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9-07
版次: 2
ISBN: 9787509127704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4页
字数: 259千字
64人买过
  • 本书主要研究中医学的起源,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人文因素、科技文化、医政、中医教育、流行病与传染病、国外医药等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中医各科的发展特点及其突出成就,主要中医学说形成的源流、内涵、发展演变轨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着重研究中医学发展的外部因素及自身特点,揭示不同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与规律,以扬长避短,为当代及今后中医学发展提供借鉴。本书第1版深受广大中医师生的欢迎,第2版在第1版
      基础上做了很大改进,内容更加完善,可作为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基础教材供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中医爱好者了解中医历史的参考读物。 绪论

    第1章 原始社会一春秋时期(远古—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原始社会

        二、夏至春秋时期

        三、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早期中医学的影响

        一、“道-(精)气”学说

        二、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节   中医药的起源

        一、中药知识

        二、原始医疗工具

        三、外治方法

        四、中医学起源问题上的几种观点

      第四节 早期中医药实践活动与中医学理论的萌芽

        一、早期医疗实践活动

        二、早期的医事制度

        三、医巫分离

      第五节 早期的卫生保健

        一、原始社会

        二、夏至春秋时期

    第2章 战国一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65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秦汉政府对中医学的重视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医事制度更加完备

        四、服石与炼丹术

        五、国外药物输入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儒家独尊

        二、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三、道家与道教的形成

        四、经学与谶纬神学

        五、王充与“气一元论”

      第三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一、《黄帝内经》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伤寒杂病论》与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三、《神农本草经》与中药学基础理论的奠定

        四、《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的贡献

        五、《五十二病方》的主要学术成就

        六、养生学的初步形成

    第3章 晋唐时期(公元265—960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政府对中医学的关注

        二、经济日益繁荣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化繁荣

        四、建立国家中医管理与教育机构

        五、“服石”之风盛行

        六、连绵战争阻碍中医学交流

        七、国外医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魏晋玄学的兴起与泛滥

        二、佛教的兴盛

        三、道教的流行

        四、儒佛道并立与三教归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继续提高

        一、整理研究经典著作

        二、脉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病因病机学的重要贡献

        四、本草学的成就

        五、方剂学的空前发展

      第四节 临床各科显著进步

        一、内科学水平明显提高

        二、外科学的发展

        三、妇产科学的发展

        四、儿科学初步形成

        五、五官科学的新进展

        六、骨伤科治疗体系形成

        七、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

        八、急救方法的进步

        九、养生学的新发展

    第4章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

    第5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第6章 民国时期(1911—1949年)

    第7章 1949年以后中医学发展大事记

    附 中医主要学术流派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中医学的起源,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人文因素、科技文化、医政、中医教育、流行病与传染病、国外医药等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中医各科的发展特点及其突出成就,主要中医学说形成的源流、内涵、发展演变轨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着重研究中医学发展的外部因素及自身特点,揭示不同时期中医学发展特点与规律,以扬长避短,为当代及今后中医学发展提供借鉴。本书第1版深受广大中医师生的欢迎,第2版在第1版
      基础上做了很大改进,内容更加完善,可作为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基础教材供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中医爱好者了解中医历史的参考读物。
  • 目录:
    绪论

    第1章 原始社会一春秋时期(远古—公元前476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原始社会

        二、夏至春秋时期

        三、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早期中医学的影响

        一、“道-(精)气”学说

        二、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节   中医药的起源

        一、中药知识

        二、原始医疗工具

        三、外治方法

        四、中医学起源问题上的几种观点

      第四节 早期中医药实践活动与中医学理论的萌芽

        一、早期医疗实践活动

        二、早期的医事制度

        三、医巫分离

      第五节 早期的卫生保健

        一、原始社会

        二、夏至春秋时期

    第2章 战国一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65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秦汉政府对中医学的重视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医事制度更加完备

        四、服石与炼丹术

        五、国外药物输入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儒家独尊

        二、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三、道家与道教的形成

        四、经学与谶纬神学

        五、王充与“气一元论”

      第三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一、《黄帝内经》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伤寒杂病论》与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三、《神农本草经》与中药学基础理论的奠定

        四、《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的贡献

        五、《五十二病方》的主要学术成就

        六、养生学的初步形成

    第3章 晋唐时期(公元265—960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政府对中医学的关注

        二、经济日益繁荣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化繁荣

        四、建立国家中医管理与教育机构

        五、“服石”之风盛行

        六、连绵战争阻碍中医学交流

        七、国外医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二节 人文因素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魏晋玄学的兴起与泛滥

        二、佛教的兴盛

        三、道教的流行

        四、儒佛道并立与三教归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继续提高

        一、整理研究经典著作

        二、脉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病因病机学的重要贡献

        四、本草学的成就

        五、方剂学的空前发展

      第四节 临床各科显著进步

        一、内科学水平明显提高

        二、外科学的发展

        三、妇产科学的发展

        四、儿科学初步形成

        五、五官科学的新进展

        六、骨伤科治疗体系形成

        七、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

        八、急救方法的进步

        九、养生学的新发展

    第4章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 社会背景

      ……

    第5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第6章 民国时期(1911—1949年)

    第7章 1949年以后中医学发展大事记

    附 中医主要学术流派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叶天士用经方小方
李成文 主编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柯琴用经方
李成文 主编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李中梓用补法(大国医用药心法丛书)
李成文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仲景学术历代医家研究与传承
李成文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龚廷贤用小方(大国医用药心法丛书)
李成文、刘桂荣 编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李中梓解中药(大国医用药心法丛书)
李成文、刘桂荣 编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叶天士用小方心法
李成文 著;李成文、林怡 编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神农本草经》用药指南
李成文 著;高文勇、高文勇、李成文 编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两宋金元中医药文化研究(青囊文丛)
李成文 李东阳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本草溯源——麻黄桂枝肉桂应用辑要
李成文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脉诊入门
李成文 主编;赵厚睿
中医史(第二版).中医院校课程体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李成文 袁青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