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而行

顺天而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09-09
版次: 1
ISBN: 9787533322700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4页
字数: 31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人买过
  • 本书特点:首先,摸清前人研究的情况和主要成果,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作前沿研究;其次,以扎实的材料工作为基础,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梳理,选材得当,运用准确;第三,从实践和观念、社会和自然互相关联的角度切入,结合思想史、科技史进行研究、论述,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兼顾,古代学术话语与现代科学论断互相照应,方法对路,有所创新;第四,具体研究成果不仅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有现实意义,对加强环境意识、环保观念有启迪作用。 序

    绪论

    上篇  思想观念和实践态度

     第一章 万物有灵

       第一节 万物有灵观念

       第二节 祭祀及其反映的实践态度

     第二章 道家自然观

      第一节 道家自然观

       第二节 从“无为”到“纯任自然”

     第三章 天人相分

      第一节 天人相分观念

      第二节 制天命而用之

     第四章 天人合一

      第一节 《易传》之天人合一

      第二节 董仲舒之天人合一

     第五章 思想观念与实践态度的复杂性

      第一节 人类对自然的实践现实

      第二节 思想观念和实践态度的复杂性

    中篇  顺天而行

     第六章 顺时

       第一节 生产实践中的“时”

       第二节 社会生活中的“时”

       第三节 顺时分析

     第七章 地宜

       第一节 生产实践中的地宜

       第二节 地宜分析

     第八章 向位

       第一节 社会生活中的向位观念

       第二节 向位观念分析

    下篇  逆天而为

     第九章 灾害

      第一节 灾害成因分析

      第二节 救灾实践及其反映的人与自然关系

     第十章 灾异

      第一节 灾异分析

      第二节 灾异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第三节 “灾异说”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特点:首先,摸清前人研究的情况和主要成果,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作前沿研究;其次,以扎实的材料工作为基础,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梳理,选材得当,运用准确;第三,从实践和观念、社会和自然互相关联的角度切入,结合思想史、科技史进行研究、论述,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兼顾,古代学术话语与现代科学论断互相照应,方法对路,有所创新;第四,具体研究成果不仅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有现实意义,对加强环境意识、环保观念有启迪作用。
  • 目录:


    绪论

    上篇  思想观念和实践态度

     第一章 万物有灵

       第一节 万物有灵观念

       第二节 祭祀及其反映的实践态度

     第二章 道家自然观

      第一节 道家自然观

       第二节 从“无为”到“纯任自然”

     第三章 天人相分

      第一节 天人相分观念

      第二节 制天命而用之

     第四章 天人合一

      第一节 《易传》之天人合一

      第二节 董仲舒之天人合一

     第五章 思想观念与实践态度的复杂性

      第一节 人类对自然的实践现实

      第二节 思想观念和实践态度的复杂性

    中篇  顺天而行

     第六章 顺时

       第一节 生产实践中的“时”

       第二节 社会生活中的“时”

       第三节 顺时分析

     第七章 地宜

       第一节 生产实践中的地宜

       第二节 地宜分析

     第八章 向位

       第一节 社会生活中的向位观念

       第二节 向位观念分析

    下篇  逆天而为

     第九章 灾害

      第一节 灾害成因分析

      第二节 救灾实践及其反映的人与自然关系

     第十章 灾异

      第一节 灾异分析

      第二节 灾异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第三节 “灾异说”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