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03
版次: 1
ISBN: 9787313146083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3页
字数: 25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管理
6人买过
  •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受国家科技部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认证认可行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No.201310032)资助,以质量认证为主,从获证组织的感知出发,对认证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理论观点、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论述,提出了相对系统、全面的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和评价体系,分析了认证有效性的作用传导机理,设计了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模型,并提出了通过增值性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提升认证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适合质量管理爱好者,特别是认证认可从业人员、研究学者以及各类获证组织参考和阅读。 第1章 从合格评定到认证认可
    1.1 合格评定,古已有之
    1.1.1 对质量的不断追求催生了合格评定活动的萌芽
    1.1.2 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促进了合格评定技术体系的形成
    1.1.3 质量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合格评定活动走向成熟
    1.1.4 标准、计量与合格评定始终相伴而生
    1.1.5 小农经济下第一方、第二方评定活动始终占据主流
    1.2 认证认可,方兴未艾
    1.2.1 市场经济的兴起激发出认证认可的社会需求
    1.2.2 新常态下认证认可发展的新特征
    1.2.3 认证认可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中的地位与作用
    1.2.4 认证认可与标准、计量、检验检测
    1.2.5 “质检五行”的相生相克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认证与认证有效性
    2.1 认证
    2.1.1 词源本意
    2.1.2 标准诠释
    2.1.3 百家争鸣
    2.1.4 领域分类
    2.1.5 内涵总结
    2.2 有效性
    2.2.1 有效性的“内涵”
    2.2.2 有效性的“外延”
    2.3 认证有效性
    2.3.1 对“认证有效性”的直观感受
    2.3.2 对“认证有效性”的多角度理解
    2.3.3 认证有效性与体系有效性的区分
    2.3.4 认证有效性的“感知因素”与“影响因素”
    2.4 认证有效性与认证满意度、认证贡献率
    2.4.1 认证满意度
    2.4.2 认证贡献率
    2.4.3 有效性是满意度测评和贡献率分析的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识别
    3.1 从获证企业的认证动机人手
    3.1.1 认证动机能否充分实现是影响有效性感知的重中之重
    3.1.2 代表性获证组织问卷调查项分析
    3.1.3 基于KANO模型的认证动机分类
    3.2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
    3.2.1 从产品质量一过程管理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2 从内部治理一外部市场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3 从成本投入一效益产出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4 从微观作用一宏观效果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5 从利益相关方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3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再梳理
    3.3.1 一个系统的感知因素识别框架
    3.3.2 有效性感知因素的构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认证有效性传导机理:从基本功能到有效感知
    4.1 认证的基本功能与适用边界
    4.1.1 基本功能: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4.1.2 行业属性:质量信用评价与中介担保
    4.1.3 适用边界:认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4.2 认证的作用机理
    4.2.1 体系认证的作用机理
    4.2.2 产品认证的作用机理
    4.3 典型案例剖析
    4.3.1 优化过程管理
    4.3.2 提升组织治理
    4.3.3 增强竞争能力
    4.3.4 促进降本增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化主观体验为客观评价
    5.1 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5.1.1 指数及其主要作用
    5.1.2 指数化评价
    5.1.3 指数编制的原理与方法
    5.2 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模型
    5.2.1 有效性感知指数编制步骤
    5.2.2 单个获证企业认证有效性评价
    5.2.3 获证企业总体认证有效性评价
    5.3 指标权重的分配
    5.3.1 量化优序法
    5.3.2 权重系数的确定
    5.4 实证分析
    5.4.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5.4.2 有效性感知的总体状况分析
    5.4.3 不同属性企业感知分类分析
    5.4.4 认证有效性改进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增值性服务:打造高技术服务型智库平台
    6.1 增值认证服务:内涵与要素构成
    6.1.1 认证机构创新增值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6.1.2 增值认证服务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6.2 增值审核——强化专业感知
    6.2.1 增值审核服务的共性要求
    6.2.2 增值审核服务的策划实施
    6.2.3 “一企一策”明确审核重点
    6.3 管理顾问——深入量化评价
    6.3.1 体系成熟度量化评价现状
    6.3.2 基于大容量案例库的认证成熟度评价
    6.4 “互联网+”——向智库平台转型
    6.4.1 “互联网+”正在全方位挤压认证活动的价值空间
    6.4.2 打造在线业务知识共享社区
    6.4.3 把握技术创新提升客户黏性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一站式服务:整合检验检测认证价值链
    7.1 检测认证整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7.1.1 国际检测认证集团的业务整合与并购扩张之路
    7.1.2 国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7.1.3 实施“大集团”战略,推进检测认证机构整合
    7.2 电科院模式:先做专做强再做全做高
    7.2.1 由专到强:顺应行业趋势,聚焦技术更新
    7.2.2 由强到全:从客户需求出发打通一站式服务产业链
    7.2.3 由全到高:在不断提升检测能力过程中抬高准入壁垒
    7.3 华测检测模式: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并重
    7.3.1 内生增长致力第三方龙头
    7.3.2 外延扩张打造中国版SGS
    7.4 本章小结
    附录:图解《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方针
    5.4 策划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6 管理评审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6.2 人力资源
    6.3 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3 设计和开发
    7.4 采购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8 测量、分析与改进
    8.1 总则
    8.2 监视和测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4 数据分析
    8.5 改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受国家科技部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认证认可行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No.201310032)资助,以质量认证为主,从获证组织的感知出发,对认证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理论观点、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论述,提出了相对系统、全面的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和评价体系,分析了认证有效性的作用传导机理,设计了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模型,并提出了通过增值性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提升认证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适合质量管理爱好者,特别是认证认可从业人员、研究学者以及各类获证组织参考和阅读。
  • 目录:
    第1章 从合格评定到认证认可
    1.1 合格评定,古已有之
    1.1.1 对质量的不断追求催生了合格评定活动的萌芽
    1.1.2 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促进了合格评定技术体系的形成
    1.1.3 质量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合格评定活动走向成熟
    1.1.4 标准、计量与合格评定始终相伴而生
    1.1.5 小农经济下第一方、第二方评定活动始终占据主流
    1.2 认证认可,方兴未艾
    1.2.1 市场经济的兴起激发出认证认可的社会需求
    1.2.2 新常态下认证认可发展的新特征
    1.2.3 认证认可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中的地位与作用
    1.2.4 认证认可与标准、计量、检验检测
    1.2.5 “质检五行”的相生相克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认证与认证有效性
    2.1 认证
    2.1.1 词源本意
    2.1.2 标准诠释
    2.1.3 百家争鸣
    2.1.4 领域分类
    2.1.5 内涵总结
    2.2 有效性
    2.2.1 有效性的“内涵”
    2.2.2 有效性的“外延”
    2.3 认证有效性
    2.3.1 对“认证有效性”的直观感受
    2.3.2 对“认证有效性”的多角度理解
    2.3.3 认证有效性与体系有效性的区分
    2.3.4 认证有效性的“感知因素”与“影响因素”
    2.4 认证有效性与认证满意度、认证贡献率
    2.4.1 认证满意度
    2.4.2 认证贡献率
    2.4.3 有效性是满意度测评和贡献率分析的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识别
    3.1 从获证企业的认证动机人手
    3.1.1 认证动机能否充分实现是影响有效性感知的重中之重
    3.1.2 代表性获证组织问卷调查项分析
    3.1.3 基于KANO模型的认证动机分类
    3.2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
    3.2.1 从产品质量一过程管理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2 从内部治理一外部市场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3 从成本投入一效益产出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4 从微观作用一宏观效果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2.5 从利益相关方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3.3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再梳理
    3.3.1 一个系统的感知因素识别框架
    3.3.2 有效性感知因素的构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认证有效性传导机理:从基本功能到有效感知
    4.1 认证的基本功能与适用边界
    4.1.1 基本功能: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4.1.2 行业属性:质量信用评价与中介担保
    4.1.3 适用边界:认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4.2 认证的作用机理
    4.2.1 体系认证的作用机理
    4.2.2 产品认证的作用机理
    4.3 典型案例剖析
    4.3.1 优化过程管理
    4.3.2 提升组织治理
    4.3.3 增强竞争能力
    4.3.4 促进降本增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化主观体验为客观评价
    5.1 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5.1.1 指数及其主要作用
    5.1.2 指数化评价
    5.1.3 指数编制的原理与方法
    5.2 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模型
    5.2.1 有效性感知指数编制步骤
    5.2.2 单个获证企业认证有效性评价
    5.2.3 获证企业总体认证有效性评价
    5.3 指标权重的分配
    5.3.1 量化优序法
    5.3.2 权重系数的确定
    5.4 实证分析
    5.4.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5.4.2 有效性感知的总体状况分析
    5.4.3 不同属性企业感知分类分析
    5.4.4 认证有效性改进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增值性服务:打造高技术服务型智库平台
    6.1 增值认证服务:内涵与要素构成
    6.1.1 认证机构创新增值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6.1.2 增值认证服务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6.2 增值审核——强化专业感知
    6.2.1 增值审核服务的共性要求
    6.2.2 增值审核服务的策划实施
    6.2.3 “一企一策”明确审核重点
    6.3 管理顾问——深入量化评价
    6.3.1 体系成熟度量化评价现状
    6.3.2 基于大容量案例库的认证成熟度评价
    6.4 “互联网+”——向智库平台转型
    6.4.1 “互联网+”正在全方位挤压认证活动的价值空间
    6.4.2 打造在线业务知识共享社区
    6.4.3 把握技术创新提升客户黏性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一站式服务:整合检验检测认证价值链
    7.1 检测认证整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7.1.1 国际检测认证集团的业务整合与并购扩张之路
    7.1.2 国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7.1.3 实施“大集团”战略,推进检测认证机构整合
    7.2 电科院模式:先做专做强再做全做高
    7.2.1 由专到强:顺应行业趋势,聚焦技术更新
    7.2.2 由强到全:从客户需求出发打通一站式服务产业链
    7.2.3 由全到高:在不断提升检测能力过程中抬高准入壁垒
    7.3 华测检测模式: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并重
    7.3.1 内生增长致力第三方龙头
    7.3.2 外延扩张打造中国版SGS
    7.4 本章小结
    附录:图解《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方针
    5.4 策划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6 管理评审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6.2 人力资源
    6.3 基础设施
    6.4 工作环境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3 设计和开发
    7.4 采购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8 测量、分析与改进
    8.1 总则
    8.2 监视和测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4 数据分析
    8.5 改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体系与认证有效性量化评价
王英杰 著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理念下的研究型课程改革
林海 朱元捷 刘畅 主编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案例荟萃
上海质理管理科学研究院 编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设计及其应用
章丽平 著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理论及应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
李晓航、王宏霞、张文芳 编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工作中常见的行政许可要求
方圆标志论证集团有限公司 编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认可 与您相伴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委 编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认可制度研究
刘宗德 著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通用基础考试宝典
张崇澧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工作法律知识简明实用教程
王克娇 著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认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出口产业为例
曾洪鑫 周明辉 郑方辉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
认证机构专项监督及确认审核典型案例及解析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