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6-12
版次: 1
ISBN: 9787115153265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3人买过
  • 本书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高职教育要求技术基础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结合有关学院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经验而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毛坯成型方法、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加工基础等四部分,共计19章。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以及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或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人员的参考书。 绪论 1

    第1部分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1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6

    1.1 强度和塑性 6

    1.1.1 强度 6

    1.1.2 塑性 8

    1.2 硬度 9

    1.2.1 布氏硬度 9

    1.2.2 洛氏硬度 10

    1.2.3 维氏硬度 11

    1.3 冲击韧度 12

    1.4 疲劳强度 13

    1.5 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 14

    1.5.1 物理性能 14

    1.5.2 化学性能 14

    1.5.3 工艺性能 14

    习题 14

    第2章 金属的组织结构 16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6

    2.1.1 晶体与晶体结构 16

    2.1.2 常见金属晶体结构 17

    2.1.3 金属的结晶 18

    2.1.4 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20

    2.1.5 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21

    2.2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2.2.1 基本概念 22

    2.2.2 合金的相 23

    2.2.3 合金的结晶 24

    2.3 铁碳合金状态图 26

    2.3.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26

    2.3.2 简化后的Fe-Fe3C相图 27

    2.3.3 Fe-Fe3C相图分析 27

    2.3.4 铁碳合金的分类 28

    2.3.5 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29

    2.3.6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0

    2.3.7 Fe-Fe3C相图在工业中的应用 31

    习题 32

    第3章 钢的热处理 34

    3.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5

    3.1.1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35

    3.1.2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控制 36

    3.1.3 奥氏体晶粒度 37

    3.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37

    3.2.1 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 38

    3.2.2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 38

    3.2.3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曲线 40

    3.2.4 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应用 41

    3.3 热处理工艺 42

    3.3.1 钢的退火与正火 42

    3.3.2 钢的淬火与回火 44

    3.4 表面热处理 48

    3.4.1 表面淬火 48

    3.4.2 化学热处理 49

    3.5 钢的热处理工艺选用 52

    3.5.1 预先热处理 52

    3.5.2 最终热处理 52

    习题 53

    第4章 常用钢铁材料 55

    4.1 碳钢 55

    4.1.1 常存杂质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5

    4.1.2 碳钢的分类 56

    4.1.3 碳钢的牌号与应用 56

    4.2 合金钢 61

    4.2.1 合金钢的分类 61

    4.2.2 合金钢的编号 62

    4.2.3 合金结构钢 62

    4.2.4 合金工具钢 68

    4.2.5 特殊性能钢 72

    4.3 铸铁 75

    4.3.1 概述 75

    4.3.2 灰铸铁 77

    4.3.3 球墨铸铁 79

    4.3.4 可锻铸铁 80

    4.3.5 蠕墨铸铁 80

    习题 81

    第5章 有色金属 83

    5.1 铝及铝合金 83

    5.1.1 工业纯铝 83

    5.1.2 常用铝合金 83

    5.2 铜及铜合金 87

    5.2.1 纯铜 87

    5.2.2 铜合金的分类 87

    5.2.3 黄铜(压力加工黄铜) 88

    5.2.4 白铜(压力加工白铜) 89

    5.2.5 青铜(压力加工青铜) 89

    5.2.6 铸造铜合金 90

    5.3 滑动轴承合金 91

    5.4 粉末冶金与硬质合金 92

    5.4.1 粉末冶金工艺简介 92

    5.4.2 粉末冶金的特点与应用 93

    5.4.3 硬质合金 93

    习题 95

    第6章 非金属材料 96

    6.1 工程塑料的特性、分类与应用 96

    6.1.1 塑料的组成 96

    6.1.2 塑料的性能 97

    6.1.3 塑料的分类 98

    6.1.4 常用塑料的性能与用途 98

    6.2 复合材料的特性、分类与应用 99

    6.2.1 复合材料的性能 99

    6.2.2 复合材料的分类 100

    6.3 其他非金属材料简介 101

    6.3.1 橡胶材料 101

    6.3.2 工业陶瓷与其他非金属材料 102

    习题 103

    第7章 零件和工具的选材及热处理 104

    7.1 零件和工具的选材原则 104

    7.1.1 选材原则 104

    7.1.2 选材方法 105

    7.2 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及工序位置 105

    7.2.1 热处理的技术条件 105

    7.2.2 热处理工序的合理安排 106

    7.3 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 107

    7.3.1 齿轮类 107

    7.3.2 轴类零件 108

    7.3.3 模具、刃具类 110

    习题 112

    第2部分 毛坯成型方法

    第8章 铸造 114

    8.1 铸造工艺基础 114

    8.1.1 铸造的特点 114

    8.1.2 铸造的分类 114

    8.2 砂型铸造 115

    8.2.1 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115

    8.2.2 造型材料 116

    8.2.3 造型方法 116

    8.2.4 铸铁的熔炼 118

    8.2.5 浇注、落砂、清理和检验 119

    8.3 特种铸造 120

    8.3.1 金属型铸造 120

    8.3.2 压力铸造 120

    8.3.3 离心铸造 121

    8.3.4 熔模铸造 122

    8.4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 123

    8.4.1 灰铸铁件 123

    8.4.2 孕育铸铁件 124

    8.4.3 可锻铸铁件 124

    8.4.4 球墨铸铁件 124

    8.4.5 蠕墨铸铁件 125

    8.4.6 铸钢件 125

    8.4.7 铜合金铸件 126

    8.4.8 铝合金铸件 126

    习题 127

    第9章 锻压 128

    9.1 锻压工艺基础 128

    9.1.1 锻压加工方法及特点 128

    9.1.2 金属的塑性变形 129

    9.1.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0

    9.1.4 金属的锻造性能 132

    9.2 自由锻 133

    9.2.1 自由锻设备 133

    9.2.2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 134

    9.2.3 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 135

    9.3 模锻和胎模锻 138

    9.3.1 锤上模锻 138

    9.3.2 胎模锻 140

    9.4 板料冲压 141

    9.4.1 冲压设备 141

    9.4.2 冲压模具 142

    9.4.3 冲压的基本工序 144

    习题 146

    第10章 焊接 147

    10.1 焊接工艺基础 147

    10.1.1 常用的连接方法 147

    10.1.2 焊接的特点与分类 147

    10.1.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49

    10.2 焊条电弧焊 150

    10.2.1 焊接电弧 150

    10.2.2 焊接冶金的特点 151

    10.2.3 电焊条 151

    10.2.4 焊接参数的选择 153

    10.3 其他常用的焊接方法 154

    10.3.1 埋弧焊 154

    10.3.2 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155

    10.3.3 等离子弧焊 156

    10.3.4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156

    10.3.5 电阻焊 156

    10.3.6 电渣焊 157

    10.3.7 高能束焊 157

    10.3.8 气焊 157

    10.3.9 钎焊 157

    10.3.10 扩散焊 158

    习题 158

    第11章 毛坯选择 159

    11.1 确定毛坯类型及成型方法的原则 159

    11.2 典型零件的毛坯选择 160

    习题 161

    第3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12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164

    12.1 基本术语及定义 164

    12.1.1 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164

    12.1.2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166

    12.2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 168

    12.2.1 标准公差 168

    12.2.2 基本偏差及其代号 169

    12.2.3 轴的基本偏差 170

    12.2.4 孔的基本偏差 174

    12.3 优先和常用配合 177

    12.3.1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 177

    12.3.2 常用和优先配合 178

    12.4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80

    12.4.1 基准制的选用 180

    12.4.2 公差等级的选用 180

    12.4.3 配合种类的选用 181

    12.4.4 选用实例 184

    习题 185

    第13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187

    13.1 基本概念 187

    13.1.1 几何要素 187

    13.1.2 形位公差的特征、符号和标注 188

    13.1.3 形位公差带 189

    13.2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 190

    13.2.1 形状公差 190

    13.2.2 位置公差 193

    13.3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应用 198

    13.3.1 有关术语及定义 198

    13.3.2 独立原则及其应用 200

    13.3.3 包容原则及其应用 200

    13.3.4 最大实体原则及其应用 201

    13.3.5 形位公差值的选用 203

    习题 205

    第14章 表面粗糙度 208

    14.1 主要术语及评定参数 208

    14.1.1 主要术语 208

    14.1.2 评定参数 209

    14.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及其选择 211

    14.2.1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 211

    14.2.2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211

    14.3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准 213

    14.3.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213

    14.3.2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其标注 213

    14.3.3 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215

    习题 215

    第15章 测量方法 216

    15.1 测量方法的分类 216

    15.2 常用量具及仪器 217

    15.2.1 计量器具的分类 217

    15.2.2 常用量具 218

    15.2.3 精密量具 221

    15.3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223

    15.3.1 测量误差的概念 223

    15.3.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24

    15.3.3 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 225

    15.4 形位误差测量方法 225

    15.4.1 直线度误差测量 226

    15.4.2 平面度误差测量 226

    15.4.3 圆度误差测量 227

    15.4.4 平行度误差测量 227

    15.4.5 垂直度误差测量 228

    15.5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228

    15.5.1 比较法 228

    15.5.2 光切法 228

    15.5.3 针触法 229

    15.5.4 干涉法 229

    习题 230

    第16章 尺寸链 231

    16.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231

    16.1.1 尺寸链的定义及特性 231

    16.1.2 尺寸链的组成 231

    16.1.3 尺寸链的分类 232

    16.1.4 零件设计尺寸链的建立与尺寸链图 232

    16.2 尺寸链的解算 233

    16.2.1 基本公式 234

    16.2.2 校核计算 234

    16.2.3 设计计算 236

    习题 237

    第4部分 机械加工基础

    第17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240

    17.1 切削加工的运动分析和切削要素 240

    17.1.1 零件表面的成型方法 240

    17.1.2 切削运动 241

    17.1.3 工件表面 242

    17.1.4 切削层与切削用量 242

    17.2 切削刀具基本定义 243

    17.2.1 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 243

    17.2.2 刀具角度坐标平面参考系 244

    17.2.3 刀具的标注角度 244

    17.2.4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245

    17.3 常用刀具材料 247

    17.3.1 对刀具切削部分材料的基本要求 247

    17.3.2 常用刀具材料性能的比较 248

    17.4 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250

    17.4.1 金属的切削过程与三个变形区 250

    17.4.2 切屑的形态 250

    17.4.3 积屑瘤 251

    17.4.4 切削力 252

    17.4.5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253

    17.4.6 刀具磨损和寿命 254

    17.5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56

    17.5.1 衡量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指标 256

    17.5.2 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257

    17.6 常用切削刀具 257

    17.6.1 车刀 257

    17.6.2 孔加工刀具 259

    17.6.3 铣刀 260

    17.6.4 砂轮 261

    习题 263

    第18章 各种表面的加工方法 264

    18.1 金属切削机床 264

    18.1.1 机床的分类 264

    18.1.2 通用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265

    18.1.3 机床的基本构造 267

    18.2 外圆表面加工 268

    18.2.1 外圆车削加工 268

    18.2.2 磨削加工 269

    18.2.3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271

    18.3 内圆表面加工 271

    18.3.1 内圆表面加工的特点 271

    18.3.2 钻削 272

    18.3.3 镗削 273

    18.3.4 拉削 274

    18.3.5 磨削内圆 275

    18.3.6 内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275

    18.4 平面加工 276

    18.4.1 铣削加工 276

    18.4.2 刨削加工 278

    18.4.3 磨削加工 278

    18.4.4 平面加工方案分析 279

    18.5 螺纹加工 279

    18.5.1 车削螺纹 280

    18.5.2 铣螺纹 280

    18.5.3 磨螺纹 281

    18.5.4 攻丝与套丝 281

    18.6 齿轮的齿形加工 282

    18.6.1 成型法加工齿形 282

    18.6.2 范成法加工齿形 283

    18.6.3 齿轮精加工简介 285

    习题 286

    第19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88

    19.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288

    19.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88

    19.1.2 生产类型 289

    19.1.3 工件安装与定位 289

    19.2 工艺规程的制定 293

    习题 296

    参考资料 297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高职教育要求技术基础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结合有关学院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经验而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毛坯成型方法、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加工基础等四部分,共计19章。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以及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或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人员的参考书。
  • 目录:
    绪论 1

    第1部分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1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6

    1.1 强度和塑性 6

    1.1.1 强度 6

    1.1.2 塑性 8

    1.2 硬度 9

    1.2.1 布氏硬度 9

    1.2.2 洛氏硬度 10

    1.2.3 维氏硬度 11

    1.3 冲击韧度 12

    1.4 疲劳强度 13

    1.5 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 14

    1.5.1 物理性能 14

    1.5.2 化学性能 14

    1.5.3 工艺性能 14

    习题 14

    第2章 金属的组织结构 16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6

    2.1.1 晶体与晶体结构 16

    2.1.2 常见金属晶体结构 17

    2.1.3 金属的结晶 18

    2.1.4 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20

    2.1.5 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21

    2.2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2.2.1 基本概念 22

    2.2.2 合金的相 23

    2.2.3 合金的结晶 24

    2.3 铁碳合金状态图 26

    2.3.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26

    2.3.2 简化后的Fe-Fe3C相图 27

    2.3.3 Fe-Fe3C相图分析 27

    2.3.4 铁碳合金的分类 28

    2.3.5 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29

    2.3.6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0

    2.3.7 Fe-Fe3C相图在工业中的应用 31

    习题 32

    第3章 钢的热处理 34

    3.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35

    3.1.1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35

    3.1.2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控制 36

    3.1.3 奥氏体晶粒度 37

    3.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37

    3.2.1 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 38

    3.2.2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 38

    3.2.3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曲线 40

    3.2.4 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应用 41

    3.3 热处理工艺 42

    3.3.1 钢的退火与正火 42

    3.3.2 钢的淬火与回火 44

    3.4 表面热处理 48

    3.4.1 表面淬火 48

    3.4.2 化学热处理 49

    3.5 钢的热处理工艺选用 52

    3.5.1 预先热处理 52

    3.5.2 最终热处理 52

    习题 53

    第4章 常用钢铁材料 55

    4.1 碳钢 55

    4.1.1 常存杂质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5

    4.1.2 碳钢的分类 56

    4.1.3 碳钢的牌号与应用 56

    4.2 合金钢 61

    4.2.1 合金钢的分类 61

    4.2.2 合金钢的编号 62

    4.2.3 合金结构钢 62

    4.2.4 合金工具钢 68

    4.2.5 特殊性能钢 72

    4.3 铸铁 75

    4.3.1 概述 75

    4.3.2 灰铸铁 77

    4.3.3 球墨铸铁 79

    4.3.4 可锻铸铁 80

    4.3.5 蠕墨铸铁 80

    习题 81

    第5章 有色金属 83

    5.1 铝及铝合金 83

    5.1.1 工业纯铝 83

    5.1.2 常用铝合金 83

    5.2 铜及铜合金 87

    5.2.1 纯铜 87

    5.2.2 铜合金的分类 87

    5.2.3 黄铜(压力加工黄铜) 88

    5.2.4 白铜(压力加工白铜) 89

    5.2.5 青铜(压力加工青铜) 89

    5.2.6 铸造铜合金 90

    5.3 滑动轴承合金 91

    5.4 粉末冶金与硬质合金 92

    5.4.1 粉末冶金工艺简介 92

    5.4.2 粉末冶金的特点与应用 93

    5.4.3 硬质合金 93

    习题 95

    第6章 非金属材料 96

    6.1 工程塑料的特性、分类与应用 96

    6.1.1 塑料的组成 96

    6.1.2 塑料的性能 97

    6.1.3 塑料的分类 98

    6.1.4 常用塑料的性能与用途 98

    6.2 复合材料的特性、分类与应用 99

    6.2.1 复合材料的性能 99

    6.2.2 复合材料的分类 100

    6.3 其他非金属材料简介 101

    6.3.1 橡胶材料 101

    6.3.2 工业陶瓷与其他非金属材料 102

    习题 103

    第7章 零件和工具的选材及热处理 104

    7.1 零件和工具的选材原则 104

    7.1.1 选材原则 104

    7.1.2 选材方法 105

    7.2 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及工序位置 105

    7.2.1 热处理的技术条件 105

    7.2.2 热处理工序的合理安排 106

    7.3 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 107

    7.3.1 齿轮类 107

    7.3.2 轴类零件 108

    7.3.3 模具、刃具类 110

    习题 112

    第2部分 毛坯成型方法

    第8章 铸造 114

    8.1 铸造工艺基础 114

    8.1.1 铸造的特点 114

    8.1.2 铸造的分类 114

    8.2 砂型铸造 115

    8.2.1 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115

    8.2.2 造型材料 116

    8.2.3 造型方法 116

    8.2.4 铸铁的熔炼 118

    8.2.5 浇注、落砂、清理和检验 119

    8.3 特种铸造 120

    8.3.1 金属型铸造 120

    8.3.2 压力铸造 120

    8.3.3 离心铸造 121

    8.3.4 熔模铸造 122

    8.4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 123

    8.4.1 灰铸铁件 123

    8.4.2 孕育铸铁件 124

    8.4.3 可锻铸铁件 124

    8.4.4 球墨铸铁件 124

    8.4.5 蠕墨铸铁件 125

    8.4.6 铸钢件 125

    8.4.7 铜合金铸件 126

    8.4.8 铝合金铸件 126

    习题 127

    第9章 锻压 128

    9.1 锻压工艺基础 128

    9.1.1 锻压加工方法及特点 128

    9.1.2 金属的塑性变形 129

    9.1.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0

    9.1.4 金属的锻造性能 132

    9.2 自由锻 133

    9.2.1 自由锻设备 133

    9.2.2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 134

    9.2.3 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 135

    9.3 模锻和胎模锻 138

    9.3.1 锤上模锻 138

    9.3.2 胎模锻 140

    9.4 板料冲压 141

    9.4.1 冲压设备 141

    9.4.2 冲压模具 142

    9.4.3 冲压的基本工序 144

    习题 146

    第10章 焊接 147

    10.1 焊接工艺基础 147

    10.1.1 常用的连接方法 147

    10.1.2 焊接的特点与分类 147

    10.1.3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49

    10.2 焊条电弧焊 150

    10.2.1 焊接电弧 150

    10.2.2 焊接冶金的特点 151

    10.2.3 电焊条 151

    10.2.4 焊接参数的选择 153

    10.3 其他常用的焊接方法 154

    10.3.1 埋弧焊 154

    10.3.2 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155

    10.3.3 等离子弧焊 156

    10.3.4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156

    10.3.5 电阻焊 156

    10.3.6 电渣焊 157

    10.3.7 高能束焊 157

    10.3.8 气焊 157

    10.3.9 钎焊 157

    10.3.10 扩散焊 158

    习题 158

    第11章 毛坯选择 159

    11.1 确定毛坯类型及成型方法的原则 159

    11.2 典型零件的毛坯选择 160

    习题 161

    第3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12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164

    12.1 基本术语及定义 164

    12.1.1 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164

    12.1.2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166

    12.2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 168

    12.2.1 标准公差 168

    12.2.2 基本偏差及其代号 169

    12.2.3 轴的基本偏差 170

    12.2.4 孔的基本偏差 174

    12.3 优先和常用配合 177

    12.3.1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 177

    12.3.2 常用和优先配合 178

    12.4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80

    12.4.1 基准制的选用 180

    12.4.2 公差等级的选用 180

    12.4.3 配合种类的选用 181

    12.4.4 选用实例 184

    习题 185

    第13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187

    13.1 基本概念 187

    13.1.1 几何要素 187

    13.1.2 形位公差的特征、符号和标注 188

    13.1.3 形位公差带 189

    13.2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 190

    13.2.1 形状公差 190

    13.2.2 位置公差 193

    13.3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应用 198

    13.3.1 有关术语及定义 198

    13.3.2 独立原则及其应用 200

    13.3.3 包容原则及其应用 200

    13.3.4 最大实体原则及其应用 201

    13.3.5 形位公差值的选用 203

    习题 205

    第14章 表面粗糙度 208

    14.1 主要术语及评定参数 208

    14.1.1 主要术语 208

    14.1.2 评定参数 209

    14.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及其选择 211

    14.2.1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 211

    14.2.2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211

    14.3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标准 213

    14.3.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213

    14.3.2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其标注 213

    14.3.3 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215

    习题 215

    第15章 测量方法 216

    15.1 测量方法的分类 216

    15.2 常用量具及仪器 217

    15.2.1 计量器具的分类 217

    15.2.2 常用量具 218

    15.2.3 精密量具 221

    15.3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223

    15.3.1 测量误差的概念 223

    15.3.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24

    15.3.3 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 225

    15.4 形位误差测量方法 225

    15.4.1 直线度误差测量 226

    15.4.2 平面度误差测量 226

    15.4.3 圆度误差测量 227

    15.4.4 平行度误差测量 227

    15.4.5 垂直度误差测量 228

    15.5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228

    15.5.1 比较法 228

    15.5.2 光切法 228

    15.5.3 针触法 229

    15.5.4 干涉法 229

    习题 230

    第16章 尺寸链 231

    16.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231

    16.1.1 尺寸链的定义及特性 231

    16.1.2 尺寸链的组成 231

    16.1.3 尺寸链的分类 232

    16.1.4 零件设计尺寸链的建立与尺寸链图 232

    16.2 尺寸链的解算 233

    16.2.1 基本公式 234

    16.2.2 校核计算 234

    16.2.3 设计计算 236

    习题 237

    第4部分 机械加工基础

    第17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240

    17.1 切削加工的运动分析和切削要素 240

    17.1.1 零件表面的成型方法 240

    17.1.2 切削运动 241

    17.1.3 工件表面 242

    17.1.4 切削层与切削用量 242

    17.2 切削刀具基本定义 243

    17.2.1 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 243

    17.2.2 刀具角度坐标平面参考系 244

    17.2.3 刀具的标注角度 244

    17.2.4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245

    17.3 常用刀具材料 247

    17.3.1 对刀具切削部分材料的基本要求 247

    17.3.2 常用刀具材料性能的比较 248

    17.4 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250

    17.4.1 金属的切削过程与三个变形区 250

    17.4.2 切屑的形态 250

    17.4.3 积屑瘤 251

    17.4.4 切削力 252

    17.4.5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253

    17.4.6 刀具磨损和寿命 254

    17.5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56

    17.5.1 衡量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指标 256

    17.5.2 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257

    17.6 常用切削刀具 257

    17.6.1 车刀 257

    17.6.2 孔加工刀具 259

    17.6.3 铣刀 260

    17.6.4 砂轮 261

    习题 263

    第18章 各种表面的加工方法 264

    18.1 金属切削机床 264

    18.1.1 机床的分类 264

    18.1.2 通用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265

    18.1.3 机床的基本构造 267

    18.2 外圆表面加工 268

    18.2.1 外圆车削加工 268

    18.2.2 磨削加工 269

    18.2.3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271

    18.3 内圆表面加工 271

    18.3.1 内圆表面加工的特点 271

    18.3.2 钻削 272

    18.3.3 镗削 273

    18.3.4 拉削 274

    18.3.5 磨削内圆 275

    18.3.6 内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275

    18.4 平面加工 276

    18.4.1 铣削加工 276

    18.4.2 刨削加工 278

    18.4.3 磨削加工 278

    18.4.4 平面加工方案分析 279

    18.5 螺纹加工 279

    18.5.1 车削螺纹 280

    18.5.2 铣螺纹 280

    18.5.3 磨螺纹 281

    18.5.4 攻丝与套丝 281

    18.6 齿轮的齿形加工 282

    18.6.1 成型法加工齿形 282

    18.6.2 范成法加工齿形 283

    18.6.3 齿轮精加工简介 285

    习题 286

    第19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88

    19.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288

    19.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88

    19.1.2 生产类型 289

    19.1.3 工件安装与定位 289

    19.2 工艺规程的制定 293

    习题 296

    参考资料 297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学基础(第五版)
马惠萍,蒋秀珍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 第2版 宋巧莲
宋巧莲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工程专业“VR+教学”模式研究
王全景、陈清奎 著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基础实验教程(非机械类)(第二版)
何军,冯梅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原理
孙志宏,王永兴,王淑妍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三版)
罗忠,王菲,马树军,程红太,李晖,于清文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原理(普通高等教育
吴恩启 王新华 董琴 等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第3版 蒋森春
蒋森春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 第5版 吴拓
吴拓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图测绘
万志华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类专业第一课 高考选专业 学科解码 大学专业选择指南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
吉卫喜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机械制造基础
亚马逊跨境电商运营实操大全
张国文 著
机械制造基础
玩赚直播:主播修炼+文案台词+成交话术+带货卖货
张国文
机械制造基础
打动人心 电商文案策划与视觉营销
张国文 著
机械制造基础
内容电商运营实战:内容打造+内容运营+内容变现
张国文 著
机械制造基础
食品分析实验(张国文、胡秋辉)
张国文;胡秋辉
机械制造基础
第一次考第一名
张国文
机械制造基础
我有一个万能爸爸
张国文
机械制造基础
小猪进城
张国文
机械制造基础
一只想当老虎的猫
张国文
机械制造基础
爱上幼儿园老师
张国文
机械制造基础
我们全家爱看书
张国文
机械制造基础
Flash CS3全程指南
张国文、林超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