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547202050
定价: 1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0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历史
24人买过
  •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前476),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闺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十四国参加的“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_深刻的社会变革。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5),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前403),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泰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正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
      
      
      
      
      七雄当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这时期,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的二百再十再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_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诗经》

    五张羊皮换相国

    卞和三献璞玉

    威武不屈

    前仆后继直书国史

    廉洁自律的孙叔敖

    申包胥为楚求救兵

    晏子劝国君

    石碏重廉除孽子

    孔子改错见晏婴

    子产、医和论“近女”

    贤能重耳

    曾子易箦

    颜回乞米为师炊

    卧薪尝胆

    董安于佩弦自警

    庾公差射师脱困境

    东野毕驾车逸马

    卞庄子一举刺双虎

    晋灵公暴虐丧命

    华元实话退楚师

    陈敬仲坚辞夜饮

    烛之武智退秦兵

    桓公求言

    鲁班正斜塔

    赵襄子学驭

    谎言误国

    越人造车

    介子推背母上绵山

    子路背米

    战国七雄

    邹忌比美

    商鞅变法

    神医扁鹊

    ……
  •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前476),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闺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十四国参加的“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_深刻的社会变革。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5),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前403),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泰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正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
      
      
      
      
      七雄当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这时期,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的二百再十再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_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 目录:
    春秋五霸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诗经》

    五张羊皮换相国

    卞和三献璞玉

    威武不屈

    前仆后继直书国史

    廉洁自律的孙叔敖

    申包胥为楚求救兵

    晏子劝国君

    石碏重廉除孽子

    孔子改错见晏婴

    子产、医和论“近女”

    贤能重耳

    曾子易箦

    颜回乞米为师炊

    卧薪尝胆

    董安于佩弦自警

    庾公差射师脱困境

    东野毕驾车逸马

    卞庄子一举刺双虎

    晋灵公暴虐丧命

    华元实话退楚师

    陈敬仲坚辞夜饮

    烛之武智退秦兵

    桓公求言

    鲁班正斜塔

    赵襄子学驭

    谎言误国

    越人造车

    介子推背母上绵山

    子路背米

    战国七雄

    邹忌比美

    商鞅变法

    神医扁鹊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蜚蠊大图鉴
王宗庆 邱鹭 车艳丽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致公党史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安徽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戴木才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研究
毛振华 等著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诗的精神:诗学独立宣言暨与经院式文学哲学研究的决裂 诗歌研究 经典诗歌 说诗
孙亚君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传世励志经典:世界伟人箴言录
徐潜 著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华王朝的兴衰:中国历史朝代更迭
徐潜 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古代民间传奇
徐潜 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著名关卡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华五千年(图文版 全二册)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通史故事《传疑时代·夏·商·西周》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通史故事《三国》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通史故事《清》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通史故事《秦·汉》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通史故事.《两晋·南北朝》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中国通史故事《明》
徐潜 主编
中国通史故事《春秋·战国》
精短文言文选编
徐潜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