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哲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100065214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1人买过
  •   循着学理而非考据方法,试图复原古代思想的生态图像,把握老子哲学的内在思想,为当代哲学谋求创造性的理路突破。   朱晓鹏,1963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哲学学会会长等。
      近年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思想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智者的沉思》、《走向发展之路》、《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王阳明与道家道教》,在《哲学研究》、《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导论
    第一章智者之路——老子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老子:古代世界的大智者
    一、老子生平
    二、大变革时代的知识分子
    三、“救时之弊”的哲学追求
    第二节老子哲学的思想文化渊源
    一、《易经》思想
    二、史官文化
    三、兵家传统
    四、原始道家
    五、氏族遗风
    第三节老子哲学的逻辑结构
    一、《老子》的文本结构:通行本、帛书本、竹简本
    二、老子哲学的逻辑结构:“道”、“德”关系
    第四节老子与道家哲学
    一、老子与庄子哲学
    二、老子与黄老之学
    三、老子与魏晋玄学
    四、薪尽而火传
    第五节老子及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二、辩证的睿智
    三、古典人道主义
    四、批判现实主义
    五、无为主义

    第二章以无为本——“道”的形上学
    第一节道论:老子哲学的本体论
    一、“道”概念的本体抽象历程
    二、超越宇宙生成论
    三、老子之“道”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否定性的形上学方法
    一、哲学与方法
    二、否定性方法及其意义
    第三节“无”和“有”:道本体的存在形式
    一、道即“无”:有无统
    二、恍兮惚兮:有无相生
    第四节有无模式
    一、以反求正
    二、肯定与否定
    三、有无模式
    第五节本末一体的形上学理论
    一、本末一体
    二、以无为本
    三、天人合
    第六节道家形上学的发展及其理论特质
    一、老子之后道家形上学体系的建构
    二、老子及道家形上学思想的特质

    第三章无知之知——“为道”的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论与本体论
    第二节无知之知是谓真知
    一、“知”的历史内涵
    二、认识的界限
    三、无知之知
    四、“为学”与“为道”
    第三节涤除玄鉴、静观直觉
    一、涤除玄鉴:获得真知的条件
    二、静观直觉:认识真知的具体方法
    三、直觉思维方式
    第四节玄同论
    一、主客统一的玄同论
    二、知行合一的玄同论

    第四章反者道之动——否定的辩证法
    第一节“玄”与“道”
    第二节“反者道之动”
    一、否定运动
    二、复归运动
    第三节尚同防变
    一、尚同的矛盾观
    二、防变的发展观
    第四节“弱者道之用”
    一、柔弱胜刚强
    二、消极的辩证法
    第五节关于辩证法的建构方法
    一、直观体悟
    二、类比外推

    第五章小国寡民——“退化”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天道与人道
    一、借自然以明人事
    二、老子定律
    第二节退化与进步
    一、历史退化论
    二、历史循环论
    三、历史辩证法
    第三节社会理想
    一、小国寡民的社会
    二、自由的乌托邦
    三、平等的自然秩序
    四、无争的和平世界

    第六章无为而治二——无为主义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无为”三义
    一、“无为”即“自然”
    二、“无为”即“无事”
    三、“无为”即“善为”
    第二节无为思想三辨
    一、所谓“人君南面之术”
    二、所谓“愚民哲学”
    三、老学与黄老之学
    ……
    第七章返璞归真——生的睿智
    第八章道法自然——自然主义的审美观
    第九章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生态伦理意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循着学理而非考据方法,试图复原古代思想的生态图像,把握老子哲学的内在思想,为当代哲学谋求创造性的理路突破。
  • 作者简介:
      朱晓鹏,1963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哲学学会会长等。
      近年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思想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智者的沉思》、《走向发展之路》、《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王阳明与道家道教》,在《哲学研究》、《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智者之路——老子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老子:古代世界的大智者
    一、老子生平
    二、大变革时代的知识分子
    三、“救时之弊”的哲学追求
    第二节老子哲学的思想文化渊源
    一、《易经》思想
    二、史官文化
    三、兵家传统
    四、原始道家
    五、氏族遗风
    第三节老子哲学的逻辑结构
    一、《老子》的文本结构:通行本、帛书本、竹简本
    二、老子哲学的逻辑结构:“道”、“德”关系
    第四节老子与道家哲学
    一、老子与庄子哲学
    二、老子与黄老之学
    三、老子与魏晋玄学
    四、薪尽而火传
    第五节老子及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二、辩证的睿智
    三、古典人道主义
    四、批判现实主义
    五、无为主义

    第二章以无为本——“道”的形上学
    第一节道论:老子哲学的本体论
    一、“道”概念的本体抽象历程
    二、超越宇宙生成论
    三、老子之“道”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否定性的形上学方法
    一、哲学与方法
    二、否定性方法及其意义
    第三节“无”和“有”:道本体的存在形式
    一、道即“无”:有无统
    二、恍兮惚兮:有无相生
    第四节有无模式
    一、以反求正
    二、肯定与否定
    三、有无模式
    第五节本末一体的形上学理论
    一、本末一体
    二、以无为本
    三、天人合
    第六节道家形上学的发展及其理论特质
    一、老子之后道家形上学体系的建构
    二、老子及道家形上学思想的特质

    第三章无知之知——“为道”的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论与本体论
    第二节无知之知是谓真知
    一、“知”的历史内涵
    二、认识的界限
    三、无知之知
    四、“为学”与“为道”
    第三节涤除玄鉴、静观直觉
    一、涤除玄鉴:获得真知的条件
    二、静观直觉:认识真知的具体方法
    三、直觉思维方式
    第四节玄同论
    一、主客统一的玄同论
    二、知行合一的玄同论

    第四章反者道之动——否定的辩证法
    第一节“玄”与“道”
    第二节“反者道之动”
    一、否定运动
    二、复归运动
    第三节尚同防变
    一、尚同的矛盾观
    二、防变的发展观
    第四节“弱者道之用”
    一、柔弱胜刚强
    二、消极的辩证法
    第五节关于辩证法的建构方法
    一、直观体悟
    二、类比外推

    第五章小国寡民——“退化”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天道与人道
    一、借自然以明人事
    二、老子定律
    第二节退化与进步
    一、历史退化论
    二、历史循环论
    三、历史辩证法
    第三节社会理想
    一、小国寡民的社会
    二、自由的乌托邦
    三、平等的自然秩序
    四、无争的和平世界

    第六章无为而治二——无为主义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无为”三义
    一、“无为”即“自然”
    二、“无为”即“无事”
    三、“无为”即“善为”
    第二节无为思想三辨
    一、所谓“人君南面之术”
    二、所谓“愚民哲学”
    三、老学与黄老之学
    ……
    第七章返璞归真——生的睿智
    第八章道法自然——自然主义的审美观
    第九章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生态伦理意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译本总目:全球老学要览
邰谧侠 著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像水一样生活
[日]蜂屋邦夫 (日)汤浅邦弘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研究:文本、思想与流衍
邓联合著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本原
黄瑞云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论衡
路永照 著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百句
汪涌豪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思维
钱旭红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你:读懂道德经
刘琬琦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思想域外传播研究
武志勇 甘莅豪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的哲学思想与企业管理
张志伟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今注新解
罗志霖
老子哲学研究
老子的哲学(大雅新师说系列,著名学者王邦雄教授详细解读老子哲学,深入发掘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
王邦雄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老子哲学研究
平民哲学与社会发展
朱晓鹏、赵玉强 著
老子哲学研究
儒道融合视域中的阳明心学建构
朱晓鹏 著
老子哲学研究
向道而生 传统生态文化与休闲思想
朱晓鹏、赵玉强 著
老子哲学研究
杭州市社科知识普及丛书(第3辑):哲学篇
朱晓鹏 著;唐龙尧 编
老子哲学研究
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
朱晓鹏 著
老子哲学研究
浙学传统与浙江精神论集
朱晓鹏 著
老子哲学研究
国学与现代化研究丛书:浙学研究论集
朱晓鹏 编
老子哲学研究
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
朱晓鹏 著
老子哲学研究
王阳明与道家道教
朱晓鹏 著
老子哲学研究
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
朱晓鹏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