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画传

波伏娃画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2005-07
版次: 1
ISBN: 9787506022200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9页
字数: 110千字
分类: 历史
154人买过
  •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和作者,她以作品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她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引来强烈的争议,她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爱情契约”,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爱情战胜世俗婚姻的明证,而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的看法。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了解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作者的成长经历及其成书背景,还可以引起读者对于家庭、婚姻、同性恋等多种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学者,具有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同时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波伏娃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以女权运动先驱者的身份奉献了惊世骇俗的《第二性》;拒绝婚姻,选择不育,陪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终身。这两个方面声势过大,以至于让人们忽略了她又一重要的秉赋——极为迷人的写作能力。波伏娃带着一颗伟大的哲学头脑,以及女性特有的新鲜、饥渴、感性的好奇心,不断地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调坦诚率直地剖析自己,奉献给人类无数的优秀作品,获得1954年龚古尔文学奖,她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萨特称她既有男性的智慧,又有女性的敏感。
    她曾在1955年与萨特一起访问中国,并作为法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在国庆那天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回国之后,她发表了长达40万字的纪实报导《长征——中国随笔》,她全面思考女性问题的著作《第二性》,被誉为女权主义的经典。她曾把自己比作幽灵,要穿墙越壁,观察人类世界而不参与。1986年,她带着大洋彼岩情人的戒指走进终身伴侣萨特的坟墓,这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
    巴黎将塞纳河上的第37座桥命名为“波伏娃”桥,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
    阅读本书的理由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和作者,她以作品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她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引来强烈的争议,她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爱情契约”,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爱情战胜世俗婚姻的明证,而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的看法。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了解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作者的成长经历及其成书背景,还可以引起读者对于家庭、婚姻、同性恋等多种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学者,具有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同时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波伏娃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以女权运动先驱者的身份奉献了惊世骇俗的《第二性》;拒绝婚姻,选择不育,陪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终身。这两个方面声势过大 第一章闺中淑女
    第二章当波伏娃遇见萨特
    第三章爱情契约
    第四章七年这痒后迎来的“三重奏”
    第五章比安卡——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第六章“灰色时代”的同性爱
    第七章“甜蜜”的沦陷时期
    第八章盛名之累
    第九章跨越大洋的无望之爱
    第十章《第二性》——毁誉参半的女性圣经
    第十一章《名士风流》:这是你最出色的作品
    第十二章与加缪决裂
    第十三章最后的爱
    第十四章腥风血雨12年
    第十五章不平静的晚年
    第十六章萨特之死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和作者,她以作品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她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引来强烈的争议,她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爱情契约”,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爱情战胜世俗婚姻的明证,而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的看法。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了解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作者的成长经历及其成书背景,还可以引起读者对于家庭、婚姻、同性恋等多种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学者,具有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同时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波伏娃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以女权运动先驱者的身份奉献了惊世骇俗的《第二性》;拒绝婚姻,选择不育,陪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终身。这两个方面声势过大,以至于让人们忽略了她又一重要的秉赋——极为迷人的写作能力。波伏娃带着一颗伟大的哲学头脑,以及女性特有的新鲜、饥渴、感性的好奇心,不断地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调坦诚率直地剖析自己,奉献给人类无数的优秀作品,获得1954年龚古尔文学奖,她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萨特称她既有男性的智慧,又有女性的敏感。
    她曾在1955年与萨特一起访问中国,并作为法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在国庆那天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回国之后,她发表了长达40万字的纪实报导《长征——中国随笔》,她全面思考女性问题的著作《第二性》,被誉为女权主义的经典。她曾把自己比作幽灵,要穿墙越壁,观察人类世界而不参与。1986年,她带着大洋彼岩情人的戒指走进终身伴侣萨特的坟墓,这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
    巴黎将塞纳河上的第37座桥命名为“波伏娃”桥,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
    阅读本书的理由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和作者,她以作品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她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引来强烈的争议,她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爱情契约”,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爱情战胜世俗婚姻的明证,而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的看法。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了解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作者的成长经历及其成书背景,还可以引起读者对于家庭、婚姻、同性恋等多种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学者,具有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同时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波伏娃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以女权运动先驱者的身份奉献了惊世骇俗的《第二性》;拒绝婚姻,选择不育,陪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终身。这两个方面声势过大
  • 目录:
    第一章闺中淑女
    第二章当波伏娃遇见萨特
    第三章爱情契约
    第四章七年这痒后迎来的“三重奏”
    第五章比安卡——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第六章“灰色时代”的同性爱
    第七章“甜蜜”的沦陷时期
    第八章盛名之累
    第九章跨越大洋的无望之爱
    第十章《第二性》——毁誉参半的女性圣经
    第十一章《名士风流》:这是你最出色的作品
    第十二章与加缪决裂
    第十三章最后的爱
    第十四章腥风血雨12年
    第十五章不平静的晚年
    第十六章萨特之死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传(法国ZHUMING女性之一——作家、哲学家、女权主义创始人波伏瓦的权威传记),走近她,我们能学到很多)
[德]阿洛伊斯·普林茨 著
波伏娃画传
波伏娃(悦·读人生)
[美]萨莉·肖尔茨(Sally Scholz) 著
波伏娃画传
波伏娃与《第二性》
迈尔森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与萨特
[德]瓦尔特·范·洛索姆 著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传:人生的所有经历,都是为了遇见自己
殷茹 著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访谈录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德)爱丽丝·施瓦泽/著 刘风/译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美国纪行
西蒙娜·德·波伏瓦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回忆录:第三卷:事物的力量(2)
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陈筱卿 译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与双性气质
[英]玛丽亚姆・弗雷泽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屈明珍 著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
萨莉・J・肖尔茨
波伏娃画传
波伏瓦姐妹
[法]蒙泰伊 著;王晓峰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