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07-04
版次: 1
ISBN: 9787101055689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6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4人买过
  •   本书分别对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的阐释思想进行专门探讨和比较研究。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这三个个案颇具典型意义。从学科专业来看,他们阐释思想分别代表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文学这三个学科的阐释思想所曾达到的最高成就。从知识背景来看,他们之中有根本没有受过系统的现代教育者,不曾走出过国门半步,对于西方学术没有直接了解。从他们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他们强调主体性自觉与弘扬的角度并不完全相同。
      
      
      本书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基地项目的最终成果。 李清良,男,1970年生,湖南新宁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199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主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学术思相想史。出版过《中国阐释学》、《中国文论思辨思维》等专著。 自序

    积极健动的本体论阐释学——熊十力阐释思想研究

     一、“智慧与知识之辨”与正心救世之学

     二、“根柢无易其故,裁断必出于已”

     三、本习之辨与理解根据 

     四、修养工夫与理解方法

     五、以“立志”说为中心的态度论

     结论

    作为现代“通人”之学的历史阐释学——陈寅恪阐释思想研究

     一、《冯友兰上册审查报告》--陈寅恪阐释思想之纲要

     二、类似解析几何的阐释方法论

     三、比较研究法与诗史互证法

     四、关于“科学方法”

     五、“通识君子”:陈寅恪心目中的理想读者

     六、阐释工具之通解与阐释视野之通达

     七、鉴别材料之通识与阐释方法会通

     八、阐释目的之通贯与阐释态度之圆通

     九、阐释学即是“通人”之学

     十、作为学术理想的“新宋学”

     十一、陈寅恪阐释思想的应用维度与时代关系

     结论

    圆融辩证的文学阐释学——钱钟书阐释思想研究

     一、圆融的辩证法

     二、阐释对象论

     三、“阐释循环”论

     四、阐释学与修辞学及心理学

     五、趣味、经验、偏见与识量

     六、钱锤之阐释思想与西方阐释学

     结论

    熊十力陈寅恪阐释思想之比较

     一、“吾之言学,夙主会通”

     二、“通人”之学与现代观念

     三、“新宋学”与学术理想

     四、学风士习与国族前途

     结论

    陈寅恪钱钟书阐释思想之比较

     一、“通人”与“通识”

     二、阐释态度与阐释方法

     三、关于“诗史互证”

     结论

    熊十力钱钟书阐释思想之比较

     一、心同理同

     二、会通之学与辩证法

     三、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

     四、学风士习的批评与提供

     结论

    主要引用书目
  •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对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的阐释思想进行专门探讨和比较研究。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这三个个案颇具典型意义。从学科专业来看,他们阐释思想分别代表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文学这三个学科的阐释思想所曾达到的最高成就。从知识背景来看,他们之中有根本没有受过系统的现代教育者,不曾走出过国门半步,对于西方学术没有直接了解。从他们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他们强调主体性自觉与弘扬的角度并不完全相同。
      
      
      本书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基地项目的最终成果。
  • 作者简介:
    李清良,男,1970年生,湖南新宁人,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199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主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学术思相想史。出版过《中国阐释学》、《中国文论思辨思维》等专著。
  • 目录:
    自序

    积极健动的本体论阐释学——熊十力阐释思想研究

     一、“智慧与知识之辨”与正心救世之学

     二、“根柢无易其故,裁断必出于已”

     三、本习之辨与理解根据 

     四、修养工夫与理解方法

     五、以“立志”说为中心的态度论

     结论

    作为现代“通人”之学的历史阐释学——陈寅恪阐释思想研究

     一、《冯友兰上册审查报告》--陈寅恪阐释思想之纲要

     二、类似解析几何的阐释方法论

     三、比较研究法与诗史互证法

     四、关于“科学方法”

     五、“通识君子”:陈寅恪心目中的理想读者

     六、阐释工具之通解与阐释视野之通达

     七、鉴别材料之通识与阐释方法会通

     八、阐释目的之通贯与阐释态度之圆通

     九、阐释学即是“通人”之学

     十、作为学术理想的“新宋学”

     十一、陈寅恪阐释思想的应用维度与时代关系

     结论

    圆融辩证的文学阐释学——钱钟书阐释思想研究

     一、圆融的辩证法

     二、阐释对象论

     三、“阐释循环”论

     四、阐释学与修辞学及心理学

     五、趣味、经验、偏见与识量

     六、钱锤之阐释思想与西方阐释学

     结论

    熊十力陈寅恪阐释思想之比较

     一、“吾之言学,夙主会通”

     二、“通人”之学与现代观念

     三、“新宋学”与学术理想

     四、学风士习与国族前途

     结论

    陈寅恪钱钟书阐释思想之比较

     一、“通人”与“通识”

     二、阐释态度与阐释方法

     三、关于“诗史互证”

     结论

    熊十力钱钟书阐释思想之比较

     一、心同理同

     二、会通之学与辩证法

     三、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

     四、学风士习的批评与提供

     结论

    主要引用书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新唯识论(批评本)-唯识学丛书
熊十力 著;巨赞 评;周叔迦;欧阳竟无;太虚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林家虎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
牛军 著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哲学研究
郭齐勇 作者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哲学中的真幻之辨
李元 著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著作集:全十三卷(近代学术集林)
熊十力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文化随笔
郭齐勇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论学书札
熊十力 著;刘海滨 选编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
郭齐勇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传
叶贤恩 著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唐君毅道德与文化思想研究
刘俊哲、段吉福、唐代兴 著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熊十力选集:16开本
熊十力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熊十力陈寅恪钱锺书阐释思想研究
湖湘文化名著读本
李清良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