质的工具(张淑秋译)325
    17.1引言326
    17.2分子描述参数326
    17.3实例:结构处置之间的关系328
    17.4结论334
    软件334
    致谢335
    参考文献335
    第18章吸收、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的模拟(张淑秋译)336
    18.1引言:口服吸收有关的模拟研究337
    18.2背景337
    18.3基于规则的计算警戒法在早期研究中的应用338
    18.4早期发现过程中的机理模拟(ACAT模型)344
    18.5生物利用度的机理模拟(药物开发)349
    18.6结论350
    参考文献351
    第19章生物利用度的预测(张淑秋译)355
    19.1引言356
    19.2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定义356
    19.3用insilico模型估计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358
    19.4用体外模型预测人和其他物种的口服生物利用度362
    19.5用体内方法根据动物药物动力学研究估计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364
    19.6优化口服生物利用度需考虑的因素364
    参考文献365
    第20章P-糖蛋白的结构活性关系(张淑秋赵明译)367
    20.1引言368
    20.2脂质结合对SAR的作用369
    20.3对药效团的研究372
    20.4SAR指导下的试验结果377
    20.5P-gp调节或抑制作用381
    参考文献384
    第5部分药物开发的有关问题
    第21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在目前与将来的应用(钟大放译)391
    21.1引言392
    21.2吸收及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定义394
    21.3溶出度和溶解度394
    21.4肠有效通透系数398
    21.5肠腔内的降解及结合401
    21.6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402
    21.7结论411
    声明411
    参考文献411
    第22章前体药物(钟大放译)417
    22.1引言418
    22.2前体药物设计419
    22.3肽类前体药物和环肽前体药物的概念420
    22.4针对PepT1介导吸收设计前体药物420
    22.5定位活化423
    22.6结论423
    参考文献424
    第23章现代药物传送方法:口服给药的生理学因素(张淑秋译)429
    23.1引言430
    23.2靶组织430
    23.3胃肠道上部:口腔和食道431
    23.4胃肠道中部:胃和小肠432
    23.5胃肠道的下部:结肠436
    23.6病理生理学因素对转运的影响438
    23.7病理生理学因素对渗透性影响440
    23.8pH441
    23.9结论441
    参考文献441
    索引446
  • 内容简介:
    本书归纳了现有关于药物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的方案与手段,分为5个部分,深入阐述了:
    1.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的测定和预测;
    2.药物透过生物膜渗透性和药物口服吸收的试验研究;
    3.有关载体蛋白、肠壁代谢及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
    4.渗透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方面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5.药物开发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等。
    本书不仅可协助新药开发人员优选可用于临床的候选化合物,指导药剂学研究人员开发新剂型,而且对从事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人员也同样有益。
  • 目录:
    第1部分膜渗透和口服吸收的研究
    第1章用于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方法(钟大放译)1
    1.1引言3
    1.2类药性3
    1.3溶出度和溶解度4
    1.4解离度(pKa)5
    1.5亲脂性6
    1.6分子大小和形状6
    1.7氢键7
    1.8两亲性7
    1.9通透性8
    参考文献10
    第2章lgD和pKa的高通量测定(钟大放译)17
    2.1引言18
    2.2离子化和亲脂性的关系19
    2.3lgD的测量20
    2.4pKa的测量26
    2.5关于高通量分析化学的一些想法31
    致谢31
    参考文献32
    第3章通透性的高通量测定方法(钟大放译)36
    3.1引言37
    3.2人造膜通透性测定中的历史性发展37
    3.3理想的体外人造膜通透性模型40
    3.4PAMPA的新方向43
    致谢54
    参考文献55
    第4章用Caco-2细胞模型和新兴的方法预测药物在肠内转运:概述(孙英华何仲贵译)58
    4.1引言59
    4.2使用Caco-2细胞株模型的研究59
    4.3Caco-2细胞模型在预测肠内药物转运的局限性61
    4.4结论65
    致谢65
    参考文献66
    第5章药物研发中的细胞培养:工业前景(孙英华何仲贵译)74
    5.1引言75
    5.2在药物开发不同阶段的渗透性筛选76
    5.3评价肠黏膜渗透性的细胞培养77
    5.4对肠透过性的筛选80
    5.5细胞模型在转运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88
    5.6结论94
    参考文献94
    第6章利用动物测定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钟大放译)107
    6.1引言108
    6.2关于吸收和生物利用度110
    6.3动物种类的选择111
    6.4方法112
    6.5体内测定生物利用度的方法114
    6.6吸入给药116
    6.7动物模型的相关适用性116
    6.8预测人用剂量117
    6.9结论119
    参考文献120
    第7章人胃肠道的体内通透性研究(钟大放译)125
    7.1引言126
    7.2人经口服给药后肠道吸收(fa)、系统前代谢(EG和EH)以及绝对生物利用度(F)的药物动力学定义128
    7.3体肠灌流技术的方法学特征128
    7.4细胞间被动扩散132
    7.5跨细胞被动扩散133
    7.6转运蛋白介导的肠道吸收135
    7.7空肠转运和代谢138
    7.8药物在不同部位转运和代谢的差异142
    7.9结论143
    参考文献143
    第2部分药物的溶出和溶解性
    第8章药物在胃肠道的溶出和吸收(张向荣赵明译)152
    8.1溶出153
    8.2吸收模型156
    8.3胃肠道的影响因素158
    8.4增溶和溶出161
    参考文献164
    第9章在药物发现、化学合成和分析目的改变条件下的水溶性(钟大放译)169
    9.1引言170
    9.2化合物的合成170
    9.3化合物的物理形态170
    9.4化合物的分散171
    9.5化合物的物理形态:Ostwalds阶段规则171
    9.6多晶型和水溶性171
    9.7溶解度、效力和渗透性之间的关系174
    9.8口服活性化合物的可接受水溶性174
    9.9溶解度的实际应用:开发与发现阶段175
    9.10药物发现早期未定性的固体化合物178
    9.11药物发现早期阶段中溶于DMSO的固体179
    参考文献180
    第10章结晶性药物水溶性的影响因素(钟大放译)181
    10.1引言182
    10.2结晶性182
    10.3溶解度数据组182
    10.4MLR分析183
    10.5Absolv方法183
    10.6PLS方法185
    10.7讨论186
    致谢186
    参考文献186
    第3部分转运蛋白和代谢在口服吸收中的作用
    第11章胃肠道内药物转运蛋白(孙进何仲贵译)189
    11.1引言191
    11.2肠道转运蛋白194
    11.3总结208
    参考文献209
    第12章肝脏转运(孙进何仲贵译)229
    12.1引言230
    12.2肝的摄取230
    12.3胆汁排泄233
    12.4个体间转运蛋白活性的差异237
    12.5药物相互作用238
    12.6结论239
    参考文献239
    第13章肠壁代谢对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重要性(钟大放译)249
    13.1引言250
    13.2人体胃肠道250
    13.3酶在肠壁上的表达251
    13.4口服吸收的非代谢障碍254
    13.5结论258
    参考文献258
    第14章修饰细胞系(钟大放刘克辛译)263
    14.1引言264
    14.2细胞/载体系统264
    14.3专一性代谢酶的表达266
    14.4转运蛋白的表达267
    参考文献269
    第4部分用于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
    第15章肠道吸收:极性表面积的作用(张向荣赵明译)272
    15.1引言273
    15.2药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274
    15.3被动膜渗透性和极性表面积275
    15.4分子表面积参数的形成276
    15.5极性表面积及其在药物发现中应用276
    15.6分割总表面积及其在药物发现过程的潜在应用277
    15.7前景预测和结论279
    致谢280
    参考文献280
    第16章计算分子性质和多元统计分析预测吸收(张向荣赵明译)285
    16.1引言286
    16.2影响吸收的因素286
    16.3数据集287
    16.4吸收计算模型312
    16.5统计学方法319
    参考文献322
    第17章VolSurf:一种预测药物ADME性质的工具(张淑秋译)325
    17.1引言326
    17.2分子描述参数326
    17.3实例:结构处置之间的关系328
    17.4结论334
    软件334
    致谢335
    参考文献335
    第18章吸收、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的模拟(张淑秋译)336
    18.1引言:口服吸收有关的模拟研究337
    18.2背景337
    18.3基于规则的计算警戒法在早期研究中的应用338
    18.4早期发现过程中的机理模拟(ACAT模型)344
    18.5生物利用度的机理模拟(药物开发)349
    18.6结论350
    参考文献351
    第19章生物利用度的预测(张淑秋译)355
    19.1引言356
    19.2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定义356
    19.3用insilico模型估计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358
    19.4用体外模型预测人和其他物种的口服生物利用度362
    19.5用体内方法根据动物药物动力学研究估计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364
    19.6优化口服生物利用度需考虑的因素364
    参考文献365
    第20章P-糖蛋白的结构活性关系(张淑秋赵明译)367
    20.1引言368
    20.2脂质结合对SAR的作用369
    20.3对药效团的研究372
    20.4SAR指导下的试验结果377
    20.5P-gp调节或抑制作用381
    参考文献384
    第5部分药物开发的有关问题
    第21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在目前与将来的应用(钟大放译)391
    21.1引言392
    21.2吸收及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定义394
    21.3溶出度和溶解度394
    21.4肠有效通透系数398
    21.5肠腔内的降解及结合401
    21.6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402
    21.7结论411
    声明411
    参考文献411
    第22章前体药物(钟大放译)417
    22.1引言418
    22.2前体药物设计419
    22.3肽类前体药物和环肽前体药物的概念420
    22.4针对PepT1介导吸收设计前体药物420
    22.5定位活化423
    22.6结论423
    参考文献424
    第23章现代药物传送方法:口服给药的生理学因素(张淑秋译)429
    23.1引言430
    23.2靶组织430
    23.3胃肠道上部:口腔和食道431
    23.4胃肠道中部:胃和小肠432
    23.5胃肠道的下部:结肠436
    23.6病理生理学因素对转运的影响438
    23.7病理生理学因素对渗透性影响440
    23.8pH441
    23.9结论441
    参考文献441
    索引446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药物生物利用度
控释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
[美]李宵凌(Li X.) 编;徐晖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传递
[美]王炳和、萨哈恩 编;金义光、杜丽娜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制药生产设备应用与车间设计(原著第2版)
[英]科尔(Cole G.C.) 编;张衍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品包装技术
[英]迪安(Dean,D.A.)、[英]迪安(Dean,D.A.) 编;徐晖、杨丽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安全性评价
[美]谢恩 C.加德 著;范玉明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粉体压缩技术
[瑞士]G.阿尔德勃 编;崔福德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微生物学
[英]S.P.德尼尔 著;[英]德尼尔(Denyer S.P.) 编;司书毅、洪斌、余利岩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有机药物化学
[美]R.B西尔弗曼 著;郭宗儒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脂质体
[英]托尔钦林(Torchilin,V.p.)、[英]魏西希(Weissig,V.) 编;邓意辉、徐晖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
[英]保罗·M.戴维克 著;楼红祥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300——常用药物精讲(第2版)
翟所迪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学基础学习指导
符秀华;张庆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致瘾的人类学研究
兰林友 著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精)
赵玉霞、杨颖、张吉霞、韩秀清、王静 编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分析中的分离技术
唐安娜、董襄朝 著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第二版)
刘川 主编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化学学习与考研指导(程纯儒 )
程纯儒 主编;梁鹏 副主编;梁兴勇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快速指南
(美)赛厄马克·塞勒斯·霍哈斯特、(美)哈维·王、(美)科内利斯·胡普 著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分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姚卫峰 主编;俞捷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化学
白仁仁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分析(案例版,第3版)
彭金咏,高晓霞
药物生物利用度
药物市场准入:从理论到实践
宣建伟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药物生物利用度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美]阿曼达·蒙特尔/著李辛/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过劳: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
[美]艾琳·L.凯利(Erin;L.Kelly;[美]菲利斯·莫恩((Phyllis;Moen
药物生物利用度
进阶书系-国际史的技艺
[美] 马克·特拉亨伯格
药物生物利用度
爵士乐史(精装本)
[美]泰德·乔亚 著
药物生物利用度
作家榜名著:夏日走过山间(王芳推荐版本!与《瓦尔登湖》齐名的经典名作!心浮气躁想要逃离现实生活?让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瞬间治愈你!)
[美]约翰·缪尔、作家榜经典名 著;刘子超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药物生物利用度
作家榜名著:菊与刀全译本(一本书讲透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全新未删节插图版《菊与刀》!特别收录4000多字导读 +12幅彩插!)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作家榜经典名 著;何谦 译
药物生物利用度
大学技术转移与学术创业:芝加哥手册(精装典藏版)
[美]艾伯特·N. 林克(Albert N. Link);[美]唐纳德·S. 西格尔(Donald S. Siegel);[英]麦克·赖特(Mike Wright)
药物生物利用度
数学侦探 游乐园里的古怪笑脸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药物生物利用度
读懂经济学:提升“财商”、塑造价值观念的经济学读本,一本书参破瞬息万变的经济世界底层逻辑!
[美]霍华德·亚鲁斯 著;赵善江 译;斯坦威 出品
药物生物利用度
数学侦探 神秘路线上的连环追踪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药物生物利用度
陶瓷创意造型新技法(陶艺学习系列丛书)
[美]黛布·施瓦茨科夫 著,张靖靖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