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读本(丛书)·高中卷1:语言的故乡

语文素养读本(丛书)·高中卷1:语言的故乡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6-12
版次: 1
ISBN: 9787107309618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6页
字数: 16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04人买过
  •   小学低中年级有较多“亲子阅读”的内容,建议父母陪伴子女一起读,大人小孩同读一本书,可以交流和增进感情,又能借助阅读形成两代人对话的氛围与习惯,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目前坊间流行的同类读本有多种,各有特色,但普遍偏重人文性,选文量大面宽,或者就是人文读本,与语文教学有些脱节。这套“语文素养读本”吸收了既有读本的编写经验,又形成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往语文素养靠拢,与正式教材及教学计划有所呼应。如对写作、阅读训练、口语交际,都适当关注,有所体现。

      中考与高考是大多数学生必须面对的巨大现实,我们编写这套读本也考虑到学生参加中考、高考的需要,但主要是在引导阅读和拓展思维方面提示,力求从根本上整体提升素养(包括能力),不重复应试教育的方法。让我们的中小学生既考得好,又不陷于题海战术,不把脑子搞死,兴趣搞无。这好像有点儿难。其实“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学水平,包括能让学生有较多自由的课外阅读。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语文课常受到挤压,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重视语文。这是极其短视的行为.许多人上了大学还没有阅读的习惯,要读也就是读一些流行的娱乐搞笑的东西,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必然受到限制。这是语文课的失败!学语文不能只考虑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的重要,在于它能打下“三个基础”:为提升综合素养,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要学好语文,光靠做题是不行的,局限于课内也学不好,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阅读这套书或许是个契机,就此带动我们——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大家都能把读书的习惯与爱好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读书,有纯正的阅读品味,让读书伴随和滋养他们的一生。

      这比任何物质财富的赐予或拥有都更重要。 豪情壮怀

    咏荆轲/陶渊明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

    六州歌头/贺铸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张孝祥

    贺新郎/辛弃疾

    醉落魄·咏鹰/陈维崧

    在母语中生存

    语言小谈/赵树理

    读书——读语言世界/金克木

    字和词·土话和成语/唐弢

    留住我们的精神线索——漫谈汉语修养问题/陆谷孙

    语言的故乡/鲍尔吉·原野

    母语/陈洪金

    内心生活

    影的告别/鲁迅

    静夜功课/张承志

    寻幽轩/野夫

    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赵鑫珊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

    家国天下

    奇零草序/张煌言

    狱中上母书/夏完淳

    社稷坛抒情/秦牧

    我爱喝稀粥/王蒙

    最后解放宣言/林肯

    走向广岛/大江健三郎

    认识媒介

    阅读的未来/胡泳

    娱乐业时代的电视/波兹曼

    后现代社会的“广告”与“形象”/杰姆逊

    “正能量”是网络文学的“正常态”/邵燕君

    从马格利特的烟斗到无图之图

    ——微时代社交媒体中的图像转向/郑以然

    边走边唱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

    中国书法/林语堂

    瑶公特,傅雷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丹纳

    希腊罗马

    英雄奥德修归来/荷马

    关于幸福/希罗多德

    凯撒遇刺/普鲁塔克

    狄多之死/维吉尔
  • 内容简介:
      小学低中年级有较多“亲子阅读”的内容,建议父母陪伴子女一起读,大人小孩同读一本书,可以交流和增进感情,又能借助阅读形成两代人对话的氛围与习惯,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目前坊间流行的同类读本有多种,各有特色,但普遍偏重人文性,选文量大面宽,或者就是人文读本,与语文教学有些脱节。这套“语文素养读本”吸收了既有读本的编写经验,又形成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往语文素养靠拢,与正式教材及教学计划有所呼应。如对写作、阅读训练、口语交际,都适当关注,有所体现。

      中考与高考是大多数学生必须面对的巨大现实,我们编写这套读本也考虑到学生参加中考、高考的需要,但主要是在引导阅读和拓展思维方面提示,力求从根本上整体提升素养(包括能力),不重复应试教育的方法。让我们的中小学生既考得好,又不陷于题海战术,不把脑子搞死,兴趣搞无。这好像有点儿难。其实“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学水平,包括能让学生有较多自由的课外阅读。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语文课常受到挤压,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重视语文。这是极其短视的行为.许多人上了大学还没有阅读的习惯,要读也就是读一些流行的娱乐搞笑的东西,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必然受到限制。这是语文课的失败!学语文不能只考虑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的重要,在于它能打下“三个基础”:为提升综合素养,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要学好语文,光靠做题是不行的,局限于课内也学不好,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阅读这套书或许是个契机,就此带动我们——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大家都能把读书的习惯与爱好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读书,有纯正的阅读品味,让读书伴随和滋养他们的一生。

      这比任何物质财富的赐予或拥有都更重要。
  • 目录:
    豪情壮怀

    咏荆轲/陶渊明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

    六州歌头/贺铸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张孝祥

    贺新郎/辛弃疾

    醉落魄·咏鹰/陈维崧

    在母语中生存

    语言小谈/赵树理

    读书——读语言世界/金克木

    字和词·土话和成语/唐弢

    留住我们的精神线索——漫谈汉语修养问题/陆谷孙

    语言的故乡/鲍尔吉·原野

    母语/陈洪金

    内心生活

    影的告别/鲁迅

    静夜功课/张承志

    寻幽轩/野夫

    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赵鑫珊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

    家国天下

    奇零草序/张煌言

    狱中上母书/夏完淳

    社稷坛抒情/秦牧

    我爱喝稀粥/王蒙

    最后解放宣言/林肯

    走向广岛/大江健三郎

    认识媒介

    阅读的未来/胡泳

    娱乐业时代的电视/波兹曼

    后现代社会的“广告”与“形象”/杰姆逊

    “正能量”是网络文学的“正常态”/邵燕君

    从马格利特的烟斗到无图之图

    ——微时代社交媒体中的图像转向/郑以然

    边走边唱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

    中国书法/林语堂

    瑶公特,傅雷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丹纳

    希腊罗马

    英雄奥德修归来/荷马

    关于幸福/希罗多德

    凯撒遇刺/普鲁塔克

    狄多之死/维吉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