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12
版次: 1
ISBN: 9787500474166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9页
字数: 3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5人买过
  •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批判问题,涉及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功能与本质、大众文化时代的知识分子,以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现代国家和社会如何自我正当化的认识。
    如何理解大众文化?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否定大众文化、把大众文化作为批判对象的占居多数。从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到哈贝马斯的文化批判,中间经历了利维斯主义强调文化是一种休闲活动,倡导文化精英主义;经过了威廉斯的“大写的”和“小写的”文化之区分,似乎使大众文化得到了认可。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则把大众文化看作政治操纵的工具,把大众文化仅仅看作文化衰败的标志。不仅是法兰克福学派,其他的研究者们也多持同样态度。而我们在《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则试图对大众文化研究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价值判断。 序
    导言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审视大众文化
    一从历史的辩证发展的角度看待大众文化
    二从文化乌托邦走向文化的多元化
    三文化研究形成了新的范式
    四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大众文化建设

    第一章文化、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
    一文化与人的生活方式
    (一)文化的概念
    (二)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二文化转向——文化哲学研究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
    (一)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转向
    (二)跨学科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文化转向
    三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
    (一)利维斯主义
    (二)伯明翰学派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研究
    (五)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六)东方主义
    (七)消费社会理论
    (八)女权主义

    第二章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
    一大众传播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众传播
    (二)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
    (三)大众传媒是推动视觉消费的现代手段
    (四)传媒是连接文化—经济的纽带
    二大众媒体的消费导向功能
    三媒体诱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一)大众文化与政治
    (二)大众文化与经济

    第三章大众文化的功能与本质
    一大众文化引导着非物质性消费
    (一)大众文化是一种趋向商业化的文化态度
    (二)大众文化引导着新的消费方式
    (三)大众文化引导着新的文化实践
    二视觉消费与形象的狂欢——大众文化的本质
    三虚拟享乐——新时代的生活与精神特征
    (一)从视觉消费到虚拟享乐
    (二)从符号消费到身份认同
    (三)从虚假幸福到虚拟爱情
    四视觉消费——不是永恒的主题
    (一)大众文化加速了文化的世俗化
    (二)大众文化加速了大众人格的异化
    五大众文化的认识论本质

    第四章大众文化时代的知识分子
    一大众化时代的知识分子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当下困境
    (一)文化场域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文化资本的缺失
    三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角色焦虑
    (一)立法者角色的隐退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分化
    (三)与大众文化互动中的知识分子典型
    四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一)坚持批判的立场
    (二)多元文化中的价值立场
    (三)构建以专业介入公共的知识分子的理想类型

    第五章文化资本背景下我国文化矛盾及其解决
    一文化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一)文化消费化引导了文化资本的产生与发展
    (二)文化工业是文化资本施展身手的飞地
    (三)文化资本发展的双重影响
    二大众文化对我们时代的正面影响
    (一)媒介性的大众文化造就了平等的文化氛围
    (二)日常性的大众文化促使生活与艺术相融合
    (三)娱乐性的大众文化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放松需求
    (四)商业性的大众文化促进了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五)视觉化的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矛盾及其出路
    (一)现时代我国的文化矛盾
    (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和策略

    第六章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一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詹明信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
    (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阐释学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方法论与后现代主义理论
    (三)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
    二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的观念”
    (一)对文化意义的重新认识:文化的辩证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批评:文化危机
    (三)直面后现代的文化状况:文化战争
    (四)回归文化本原问题的讨论:文化与自然
    (五)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三戴维·哈维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批判理论
    (一)哈维与马克思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三)后现代转向的根源
    (四)后现代转向的文化危机:“时空压缩”加深
    (五)以“辩证乌托邦的理想”回应后现代转向
    四波德里亚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
    (一)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
    (二)波德里亚与马克思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批判问题,涉及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功能与本质、大众文化时代的知识分子,以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现代国家和社会如何自我正当化的认识。
    如何理解大众文化?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否定大众文化、把大众文化作为批判对象的占居多数。从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到哈贝马斯的文化批判,中间经历了利维斯主义强调文化是一种休闲活动,倡导文化精英主义;经过了威廉斯的“大写的”和“小写的”文化之区分,似乎使大众文化得到了认可。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则把大众文化看作政治操纵的工具,把大众文化仅仅看作文化衰败的标志。不仅是法兰克福学派,其他的研究者们也多持同样态度。而我们在《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则试图对大众文化研究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价值判断。
  • 目录:

    导言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审视大众文化
    一从历史的辩证发展的角度看待大众文化
    二从文化乌托邦走向文化的多元化
    三文化研究形成了新的范式
    四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大众文化建设

    第一章文化、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
    一文化与人的生活方式
    (一)文化的概念
    (二)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二文化转向——文化哲学研究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
    (一)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转向
    (二)跨学科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文化转向
    三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
    (一)利维斯主义
    (二)伯明翰学派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研究
    (五)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六)东方主义
    (七)消费社会理论
    (八)女权主义

    第二章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
    一大众传播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众传播
    (二)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
    (三)大众传媒是推动视觉消费的现代手段
    (四)传媒是连接文化—经济的纽带
    二大众媒体的消费导向功能
    三媒体诱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一)大众文化与政治
    (二)大众文化与经济

    第三章大众文化的功能与本质
    一大众文化引导着非物质性消费
    (一)大众文化是一种趋向商业化的文化态度
    (二)大众文化引导着新的消费方式
    (三)大众文化引导着新的文化实践
    二视觉消费与形象的狂欢——大众文化的本质
    三虚拟享乐——新时代的生活与精神特征
    (一)从视觉消费到虚拟享乐
    (二)从符号消费到身份认同
    (三)从虚假幸福到虚拟爱情
    四视觉消费——不是永恒的主题
    (一)大众文化加速了文化的世俗化
    (二)大众文化加速了大众人格的异化
    五大众文化的认识论本质

    第四章大众文化时代的知识分子
    一大众化时代的知识分子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当下困境
    (一)文化场域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文化资本的缺失
    三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角色焦虑
    (一)立法者角色的隐退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分化
    (三)与大众文化互动中的知识分子典型
    四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一)坚持批判的立场
    (二)多元文化中的价值立场
    (三)构建以专业介入公共的知识分子的理想类型

    第五章文化资本背景下我国文化矛盾及其解决
    一文化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一)文化消费化引导了文化资本的产生与发展
    (二)文化工业是文化资本施展身手的飞地
    (三)文化资本发展的双重影响
    二大众文化对我们时代的正面影响
    (一)媒介性的大众文化造就了平等的文化氛围
    (二)日常性的大众文化促使生活与艺术相融合
    (三)娱乐性的大众文化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放松需求
    (四)商业性的大众文化促进了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五)视觉化的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矛盾及其出路
    (一)现时代我国的文化矛盾
    (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和策略

    第六章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一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詹明信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
    (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阐释学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方法论与后现代主义理论
    (三)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
    二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的观念”
    (一)对文化意义的重新认识:文化的辩证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批评:文化危机
    (三)直面后现代的文化状况:文化战争
    (四)回归文化本原问题的讨论:文化与自然
    (五)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三戴维·哈维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批判理论
    (一)哈维与马克思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三)后现代转向的根源
    (四)后现代转向的文化危机:“时空压缩”加深
    (五)以“辩证乌托邦的理想”回应后现代转向
    四波德里亚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
    (一)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
    (二)波德里亚与马克思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郑祥福 著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当代西方知识辩护理论: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郑祥福、方环非 著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郑祥福 著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非哲学化趋势研究
郑祥福 著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问题研究
郑祥福 著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
郑祥福 主编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科学的形象
郑祥福 译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郑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