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诸子学研究

清代诸子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8
版次: 1
ISBN: 9787300058818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4页
字数: 27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9人买过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迭出,自儒家定于一尊以后,其他学派日趋消歇。到了明代晚期,由于儒家思想一统局面的松动,先秦诸子学说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像思想家李贽、博山等人开始研究子学,重新倡导诸子学说。进入清代以后,考据学兴起,由于考证六经以及三代历史的需要,先秦诸子因其时代与六经、三代相近而备受重视,成为证经、证史的重要旁证。乾嘉诸儒在使用诸子书时,对子书进行大量的整理校勘,同时对诸子思想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吸收。晚清西学输入,新学逐渐兴起,子学则开始在西学的映照下而彰显了多元的价值,在“西学中源论”的观念下,许多学者大力提倡先秦子学。先秦诸子不仅走出了“异端”的境遇,而且成为反对儒学独尊的有力武器,并成为近代新学兴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仲华,男,1973年出生,新疆焉耆县人。1998年兰州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01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清代学术文化研究,曾在《清史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一、诸子释名

      二、子书分类

      三、子学源流

    第二章 明清之际子学与传统学术的再蜕变

      一、学术风尚与子学兴起的条件

      二、学术转型中的子学研究

      三、时代关怀与子学的重新定位

      四、明末清初子学的学术境遇

    第三章 以子证经、史与“推本原始”的追求

      一、考据方法的完善

      二、子与经、史的关系

      三、以子证经

      四、以子证史

    第四章 子书的整理与校勘

      一、校勘

      二、辑佚

      三、辨伪

    第五章 乾嘉子学义理与问题的重新阐释

      一、重新定位的荀子

      二、复活的墨学

      三、入世的道家

      四、“德主刑辅”之下的法家

    第六章 乾嘉子学与学术重建的局限

      一、考据与义理的追求

      二、从“异端”向“六经羽翼”的回归

      三、“攻乎异端”:对诸子思想的吸收

    第七章 诸子学与晚清学术

      一、子书整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走出考据与子学经世

      三、会通中西

      四、批判传统

    附录 清代诸子学著作目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迭出,自儒家定于一尊以后,其他学派日趋消歇。到了明代晚期,由于儒家思想一统局面的松动,先秦诸子学说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像思想家李贽、博山等人开始研究子学,重新倡导诸子学说。进入清代以后,考据学兴起,由于考证六经以及三代历史的需要,先秦诸子因其时代与六经、三代相近而备受重视,成为证经、证史的重要旁证。乾嘉诸儒在使用诸子书时,对子书进行大量的整理校勘,同时对诸子思想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吸收。晚清西学输入,新学逐渐兴起,子学则开始在西学的映照下而彰显了多元的价值,在“西学中源论”的观念下,许多学者大力提倡先秦子学。先秦诸子不仅走出了“异端”的境遇,而且成为反对儒学独尊的有力武器,并成为近代新学兴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者简介:
    刘仲华,男,1973年出生,新疆焉耆县人。1998年兰州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01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清代学术文化研究,曾在《清史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一、诸子释名

      二、子书分类

      三、子学源流

    第二章 明清之际子学与传统学术的再蜕变

      一、学术风尚与子学兴起的条件

      二、学术转型中的子学研究

      三、时代关怀与子学的重新定位

      四、明末清初子学的学术境遇

    第三章 以子证经、史与“推本原始”的追求

      一、考据方法的完善

      二、子与经、史的关系

      三、以子证经

      四、以子证史

    第四章 子书的整理与校勘

      一、校勘

      二、辑佚

      三、辨伪

    第五章 乾嘉子学义理与问题的重新阐释

      一、重新定位的荀子

      二、复活的墨学

      三、入世的道家

      四、“德主刑辅”之下的法家

    第六章 乾嘉子学与学术重建的局限

      一、考据与义理的追求

      二、从“异端”向“六经羽翼”的回归

      三、“攻乎异端”:对诸子思想的吸收

    第七章 诸子学与晚清学术

      一、子书整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走出考据与子学经世

      三、会通中西

      四、批判传统

    附录 清代诸子学著作目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清代诸子学研究
茶叶标准与法规()
刘仲华 主编;尹祎
清代诸子学研究
讲武习勤的皇家苑囿:南苑历史文化区研究
刘仲华 著
清代诸子学研究
清朝兴衰三百年
刘仲华 著
清代诸子学研究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研究
刘仲华 编
清代诸子学研究
世变、士风与清代京籍士人学术
刘仲华 著
清代诸子学研究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究丛书:朝阜历史文化带研究
刘仲华 编
清代诸子学研究
一本书读懂清朝
刘仲华 著
清代诸子学研究
汉宋之间:翁方纲学术思想研究
刘仲华 著
清代诸子学研究
北京教育史 北京专史集成
刘仲华 主编
清代诸子学研究
纪晓岚传奇
刘仲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