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戏曲史

浙江戏曲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2010-03
版次: 1
ISBN: 9787807583080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8页
字数: 46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9人买过
  • 《浙江戏曲史》编者对全省20多个剧种作长达20多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结合起来,摸清浙江戏曲的历史与现状,作者采用走访剧团、拜访老艺人、召开座谈会等调查的方式,以录音、摄像、录像、记谱等手法,全面地记录长期散佚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资料,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的浙江戏曲史。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习近平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序赵洪祝
    序何志云
    自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浙江戏曲概况
    第二节浙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浙江戏曲溯源
    第一节先秦巫傩
    一、巫傩出良渚
    二、巫傩在浙江的遗踪
    三、巫傩对浙江戏曲的影响
    第二节汉唐歌舞百戏
    一、越人的风情歌
    二、吴地的前溪舞
    三、兰溪等地的舞蹈造型
    四、海宁的角抵戏《东海黄公》
    五、乐清等地的大曲
    六、浙东的参军戏

    第三章宋杂剧
    第一节南宋杂剧
    第二节杂剧剧目
    一、《王魁三乡题》
    二、《莺莺六幺》
    三、《相如文君》
    四、《裴少俊伊州》
    五、《李勉负心》
    六、《王子高六幺》
    七、《病郑逍遥乐》
    八、《柳毅大圣乐》
    九、《崔护六幺》
    十、《越娘道人欢》
    第三节杂剧表演
    第四节演出场所
    附:官本杂剧段数

    第四章宋元南戏
    第一节南戏的诞生
    一、南戏出温州
    二、温州与外地
    第二节南戏的成熟
    一、脚色体制齐全
    二、曲牌组合完整
    三、艺术成分增加
    第三节南戏的发展
    一、拓展地域
    二、创造新腔
    三、扩大影响
    第四节南戏的代表作
    一、《王魁》
    二、《赵贞女》
    三、《王焕》
    四、《乐昌分镜》
    五、《张协状元》
    六、“荆、刘、拜、杀”
    七、《琵琶记》

    第五章元明杂剧
    第一节杭州的中心地位
    一、创作中心
    二、演出中心
    三、研究中心
    第二节作家与作品
    第三节演员与技艺
    一、元杂剧演员的分类
    二、元杂剧演员的高超演技
    三、元杂剧的著名演员
    四、元杂剧演员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明杂剧的余势

    第六章明代南戏
    第一节南戏的演进
    第二节南戏存目
    第三节南戏“四大声腔”
    一、海盐腔
    二、余姚腔
    三、弋阳腔
    四、昆山腔
    附:南戏声腔源流衍化表
    第四节南戏的演出
    一、演出的三大趋势
    二、鲜明的传统特色
    三、戏文子弟的行迹
    四、戏文子弟的贡献
    第五节遗存剧目举要
    一、《祝英台》
    二、《董秀才遇仙记》
    三、《闵子骞单衣记》
    四、《孟姜女送寒衣》
    五、《高文举》
    六、《太平春》

    第七章明传奇及昆、弋诸腔
    第一节传奇勃兴
    第二节昆剧的兴起
    一、昆剧入浙
    二、昆剧的演出
    第三节高腔兴起
    一、调腔
    二、目连戏
    第四节作家与作品
    一、高濂与《玉簪记》
    二、史檠与《樱桃记》
    三、屠隆与《彩毫记》
    四、汤显祖与《牡丹亭》
    五、叶宪祖与《鸾锟记》
    六、卜世臣与《冬青记》
    七、周朝俊与《红梅记》
    八、孟称舜与《娇红记》
    第五节“越中派”的戏曲与曲论
    一、“越中派”的形成
    二、徐渭的《南词叙录》
    三、王骥德的《曲律》
    四、吕天成的《曲品》
    五、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

    第八章清代戏曲
    第一节传奇余势
    一、李渔的《十种曲》与《闲情偶寄》
    二、洪异的《长生殿》及其地位
    第二节高腔鼎盛
    一、调腔
    二、宁海平调
    三、松阳高腔
    四、醒感戏
    五、西安高腔
    六、西吴高腔
    七、侯阳高腔
    八、瑞安高腔
    九、目连戏
    十、由盛转衰
    第三节昆剧勃兴
    一、班社活动
    二、杭嘉湖昆剧
    三、温州昆剧
    四、宁波昆剧
    五、绍兴昆剧
    六、金华昆剧
    七、盛极转衰
    第四节乱弹兴盛
    一、浦江乱弹
    二、绍兴乱弹
    三、诸暨乱弹
    四、温州乱弹
    五、台州乱弹
    六、乱弹余势
    第五节徽戏入浙
    第六节滩簧崛起
    一、湖州滩簧
    二、宁波滩簧
    三、余姚滩簧
    第七节京剧初兴

    第九章民国时期戏曲
    第一节昆剧继续挣扎
    一、杭嘉湖昆剧
    二、金华昆剧
    三、宁波昆剧
    四、温州昆剧
    第二节高腔继续式微
    第三节乱、徽先兴后衰
    第四节滩簧继续发展
    第五节睦剧鼎盛
    第六节杭剧诞生
    第七节滑稽戏流行
    第八节京剧风行
    第九节越剧独盛
    第十节王国维曲论

    第十章新中国时期戏曲
    第一节戏曲改革
    第二节昆剧获救
    第三节高腔回生
    第四节京剧重兴
    第五节滩簧再盛
    一、甬剧
    二、姚剧
    三、湖剧
    第六节乱弹复苏
    一、婺剧
    二、绍剧
    三、瓯剧
    四、和剧
    五、台州乱弹
    六、诸暨乱弹
    第七节越剧主盟

    第十一章余论
    第一节海盐腔的去向
    一、声腔遗存
    二、剧目遗存
    三、“兴工”与骚子歌
    第二节昆剧的前世今生
    一、昆剧的前世
    二、昆剧的复活
    三、昆剧的遗存
    第三节“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一、有人欢喜有人忧
    二、莫把新编当“非遗”
    三、保护发展两不误
    附录:浙江戏曲大事记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浙江戏曲史》编者对全省20多个剧种作长达20多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结合起来,摸清浙江戏曲的历史与现状,作者采用走访剧团、拜访老艺人、召开座谈会等调查的方式,以录音、摄像、录像、记谱等手法,全面地记录长期散佚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资料,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的浙江戏曲史。
  •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习近平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序赵洪祝
    序何志云
    自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浙江戏曲概况
    第二节浙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浙江戏曲溯源
    第一节先秦巫傩
    一、巫傩出良渚
    二、巫傩在浙江的遗踪
    三、巫傩对浙江戏曲的影响
    第二节汉唐歌舞百戏
    一、越人的风情歌
    二、吴地的前溪舞
    三、兰溪等地的舞蹈造型
    四、海宁的角抵戏《东海黄公》
    五、乐清等地的大曲
    六、浙东的参军戏

    第三章宋杂剧
    第一节南宋杂剧
    第二节杂剧剧目
    一、《王魁三乡题》
    二、《莺莺六幺》
    三、《相如文君》
    四、《裴少俊伊州》
    五、《李勉负心》
    六、《王子高六幺》
    七、《病郑逍遥乐》
    八、《柳毅大圣乐》
    九、《崔护六幺》
    十、《越娘道人欢》
    第三节杂剧表演
    第四节演出场所
    附:官本杂剧段数

    第四章宋元南戏
    第一节南戏的诞生
    一、南戏出温州
    二、温州与外地
    第二节南戏的成熟
    一、脚色体制齐全
    二、曲牌组合完整
    三、艺术成分增加
    第三节南戏的发展
    一、拓展地域
    二、创造新腔
    三、扩大影响
    第四节南戏的代表作
    一、《王魁》
    二、《赵贞女》
    三、《王焕》
    四、《乐昌分镜》
    五、《张协状元》
    六、“荆、刘、拜、杀”
    七、《琵琶记》

    第五章元明杂剧
    第一节杭州的中心地位
    一、创作中心
    二、演出中心
    三、研究中心
    第二节作家与作品
    第三节演员与技艺
    一、元杂剧演员的分类
    二、元杂剧演员的高超演技
    三、元杂剧的著名演员
    四、元杂剧演员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明杂剧的余势

    第六章明代南戏
    第一节南戏的演进
    第二节南戏存目
    第三节南戏“四大声腔”
    一、海盐腔
    二、余姚腔
    三、弋阳腔
    四、昆山腔
    附:南戏声腔源流衍化表
    第四节南戏的演出
    一、演出的三大趋势
    二、鲜明的传统特色
    三、戏文子弟的行迹
    四、戏文子弟的贡献
    第五节遗存剧目举要
    一、《祝英台》
    二、《董秀才遇仙记》
    三、《闵子骞单衣记》
    四、《孟姜女送寒衣》
    五、《高文举》
    六、《太平春》

    第七章明传奇及昆、弋诸腔
    第一节传奇勃兴
    第二节昆剧的兴起
    一、昆剧入浙
    二、昆剧的演出
    第三节高腔兴起
    一、调腔
    二、目连戏
    第四节作家与作品
    一、高濂与《玉簪记》
    二、史檠与《樱桃记》
    三、屠隆与《彩毫记》
    四、汤显祖与《牡丹亭》
    五、叶宪祖与《鸾锟记》
    六、卜世臣与《冬青记》
    七、周朝俊与《红梅记》
    八、孟称舜与《娇红记》
    第五节“越中派”的戏曲与曲论
    一、“越中派”的形成
    二、徐渭的《南词叙录》
    三、王骥德的《曲律》
    四、吕天成的《曲品》
    五、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

    第八章清代戏曲
    第一节传奇余势
    一、李渔的《十种曲》与《闲情偶寄》
    二、洪异的《长生殿》及其地位
    第二节高腔鼎盛
    一、调腔
    二、宁海平调
    三、松阳高腔
    四、醒感戏
    五、西安高腔
    六、西吴高腔
    七、侯阳高腔
    八、瑞安高腔
    九、目连戏
    十、由盛转衰
    第三节昆剧勃兴
    一、班社活动
    二、杭嘉湖昆剧
    三、温州昆剧
    四、宁波昆剧
    五、绍兴昆剧
    六、金华昆剧
    七、盛极转衰
    第四节乱弹兴盛
    一、浦江乱弹
    二、绍兴乱弹
    三、诸暨乱弹
    四、温州乱弹
    五、台州乱弹
    六、乱弹余势
    第五节徽戏入浙
    第六节滩簧崛起
    一、湖州滩簧
    二、宁波滩簧
    三、余姚滩簧
    第七节京剧初兴

    第九章民国时期戏曲
    第一节昆剧继续挣扎
    一、杭嘉湖昆剧
    二、金华昆剧
    三、宁波昆剧
    四、温州昆剧
    第二节高腔继续式微
    第三节乱、徽先兴后衰
    第四节滩簧继续发展
    第五节睦剧鼎盛
    第六节杭剧诞生
    第七节滑稽戏流行
    第八节京剧风行
    第九节越剧独盛
    第十节王国维曲论

    第十章新中国时期戏曲
    第一节戏曲改革
    第二节昆剧获救
    第三节高腔回生
    第四节京剧重兴
    第五节滩簧再盛
    一、甬剧
    二、姚剧
    三、湖剧
    第六节乱弹复苏
    一、婺剧
    二、绍剧
    三、瓯剧
    四、和剧
    五、台州乱弹
    六、诸暨乱弹
    第七节越剧主盟

    第十一章余论
    第一节海盐腔的去向
    一、声腔遗存
    二、剧目遗存
    三、“兴工”与骚子歌
    第二节昆剧的前世今生
    一、昆剧的前世
    二、昆剧的复活
    三、昆剧的遗存
    第三节“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一、有人欢喜有人忧
    二、莫把新编当“非遗”
    三、保护发展两不误
    附录:浙江戏曲大事记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浙江戏曲史
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系列:浙江灾政史
王毓玳、吕瑾 著
浙江戏曲史
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系列:浙江体育史
曹守和 著
浙江戏曲史
浙江美术批评史
朱平 著
浙江戏曲史
浙江近代女子教育史
吴民祥 著
浙江戏曲史
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系列:浙江工艺美术史
郑巨欣 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早期基督教史
龚缨晏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浙江戏曲史
浙江文丛龚翔麟集(精装繁体竖排)
龚翔麟 著
浙江戏曲史
浙江省海洋节能减排的系统评估/新时代海洋经济统计丛书
陈钰芬、侯睿婕 著
浙江戏曲史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果系列丛书——阳光路上
周国忠、徐初娜、金蓓蕾、徐敏 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十二辑)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省国有林场自然教育研究与实践
刘海英、林海萍、蒋仲龙 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地方立法蓝皮书(2018—2022)
浙江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 著
浙江戏曲史
浙江省海洋工程建设现状与评估
庄燕杰,程开明
浙江戏曲史
浙江农林大学本科生分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分析指引
缪鲁加
浙江戏曲史
浙江临床常用鲜品中草药
胡小勤、方莉、钭凌娟 主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省地质灾害"风险智控"理论与实践
肖长贵 等
浙江戏曲史
浙江统计年鉴(附光盘2022汉英对照)(精)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施金水卷)
郭艺 著;潘昌初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浙江戏曲史
戏史四说
徐宏图 著
浙江戏曲史
温州古代戏曲史(《温州通史》专题史丛书)
徐宏图 著
浙江戏曲史
永康醒感戏/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徐宏图、吕美丽、施祖新 著;金兴盛 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东岳观道教音乐
徐宏图、郑金开 著;金兴盛 编
浙江戏曲史
浙江昆剧史
徐宏图 著
浙江戏曲史
南戏遗存考论
徐宏图 著
浙江戏曲史
南宋戏曲史
徐宏图 著
浙江戏曲史
平阳县、苍南县传统民俗文化研究
徐宏图、康豹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