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1
版次: 1
ISBN: 9787301197851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2页
字数: 4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13人买过
  •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是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围绕中国文学是什么和如何是展开讨论,涉及民族文学传统的多方面性质及其发展的动因、动向等重大议题;下部就文学史学建构的历史经验与理论原则加以总结和探讨,对文学史研究的对象、意义、途径、方法等均有所质疑和反思,既富于思辨性,又紧密联系实际,当能引起文学史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与积极思考。 陈伯海,1935年生,湖南长沙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规划课题。著有《唐诗学引论》、《中国文学史之宏观》、《中国文化之路》、《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严羽和沧浪诗话》等,主持编撰《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中国文学史学史》(三卷本)、《中国诗学史》(七卷本)、《上海文化通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唐诗学史稿》、《唐诗汇评》(三卷本)、《唐诗书录》、《唐诗论评类编》、《历代唐诗论评选》。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及多种其他奖项。《唐诗学引论》的韩文译本获韩国学术院奖。 第一部宏观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

    引言宏观的世界与宏观的研究

    上编本体论——中国文学是什么

    第一章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第二章民族文学的特质

    【附录一】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及其他——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文学性”问题探源

    第三章文学史之鸟瞰

    【附录一】宋明文学的雅俗分流及其文化意义

    【附录二】艰难的转折——19世纪中国文学文化的反思

    【附录三】自传统至现代——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变迁论

    第四章汉语及其文学功能

    第五章中国文学与世界

    下编方法论——中国文学如何是

    第六章传统文学史观之演进

    第七章近世文学史观之变迁

    第八章文学动因与三对矛盾

    【附录一】文学史动力结构刍议

    第九章文学动向与一串“圆圈”

    第十章文学史上的进化

    结语通向宏观文学史之路

    【附录一】寻求宏观与微观的会通



    第二部从文学史到文学史学

    上编文学史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章中国文学史学史编写导言

    第二章“返本可以开新”——传统文学史学之一瞥

    第三章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之检讨

    【附录一】从“清点”到“盘活”——世纪之交古典文学研究的风景线

    下编文学史学的理论探讨

    第四章文学史观念谈——综述与评议

    第五章文学史的哲学思考

    【附录一】文学史研究随谈

    【附录二】文学史与文学史学——陈伯海研究员访谈录

    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是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围绕中国文学是什么和如何是展开讨论,涉及民族文学传统的多方面性质及其发展的动因、动向等重大议题;下部就文学史学建构的历史经验与理论原则加以总结和探讨,对文学史研究的对象、意义、途径、方法等均有所质疑和反思,既富于思辨性,又紧密联系实际,当能引起文学史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与积极思考。
  • 作者简介:
    陈伯海,1935年生,湖南长沙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规划课题。著有《唐诗学引论》、《中国文学史之宏观》、《中国文化之路》、《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严羽和沧浪诗话》等,主持编撰《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中国文学史学史》(三卷本)、《中国诗学史》(七卷本)、《上海文化通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唐诗学史稿》、《唐诗汇评》(三卷本)、《唐诗书录》、《唐诗论评类编》、《历代唐诗论评选》。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及多种其他奖项。《唐诗学引论》的韩文译本获韩国学术院奖。
  • 目录:
    第一部宏观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

    引言宏观的世界与宏观的研究

    上编本体论——中国文学是什么

    第一章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第二章民族文学的特质

    【附录一】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及其他——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文学性”问题探源

    第三章文学史之鸟瞰

    【附录一】宋明文学的雅俗分流及其文化意义

    【附录二】艰难的转折——19世纪中国文学文化的反思

    【附录三】自传统至现代——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变迁论

    第四章汉语及其文学功能

    第五章中国文学与世界

    下编方法论——中国文学如何是

    第六章传统文学史观之演进

    第七章近世文学史观之变迁

    第八章文学动因与三对矛盾

    【附录一】文学史动力结构刍议

    第九章文学动向与一串“圆圈”

    第十章文学史上的进化

    结语通向宏观文学史之路

    【附录一】寻求宏观与微观的会通



    第二部从文学史到文学史学

    上编文学史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章中国文学史学史编写导言

    第二章“返本可以开新”——传统文学史学之一瞥

    第三章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之检讨

    【附录一】从“清点”到“盘活”——世纪之交古典文学研究的风景线

    下编文学史学的理论探讨

    第四章文学史观念谈——综述与评议

    第五章文学史的哲学思考

    【附录一】文学史研究随谈

    【附录二】文学史与文学史学——陈伯海研究员访谈录

    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纪念碑 拜伦传:传记与传奇 以全面的视角探索拜伦复杂的一生 勾勒何为拜伦主义及其对欧洲的多维影响
(英)菲奥娜·麦卡锡 译者:董伊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与恶
(法)乔治·巴塔耶 著,柏颖婷 译,陶听蝉 校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的位置:挑战与博弈
张帆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史与阅读史之间: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十五讲
赵普光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概论讲义 大家学术文库 难得一见的老舍文学理论观著作 充分展现其作品中隐含的文学理念 研究老舍的案头材料
老舍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研究与数学思想方法
陈大康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海岸线.荒野特工1:护蜂行动(神秘岛)
著者:(英)珍妮弗·贝尔 绘者:(英)爱丽丝·利肯斯 译者:王扬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文化学:文学研究的终结
金惠敏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纪念碑 阅读《失乐园》:亚历山大讲座 一次客观而深入浅出的导读 研读弥尔顿《失乐园》的指路石
(英)海伦·加德纳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海岸线.荒野特工(全3册)(神秘岛)
著者:(英)珍妮弗·贝尔 绘者:(英)爱丽丝·利肯斯 译者:王扬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纪念碑 法国革命 女权主义先驱亲历现场而成的勇气之书 兼具史学与社会学的思辨
(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著,李博婷 译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的一生:阿瑟·米勒自传(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阿瑟·米勒 著,蓝玲 林倍加 梁彦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陈伯海文集·余思录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在历史与当代交集点上--陈伯海文艺学文选(精)/中国现代文艺学大家文库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中国诗学之现代观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一孔斋论学集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意象艺术与唐诗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唐诗学引论(增订本)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唐诗学史稿:(文化类)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Jin sibainian Zhongguo wenxue shichao shi (Dong fang xue shu cong shu) (Mandarin Chinese Edition)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中国诗学之现代观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唐诗学史稿
陈伯海 著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历代唐诗论评选
陈伯海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唐诗学引论
陈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