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大系--河陇文化: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走廊(精装)

中国地域文化大系--河陇文化: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走廊(精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1998-12
版次: 1
ISBN: 9787806138113
定价: 24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1页
分类: 社会文化
22人买过
  • 河陇是中原的西屏障和丝绸之路的东大门。关键的地理位置,尤其狭长的河西走廊,使河陇在历史上广为人知。河陇虽然握守重要位置,但一向被视为过渡地带,它自己的文化变化,它对中国文化和东西文化交流应有的重要贡献,向来鲜有人提及。
      
      
      河陇粗略言之约当今日甘肃、宁夏两省,地貌多变,加上东西相接、南北夹处的区位,自古至今,都是民族众多、经济形态复杂,文化缤纷的地域。
      
      
      东部的“陇右”地区,与中原的心脏——关中,同属共土高原地区。关、陇唇齿相依,自远古时已属于仰韶文化,明乎此,著名学者陈寅恪提出后来有所谓关陇集团,在文化及人才上是一个紧密结合体,也就不难理解。陇对于关,实起了屏障、辅翼,甚至促进的作用。
      
      
      河陇西部的“河西走廊”夹处蒙古高原及青藏高原之间,海运兴起以前,几乎是中原通向世界其他重大文明的唯一通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已是人所共知。然而河珑不止是过道,它还有融合、加工、变化的角色。以石窟艺术为例,呈带状绵延的石窟即明显可见东西碰撞和消化的痕迹。
      
      
      消化东西文化的工作,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在进行,而少数民族贡献良好。西夏王国的兴起,融合汉、藏及西域文化的宏力,只是这漫长的多民族竞争历史中最雄伟的一段。
      
      
      多元民族、文化的互补和争辉,正是千百年来河陇文化的主调。
      
      
      应当说明的是,研究地域文化,需要显示该地域的大致位置、文化遗迹的分布情形以及文化传承的演变轨迹等,为此,本书的编撰者设置了相关的示意图。这些示意图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然较之规范地图,可能不尽完善。为尊重原著,也为方便读者,中文简体字版保留了全部示意图,仅供读者参考。 总序  中国文明史的新图像

    绪论

    第一章  黄河上游的远古文化

      延绵久远的彩陶艺术

      伏羲书契的遗痕?

      黄河上游农业的诞生

      远古聚落首领的殿堂

      河陇文化的对外联系

    第二章  多民族聚居的农牧文明

      河陇东部的青铜文化

        齐家文化

        辛店文化

        寺洼文化

      河陇西部的青铜文化

        四坝文化

        沙井文化

      周秦两朝发祥地

      游牧民族的风俗画

    第三章  开拓丝路的西部长城

      河西走廊的屏障

      秦代的西部长城

      汉代的西部长城

      明代的西部长城

      长城军民的生活

    第四章  丝绸之路印迹的缩影

      治世中的开拓与经营

        两汉时期的开拓

        隋唐时期的经营

      乱世中的独安

        魏晋时代的作用

        宋代的状况

      元明时代的河西走廊

    第五章  佛教传播的历史丰碑

      河陇地区石窟建造时间和分布区域

        河西区

        陇中、陇南区

        陇东区

      河陇石窟表现的文化交流关系

        石窟建筑方式的传入和本土化

        石窟造像壁画的传入和本土化

    第六章 西夏王国的文化遗产

      西夏王朝的兴起

      仿如汉字的西夏文

      汉、藏兼收的佛教艺术

      皇家与宗教建筑的气派

      品类繁多的工艺

    余风

    甘肃石窟一览表

    河陇地区大事年表

    图片索引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河陇是中原的西屏障和丝绸之路的东大门。关键的地理位置,尤其狭长的河西走廊,使河陇在历史上广为人知。河陇虽然握守重要位置,但一向被视为过渡地带,它自己的文化变化,它对中国文化和东西文化交流应有的重要贡献,向来鲜有人提及。
      
      
      河陇粗略言之约当今日甘肃、宁夏两省,地貌多变,加上东西相接、南北夹处的区位,自古至今,都是民族众多、经济形态复杂,文化缤纷的地域。
      
      
      东部的“陇右”地区,与中原的心脏——关中,同属共土高原地区。关、陇唇齿相依,自远古时已属于仰韶文化,明乎此,著名学者陈寅恪提出后来有所谓关陇集团,在文化及人才上是一个紧密结合体,也就不难理解。陇对于关,实起了屏障、辅翼,甚至促进的作用。
      
      
      河陇西部的“河西走廊”夹处蒙古高原及青藏高原之间,海运兴起以前,几乎是中原通向世界其他重大文明的唯一通路。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已是人所共知。然而河珑不止是过道,它还有融合、加工、变化的角色。以石窟艺术为例,呈带状绵延的石窟即明显可见东西碰撞和消化的痕迹。
      
      
      消化东西文化的工作,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在进行,而少数民族贡献良好。西夏王国的兴起,融合汉、藏及西域文化的宏力,只是这漫长的多民族竞争历史中最雄伟的一段。
      
      
      多元民族、文化的互补和争辉,正是千百年来河陇文化的主调。
      
      
      应当说明的是,研究地域文化,需要显示该地域的大致位置、文化遗迹的分布情形以及文化传承的演变轨迹等,为此,本书的编撰者设置了相关的示意图。这些示意图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然较之规范地图,可能不尽完善。为尊重原著,也为方便读者,中文简体字版保留了全部示意图,仅供读者参考。
  • 目录:
    总序  中国文明史的新图像

    绪论

    第一章  黄河上游的远古文化

      延绵久远的彩陶艺术

      伏羲书契的遗痕?

      黄河上游农业的诞生

      远古聚落首领的殿堂

      河陇文化的对外联系

    第二章  多民族聚居的农牧文明

      河陇东部的青铜文化

        齐家文化

        辛店文化

        寺洼文化

      河陇西部的青铜文化

        四坝文化

        沙井文化

      周秦两朝发祥地

      游牧民族的风俗画

    第三章  开拓丝路的西部长城

      河西走廊的屏障

      秦代的西部长城

      汉代的西部长城

      明代的西部长城

      长城军民的生活

    第四章  丝绸之路印迹的缩影

      治世中的开拓与经营

        两汉时期的开拓

        隋唐时期的经营

      乱世中的独安

        魏晋时代的作用

        宋代的状况

      元明时代的河西走廊

    第五章  佛教传播的历史丰碑

      河陇地区石窟建造时间和分布区域

        河西区

        陇中、陇南区

        陇东区

      河陇石窟表现的文化交流关系

        石窟建筑方式的传入和本土化

        石窟造像壁画的传入和本土化

    第六章 西夏王国的文化遗产

      西夏王朝的兴起

      仿如汉字的西夏文

      汉、藏兼收的佛教艺术

      皇家与宗教建筑的气派

      品类繁多的工艺

    余风

    甘肃石窟一览表

    河陇地区大事年表

    图片索引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地域文化大系--河陇文化: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走廊(精装)
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理论与实践
李永良 徐驰 李文雄 张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