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5-04
版次: 1
ISBN: 9787511877277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5页
字数: 23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7人买过
  •   《应用法学文库》以关注法律职业人员等特定主体运用法律的具体行为和实际效果为宗旨,概括、提炼法律职业主体在法律实务中应当遵循的技术、方法、规律和原则,期许为法律的正确应用进而制度完善提供实际指引和理论支持。
      陈亮,男,汉族,1975年生,四川大英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1998年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201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环境执法制度完善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研究》和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委托课题《关于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调研》,出版专著《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在《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法学》《法律适用》《法学杂志》《民商法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引言/
    第一章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理论纷争/
    第一节环境公益诉讼概念选择及功能
    欲求/
    一、学界对公益诉讼含义的探索/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欲求/
    第二节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及其
    澄清/
    一、我国学界公益诉讼研究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学界关于公益诉讼的主要分歧/
    三、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之澄清/
    第二章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对象/
    第一节环境公共利益/
    一、“利益”的内涵/
    二、“公共”的内涵/
    三、“公共利益”的内涵:两种观念的比较与选择/
    四、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
    第二节环境公共利益侵害行为的类型化考察/
    一、公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直接侵犯/
    二、环境侵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间接侵犯/
    三、公害与环境侵害之比较/
    第三章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重构
    ——美国经验及其借鉴/
    第一节原告资格的内涵探讨/
    一、“对抗性”:案件—争议条款的本质特征/
    二、“对抗性”:正当性基础探求/
    三、原告资格的宪法内涵:原告与诉争案件之间的利害关联的
    描述/
    第二节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
    一、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含义和区别/
    二、美国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徘徊在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
    之间/
    三、采纳“诉讼要件”说:基于逻辑推理与价值选择的结果/
    四、美国原告资格定性之争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原告资格的功能定位/
    一、“预防滥诉”说及其分析/
    二、“三权分立”说及其分析/
    三、“热心辩护”说及其分析/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环境公益诉讼背景下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反思与
    重构/
    一、私权模式的阐释与捍卫: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本质/
    二、圆凿方枘:传统原告适格规则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冲突/
    三、他山之石:澳大利亚的“好事者标准”/
    四、结束语/
    第四章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域外视角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败诉方负担规则考察/
    一、激励缺位——构建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瓶颈”/
    二、“美式规则”——环境公民诉讼的“绊脚石”/
    三、律师费“败诉方负担”——激励正诉之源/
    四、“败诉方负担”规则——预防滥诉之阀/
    五、结语:美国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第二节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中国路径及其评析
    ——我国公益诉讼原告免交诉讼费的功能主义审视/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成本—收益分析/
    二、“败诉方负担”规则的功能欲求:域外考察/
    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成本分摊规则:功能主义审视/
    四、结语/
    第三节我国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重构
    ——以当事人结构变迁为视角/
    一、传统私益诉讼的当事人结构及其制度意蕴/
    二、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之变迁及其激励困境/
    三、公益诉讼激励对象的框定/
    四、公益诉讼激励规则的选择/
    结束语/
    第五章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及其立法意蕴/
    第一节环境公益诉讼实践的中国样本/
    一、关于样本选择的说明/
    二、中国环境公益诉讼诸现象考察/
    第二节环境公益诉讼中国样本的多重审视/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念泛化之源/
    二、法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三、法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四、法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第三节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的立法意蕴/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选择/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选择/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典归属/
    四、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五、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
    六、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类型/
    七、重构环境公益诉讼立案制度,保障当事人诉权/
    八、创设激励机制,改变原告诉讼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九、强化司法参与或监管,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减轻当事人举证负担/
    十一、限制公益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慎用撤诉与调解/
    十二、科学设计救济手段,确保环境公共利益得到及时救济/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应用法学文库》以关注法律职业人员等特定主体运用法律的具体行为和实际效果为宗旨,概括、提炼法律职业主体在法律实务中应当遵循的技术、方法、规律和原则,期许为法律的正确应用进而制度完善提供实际指引和理论支持。
  • 作者简介:
      陈亮,男,汉族,1975年生,四川大英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1998年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201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环境执法制度完善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研究》和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委托课题《关于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调研》,出版专著《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研究》,在《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法学》《法律适用》《法学杂志》《民商法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理论纷争/
    第一节环境公益诉讼概念选择及功能
    欲求/
    一、学界对公益诉讼含义的探索/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欲求/
    第二节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及其
    澄清/
    一、我国学界公益诉讼研究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学界关于公益诉讼的主要分歧/
    三、我国公益诉讼理论纷争之澄清/
    第二章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对象/
    第一节环境公共利益/
    一、“利益”的内涵/
    二、“公共”的内涵/
    三、“公共利益”的内涵:两种观念的比较与选择/
    四、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
    第二节环境公共利益侵害行为的类型化考察/
    一、公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直接侵犯/
    二、环境侵害:对环境公共利益的间接侵犯/
    三、公害与环境侵害之比较/
    第三章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的重构
    ——美国经验及其借鉴/
    第一节原告资格的内涵探讨/
    一、“对抗性”:案件—争议条款的本质特征/
    二、“对抗性”:正当性基础探求/
    三、原告资格的宪法内涵:原告与诉争案件之间的利害关联的
    描述/
    第二节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
    一、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含义和区别/
    二、美国原告资格的定性之争:徘徊在诉讼要件与本案要件
    之间/
    三、采纳“诉讼要件”说:基于逻辑推理与价值选择的结果/
    四、美国原告资格定性之争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原告资格的功能定位/
    一、“预防滥诉”说及其分析/
    二、“三权分立”说及其分析/
    三、“热心辩护”说及其分析/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环境公益诉讼背景下我国原告适格规则的反思与
    重构/
    一、私权模式的阐释与捍卫: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本质/
    二、圆凿方枘:传统原告适格规则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冲突/
    三、他山之石:澳大利亚的“好事者标准”/
    四、结束语/
    第四章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域外视角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败诉方负担规则考察/
    一、激励缺位——构建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瓶颈”/
    二、“美式规则”——环境公民诉讼的“绊脚石”/
    三、律师费“败诉方负担”——激励正诉之源/
    四、“败诉方负担”规则——预防滥诉之阀/
    五、结语:美国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第二节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中国路径及其评析
    ——我国公益诉讼原告免交诉讼费的功能主义审视/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成本—收益分析/
    二、“败诉方负担”规则的功能欲求:域外考察/
    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成本分摊规则:功能主义审视/
    四、结语/
    第三节我国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重构
    ——以当事人结构变迁为视角/
    一、传统私益诉讼的当事人结构及其制度意蕴/
    二、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之变迁及其激励困境/
    三、公益诉讼激励对象的框定/
    四、公益诉讼激励规则的选择/
    结束语/
    第五章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及其立法意蕴/
    第一节环境公益诉讼实践的中国样本/
    一、关于样本选择的说明/
    二、中国环境公益诉讼诸现象考察/
    第二节环境公益诉讼中国样本的多重审视/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念泛化之源/
    二、法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三、法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四、法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第三节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国样本的立法意蕴/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选择/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选择/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典归属/
    四、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五、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规则/
    六、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类型/
    七、重构环境公益诉讼立案制度,保障当事人诉权/
    八、创设激励机制,改变原告诉讼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九、强化司法参与或监管,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减轻当事人举证负担/
    十一、限制公益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慎用撤诉与调解/
    十二、科学设计救济手段,确保环境公共利益得到及时救济/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第二版)
刘晓东,王鹏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问题研究
李梁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竞合及适用研究
李树训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2022?2023)
韩文亚,黄德生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题解析(2024年版)
贾生元主编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小使者笔下的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五版)(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
曹明德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刘璐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五版)
周群英 王士芬 陈洪斌 唐贤春 编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24年版)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和教学进阶 汪劲
汪劲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3版)
陈亮 薛纪文 主编;霍炜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陈亮 王伟 潘伶 郭晓宁 朱光宇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研究
陈亮 石晓飞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北平原上
陈亮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辛顺强)
陈亮 主编;辛顺强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
陈亮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珍品讲读
陈亮 编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训练
陈亮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欧美楚辞学论纲(精)
陈亮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攻防之道:刑事诉讼控辩攻略与技巧(第二版)
陈亮 著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一本书明白当好农机维修员
陈亮 高献坤 张红梅 主编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攻防之道:刑事诉讼控辩攻略与技巧
陈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