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2016-09
版次: 1
ISBN: 9787229114886
定价: 6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5页
分类: 文学
9人买过
  •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1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全书主编:陈建华。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赴俄罗斯高级访问学者。著作(含主编)有20多种。 
     
      本卷作者:陈建华/主编。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赴俄罗斯高级访问学者。著作(含主编)有20多种。 

    总 序 吴元迈  001 
    导 言 陈建华  001 
     
    上 篇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章 形式理论与社会/历史学转向  003 
     
    第二章 外国文学研究的元方法论 
    ——一个系统论的视角  024 
    第一节 作为交流系统的“外国文学”及自我观察的程序  024 
    第二节 外国文学研究的原初程序  035 
    第三节 系统论与中国立场  050 
     
    第三章 “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 
    ——对19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论争的一种考察  064 
    第一节 理论旅行:超越二元性  064 
    第二节 规划性与实践性:关于“殖民文学”的争论  069 
    第三节 何为“本土”?  077 
    第四节 文本性与世界文学(上)  085 
    第五节 文本性与世界文学(下)  091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  099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及其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冲击  100 
    第二节 新媒体平台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106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111 
     
    下 篇 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转型 
    第五章 清末民初:外国文学研究的滥觞  119 
    第一节 早期的外国文学引介  119 
    第二节 《欧美小说丛谈》:对外国文学的感知  128 
      
    第六章 1910年代中期后:启蒙思想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以《新青年》为主要对象  141 
    第一节 《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与进化论文学史观  143 
    第二节 《易卜生主义》与写实主义  151 
    第三节 《人的文学》与“人”的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156 
     
    第七章 1920年代:文学革命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以后期《小说月报》为主要对象  170 
    第一节 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  171 
    第二节 “为人生”:一种研究视角的确立  183 
     
    第八章 193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阶级论话语与学术分析 
        ——以左联期刊与《现代》等为主要对象  193 
    第一节 阶级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194 
    第二节 另一种模式的外国文学研究  210 
    第三节 《现代》的外国文学研究  223 
     
    第九章 1940年代:研究话语的杂糅与不同旨趣 
        ——以《西洋文学》与《时与潮文艺》等为主要对象  236 
    第一节 《讲话》精神指引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237 
    第二节 不同的现代旨趣:《西洋文学》、《战国策》与《民族文学》  245 
    第三节 《时与潮文艺》:学院派研究的典范  255 
     
    第十章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创建与变异  271 
    第一节 “十七年”外国文学一元话语的创建  271 
    第二节 “文革”十年外国文学话语的变异  285 
     
    第十一章 198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重建  288 
    第一节 阶级话语与批判模式的滞留与退隐  289 
    第二节 “人道主义讨论”和“现代派文学论争”的话语分析  296 
    第三节 西方新理论话语的引入与影响  309 
    第四节 期刊专栏与话语热点  328 
     
    第十二章 19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转换  350 
    第一节 “延续性问题”的再探讨  353 
    第二节 西方话语中心的形成  365 
    第三节 西方话语与本土意识  390 
     
    第十三章 21世纪初期:外国文学研究多元话语的建构  408 
    第一节 理论退热与话语多元  408 
    第二节 文化研究: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  419 
    第三节 建构本土批评话语的尝试  444 
     
    后 记  459 

  • 内容简介: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1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 作者简介:
      全书主编:陈建华。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赴俄罗斯高级访问学者。著作(含主编)有20多种。 
     
      本卷作者:陈建华/主编。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赴俄罗斯高级访问学者。著作(含主编)有20多种。 

  • 目录:
    总 序 吴元迈  001 
    导 言 陈建华  001 
     
    上 篇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章 形式理论与社会/历史学转向  003 
     
    第二章 外国文学研究的元方法论 
    ——一个系统论的视角  024 
    第一节 作为交流系统的“外国文学”及自我观察的程序  024 
    第二节 外国文学研究的原初程序  035 
    第三节 系统论与中国立场  050 
     
    第三章 “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 
    ——对19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论争的一种考察  064 
    第一节 理论旅行:超越二元性  064 
    第二节 规划性与实践性:关于“殖民文学”的争论  069 
    第三节 何为“本土”?  077 
    第四节 文本性与世界文学(上)  085 
    第五节 文本性与世界文学(下)  091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  099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及其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冲击  100 
    第二节 新媒体平台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106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111 
     
    下 篇 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转型 
    第五章 清末民初:外国文学研究的滥觞  119 
    第一节 早期的外国文学引介  119 
    第二节 《欧美小说丛谈》:对外国文学的感知  128 
      
    第六章 1910年代中期后:启蒙思想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以《新青年》为主要对象  141 
    第一节 《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与进化论文学史观  143 
    第二节 《易卜生主义》与写实主义  151 
    第三节 《人的文学》与“人”的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156 
     
    第七章 1920年代:文学革命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以后期《小说月报》为主要对象  170 
    第一节 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  171 
    第二节 “为人生”:一种研究视角的确立  183 
     
    第八章 193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阶级论话语与学术分析 
        ——以左联期刊与《现代》等为主要对象  193 
    第一节 阶级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194 
    第二节 另一种模式的外国文学研究  210 
    第三节 《现代》的外国文学研究  223 
     
    第九章 1940年代:研究话语的杂糅与不同旨趣 
        ——以《西洋文学》与《时与潮文艺》等为主要对象  236 
    第一节 《讲话》精神指引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237 
    第二节 不同的现代旨趣:《西洋文学》、《战国策》与《民族文学》  245 
    第三节 《时与潮文艺》:学院派研究的典范  255 
     
    第十章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创建与变异  271 
    第一节 “十七年”外国文学一元话语的创建  271 
    第二节 “文革”十年外国文学话语的变异  285 
     
    第十一章 198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重建  288 
    第一节 阶级话语与批判模式的滞留与退隐  289 
    第二节 “人道主义讨论”和“现代派文学论争”的话语分析  296 
    第三节 西方新理论话语的引入与影响  309 
    第四节 期刊专栏与话语热点  328 
     
    第十二章 19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转换  350 
    第一节 “延续性问题”的再探讨  353 
    第二节 西方话语中心的形成  365 
    第三节 西方话语与本土意识  390 
     
    第十三章 21世纪初期:外国文学研究多元话语的建构  408 
    第一节 理论退热与话语多元  408 
    第二节 文化研究: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  419 
    第三节 建构本土批评话语的尝试  444 
     
    后 记  459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
陈建华、周启超、张、进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风义的怀思/日知文丛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节日视阈下的戏曲演艺研究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元杂剧批评史论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乱世萨克斯风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阅读俄罗斯
陈建华 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二十世纪中俄文学关系
陈建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