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立体建构

多维视角: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立体建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1
版次: 1
ISBN: 9787303109487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7页
字数: 3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金声书系
分类: 文学
15人买过
  • 文学的萌生及其早期形态\经典的创造和繁盛\大一统和文学的发展\文学自觉的历程\士族文学的勃兴和没落\诗歌高潮的形成及成就\多元化的文学格局\宋型文学的发生与变迁\南北文学的对峙与融合\正统文学的凝固与裂变/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集大成文学的鼎盛和衰微。 郭英德,1954年10月生,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文学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明清文学史讲演录》《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等。 绪论/1
    第一节文学与文学史/1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2
    第三节本书的篇章结构/4

    上编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文学的萌生及其早期形态/8
    第一节诗歌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8
    第二节诗歌的采集和整理/11
    第三节散文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12

    第二章经典的创造和繁盛/15
    第一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与文献/15
    第二节战国时期的文化与文献/17
    第三节楚文化和楚辞/19

    第三章“大一统”和文学的发展/22
    第一节战国文学的余风/22
    第二节大汉文学鼎盛期/24
    第三节大汉文学衰落期/26

    第四章文学自觉的历程/29
    第一节文学自觉初始期/29
    第二节文学自觉兴盛期/31
    第三节文学自觉完成期/33

    第五章士族文学的勃兴和没落/36
    第一节士族文学形成期/36
    第二节士族文学演进期/38
    第三节士族文学鼎盛期/40
    第四节士族文学衰落期/42

    第六章诗歌高潮的形成及成就/46
    第一节隋唐诗歌过渡期/46
    第二节唐诗新变期/48
    第三节唐诗鼎盛期/50

    第七章多元化的文学格局/53
    第一节盛唐文学转折期/53
    第二节乱世文学变革期/55
    第三节乱世文学内敛期/58
    第四节乱世文学衰竭期/59

    第八章宋型文学的发生与变迁/62
    第一节宋型文学发生期/62
    第二节宋型文学成型期/65
    第三节宋型文学成熟期/68
    第四节宋型文学裂变期/70
    第五节宋型文学转型期/72

    第九章南北文学的对峙与融合/75
    第一节南北文学分裂期/75
    第二节南北文学融合期/76
    第三节南北文学繁盛期/79

    第十章正统文学的凝固与裂变/82
    第一节正统文学奠定期/82
    第二节正统文学凝固期/84
    第三节正统文学裂变期/85

    第十一章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89
    第一节师古崇雅思潮鼎盛期/89
    第二节师心尚俗思潮泛滥期/91
    第三节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合流期/94
    第四节经世求实观念盛行期/96

    第十二章集大成文学的鼎盛和衰微/100
    第一节集大成文学孕育期/100
    第二节集大成文学鼎盛期/103
    第三节集大成文学衰微期/106

    第十三章传统文学的守旧与革新/109
    第一节晚清文学前期/109
    第二节晚清文学后期/112

    中编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
    第一章诗/118
    第一节二言诗和四言诗/118
    第二节楚辞体/120
    第三节乐府诗/122
    第四节古体诗/125
    第五节近体诗/130

    第二章赋/137
    第一节赋的起源与流变/137
    第二节赋的体制特征/138
    第三节赋学理论/140

    第三章词/143
    第一节词的起源与体制/143
    第二节词的发展流变/144
    第三节词的艺术特质/147
    第四节个体与群体创作/151
    第五节词的文化学观照/153
    第六节词学的理论建设/154

    第四章散曲/158
    第一节散曲的起源与流变/158
    第二节散曲的形式特征与风格特征/160
    第三节散曲的研究情况/163

    第五章戏曲/166
    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流变/166
    第二节戏曲的形式特征/170
    第三节戏曲的研究情况/176

    第六章骈文/178
    第一节骈文的起源与流变/178
    第二节骈文的体制特征/181
    第三节骈文批评/183

    第七章散文/186
    第一节散文文体分类/186
    第二节纪事体/188
    第三节记言体/190
    第四节论说体/193
    第五节传记体/195
    第六节游记/197
    第七节序跋和赠序/199
    第八节笔记体/200
    第九节小品文/201

    第八章文言小说/204
    第一节文言小说概念的确立/204
    第二节学界对文言小说概念的厘定/206
    第三节文言小说的起源/209
    第四节文言小说正名/212
    第五节文言小说的分类/213

    第九章白话小说/217
    第一节白话小说正名/217
    第二节说话伎艺与说话的家数/221
    第三节话本小说体制与流变/224
    第四节章回小说的命名/227
    第五节章回小说的体制/229

    下编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与经济/234
    第一节经济制度与文学/234
    第二节经济结构与文学/236
  • 内容简介:
    文学的萌生及其早期形态\经典的创造和繁盛\大一统和文学的发展\文学自觉的历程\士族文学的勃兴和没落\诗歌高潮的形成及成就\多元化的文学格局\宋型文学的发生与变迁\南北文学的对峙与融合\正统文学的凝固与裂变/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集大成文学的鼎盛和衰微。
  • 作者简介:
    郭英德,1954年10月生,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文学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明清文学史讲演录》《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等。
  •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文学与文学史/1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2
    第三节本书的篇章结构/4

    上编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文学的萌生及其早期形态/8
    第一节诗歌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8
    第二节诗歌的采集和整理/11
    第三节散文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12

    第二章经典的创造和繁盛/15
    第一节春秋时期的文化与文献/15
    第二节战国时期的文化与文献/17
    第三节楚文化和楚辞/19

    第三章“大一统”和文学的发展/22
    第一节战国文学的余风/22
    第二节大汉文学鼎盛期/24
    第三节大汉文学衰落期/26

    第四章文学自觉的历程/29
    第一节文学自觉初始期/29
    第二节文学自觉兴盛期/31
    第三节文学自觉完成期/33

    第五章士族文学的勃兴和没落/36
    第一节士族文学形成期/36
    第二节士族文学演进期/38
    第三节士族文学鼎盛期/40
    第四节士族文学衰落期/42

    第六章诗歌高潮的形成及成就/46
    第一节隋唐诗歌过渡期/46
    第二节唐诗新变期/48
    第三节唐诗鼎盛期/50

    第七章多元化的文学格局/53
    第一节盛唐文学转折期/53
    第二节乱世文学变革期/55
    第三节乱世文学内敛期/58
    第四节乱世文学衰竭期/59

    第八章宋型文学的发生与变迁/62
    第一节宋型文学发生期/62
    第二节宋型文学成型期/65
    第三节宋型文学成熟期/68
    第四节宋型文学裂变期/70
    第五节宋型文学转型期/72

    第九章南北文学的对峙与融合/75
    第一节南北文学分裂期/75
    第二节南北文学融合期/76
    第三节南北文学繁盛期/79

    第十章正统文学的凝固与裂变/82
    第一节正统文学奠定期/82
    第二节正统文学凝固期/84
    第三节正统文学裂变期/85

    第十一章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89
    第一节师古崇雅思潮鼎盛期/89
    第二节师心尚俗思潮泛滥期/91
    第三节师古崇雅与师心尚俗合流期/94
    第四节经世求实观念盛行期/96

    第十二章集大成文学的鼎盛和衰微/100
    第一节集大成文学孕育期/100
    第二节集大成文学鼎盛期/103
    第三节集大成文学衰微期/106

    第十三章传统文学的守旧与革新/109
    第一节晚清文学前期/109
    第二节晚清文学后期/112

    中编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
    第一章诗/118
    第一节二言诗和四言诗/118
    第二节楚辞体/120
    第三节乐府诗/122
    第四节古体诗/125
    第五节近体诗/130

    第二章赋/137
    第一节赋的起源与流变/137
    第二节赋的体制特征/138
    第三节赋学理论/140

    第三章词/143
    第一节词的起源与体制/143
    第二节词的发展流变/144
    第三节词的艺术特质/147
    第四节个体与群体创作/151
    第五节词的文化学观照/153
    第六节词学的理论建设/154

    第四章散曲/158
    第一节散曲的起源与流变/158
    第二节散曲的形式特征与风格特征/160
    第三节散曲的研究情况/163

    第五章戏曲/166
    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流变/166
    第二节戏曲的形式特征/170
    第三节戏曲的研究情况/176

    第六章骈文/178
    第一节骈文的起源与流变/178
    第二节骈文的体制特征/181
    第三节骈文批评/183

    第七章散文/186
    第一节散文文体分类/186
    第二节纪事体/188
    第三节记言体/190
    第四节论说体/193
    第五节传记体/195
    第六节游记/197
    第七节序跋和赠序/199
    第八节笔记体/200
    第九节小品文/201

    第八章文言小说/204
    第一节文言小说概念的确立/204
    第二节学界对文言小说概念的厘定/206
    第三节文言小说的起源/209
    第四节文言小说正名/212
    第五节文言小说的分类/213

    第九章白话小说/217
    第一节白话小说正名/217
    第二节说话伎艺与说话的家数/221
    第三节话本小说体制与流变/224
    第四节章回小说的命名/227
    第五节章回小说的体制/229

    下编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与经济/234
    第一节经济制度与文学/234
    第二节经济结构与文学/236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多维视角: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立体建构
中华文化原典读本
曹顺庆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