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修订版)

方剂学(修订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2-06
版次: 2
ISBN: 9787800893568
定价: 14.6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7页
字数: 26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82人买过
  • 本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医药院校,根据《专科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关于《方剂学》基本任务的规定,以及《专科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原则与基本要求》编写而成,供全国专科中医学专业使用。
    高等中医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旨在造就农村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为此,本教材在力求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同时,努力体现专科特色,强调实用,并注意同中医内科学及其他临床课程的联系,为临床服务。
    本教材分上、下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主要介绍中医常用治法、方法的组成与变化以及剂型、用法等内容。考虑到中箕专科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度,厜本教材在总论中未列“方剂分类”一节。下篇各论按治法分为解表、泻下、各解、清热等16章,收入常用代表方205首(其中正方135首,附方70首)。对于以往各版《方剂学》的章节分类,凡属产少运用或指导意义不大的,本教材未予保留,有关方剂归入章节予以介绍。附录包括《常用中成药简表》和《方剂歌诀》等。 上篇总论
    绪言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治疗大法
    第二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组成
    第二节组成变化
    第三章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剂型
    第二节方剂的用法
    〔附〕古今药量单位比较

    下篇各论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附:三拗汤华盖散)
    桂枝汤(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
    朴杏子汤)
    杏苏散
    小青龙汤
    香薷散(附:新加香薷饮)
    九味羌活汤
    败毒散(附:荆防败毒散)
    第二节辛凉解表
    桑菊饮
    银翘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加减葳蕤汤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附:薏苡附子败酱散)
    麻子仁丸(附:润肠丸、五仁丸)
    第二节温下
    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第三节逐水
    十枣汤(附:控涎丹)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附:复方大柴胡汤、胆道排
    石汤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
    逍遥散(附: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痛泻要方
    第三节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附: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
    白虎汤(附: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
    枝汤白虎加苍术汤)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附:泻心汤)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第四节清脏腑热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清胃散(附:玉女煎)
    苇茎汤
    泻白散(附:葶苈大枣泻肺汤)
    芍药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白头翁汤
    第五节清热祛暑
    六一散(附:益元散碧玉散鸡苏散)
    清暑益气汤
    第六节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第五章温里剂
    第一节温中祛寒
    理中丸(附:附子理中丸、连理汤)
    小建中汤(附:黄芪建中汤)
    吴茱萸汤
    第二节回阳救逆
    四逆汤(附:四逆加人参汤)
    参附汤
    第三节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附:黄芪桂枝五物汤)
    阳和汤
    第六章补益剂
    第一节补气
    四君子汤(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
    砂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附:升陷汤)
    生脉散
    第二节补血
    四物汤(附:桃红四物汤、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炙甘草汤
    第三节补阴
    六味地黄丸(附:知柏地黄丸杞菊地
    黄丸左归饮)
    一贯煎
    大补阴丸
    百合固金汤
    第四节补阳
    肾气丸(附:济生肾气丸、右归饮)
    第七章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
    当归六黄汤
    第二节涩肠固脱
    四神丸
    真人养脏汤
    第三节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第四节固崩止带
    固经丸(附:固冲汤)
    完带汤(附:易黄汤)
    第八章安神剂
    第一节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附:柏子养心丸)
    甘麦大枣汤
    第九章开窍剂
    第一节凉开
    安宫牛黄丸(附:牛黄清心丸)
    紫雪
    至宝丹
    紫金锭
    第二节温开
    苏合香丸(附:冠心苏合丸)
    第十章理气剂
    第十一章理血剂
    第十二章祛湿剂
    第十三章祛痰剂
    第十四章治风剂
    第十五章消导剂
    第十六章驱虫剂
    附录
  •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医药院校,根据《专科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关于《方剂学》基本任务的规定,以及《专科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原则与基本要求》编写而成,供全国专科中医学专业使用。
    高等中医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旨在造就农村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为此,本教材在力求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同时,努力体现专科特色,强调实用,并注意同中医内科学及其他临床课程的联系,为临床服务。
    本教材分上、下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主要介绍中医常用治法、方法的组成与变化以及剂型、用法等内容。考虑到中箕专科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度,厜本教材在总论中未列“方剂分类”一节。下篇各论按治法分为解表、泻下、各解、清热等16章,收入常用代表方205首(其中正方135首,附方70首)。对于以往各版《方剂学》的章节分类,凡属产少运用或指导意义不大的,本教材未予保留,有关方剂归入章节予以介绍。附录包括《常用中成药简表》和《方剂歌诀》等。
  • 目录:
    上篇总论
    绪言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治疗大法
    第二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组成
    第二节组成变化
    第三章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剂型
    第二节方剂的用法
    〔附〕古今药量单位比较

    下篇各论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附:三拗汤华盖散)
    桂枝汤(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
    朴杏子汤)
    杏苏散
    小青龙汤
    香薷散(附:新加香薷饮)
    九味羌活汤
    败毒散(附:荆防败毒散)
    第二节辛凉解表
    桑菊饮
    银翘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加减葳蕤汤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附:薏苡附子败酱散)
    麻子仁丸(附:润肠丸、五仁丸)
    第二节温下
    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第三节逐水
    十枣汤(附:控涎丹)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附:复方大柴胡汤、胆道排
    石汤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
    逍遥散(附: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痛泻要方
    第三节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附: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
    白虎汤(附: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
    枝汤白虎加苍术汤)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附:泻心汤)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第四节清脏腑热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清胃散(附:玉女煎)
    苇茎汤
    泻白散(附:葶苈大枣泻肺汤)
    芍药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白头翁汤
    第五节清热祛暑
    六一散(附:益元散碧玉散鸡苏散)
    清暑益气汤
    第六节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第五章温里剂
    第一节温中祛寒
    理中丸(附:附子理中丸、连理汤)
    小建中汤(附:黄芪建中汤)
    吴茱萸汤
    第二节回阳救逆
    四逆汤(附:四逆加人参汤)
    参附汤
    第三节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附:黄芪桂枝五物汤)
    阳和汤
    第六章补益剂
    第一节补气
    四君子汤(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
    砂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附:升陷汤)
    生脉散
    第二节补血
    四物汤(附:桃红四物汤、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炙甘草汤
    第三节补阴
    六味地黄丸(附:知柏地黄丸杞菊地
    黄丸左归饮)
    一贯煎
    大补阴丸
    百合固金汤
    第四节补阳
    肾气丸(附:济生肾气丸、右归饮)
    第七章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
    当归六黄汤
    第二节涩肠固脱
    四神丸
    真人养脏汤
    第三节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第四节固崩止带
    固经丸(附:固冲汤)
    完带汤(附:易黄汤)
    第八章安神剂
    第一节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附:柏子养心丸)
    甘麦大枣汤
    第九章开窍剂
    第一节凉开
    安宫牛黄丸(附:牛黄清心丸)
    紫雪
    至宝丹
    紫金锭
    第二节温开
    苏合香丸(附:冠心苏合丸)
    第十章理气剂
    第十一章理血剂
    第十二章祛湿剂
    第十三章祛痰剂
    第十四章治风剂
    第十五章消导剂
    第十六章驱虫剂
    附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