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549574698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2页
字数: 2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9人买过
  •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从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入手,期望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种新的解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内生于中国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由思想观念变迁所引领,而“新文化生产方式”正是因影响了现代思想观念的载体生产和传播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思想观念的引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固然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内容,也在于生产方式及由此衍生的传播路径,这是构成中国现代化历程内在复杂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对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基于媒介环境学的另一种理解。
      刘素华,1983年生人,江苏常州人,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并获得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管理,致力于文化生产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
    1 绪论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综述 /31.3 研究思路 /171.4 研究方法 /212 时空坐标中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222.1 生产方式与文化生产方式 /222.2 与“传统”相对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272.3 与“西”相对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362.4 小结 /413 危亡时局对新文化生产方式的选择:工业文明的挑战与清王朝的衰弱/433.1 贸易、战争与工业文明的挑战 /433.2 人口压力、叛乱与清王朝的衰弱 /463.3 新文化生产方式:对外开放的结果与救亡图存的选择 /504 文化生产思想转变:传教士与近代文人 /524.1 从宗教传播到西学传播: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534.2 从精英导向到大众教化:“新民”思潮与文人投身文化产业 /584.3 文化生产思想转变与文化社会化大生产的人才支撑 /635 新文化生产要素的引入与本土化:电影与唱片 /655.1 中国电影与唱片的肇始:外商、外资与新技术 /665.2 电影与唱片的中国制造:从内容生产到物质生产的本土化 /715.3 跨越识字门槛:电影、唱片与文化大众化 /766 文化生产组织近代化申报馆与商务印书馆 /806.1 企业组织形式的近代化:公司制的确立与股份制的推行 /816.2 企业运营方式的近代化:两权分离与组织管理科学化 /876.3 组织的力量:文化生产主体的转型、集聚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1017 新文化生产关系的制度建构: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与政府规制 /1047.1 稿酬制度与大清著作权律驱动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 /1057.2 从大清印刷物专律到袁记出版法规范文化生产的政府规制 /1127.3 新文化生产关系的制度建构: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和政治规制 /1198 文化生产日常化与文化阶层的结构性变迁 /1218.1时务报文化话语权的再分配 /1218.2“大世界”游乐场:文化生产的大众指向 /1258.3 文化生产日常化与文化阶层的结构性变迁 /1299 文化生产空间集聚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空间断裂 /1339.1 文化福州路:文化生产的空间集聚 /1339.2 摩登上海:文化生产中心与现代都市的同构 /1429.3 文化生产空间集聚、文化空间生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空间断裂/14510 总结与讨论 /15010.1 总结 /15010.2 讨论 /157参考文献 /163
  • 内容简介: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从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入手,期望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种新的解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内生于中国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由思想观念变迁所引领,而“新文化生产方式”正是因影响了现代思想观念的载体生产和传播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思想观念的引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固然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内容,也在于生产方式及由此衍生的传播路径,这是构成中国现代化历程内在复杂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对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基于媒介环境学的另一种理解。
  • 作者简介:
      刘素华,1983年生人,江苏常州人,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并获得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管理,致力于文化生产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
  • 目录:
    1 绪论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综述 /31.3 研究思路 /171.4 研究方法 /212 时空坐标中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222.1 生产方式与文化生产方式 /222.2 与“传统”相对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272.3 与“西”相对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362.4 小结 /413 危亡时局对新文化生产方式的选择:工业文明的挑战与清王朝的衰弱/433.1 贸易、战争与工业文明的挑战 /433.2 人口压力、叛乱与清王朝的衰弱 /463.3 新文化生产方式:对外开放的结果与救亡图存的选择 /504 文化生产思想转变:传教士与近代文人 /524.1 从宗教传播到西学传播: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534.2 从精英导向到大众教化:“新民”思潮与文人投身文化产业 /584.3 文化生产思想转变与文化社会化大生产的人才支撑 /635 新文化生产要素的引入与本土化:电影与唱片 /655.1 中国电影与唱片的肇始:外商、外资与新技术 /665.2 电影与唱片的中国制造:从内容生产到物质生产的本土化 /715.3 跨越识字门槛:电影、唱片与文化大众化 /766 文化生产组织近代化申报馆与商务印书馆 /806.1 企业组织形式的近代化:公司制的确立与股份制的推行 /816.2 企业运营方式的近代化:两权分离与组织管理科学化 /876.3 组织的力量:文化生产主体的转型、集聚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1017 新文化生产关系的制度建构: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与政府规制 /1047.1 稿酬制度与大清著作权律驱动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 /1057.2 从大清印刷物专律到袁记出版法规范文化生产的政府规制 /1127.3 新文化生产关系的制度建构: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和政治规制 /1198 文化生产日常化与文化阶层的结构性变迁 /1218.1时务报文化话语权的再分配 /1218.2“大世界”游乐场:文化生产的大众指向 /1258.3 文化生产日常化与文化阶层的结构性变迁 /1299 文化生产空间集聚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空间断裂 /1339.1 文化福州路:文化生产的空间集聚 /1339.2 摩登上海:文化生产中心与现代都市的同构 /1429.3 文化生产空间集聚、文化空间生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空间断裂/14510 总结与讨论 /15010.1 总结 /15010.2 讨论 /157参考文献 /163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
关于信访工作的答问
刘素华 孙培军 著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
规则唯治思
刘素华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
集体劳动关系管理教学案例集
刘素华 著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
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反馈控制
刘素华 著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劳动关系管理
刘素华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