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理论与应用

科学创新理论与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9-04
版次: 1
ISBN: 9787030608727
定价: 1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95页
分类: 自然科学
2人买过
  • 《科学创新理论与应用》从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视角阐述了“科学”与“创新”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了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给出了新的“科学”定义。通过多维度空间的广义诠释,揭示了创新的特征与本质,在定义了“创新”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的时空限域、级别、价值、衍生能力、派生能力、影响力和难易程度等问题,进而给出了评价创新活动的准则;提出了对创新进行分级的依据和方法;定义了创新因子等多项创新评价指标;提出了评价创新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阐述了创新的产生机制和过程;论述了教育创新和建立人类空间网络映像的问题。 目录

    名词与术语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科学与科学研究 5

    2.1 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5

    2.2 科学研究的任务 8

    2.3 不同学科科学研究的特征 8

    2.4 本章小结 9

    第3章 一个自然科学研究的例子——关于圆的科学研究 11

    3.1 一个简化了的研究事例 12

    3.2 圆周率π的故事 13

    3.3 拓展空间的维度 16

    3.4 原创性研究结果 17

    3.5 无创新性或低创新性的人类活动 20

    3.6 本章小结 21

    第4章 万维空间 22

    4.1 单素与复素 22

    4.2 事物 24

    4.3 万维空间的定义 24

    4.4 抽象我们的世界 26

    4.5 子空间 27

    4.6 个体空间和人类空间 28

    4.6.1 个体空间的特征 28

    4.6.2 人类空间的特征 30

    4.7 态、态函数与态分析原理 30

    4.8 万维空间中蕴藏的知识 33

    4.9 万维空间中科学研究的任务 37

    4.10 本章小结 37

    第5章 创新的走义 38

    5.1 创新的广义内涵 38

    5.2 重新定义创新 41

    5.3 基于中华文化定义“知识” 41

    5.4 改革与创新 43

    5.5 在万维空间中论创新 44

    5.6 原始创新=创新 45

    5.7 创新的时空限域 46

    5.8 本章小结 48

    第6章 创新评价、评价指标和方法 49

    6.1 衡量创新程度的标准 50

    6.2 知识的质与量 51

    6.3 创新因子与知识量化 57

    6.4 创新的价值 61

    6.5 创新的影响力 63

    6.6 创新的衍生能力和派生能力 64

    6.7 创新衍生因子 65

    6.8 创新衍生因子的客观性与衍生能力的变化规律 66

    6.9 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弊端 68

    6.10 创新指数的定义 70

    6.11 创新检索 72

    6.12 本章小结 74

    第7章 创新分类 76

    7.1 维度创新 76

    7.2 递推创新 77

    7.3 复合创新 78

    7.4 组合创新 79

    7.5 参量创新 79

    7.6 数量创新 81

    7.7 递进创新 81

    7.8 变形创新 82

    7.9 类比创新 83

    7.10 模仿创新 83

    7.11 本章小结 83

    第8章 创新的分级原则及创新等级划分 85

    8.1 分级原则 85

    8.2 创新等级划分 86

    8.3 创新等级与创新价值的关系 89

    8.4 创新的难与易 90

    8.5 创新成果的体现形式 94

    8.6 本章小结 95

    第9章 创新的产生过程 96

    9.1 创新产生的心理过程 98

    9.2 创新产生的行为过程 103

    9.3 能力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04

    9.3.1 身体状况在创新过程巾的作用 107

    9.3.2 智力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07

    9.3.3 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11

    9.3.4 行为能力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12

    9.4 本章小结 114

    第10章 创新产生的心理机制 116

    10.1 自发创新和自觉创新 118

    10.2 创新产生的心理线索 128

    10.3 创新产生的动机 129

    10.4 产生创新的灵感之源 130

    10.5 好奇心与追求卓越 132

    10.6 本章小结 134

    第11章 创新方法简述与创新实例简析 135

    11.1 创新的两种基本方式 135

    11.2 逻辑推理与创新 137

    11.3 难题驱动型创新 138

    11.4 类比发现与创新 139

    11.5 翻越障碍与熟能生巧 142

    11.6 穿越万维子空间 145

    11.7 突破极限 147

    11.7.1 转基因技术 147

    11.7.2 广义相对论与时空弯曲 148

    11.8 符合实际 150

    11.9 打哪指哪方能百发百中 151

    11.9.1 宇宙大爆炸与宇宙背景辐射 151

    11.9.2 光学双稳态、光致黑体辐射与七光子上转换发光的实现 152

    11.9.3 二价钐离子(sm2+)上转换发光与3个镱离子(Yb3+)的合作发光 155

    11.1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57

    11.11 组合创新 159

    11.12 本章小结 161

    第12章 创新理论在创新评价中的应用 163

    12.1 创新性判别 163

    12.1.1 整体评判 166

    12.1.2 局部评判 167

    12.2 判断成果的创新级别 168

    12.3 创新因子、创新衍生因子计算实例 170

    12.4 本章小结 171

    第13章 创新理论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 172

    13.1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 172

    13.2 对学术成果的引用 175

    13.3 七种典型期刊论文被引情况统计 176

    13.4 引用数量分布的数学模型 179

    13.5 本章小结 183

    第14章 创新检索 184

    14.1 学术论文的创新检索 184

    14.2 学术论文创新检索实例 185

    14.3 创新检索的意义 195

    14.4 如何选择创新主题词 196

    14.5 应用实例 198

    14.6 本章小结 204

    第15章 创新检索的合理性分析 205

    15.1 相同的统计规律性 205

    15.2 检出文章数统计 208

    15.3 SCI引用次教统计 210

    15.4 创新总引次数统计 212

    15.5 创新因子统计 214

    15.6 创新影响因子统计 220

    15.7 七种期刊论文的创新级别统计 222

    15.8 期刊的创新指数 225

    15.9 期刊的创新权重指数 227

    15.10 统计与分析结论 228

    15.11 创新衍生因子计算及分析 229

    15.12 本章小结 239

    第16章 创新理论在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240

    16.1 创新教育的目的 240

    16.2 创新人才及其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41

    16.2.1 比较三个空间异同的能力 242

    16.2.2 抵近万维空间己知区域的边缘 244

    16.2.3 心理过程的运行能力 250

    16.2.4 行为过程的运行能力 253

    16.3 创新教育 255

    16.3.1 建立什么样的个体空间 256

    16.3.2 个体空间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61

    16.3.3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个体空间的关系 265

    16.4 教育创新 267

    16.4.1 教育创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67

    16.4.2 改变现行的“一次性考察”机制 269

    16.4.3 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270

    16.4.4 改革后可能解决的问题 270

    16.5 本章小结 271

    第17章 知识操控教育 273

    17.1 知识操控教育的提出 273

    17.2 知识操控教育的必要性 275

    17.3 开展知识操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76

    17.4 在知识操控教育中把握知识积累 278

    17.5 知识操控教育可能达到的效果 281

    17.6 检验知识操控教育效果的方法 282

    17.7 本章小结 283

    第18章 人类空间计划与中国脑工程 284

    18.1 人类空间的网络映像 284

    18.2 中国脑工程 288

    18.3 中国脑的主要功能 289

    18.4 如何建设中国脑 293

    18.5 本章小结 295

    参考文献 296

    附录 300

    索引 388

    后记 396
  • 内容简介:
    《科学创新理论与应用》从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视角阐述了“科学”与“创新”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了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给出了新的“科学”定义。通过多维度空间的广义诠释,揭示了创新的特征与本质,在定义了“创新”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的时空限域、级别、价值、衍生能力、派生能力、影响力和难易程度等问题,进而给出了评价创新活动的准则;提出了对创新进行分级的依据和方法;定义了创新因子等多项创新评价指标;提出了评价创新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阐述了创新的产生机制和过程;论述了教育创新和建立人类空间网络映像的问题。
  • 目录:
    目录

    名词与术语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科学与科学研究 5

    2.1 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5

    2.2 科学研究的任务 8

    2.3 不同学科科学研究的特征 8

    2.4 本章小结 9

    第3章 一个自然科学研究的例子——关于圆的科学研究 11

    3.1 一个简化了的研究事例 12

    3.2 圆周率π的故事 13

    3.3 拓展空间的维度 16

    3.4 原创性研究结果 17

    3.5 无创新性或低创新性的人类活动 20

    3.6 本章小结 21

    第4章 万维空间 22

    4.1 单素与复素 22

    4.2 事物 24

    4.3 万维空间的定义 24

    4.4 抽象我们的世界 26

    4.5 子空间 27

    4.6 个体空间和人类空间 28

    4.6.1 个体空间的特征 28

    4.6.2 人类空间的特征 30

    4.7 态、态函数与态分析原理 30

    4.8 万维空间中蕴藏的知识 33

    4.9 万维空间中科学研究的任务 37

    4.10 本章小结 37

    第5章 创新的走义 38

    5.1 创新的广义内涵 38

    5.2 重新定义创新 41

    5.3 基于中华文化定义“知识” 41

    5.4 改革与创新 43

    5.5 在万维空间中论创新 44

    5.6 原始创新=创新 45

    5.7 创新的时空限域 46

    5.8 本章小结 48

    第6章 创新评价、评价指标和方法 49

    6.1 衡量创新程度的标准 50

    6.2 知识的质与量 51

    6.3 创新因子与知识量化 57

    6.4 创新的价值 61

    6.5 创新的影响力 63

    6.6 创新的衍生能力和派生能力 64

    6.7 创新衍生因子 65

    6.8 创新衍生因子的客观性与衍生能力的变化规律 66

    6.9 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弊端 68

    6.10 创新指数的定义 70

    6.11 创新检索 72

    6.12 本章小结 74

    第7章 创新分类 76

    7.1 维度创新 76

    7.2 递推创新 77

    7.3 复合创新 78

    7.4 组合创新 79

    7.5 参量创新 79

    7.6 数量创新 81

    7.7 递进创新 81

    7.8 变形创新 82

    7.9 类比创新 83

    7.10 模仿创新 83

    7.11 本章小结 83

    第8章 创新的分级原则及创新等级划分 85

    8.1 分级原则 85

    8.2 创新等级划分 86

    8.3 创新等级与创新价值的关系 89

    8.4 创新的难与易 90

    8.5 创新成果的体现形式 94

    8.6 本章小结 95

    第9章 创新的产生过程 96

    9.1 创新产生的心理过程 98

    9.2 创新产生的行为过程 103

    9.3 能力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04

    9.3.1 身体状况在创新过程巾的作用 107

    9.3.2 智力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07

    9.3.3 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11

    9.3.4 行为能力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12

    9.4 本章小结 114

    第10章 创新产生的心理机制 116

    10.1 自发创新和自觉创新 118

    10.2 创新产生的心理线索 128

    10.3 创新产生的动机 129

    10.4 产生创新的灵感之源 130

    10.5 好奇心与追求卓越 132

    10.6 本章小结 134

    第11章 创新方法简述与创新实例简析 135

    11.1 创新的两种基本方式 135

    11.2 逻辑推理与创新 137

    11.3 难题驱动型创新 138

    11.4 类比发现与创新 139

    11.5 翻越障碍与熟能生巧 142

    11.6 穿越万维子空间 145

    11.7 突破极限 147

    11.7.1 转基因技术 147

    11.7.2 广义相对论与时空弯曲 148

    11.8 符合实际 150

    11.9 打哪指哪方能百发百中 151

    11.9.1 宇宙大爆炸与宇宙背景辐射 151

    11.9.2 光学双稳态、光致黑体辐射与七光子上转换发光的实现 152

    11.9.3 二价钐离子(sm2+)上转换发光与3个镱离子(Yb3+)的合作发光 155

    11.1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57

    11.11 组合创新 159

    11.12 本章小结 161

    第12章 创新理论在创新评价中的应用 163

    12.1 创新性判别 163

    12.1.1 整体评判 166

    12.1.2 局部评判 167

    12.2 判断成果的创新级别 168

    12.3 创新因子、创新衍生因子计算实例 170

    12.4 本章小结 171

    第13章 创新理论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 172

    13.1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 172

    13.2 对学术成果的引用 175

    13.3 七种典型期刊论文被引情况统计 176

    13.4 引用数量分布的数学模型 179

    13.5 本章小结 183

    第14章 创新检索 184

    14.1 学术论文的创新检索 184

    14.2 学术论文创新检索实例 185

    14.3 创新检索的意义 195

    14.4 如何选择创新主题词 196

    14.5 应用实例 198

    14.6 本章小结 204

    第15章 创新检索的合理性分析 205

    15.1 相同的统计规律性 205

    15.2 检出文章数统计 208

    15.3 SCI引用次教统计 210

    15.4 创新总引次数统计 212

    15.5 创新因子统计 214

    15.6 创新影响因子统计 220

    15.7 七种期刊论文的创新级别统计 222

    15.8 期刊的创新指数 225

    15.9 期刊的创新权重指数 227

    15.10 统计与分析结论 228

    15.11 创新衍生因子计算及分析 229

    15.12 本章小结 239

    第16章 创新理论在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240

    16.1 创新教育的目的 240

    16.2 创新人才及其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41

    16.2.1 比较三个空间异同的能力 242

    16.2.2 抵近万维空间己知区域的边缘 244

    16.2.3 心理过程的运行能力 250

    16.2.4 行为过程的运行能力 253

    16.3 创新教育 255

    16.3.1 建立什么样的个体空间 256

    16.3.2 个体空间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61

    16.3.3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个体空间的关系 265

    16.4 教育创新 267

    16.4.1 教育创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67

    16.4.2 改变现行的“一次性考察”机制 269

    16.4.3 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270

    16.4.4 改革后可能解决的问题 270

    16.5 本章小结 271

    第17章 知识操控教育 273

    17.1 知识操控教育的提出 273

    17.2 知识操控教育的必要性 275

    17.3 开展知识操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76

    17.4 在知识操控教育中把握知识积累 278

    17.5 知识操控教育可能达到的效果 281

    17.6 检验知识操控教育效果的方法 282

    17.7 本章小结 283

    第18章 人类空间计划与中国脑工程 284

    18.1 人类空间的网络映像 284

    18.2 中国脑工程 288

    18.3 中国脑的主要功能 289

    18.4 如何建设中国脑 293

    18.5 本章小结 295

    参考文献 296

    附录 300

    索引 388

    后记 396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