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8
版次: 1
ISBN: 9787532587827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7人买过
  • 该书主要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汉语的历史音韵与方言音韵做专题式的探讨。属于历史语言学层面的探讨,但历时、共时密不可分,探讨历史演变,也离不开共时语料的调查与描写。因此,在研究思路方面,除了主要关注汉语历史上和现代方言里语音与音系的演变,同时也注意到了对某些现代方言共时语料的微观分析。在语料的择取方面,既注重本土的传统历史文献,也将域外译音、少数民族语与汉语的关系字等材料纳入考察的范围。       郑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历史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出版专著两部、编著两部,其中《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曾入选2011年度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资助,列入“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SSCI、A&HCI期刊3篇、国内权威刊物《中国语文》3篇,以及《方言》、《民族语文》、《语言科学》等CSSCI刊物30余篇。 图表目录 8

    前  言 11

    第一章  绪论 12

    第二章  文献考证方法 17

    第一节  先秦至元明汉语方音的源流 17

    1.1  先秦两汉时期 17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23

    1.3  隋唐宋时期 25

    1.4  元明时期 26

    第二节  郭璞《方言•注》“呼姊声如巿”的涵义 27

    2.1  引言 27

    2.2  史籍中的江东与山越 29

    2.3  魏晋时期“巿”声字的读音 30

    2.4  侗台语“姊”义语素的语音对应 32

    2.5  江东、百越语的“关系字”举例 35

    2.6  结语 37

    第三节  宋本《玉篇•五音之图》“五音”的涵义 38

    3.1  引言 38

    3.2 《五音之图》与“宫商”之名的一致性解释 40

    3.3  “五音”、“五姓”与“宫商”的共同内涵 43

    3.4  结语 45

    第四节  《事林广记》“音谱类”《辨字差殊》的音韵条例 45

    4.1  引言 46

    4.2  若干音韵条例所反映的音变规则 47

    4.3  结语 55

    第五节  《中原音韵》“微维同音”的历史渊源 56

    5.1  引言 56

    5.2  中古域外译音中的“微维”诸字 57

    5.3  前腭音声母j-唇齿化的类型学观察 60

    5.4  前腭音声母j-唇齿化的语音学基础 65

    5.5  结语 67

    第三章  词族比较方法 68

    第一节  从古文字与语言比较论“来”字的音义 68

    1.1  引言 68

    1.2  古文字材料里“来”字的用法 68

    1.3  从语言比较看“来”字的用法 70

    1.4  结语 78

    第二节  从古文献与语言比较论“洗”字的音义 79

    2.1  引言 79

    2.2  *s?C型词族 79

    2.3  *cKleC型词族 80

    2.4  *KlaC型词族 81

    2.5  *ClewC型词族 83

    2.6  *sloC型词族 84

    2.7  *sMl?C型同族词 85

    2.8  *P?C型同族词 86

    第三节  从古文献与语言比较论“咬”字的音义 87

    3.1  “齰”系列字 87

    3.2  “齦”系列字 89

    3.3  “齧”系列字 89

    3.4  “?”系列字 90

    3.5  “咥”系列字 90

    3.6  其他字 91

    第四章  译音参证方法 92

    第一节  从域外译音论麻佳同韵的时代性 92

    1.1  引言 92

    1.2  中古金陵音系所反映的麻佳同韵 93

    1.3  晚唐北方官话的麻佳同韵及其现代反映 100

    1.4  结语 103

    第二节  从域外译音论匣入喻三的地域性 103

    2.1  引言 104

    2.2  “匣入喻三”与中古金陵音系 105

    2.3  中古金陵音系云、匣母的音韵特征 109

    2.4  中古北方方言云、匣母的音韵特征 112

    2.5  结语 114

    第三节  从八思巴字汉译音论重纽唇音字 115

    3.1  引言 115

    3.2  八思巴字汉译音材料中的重纽唇音字 117

    3.3  重纽三等唇音字在其他材料中的表现 120

    3.4 《中原音韵》的二等唇音字及其现代反映 124

    3.5  结语 125

    第五章  语言地理方法 127

    第一节  边界性方言与地理边界的关系 127

    1.1  引言 127

    1.2  边界方言与方言分类 129

    1.3  方言边界与行政边界 131

    1.4  结语 133

    第二节  通泰方言及邻近吴语的边界性 133

    2.1  引言 133

    2.2  北部吴语通语音系的构拟 134

    2.3  官话和吴语方言属性的检测标准 139

    2.4  通泰方言与邻近吴语的比较音韵 142

    2.5  作为方言调查框架的《切韵》音系 145

    2.6  结语 147

    第三节  苏皖边界吴语方言的元音高化 147

    3.1  引言 147

    3.2  前高元音i、y的后续演变 150

    3.3  元音高化过程中的条件音变 153

    3.4  结语 155

    第六章  实验/田野语音学方法 157

    第一节  清声化浊及其实验分析 157

    1.1  引言 157

    1.2  实验设计及其结果分析 159

    1.3  相关问题的讨论 162

    1.4  结语 164

    第二节  内爆音及其实验分析 164

    2.1  引言 164

    2.2  内爆音的声学分析 167

    2.3  内爆音与高调 170

    2.4  结语 172

    第七章  语言类型学方法 174

    第一节  语音演化与演化类型:以边近音[l]为例 174

    1.1  引言 174

    1.2  腭化:演化类型之一 175

    1.3  擦化:演化类型之二 178

    1.4  塞化:演化类型之三 181

    1.5  唇齿化:演化类型之四 183

    1.6  辅音l的其他演化类型 184

    1.7  结语 185

    第二节  地理类型与音变过程:以灰泰入虞为例 186

    2.1  引言 187

    2.1  灰泰入虞的地理分布类型 187

    2.3  灰泰入虞的音变过程 191

    2.4  结语 194

    第八章  研究方法的综合 195

    第一节  历史音变与方言地理 195

    1.1  引言 195

    1.2  连续型分布 196

    1.3  离散型分布 202

    1.4  递推型分布 204

    1.5  辐射型分布 206

    1.6  结语 207

    第二节 方音史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207

    2.1  引言 208

    2.2  层次理论 210

    2.3  词汇扩散理论 213

    2.4  类型学理论 217

    2.5  比较方法 219

    2.6  结构分析法 222

    2.7  文献考证法 224

    2.8  结语 225

    第九章  全书总结 228

    第一节  内容回顾 228

    第二节  结语 232

    名词索引 234

    主要征引古籍 239

    引用书目 241

    后  记 258 

    参考文献 

    附录
  •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汉语的历史音韵与方言音韵做专题式的探讨。属于历史语言学层面的探讨,但历时、共时密不可分,探讨历史演变,也离不开共时语料的调查与描写。因此,在研究思路方面,除了主要关注汉语历史上和现代方言里语音与音系的演变,同时也注意到了对某些现代方言共时语料的微观分析。在语料的择取方面,既注重本土的传统历史文献,也将域外译音、少数民族语与汉语的关系字等材料纳入考察的范围。
  • 作者简介:
          郑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历史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近十年来出版专著两部、编著两部,其中《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曾入选2011年度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资助,列入“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SSCI、A&HCI期刊3篇、国内权威刊物《中国语文》3篇,以及《方言》、《民族语文》、《语言科学》等CSSCI刊物30余篇。
  • 目录:
    图表目录 8

    前  言 11

    第一章  绪论 12

    第二章  文献考证方法 17

    第一节  先秦至元明汉语方音的源流 17

    1.1  先秦两汉时期 17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23

    1.3  隋唐宋时期 25

    1.4  元明时期 26

    第二节  郭璞《方言•注》“呼姊声如巿”的涵义 27

    2.1  引言 27

    2.2  史籍中的江东与山越 29

    2.3  魏晋时期“巿”声字的读音 30

    2.4  侗台语“姊”义语素的语音对应 32

    2.5  江东、百越语的“关系字”举例 35

    2.6  结语 37

    第三节  宋本《玉篇•五音之图》“五音”的涵义 38

    3.1  引言 38

    3.2 《五音之图》与“宫商”之名的一致性解释 40

    3.3  “五音”、“五姓”与“宫商”的共同内涵 43

    3.4  结语 45

    第四节  《事林广记》“音谱类”《辨字差殊》的音韵条例 45

    4.1  引言 46

    4.2  若干音韵条例所反映的音变规则 47

    4.3  结语 55

    第五节  《中原音韵》“微维同音”的历史渊源 56

    5.1  引言 56

    5.2  中古域外译音中的“微维”诸字 57

    5.3  前腭音声母j-唇齿化的类型学观察 60

    5.4  前腭音声母j-唇齿化的语音学基础 65

    5.5  结语 67

    第三章  词族比较方法 68

    第一节  从古文字与语言比较论“来”字的音义 68

    1.1  引言 68

    1.2  古文字材料里“来”字的用法 68

    1.3  从语言比较看“来”字的用法 70

    1.4  结语 78

    第二节  从古文献与语言比较论“洗”字的音义 79

    2.1  引言 79

    2.2  *s?C型词族 79

    2.3  *cKleC型词族 80

    2.4  *KlaC型词族 81

    2.5  *ClewC型词族 83

    2.6  *sloC型词族 84

    2.7  *sMl?C型同族词 85

    2.8  *P?C型同族词 86

    第三节  从古文献与语言比较论“咬”字的音义 87

    3.1  “齰”系列字 87

    3.2  “齦”系列字 89

    3.3  “齧”系列字 89

    3.4  “?”系列字 90

    3.5  “咥”系列字 90

    3.6  其他字 91

    第四章  译音参证方法 92

    第一节  从域外译音论麻佳同韵的时代性 92

    1.1  引言 92

    1.2  中古金陵音系所反映的麻佳同韵 93

    1.3  晚唐北方官话的麻佳同韵及其现代反映 100

    1.4  结语 103

    第二节  从域外译音论匣入喻三的地域性 103

    2.1  引言 104

    2.2  “匣入喻三”与中古金陵音系 105

    2.3  中古金陵音系云、匣母的音韵特征 109

    2.4  中古北方方言云、匣母的音韵特征 112

    2.5  结语 114

    第三节  从八思巴字汉译音论重纽唇音字 115

    3.1  引言 115

    3.2  八思巴字汉译音材料中的重纽唇音字 117

    3.3  重纽三等唇音字在其他材料中的表现 120

    3.4 《中原音韵》的二等唇音字及其现代反映 124

    3.5  结语 125

    第五章  语言地理方法 127

    第一节  边界性方言与地理边界的关系 127

    1.1  引言 127

    1.2  边界方言与方言分类 129

    1.3  方言边界与行政边界 131

    1.4  结语 133

    第二节  通泰方言及邻近吴语的边界性 133

    2.1  引言 133

    2.2  北部吴语通语音系的构拟 134

    2.3  官话和吴语方言属性的检测标准 139

    2.4  通泰方言与邻近吴语的比较音韵 142

    2.5  作为方言调查框架的《切韵》音系 145

    2.6  结语 147

    第三节  苏皖边界吴语方言的元音高化 147

    3.1  引言 147

    3.2  前高元音i、y的后续演变 150

    3.3  元音高化过程中的条件音变 153

    3.4  结语 155

    第六章  实验/田野语音学方法 157

    第一节  清声化浊及其实验分析 157

    1.1  引言 157

    1.2  实验设计及其结果分析 159

    1.3  相关问题的讨论 162

    1.4  结语 164

    第二节  内爆音及其实验分析 164

    2.1  引言 164

    2.2  内爆音的声学分析 167

    2.3  内爆音与高调 170

    2.4  结语 172

    第七章  语言类型学方法 174

    第一节  语音演化与演化类型:以边近音[l]为例 174

    1.1  引言 174

    1.2  腭化:演化类型之一 175

    1.3  擦化:演化类型之二 178

    1.4  塞化:演化类型之三 181

    1.5  唇齿化:演化类型之四 183

    1.6  辅音l的其他演化类型 184

    1.7  结语 185

    第二节  地理类型与音变过程:以灰泰入虞为例 186

    2.1  引言 187

    2.1  灰泰入虞的地理分布类型 187

    2.3  灰泰入虞的音变过程 191

    2.4  结语 194

    第八章  研究方法的综合 195

    第一节  历史音变与方言地理 195

    1.1  引言 195

    1.2  连续型分布 196

    1.3  离散型分布 202

    1.4  递推型分布 204

    1.5  辐射型分布 206

    1.6  结语 207

    第二节 方音史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207

    2.1  引言 208

    2.2  层次理论 210

    2.3  词汇扩散理论 213

    2.4  类型学理论 217

    2.5  比较方法 219

    2.6  结构分析法 222

    2.7  文献考证法 224

    2.8  结语 225

    第九章  全书总结 228

    第一节  内容回顾 228

    第二节  结语 232

    名词索引 234

    主要征引古籍 239

    引用书目 241

    后  记 258 

    参考文献 

    附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纲要
赵振铎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教程
简启贤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辞典
曹述敬 主编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论集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汕头大学文学院 编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要略(第三版)
万献初 著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纲要
赵振铎 著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浅说
王振鹏 编著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基础教程
刘纶鑫 编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学教程
简启贤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阐微校理(音韵学丛书)
王兰生 编撰;李光地;黄雪晴 校理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论丛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 编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音韵史话
张惠英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火龙果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
郑伟 著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日本学者汉字译音研究论文选
郑伟 编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
郑伟 蒋竹千 唐小军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沟通表达第一课:巴贝镇“好好说话”系列绘本(全10册)
郑伟 张蔚 著;千言工作室 绘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全国少儿主持考级指导教程第七级
郑伟 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全国少儿主持考级指导教程第六级
郑伟 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全国少儿主持考级指导教程第五级
郑伟 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全国少儿主持考级指导教程第二级
郑伟 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全国少儿主持考级指导教程第九级
郑伟 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郑伟 著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儒学文论进程与士大夫心灵变迁
郑伟 著
音韵学:方法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从书)
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
郑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