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国家与法治-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发展透视

政党、国家与法治-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发展透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8-10
版次: 1
ISBN: 9787010072937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6页
字数: 358千字
分类: 法律
19人买过
  • 本书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背后,肯定隐藏着许多历史的、社会内部的原因,会受到各种时代背景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国执政党的执政模式以及党政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政治传统、内在矛盾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诸多历史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本书的研究重心虽然是当代中国执政党与立法、行政、司法的关系,但是在描述和分析现状之前,大量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来阐述和说明这些关系的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脉络、环节以及当时的历史情景,以便帮助读者历史性、动态性地认识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在此背景之下的中国法治发展。本书在各编的第二章,即“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生成与演变”、“中国政党与司法关系之回顾与反思”等章,主要就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与立法、行政、司法关系形成的诸多历史环境、时代背景进行详细地回溯与考察。 封丽霞,江西南昌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法学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哲学一法信息学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曾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主要研究领域有法理学、立法学、西方法哲学、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导论:现代法治视域中的政党与国家关系

    第一编 政党与立法

     第一章 西方执政党理念及其在立法过程中的展开

      一、议会、政党与立法关系的一般性阐释

      二、西方“执政党”理念的区别及其对立法模式的影响

         (一)熔权制——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二)分权制一美国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三)混合制——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三、西方政党参与立法过程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政党作用于议会立法的主要方式

         (二)政党在立法程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革命党对党与人民民主政权关系的探索(1921-1949)  

       (一)根据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二)革命党对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

      二、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实践

         (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过渡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

         (二)1956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畸形发展(1956-1978)

         (三)传统执政方式下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特点

      三、1978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一)20多年来关于党的执政方式的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建与发展

         (三)建国以来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

      四、现代执政党条件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一)执政党的角色转换:从“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党”到“现代意义上的执政党”  

         (二)现代执政理念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

         (三)依法执政条件下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第三章 执政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定位

      一、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执政党在人大中的地位及其确定方式

        (二)执政党在人大中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

        (三)执政党在人大立法程序中的作用

        (四)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特点

      二、西方政党与议会立法关系的特点与启示

     ……

    第二编 政党与行政

     第四章 西方国家政府动作过程中的执政党与政府关系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生成与演变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状况与实证分析

    第三编 政党与司法

     第七章 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

     第八章 中国政党与司法关系之间顾与反思

     第九章 当代中国政法治理方式的变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背后,肯定隐藏着许多历史的、社会内部的原因,会受到各种时代背景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国执政党的执政模式以及党政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政治传统、内在矛盾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诸多历史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本书的研究重心虽然是当代中国执政党与立法、行政、司法的关系,但是在描述和分析现状之前,大量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来阐述和说明这些关系的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脉络、环节以及当时的历史情景,以便帮助读者历史性、动态性地认识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在此背景之下的中国法治发展。本书在各编的第二章,即“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生成与演变”、“中国政党与司法关系之回顾与反思”等章,主要就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与立法、行政、司法关系形成的诸多历史环境、时代背景进行详细地回溯与考察。
  • 作者简介:
    封丽霞,江西南昌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法学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哲学一法信息学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曾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主要研究领域有法理学、立法学、西方法哲学、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 目录:
    导论:现代法治视域中的政党与国家关系

    第一编 政党与立法

     第一章 西方执政党理念及其在立法过程中的展开

      一、议会、政党与立法关系的一般性阐释

      二、西方“执政党”理念的区别及其对立法模式的影响

         (一)熔权制——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二)分权制一美国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三)混合制——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三、西方政党参与立法过程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政党作用于议会立法的主要方式

         (二)政党在立法程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革命党对党与人民民主政权关系的探索(1921-1949)  

       (一)根据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二)革命党对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

      二、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实践

         (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过渡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

         (二)1956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畸形发展(1956-1978)

         (三)传统执政方式下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特点

      三、1978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一)20多年来关于党的执政方式的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建与发展

         (三)建国以来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

      四、现代执政党条件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一)执政党的角色转换:从“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党”到“现代意义上的执政党”  

         (二)现代执政理念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

         (三)依法执政条件下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第三章 执政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定位

      一、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执政党在人大中的地位及其确定方式

        (二)执政党在人大中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

        (三)执政党在人大立法程序中的作用

        (四)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特点

      二、西方政党与议会立法关系的特点与启示

     ……

    第二编 政党与行政

     第四章 西方国家政府动作过程中的执政党与政府关系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生成与演变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状况与实证分析

    第三编 政党与司法

     第七章 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

     第八章 中国政党与司法关系之间顾与反思

     第九章 当代中国政法治理方式的变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