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2-08
版次: 1
ISBN: 9787545211351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8页
分类: 艺术
11人买过
  •   《公正 包容 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采撷汇聚了从先秦到明清、民国先贤哲言论句近二百条,由上海知名书法家书写,别具匠心,富有创意,哲言墨宝相得益彰,楷隶行草各有神韵。相信这《公正包容 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的出版,对于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传播和弘扬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城市价值取向,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发展,一定大有裨益,亦会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序

    公正

    公正无私,反见纵——《荀子·赋》

    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晋)傅玄《傅子·通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东汉)班固《白虎通》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公平》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内业》

    延年论议持平。——《汉书·杜延年传》

    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唐)《艺文类聚》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

    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晋)袁准《袁子正论》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

    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大宝箴》

    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书·贾谊传》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南宋)朱熹《中庸集注》

    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

    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西汉)《淮南子·修务训》

    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汉)顺帝《会葬宋汉策》

    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汉书·张敞传》

    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汉书·刘向传》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南宋)朱熹

    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西汉《淮南子》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明)张居正《答郑范溪》

    此盖伏遇刑部侍郎以独见之明;持甚平之论。——(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阿。——(清)梁启超《论私德》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公道亡则礼教无所立。——(晋)傅玄《问政》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包容

    覆帱高缘大,包容妙在卑。——(唐)贯休《寿春节进》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晋)葛洪《抱朴子·至理》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予·非相》

    忝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明)洪应明《菜根谭》

    深以刻薄为戎,每事当从忠厚。——(明)薛宣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施耐庵《水浒传》

    天下之事成於大度之君子,而败於私智之小人。——(明)方孝孺《郑灵公》

    视其心胸,山包海容。——(宋)惠洪《沩山轼禅师赞》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明史·蔡时鼎传》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元)关汉卿《窦娥冤》

    道契希夷恍惚,辩正其中有物。物物自然通。尽包容。月白风清满目宝篆玲珑馥郁。寥落遍精空。有无中。——(元)侯善渊《一叶舟》

    ……

    责任

    诚信
  • 内容简介:
      《公正 包容 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采撷汇聚了从先秦到明清、民国先贤哲言论句近二百条,由上海知名书法家书写,别具匠心,富有创意,哲言墨宝相得益彰,楷隶行草各有神韵。相信这《公正包容 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的出版,对于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传播和弘扬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城市价值取向,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发展,一定大有裨益,亦会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 目录:


    公正

    公正无私,反见纵——《荀子·赋》

    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晋)傅玄《傅子·通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东汉)班固《白虎通》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公平》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内业》

    延年论议持平。——《汉书·杜延年传》

    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唐)《艺文类聚》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尚书·洪范》

    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晋)袁准《袁子正论》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

    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大宝箴》

    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书·贾谊传》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南宋)朱熹《中庸集注》

    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

    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西汉)《淮南子·修务训》

    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汉)顺帝《会葬宋汉策》

    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汉书·张敞传》

    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汉书·刘向传》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南宋)朱熹

    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西汉《淮南子》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明)张居正《答郑范溪》

    此盖伏遇刑部侍郎以独见之明;持甚平之论。——(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阿。——(清)梁启超《论私德》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公道亡则礼教无所立。——(晋)傅玄《问政》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包容

    覆帱高缘大,包容妙在卑。——(唐)贯休《寿春节进》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晋)葛洪《抱朴子·至理》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予·非相》

    忝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明)洪应明《菜根谭》

    深以刻薄为戎,每事当从忠厚。——(明)薛宣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施耐庵《水浒传》

    天下之事成於大度之君子,而败於私智之小人。——(明)方孝孺《郑灵公》

    视其心胸,山包海容。——(宋)惠洪《沩山轼禅师赞》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明史·蔡时鼎传》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元)关汉卿《窦娥冤》

    道契希夷恍惚,辩正其中有物。物物自然通。尽包容。月白风清满目宝篆玲珑馥郁。寥落遍精空。有无中。——(元)侯善渊《一叶舟》

    ……

    责任

    诚信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司法前沿探索(2018年第4辑 总第10辑)
黄海龙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的力量:二审、再审改判案例精析
王兴元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审判权研究
羊震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司法的制度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涉港澳台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 编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名基层官的治情怀 法学理论 刘光辉 新华正版
东北大学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的法官——名家名译世界少年经典文学
[俄]列·尼·托尔斯泰 著;王汶 译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
迈克尔·桑德尔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话语问题研究
亓光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司法的逻辑与路径/法治中国创新研究
秦前红 著;肖金明 编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文化:恢复组织信任与问责制:第三版
西德尼·德克尔 著;倪海云 王丹丹 译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财富年度报告(2018)/公正财富年度报告系列丛书
公证财富项目组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公正
曾军平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走近翰墨·名家书经丛书:行书《大学》
张伟生 书写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走近翰墨·史家书经业书:行书《黄庭经》
张伟生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张伟生书老子道德经
张伟生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梅兰竹菊诗书画揽赏
张伟生、孙敏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张伟生怡和堂墨迹
张伟生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书法名作欣赏:对联100幅欣赏
张伟生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扇面10讲
张伟生 著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笔有千钧任翕张——生活艺术空间丛书·书法卷
张伟生 编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历代先贤哲言论句书法揽赏
智永真草书千字文(放大本)
张伟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