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1
版次: 1
ISBN: 9787121122309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61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7人买过
  •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内容广泛,除了运用信息理论观点来审视交通信息系统之外,重点介绍信息传输技术的原理和在道路与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内的实际应用。本书共10章,具体内容包括:第1章信息与信息系统,第2章信源编码技术,第3章信道编码技术,第4章数字调制技术,第5章信息传输网络技术,第6章移动信息传输技术,第7章光纤信息传输技术,第8章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9章智能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第10章先进交通管理系统。前7章属于信息传输技术的原理部分,后3章则属于信息传输技术在交通领域内的应用案例。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可以用作交通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科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以满足从事交通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自学的需求。 张树京,1933年生,江苏苏州人,现任同济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工程系,1958年赴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攻读微波通信专业研究生,1962年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83~1988年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89年调入上海铁道大学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任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信息科学部评议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会士,通信学报常务编委,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上海铁道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委奖励办公室交通学科评审委员等职。1991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通信和信号处理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曾分别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信息理论基础、信息传输原理等多门课程;出版《通信系统原理》、《统计信号处理》、《信息传输原理》等多本教材。其中《通信系统原理》曾获铁道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科研方面,曾主持完成多个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多次参加或主持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1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1信息与信息量
    1.1.1信息的属性与量度
    1.1.2信息量
    1.1.3信息熵
    1.2信源
    1.2.1离散字符信源
    1.2.2连续模拟信源
    1.2.3数字编码信源
    1.3信道
    1.3.1模拟调制信道
    1.3.2数字编码信道
    1.3.3信道容量公式
    1.4信息系统
    1.4.1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4.2通信信息系统
    1.4.3交通信息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信源编码技术
    2.1信源编码器
    2.1.1信源编码器模型
    2.1.2信源编码效率
    2.1.3信源编码技术分类
    2.2字符类信源编码
    2.2.1熵编码技术
    2.2.2算术编码技术
    2.3音频类信源编码
    2.3.1量化编码技术
    2.3.2差值编码技术
    2.3.3预测编码技术
    2.4视频类信源编码
    2.4.1正交变换编码技术
    2.4.2多值正交函数集
    2.4.3矩阵变换编码技术
    2.5多媒体信息压缩编码
    2.5.1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2.5.2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5.3音频视频联合压缩编码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信道编码技术
    3.1差错控制
    3.1.1差错控制方式
    3.1.2差错控制分类
    3.1.3差错控制码的概念
    3.2线性分组编码技术
    3.2.1分组码的编码算法
    3.2.2分组码的译码算法
    3.3循环编码技术
    3.3.1循环码的编码算法
    3.3.2循环码的译码算法
    3.3.3BCH编译码技术
    3.3.4RS编译码技术
    3.4卷积编码技术
    3.4.1卷积码的编码算法
    3.4.2卷积码的译码算法
    3.5级联码技术
    3.5.1乘积码
    3.5.2交错码
    3.5.3Turbo码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数字调制技术
    4.1基带数字信号传输
    4.1.1基带数字信号的码型
    4.1.2基带数字信号的功率谱
    4.1.3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性能
    4.1.4基带数字信号的误码性能
    4.2二元数字调制技术
    4.2.1A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2.2F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2.3P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3多元数字调制技术
    4.3.1MA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3.2MF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3.3MP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4最小频移键控技术
    4.4.1MSK信号的特点
    4.4.2MSK信号的形成
    4.4.3MSK信号的功率谱
    4.4.4平滑调频(TFM)
    4.4.5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4.5多元正交调幅技术
    4.5.1QAM信号的形成
    4.5.2MQAM信号图
    4.5.3参差正交调幅(SQAM)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信息传输网络技术
    5.1信息传输网络的构成
    5.2电路交换数据网
    5.3分组交换数据网
    5.3.1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组成
    5.3.2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基本结构
    5.3.3分组交换数据网的通信协议
    5.4数字数据网
    5.4.1数字数据网的组成
    5.4.2数字数据网的业务功能
    5.4.3帧中继技术
    5.5局域网技术
    5.5.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5.5.2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5.5.3局域网的访问协议
    5.5.4高速局域网
    5.5.5无线局域网
    5.6综合业务数字网
    5.6.1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功能
    5.6.2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接口标准
    5.6.3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5.7互联网技术
    5.7.1网络互连设备
    5.7.2宽带互联网
    5.7.3互联网协议
    5.7.4互联网地址结构
    5.8接入网技术
    5.8.1接入网的功能
    5.8.2有线宽带接入网
    5.8.3无线宽带接入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移动信息传输技术
    6.1无线电波
    6.1.1电波辐射原理
    6.1.2高频传输线
    6.2超短波天线
    6.2.1对称振子
    6.2.2天线特性
    6.3超短波传播
    6.3.1自由空间传播
    6.3.2地面传播
    6.4移动信息传输技术
    6.4.1多址技术
    6.4.2扩频技术
    6.4.3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6.5移动信息传输网络
    6.5.1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
    6.5.2公众移动通信网络
    6.5.3专用移动通信网络
    6.5.4移动自组织信息网络
    6.5.5无线传感器网络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光纤信息传输技术
    7.1光纤信息传输原理
    7.1.1光纤简介
    7.1.2光纤传光原理
    7.1.3光纤的传输特性
    7.2光纤信息传输系统
    7.2.1光源和光发射机
    7.2.2光放大器
    7.2.3光检测器和光接收机
    7.2.4光纤耦合器与光纤连接器
    7.3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络
    7.3.1准同步数字体系
    7.3.2同步数字体系
    7.3.3多业务传输平台
    7.4光波分复用传输技术
    7.4.1光波分复用的概念
    7.4.2光波分复用和解复用技术
    7.4.3光波分复用网络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8.1轨道交通ATC系统的用户需求
    8.2轨道交通ATC系统的结构框架
    8.3轨道交通ATC系统的具体功能
    8.3.1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功能
    8.3.2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功能
    8.3.3列车自动监督子系统功能
    8.3.4计算机联锁子系统功能
    8.3.5数据通信子系统功能
    8.3.6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子系统功能
    8.4轨道交通ATC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技术
    8.4.1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8.4.2列车定位技术
    8.4.3车地无线通信技术
    8.4.4地面数据通信网络
    本章小结
    第9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9.1APTS的用户需求
    9.2APTS的结构框架
    9.3APTS的具体功能
    9.4APTS中的信息传输技术
    9.4.1视频分析与处理技术
    9.4.2地理信息系统
    9.4.3全球定位系统
    9.4.4APTS信息传输网络
    本章小结
    第10章先进交通管理系统
    10.1ATMS的用户需求
    10.2ATMS的结构框架
    10.2.1硬件结构
    10.2.2软件架构平台
    10.3ATMS的具体功能
    10.4ATMS中的信息传输技术
    10.4.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10.4.2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10.4.3交通信息传输技术
    10.5交通信息服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内容广泛,除了运用信息理论观点来审视交通信息系统之外,重点介绍信息传输技术的原理和在道路与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内的实际应用。本书共10章,具体内容包括:第1章信息与信息系统,第2章信源编码技术,第3章信道编码技术,第4章数字调制技术,第5章信息传输网络技术,第6章移动信息传输技术,第7章光纤信息传输技术,第8章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9章智能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第10章先进交通管理系统。前7章属于信息传输技术的原理部分,后3章则属于信息传输技术在交通领域内的应用案例。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可以用作交通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科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以满足从事交通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自学的需求。
  • 作者简介:
    张树京,1933年生,江苏苏州人,现任同济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工程系,1958年赴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攻读微波通信专业研究生,1962年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83~1988年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89年调入上海铁道大学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任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信息科学部评议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会士,通信学报常务编委,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上海铁道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委奖励办公室交通学科评审委员等职。1991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通信和信号处理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曾分别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信息理论基础、信息传输原理等多门课程;出版《通信系统原理》、《统计信号处理》、《信息传输原理》等多本教材。其中《通信系统原理》曾获铁道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科研方面,曾主持完成多个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多次参加或主持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 目录:
    第1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1信息与信息量
    1.1.1信息的属性与量度
    1.1.2信息量
    1.1.3信息熵
    1.2信源
    1.2.1离散字符信源
    1.2.2连续模拟信源
    1.2.3数字编码信源
    1.3信道
    1.3.1模拟调制信道
    1.3.2数字编码信道
    1.3.3信道容量公式
    1.4信息系统
    1.4.1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4.2通信信息系统
    1.4.3交通信息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信源编码技术
    2.1信源编码器
    2.1.1信源编码器模型
    2.1.2信源编码效率
    2.1.3信源编码技术分类
    2.2字符类信源编码
    2.2.1熵编码技术
    2.2.2算术编码技术
    2.3音频类信源编码
    2.3.1量化编码技术
    2.3.2差值编码技术
    2.3.3预测编码技术
    2.4视频类信源编码
    2.4.1正交变换编码技术
    2.4.2多值正交函数集
    2.4.3矩阵变换编码技术
    2.5多媒体信息压缩编码
    2.5.1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2.5.2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5.3音频视频联合压缩编码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信道编码技术
    3.1差错控制
    3.1.1差错控制方式
    3.1.2差错控制分类
    3.1.3差错控制码的概念
    3.2线性分组编码技术
    3.2.1分组码的编码算法
    3.2.2分组码的译码算法
    3.3循环编码技术
    3.3.1循环码的编码算法
    3.3.2循环码的译码算法
    3.3.3BCH编译码技术
    3.3.4RS编译码技术
    3.4卷积编码技术
    3.4.1卷积码的编码算法
    3.4.2卷积码的译码算法
    3.5级联码技术
    3.5.1乘积码
    3.5.2交错码
    3.5.3Turbo码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数字调制技术
    4.1基带数字信号传输
    4.1.1基带数字信号的码型
    4.1.2基带数字信号的功率谱
    4.1.3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性能
    4.1.4基带数字信号的误码性能
    4.2二元数字调制技术
    4.2.1A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2.2F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2.3P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3多元数字调制技术
    4.3.1MA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3.2MF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3.3MPSK信号的传输性能
    4.4最小频移键控技术
    4.4.1MSK信号的特点
    4.4.2MSK信号的形成
    4.4.3MSK信号的功率谱
    4.4.4平滑调频(TFM)
    4.4.5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4.5多元正交调幅技术
    4.5.1QAM信号的形成
    4.5.2MQAM信号图
    4.5.3参差正交调幅(SQAM)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信息传输网络技术
    5.1信息传输网络的构成
    5.2电路交换数据网
    5.3分组交换数据网
    5.3.1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组成
    5.3.2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基本结构
    5.3.3分组交换数据网的通信协议
    5.4数字数据网
    5.4.1数字数据网的组成
    5.4.2数字数据网的业务功能
    5.4.3帧中继技术
    5.5局域网技术
    5.5.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5.5.2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5.5.3局域网的访问协议
    5.5.4高速局域网
    5.5.5无线局域网
    5.6综合业务数字网
    5.6.1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功能
    5.6.2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接口标准
    5.6.3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5.7互联网技术
    5.7.1网络互连设备
    5.7.2宽带互联网
    5.7.3互联网协议
    5.7.4互联网地址结构
    5.8接入网技术
    5.8.1接入网的功能
    5.8.2有线宽带接入网
    5.8.3无线宽带接入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移动信息传输技术
    6.1无线电波
    6.1.1电波辐射原理
    6.1.2高频传输线
    6.2超短波天线
    6.2.1对称振子
    6.2.2天线特性
    6.3超短波传播
    6.3.1自由空间传播
    6.3.2地面传播
    6.4移动信息传输技术
    6.4.1多址技术
    6.4.2扩频技术
    6.4.3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6.5移动信息传输网络
    6.5.1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
    6.5.2公众移动通信网络
    6.5.3专用移动通信网络
    6.5.4移动自组织信息网络
    6.5.5无线传感器网络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光纤信息传输技术
    7.1光纤信息传输原理
    7.1.1光纤简介
    7.1.2光纤传光原理
    7.1.3光纤的传输特性
    7.2光纤信息传输系统
    7.2.1光源和光发射机
    7.2.2光放大器
    7.2.3光检测器和光接收机
    7.2.4光纤耦合器与光纤连接器
    7.3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络
    7.3.1准同步数字体系
    7.3.2同步数字体系
    7.3.3多业务传输平台
    7.4光波分复用传输技术
    7.4.1光波分复用的概念
    7.4.2光波分复用和解复用技术
    7.4.3光波分复用网络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8.1轨道交通ATC系统的用户需求
    8.2轨道交通ATC系统的结构框架
    8.3轨道交通ATC系统的具体功能
    8.3.1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功能
    8.3.2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功能
    8.3.3列车自动监督子系统功能
    8.3.4计算机联锁子系统功能
    8.3.5数据通信子系统功能
    8.3.6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子系统功能
    8.4轨道交通ATC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技术
    8.4.1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8.4.2列车定位技术
    8.4.3车地无线通信技术
    8.4.4地面数据通信网络
    本章小结
    第9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9.1APTS的用户需求
    9.2APTS的结构框架
    9.3APTS的具体功能
    9.4APTS中的信息传输技术
    9.4.1视频分析与处理技术
    9.4.2地理信息系统
    9.4.3全球定位系统
    9.4.4APTS信息传输网络
    本章小结
    第10章先进交通管理系统
    10.1ATMS的用户需求
    10.2ATMS的结构框架
    10.2.1硬件结构
    10.2.2软件架构平台
    10.3ATMS的具体功能
    10.4ATMS中的信息传输技术
    10.4.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10.4.2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10.4.3交通信息传输技术
    10.5交通信息服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32小时通关(第二版)
薛大龙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物理系统安全
(澳)萨基卜·阿里,等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熊伟、陈浩、陈荦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论基础(原书第2版·典藏版) [美]托马斯·M.科沃
(美)托马斯·M.科沃 (美)乔伊·A.托马斯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一本通(第二版)
王树文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差:看透大数据背后的底层逻辑
(英) 保罗·古德温 著,文通天下 出品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32小时通关
薛大龙 副主编 王开景 田禾 韩玉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安全法研究(第二版)
马民虎 方婷著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可视化设计
周承君、姜朝阳、王之娇 著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助推,或适得其反--为什么知道的并非越多越好?
(美) 卡斯·R.桑斯坦 著,杨帅华 译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学竞赛宝典 数据结构基础
张新华 梁靖韵 刘树明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学竞赛宝典 动态规划
张新华 胡向荣 伍婉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信息传输技术原理及应用
信息传输原理(第2版)
张树京、欧冬秀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