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

“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7
版次: 1
ISBN: 9787545806168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3页
字数: 2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5人买过
  • 作者借鉴现代隐喻认知理论,对中国思想传统里的若干喻象体系进行溯源式和扩展式考察,并在儒道释融合的思想背景下重建阳明心学的“家谱”。从这种坐标式的文本梳理可绘出大致的“隐喻地图”,阳明心学里的“镜喻”来自老庄和佛教,“植物喻”来自原始儒家;“镜喻”暗示圣愚皆同的“知”,“植物喻”暗示人类共通的“仁”。宋明理学家努力将“镜—知”喻象体系纳入“植物—仁”喻象体系,并试图消弭二者在融合解释“心”之“本体”时产生的裂隙,此趋向在阳明心学里尤为登峰造极。但这种努力在明末清初遭到儒门学者,甚至包括日本古学者(如伊藤仁斋等)等从儒学体系内部的激烈批判和消解。 鲍永玲,1980年生于黄山山麓,负笈于徽州师范、安徽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曾在柏林理工大学访学两载。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诠释学、宋明理学与中西哲学比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 序一
    序二
    导论
    第一节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进路与线索
    第三节意义与不足
    第—编谱系溯源
    第一章“心”的分析
    第一节“心”的喻象
    一、心为藏器
    二、心似泉镜
    三、小结
    第二节“心”的溯源
    一、孟子论“心”
    二、庄子论“心”
    三、小结
    第二章“知”:心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知”的喻象
    一、“知”为明德
    二、“知常”日“明”
    第二节“知”的溯源
    一、宗密论“知”
    二、阳明论“知”
    第三章“心”为字母的若干分析
    第一节“仁”字
    一、方寸之地
    二、一阳来复
    三、知其有仁
    第二节“性”字
    一、性之生生
    二、nature
    三、性为大本
    第三节“德”字
    一、自得为德
    二、直心为德
    三、受中而生
    第四节(万)物
    一、物之三训
    二、生生物化
    三、成物知也
    四、与物同体

    第二编喻象通论
    第三编诠释法与工夫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作者借鉴现代隐喻认知理论,对中国思想传统里的若干喻象体系进行溯源式和扩展式考察,并在儒道释融合的思想背景下重建阳明心学的“家谱”。从这种坐标式的文本梳理可绘出大致的“隐喻地图”,阳明心学里的“镜喻”来自老庄和佛教,“植物喻”来自原始儒家;“镜喻”暗示圣愚皆同的“知”,“植物喻”暗示人类共通的“仁”。宋明理学家努力将“镜—知”喻象体系纳入“植物—仁”喻象体系,并试图消弭二者在融合解释“心”之“本体”时产生的裂隙,此趋向在阳明心学里尤为登峰造极。但这种努力在明末清初遭到儒门学者,甚至包括日本古学者(如伊藤仁斋等)等从儒学体系内部的激烈批判和消解。
  • 作者简介:
    鲍永玲,1980年生于黄山山麓,负笈于徽州师范、安徽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曾在柏林理工大学访学两载。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诠释学、宋明理学与中西哲学比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
  •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
    第一节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进路与线索
    第三节意义与不足
    第—编谱系溯源
    第一章“心”的分析
    第一节“心”的喻象
    一、心为藏器
    二、心似泉镜
    三、小结
    第二节“心”的溯源
    一、孟子论“心”
    二、庄子论“心”
    三、小结
    第二章“知”:心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知”的喻象
    一、“知”为明德
    二、“知常”日“明”
    第二节“知”的溯源
    一、宗密论“知”
    二、阳明论“知”
    第三章“心”为字母的若干分析
    第一节“仁”字
    一、方寸之地
    二、一阳来复
    三、知其有仁
    第二节“性”字
    一、性之生生
    二、nature
    三、性为大本
    第三节“德”字
    一、自得为德
    二、直心为德
    三、受中而生
    第四节(万)物
    一、物之三训
    二、生生物化
    三、成物知也
    四、与物同体

    第二编喻象通论
    第三编诠释法与工夫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
世界、诠释与教化
鲍永玲 著
“种子”与“灵光”:王阳明心学喻象体系通论
德国早期教化观念史研究
鲍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