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3
版次: 1
ISBN: 9787564156121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2页
字数: 2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5人买过
  •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通过对城市中间结构形态问题的理论研究,阐明了城市结构形态、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等基本概念,分析了城市中间结构形态与其他相关结构形态的基本关系,进而建立了一套新的研究观念和体系。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以中间结构形态理论的观念和方法为指导,对南京城市各个时代的城市建构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了南京结构形态演变的动因和规律。并以历史的研究为启示,以新的规划观念、方法为基础,对南京城市结构形态的未来发展进行尝试性的预测和分析。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适于作为城市规划及管理人员、城市问题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 第一部分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城市中问结构形态的相关概念
    一、城市结构形态
    (一)城市结构的涵义
    (二)城市形态的涵义
    (三)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四)城市结构形态的复合涵义
    (五)城市结构与城市系统
    (六)城市结构与城市功能
    (七)城市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城市的同构与异构
    (一)哲学上的探讨
    (二)城市同构与异构的量度
    三、城市的建构与重构
    (一)认识论中的建构学说
    (二)城市的主观建构与客观建构
    (三)城市的重构
    四、城市的自构与被构
    (一)城市的自构
    (二)城市的被构
    (三)城市自构与被构的关系
    第二章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理论分析
    一、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定义及特性
    (一)一个需要讨论的前提性问题
    (二)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定义
    (三)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特性
    二、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相关的结构形态
    (一)城市模式结构形态
    (二)城市规划结构形态
    (三)城市自发结构形态
    三、四种结构形态相关性分析
    (一)四种结构形态的基本关系
    (二)中间结构形态的“中间度”
    (三)理想模式与城市中间结构形态
    (四)规划建构与城市中间结构形态
    (五)自发建构与城市中间结构形态

    第二部分南京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分析
    第三章古代南京城市建构过程的总体分析
    一、古城规划建构的三种模式
    (一)“周法”确定的城市模式
    (二)“管子”确定的城市模式
    (三)“秦制”确定的城市模式
    二、古代南京规划建构的四个阶段及特征
    (一)东吴建业——规划建构的初创阶段
    (二)六朝建康——规划建构的修整阶段
    (三)南唐金陵——规划建构的跃迁阶段
    (四)明初应天——规划建构的鼎盛阶段
    三、南京古城结构形态的演变分析
    (一)南京古城结构的演变分析
    (二)南京古城形制的演变分析
    (三)南京古城的扩展轨迹
    第四章现代南京城市建构过程的总体分析
    一、近代南京城市结构形态的自构发展
    (一)南京近代化之肇发
    (二)城市自构演变的过程与动因
    (三)结构形态自构演变的特征分析
    二、现代南京规划建构的发端
    (一)南京“新建设计划”(1919年)
    (二)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1920年)
    (三)“南京市政计划”(1926年)
    (四)三次计划的分析比较
    (五)三次计划对城市结构形态发展的影响
    三、现代南京规划的建构与实践
    (一)“首都大计划”(1928年)
    (二)“首都计划”(1929年)
    (三)两部计划的分析比较
    (四)两部计划的深化与调整
    (五)“南京市都市计划大纲”(1947年)
    四、现代南京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分析
    (一)第一层面分析:模式结构形态的演变
    (二)第二层面分析:规划结构形态的演变
    (三)第三层面分析:中间结构形态的演变
    第五章当代南京城市建构过程的总体分析
    一、“苏联模式”的引入与修正(1953-1957年)
    (一)三年恢复时期的城建工作
    (二)“分区计划”——“苏联模式”的引入
    (三)“初步规划”——“苏联模式”的修正
    (四)两部规划的分析比较
    (五)两部规划对城市结构形态发展的影响
    二、“规划跃进”与假城市化现象(1958-1960年)
    (一)“大跃进”运动
    (二)“规划跃进”与南京城市的客观发展
    三、对规划建设的两次否定(1961-1974年)
    (一)全国性的反思与调整
    (二)南京城市建设的全面调整
    (三)对规划建构的再次否定
    四、“圈层式规划”的理想与实践(1975-1988年)
    (一)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二)“圈层式规划”的雏形
    (三)“圈层式规划”的理想
    (四)“圈层式规划”的实践
    五、当代南京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分析
    (一)第一层面分析:模式结构形态的演变
    (二)第二层面分析:规划结构形态的演变
    (三)第三层面分析:中间结构形态的演变
    第六章历史的启示及未来发展的构想
    一、历史的启示
    (一)自构与被构的“对弈式”演进
    (二)“终态”观念的历史衰减
    (三)外化建构的发展过程
    二、更新旧的规划观念与方法
    (一)对规划方针的重新认识
    (二)对规划目的的重新认识
    (三)对规划依据的重新认识
    (四)新的规划观念与方法
    三、未来南京城市结构形态的发展预测
    (一)一个共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二)进一步的假设与构想
    (三)“坐标生态规划法”的建立与应用

    结论
    附:现代南京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一览图
  • 内容简介: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通过对城市中间结构形态问题的理论研究,阐明了城市结构形态、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等基本概念,分析了城市中间结构形态与其他相关结构形态的基本关系,进而建立了一套新的研究观念和体系。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以中间结构形态理论的观念和方法为指导,对南京城市各个时代的城市建构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了南京结构形态演变的动因和规律。并以历史的研究为启示,以新的规划观念、方法为基础,对南京城市结构形态的未来发展进行尝试性的预测和分析。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适于作为城市规划及管理人员、城市问题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
  • 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城市中问结构形态的相关概念
    一、城市结构形态
    (一)城市结构的涵义
    (二)城市形态的涵义
    (三)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四)城市结构形态的复合涵义
    (五)城市结构与城市系统
    (六)城市结构与城市功能
    (七)城市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城市的同构与异构
    (一)哲学上的探讨
    (二)城市同构与异构的量度
    三、城市的建构与重构
    (一)认识论中的建构学说
    (二)城市的主观建构与客观建构
    (三)城市的重构
    四、城市的自构与被构
    (一)城市的自构
    (二)城市的被构
    (三)城市自构与被构的关系
    第二章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理论分析
    一、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定义及特性
    (一)一个需要讨论的前提性问题
    (二)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定义
    (三)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的特性
    二、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相关的结构形态
    (一)城市模式结构形态
    (二)城市规划结构形态
    (三)城市自发结构形态
    三、四种结构形态相关性分析
    (一)四种结构形态的基本关系
    (二)中间结构形态的“中间度”
    (三)理想模式与城市中间结构形态
    (四)规划建构与城市中间结构形态
    (五)自发建构与城市中间结构形态

    第二部分南京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分析
    第三章古代南京城市建构过程的总体分析
    一、古城规划建构的三种模式
    (一)“周法”确定的城市模式
    (二)“管子”确定的城市模式
    (三)“秦制”确定的城市模式
    二、古代南京规划建构的四个阶段及特征
    (一)东吴建业——规划建构的初创阶段
    (二)六朝建康——规划建构的修整阶段
    (三)南唐金陵——规划建构的跃迁阶段
    (四)明初应天——规划建构的鼎盛阶段
    三、南京古城结构形态的演变分析
    (一)南京古城结构的演变分析
    (二)南京古城形制的演变分析
    (三)南京古城的扩展轨迹
    第四章现代南京城市建构过程的总体分析
    一、近代南京城市结构形态的自构发展
    (一)南京近代化之肇发
    (二)城市自构演变的过程与动因
    (三)结构形态自构演变的特征分析
    二、现代南京规划建构的发端
    (一)南京“新建设计划”(1919年)
    (二)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1920年)
    (三)“南京市政计划”(1926年)
    (四)三次计划的分析比较
    (五)三次计划对城市结构形态发展的影响
    三、现代南京规划的建构与实践
    (一)“首都大计划”(1928年)
    (二)“首都计划”(1929年)
    (三)两部计划的分析比较
    (四)两部计划的深化与调整
    (五)“南京市都市计划大纲”(1947年)
    四、现代南京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分析
    (一)第一层面分析:模式结构形态的演变
    (二)第二层面分析:规划结构形态的演变
    (三)第三层面分析:中间结构形态的演变
    第五章当代南京城市建构过程的总体分析
    一、“苏联模式”的引入与修正(1953-1957年)
    (一)三年恢复时期的城建工作
    (二)“分区计划”——“苏联模式”的引入
    (三)“初步规划”——“苏联模式”的修正
    (四)两部规划的分析比较
    (五)两部规划对城市结构形态发展的影响
    二、“规划跃进”与假城市化现象(1958-1960年)
    (一)“大跃进”运动
    (二)“规划跃进”与南京城市的客观发展
    三、对规划建设的两次否定(1961-1974年)
    (一)全国性的反思与调整
    (二)南京城市建设的全面调整
    (三)对规划建构的再次否定
    四、“圈层式规划”的理想与实践(1975-1988年)
    (一)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二)“圈层式规划”的雏形
    (三)“圈层式规划”的理想
    (四)“圈层式规划”的实践
    五、当代南京城市结构形态演变的总体分析
    (一)第一层面分析:模式结构形态的演变
    (二)第二层面分析:规划结构形态的演变
    (三)第三层面分析:中间结构形态的演变
    第六章历史的启示及未来发展的构想
    一、历史的启示
    (一)自构与被构的“对弈式”演进
    (二)“终态”观念的历史衰减
    (三)外化建构的发展过程
    二、更新旧的规划观念与方法
    (一)对规划方针的重新认识
    (二)对规划目的的重新认识
    (三)对规划依据的重新认识
    (四)新的规划观念与方法
    三、未来南京城市结构形态的发展预测
    (一)一个共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二)进一步的假设与构想
    (三)“坐标生态规划法”的建立与应用

    结论
    附:现代南京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一览图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管理网格员(基础知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
城市管理网格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编委会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的夜间守护者
[英]波莉·费伯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第三版)
马成正,张明春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运转的秘密:水、电、互联网背后的故事
(美)丹·诺特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6
杨开忠 张永生 顾 问; 单菁菁 武占云 张卓群 主编;董亚宁 王菡副主编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体检方法与实践
林澎,吴永兴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信息学
史文中等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精细化典型案例汇编(第四辑)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更新项目全周期业财税管理指南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蔡昌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形象与地标空间——基于城市形象建构的地标性公共环境空间设计研究
饶鉴、王鑫 著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干部学院)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城市春晖
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