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资格与正义

公民资格与正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0-12
版次: 1
ISBN: 9787010095677
定价: 3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6页
字数: 274千字
分类: 政治
8人买过
  • 从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一直到当代论争,“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表征着西方在宪政民主政治的制度文化建设中所经历的经验。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公民资格”的不同确定依据背后,事实上隐含着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正义观念的对话和冲突。“公民资格”作为宪政民主制度中的形式规范,蕴涵着丰富的人本的政治伦理和正义理念,然而,“伦理的政治”与“政治的伦理”在“公民资格”中的抽象化,以伦理与法的形式化遮蔽了对公民主体本身的完整理解以及公民主体背后的利益纠缠。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公民资格”理论的历史与当代论争,或许可以使“公民资格”之形式化论争所遮蔽的作为“现实个体”的公民及其背后的利益纠缠本性得到澄明,这可能为“公民资格”理论在中西对话中走进本土找到超越理论性“正义”的契点。
      《公民资格与正义》由宋建丽编著。
      《公民资格与正义》既挖掘、研究了罗尔斯经典文本中的公民资格理论,又研究了以桑德尔、麦金太尔为代表的社群主义者以及以杨、金里卡、泰勒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主要分歧,从而以罗尔斯为焦点,对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论争背后所蕴涵的不同正义观念,以及正义与自由、平等、民主的关系,正义的权利内涵和制度性内涵、正义的德性内涵、正义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进行应对与重新解读,进而阐明以“现实个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多重正义维度(权利正义、制度正义、德性正义、普遍正义、差异正义)的辩证统一以及各领域正义(经济正义、政治正义、文化正义)的协调发展才是“公民资格”的合理正义内涵所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分析方法的同时,这种分析和评述本身也意味着我们介入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争论之中。 导言:公民资格与正义

        一、公民资格理论的曾经兴盛、衰落及其在当代的重新兴起

        二、本书主题与核心概念

        三、研究动机和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方法论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公民资格理论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涵义

        1.1.1  古代希腊城邦中的公民资格

        1.1.2  罗马帝国——公民资格涵义的第一次转换

        1.1.3  中世纪城市和城邦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民资格涵义的变迁

        1.1.4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公民资格

      第二节  公民共和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

        1.2.1“政治人”的人性假设以及公民美德至上

        1.2.2  积极自由和积极公民

        1.2.3  个体和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关系

        1.2.4  公共善的优先性

      第三节  古典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

        1.3.1  “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以及个体权利至上

        1.3.2  消极自由和消极公民

        1.3.3  “理性人”的人性假设以及自治个体为基础的公民普遍平等

        1.3.4  正当优先于善

      小结

    第二章  公民资格与社会正义

      第一节  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局限

        2.1.1  资本主义对公民资格平等性的双重影响

        2.1.2  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正义局限

        2.1.3  公民资格的权利构成以及不同的公民资格权利对平等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  公民资格:证成正义原则的前提

        2.2.1  正义价值的优先性以及社会正义的主题

        2.2.2  社会正义的核心:公平程序的建构

        2.2.3  公平程序得以建构的前提: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

      第三节  公民资格的社会权利与正义

        2.3.1  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将选择何种正义原则

        2.3.2  作为公平的正义之恰当内涵:民主的平等

        2.3.3  民主平等精神的集中体现:差别原则及其社会权利关照

        2.3.4  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相互支持

      小结

    第三章  罗尔斯式的公民自我与社群关系之争论

      第一节  道义论的自我和构成性的自我

        3.1.1  道义论的自我观念

        3.1.2  罗尔斯的自我观念

        3.1.3  罗尔斯自我观念的困境

        3.1.4  社群主义构成性的自我

      第二节  情感性的社群和构成性的社群

        3.2.1  自主的优先性和情感性社群

        3.2.2  构成性社群以及罗尔斯理论的悖论

        3.2.3  稳定的社群如何维系:正义的制度抑或公民德行

      第三节  评析与反思:公民资格的正义理论与正义实践

        3.3.1  罗尔斯正义论中公民资格观念的不足

        3.3.2  社群的当代价值

        3.3.3  公民资格的正义实践

      小结

    第四章  公民资格与政治正义

      第一节  政治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适用范围的转换

        4.1.1  政治人的观念和公平合作体系的社会观念

        4.1.2  当代社会正义秩序的主题:道德多元和社会团结

        4.1.3  政治正义:解决多元社会正义秩序难题的基础

      第二节  证成政治正义的关键: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

        4.2.1  公共理性及其内涵

        4.2.2  民主的公民资格:互惠性和主体间性

        4.2.3  民主公民的能力

      第三节  审议民主与公民品德

        4.3.1  宪政民主模式的不足

        4.3.2  审议民主的基本精神

        4.3.3  审议民主模式下的公民品德

        4.3.4  公共理性公民资格的功能

      小结

    第五章  公民资格与文化正义:兼论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

      第一节  弱势文化群体的权利呼吁: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政治

        5.1.1  对公共理性单一性和不完整性的质疑

        5.1.2  实质平等的呼声:普遍性公民资格能否带来实践中的平等

        5.1.3  超越差异的普遍政治是否是消除社会不正义的最佳方式

      第二节  弱势文化群体实质平等要求的进一步表达:差异与肯认

        5.2.1  个体认同与族群认同

        5.2.2  平等肯认及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

        5.2.3  文化平等与公共交往

      第三节  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与正义

        5.3.1  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

        5.3.2  文化权利与正义

        5.3.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团结

        5.3.4  多民族国家可能的团结基础

      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资格与正义

      第一节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人性论基础评析

        6.1.1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各流派的论争及存在的主要悖论

        6.1.2  主要悖论评析

        6.1.3  超越对立和纷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完整意义的公民资格

      第二节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中的正义应然之哲学反思

        6.2.1  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之普遍平等的正义意蕴

        6.2.2  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普遍平等的正义诉求之局限及根源探析

        6.2.3  社群主义正义诉求的得失

        6.2.4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理论之差异正义内涵辨析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与社会和谐

        6.3.1  转型期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双重特征

        6.3.2  多正义维度辩证统一的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

        6.3.3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建设与社会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从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一直到当代论争,“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表征着西方在宪政民主政治的制度文化建设中所经历的经验。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公民资格”的不同确定依据背后,事实上隐含着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正义观念的对话和冲突。“公民资格”作为宪政民主制度中的形式规范,蕴涵着丰富的人本的政治伦理和正义理念,然而,“伦理的政治”与“政治的伦理”在“公民资格”中的抽象化,以伦理与法的形式化遮蔽了对公民主体本身的完整理解以及公民主体背后的利益纠缠。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公民资格”理论的历史与当代论争,或许可以使“公民资格”之形式化论争所遮蔽的作为“现实个体”的公民及其背后的利益纠缠本性得到澄明,这可能为“公民资格”理论在中西对话中走进本土找到超越理论性“正义”的契点。
      《公民资格与正义》由宋建丽编著。
      《公民资格与正义》既挖掘、研究了罗尔斯经典文本中的公民资格理论,又研究了以桑德尔、麦金太尔为代表的社群主义者以及以杨、金里卡、泰勒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主要分歧,从而以罗尔斯为焦点,对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论争背后所蕴涵的不同正义观念,以及正义与自由、平等、民主的关系,正义的权利内涵和制度性内涵、正义的德性内涵、正义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进行应对与重新解读,进而阐明以“现实个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多重正义维度(权利正义、制度正义、德性正义、普遍正义、差异正义)的辩证统一以及各领域正义(经济正义、政治正义、文化正义)的协调发展才是“公民资格”的合理正义内涵所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分析方法的同时,这种分析和评述本身也意味着我们介入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争论之中。
  • 目录:
    导言:公民资格与正义

        一、公民资格理论的曾经兴盛、衰落及其在当代的重新兴起

        二、本书主题与核心概念

        三、研究动机和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方法论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公民资格理论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涵义

        1.1.1  古代希腊城邦中的公民资格

        1.1.2  罗马帝国——公民资格涵义的第一次转换

        1.1.3  中世纪城市和城邦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民资格涵义的变迁

        1.1.4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公民资格

      第二节  公民共和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

        1.2.1“政治人”的人性假设以及公民美德至上

        1.2.2  积极自由和积极公民

        1.2.3  个体和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关系

        1.2.4  公共善的优先性

      第三节  古典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理论传统

        1.3.1  “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以及个体权利至上

        1.3.2  消极自由和消极公民

        1.3.3  “理性人”的人性假设以及自治个体为基础的公民普遍平等

        1.3.4  正当优先于善

      小结

    第二章  公民资格与社会正义

      第一节  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局限

        2.1.1  资本主义对公民资格平等性的双重影响

        2.1.2  古典自由主义公民资格理论的正义局限

        2.1.3  公民资格的权利构成以及不同的公民资格权利对平等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  公民资格:证成正义原则的前提

        2.2.1  正义价值的优先性以及社会正义的主题

        2.2.2  社会正义的核心:公平程序的建构

        2.2.3  公平程序得以建构的前提: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

      第三节  公民资格的社会权利与正义

        2.3.1  无知之幕之后的公民将选择何种正义原则

        2.3.2  作为公平的正义之恰当内涵:民主的平等

        2.3.3  民主平等精神的集中体现:差别原则及其社会权利关照

        2.3.4  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相互支持

      小结

    第三章  罗尔斯式的公民自我与社群关系之争论

      第一节  道义论的自我和构成性的自我

        3.1.1  道义论的自我观念

        3.1.2  罗尔斯的自我观念

        3.1.3  罗尔斯自我观念的困境

        3.1.4  社群主义构成性的自我

      第二节  情感性的社群和构成性的社群

        3.2.1  自主的优先性和情感性社群

        3.2.2  构成性社群以及罗尔斯理论的悖论

        3.2.3  稳定的社群如何维系:正义的制度抑或公民德行

      第三节  评析与反思:公民资格的正义理论与正义实践

        3.3.1  罗尔斯正义论中公民资格观念的不足

        3.3.2  社群的当代价值

        3.3.3  公民资格的正义实践

      小结

    第四章  公民资格与政治正义

      第一节  政治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适用范围的转换

        4.1.1  政治人的观念和公平合作体系的社会观念

        4.1.2  当代社会正义秩序的主题:道德多元和社会团结

        4.1.3  政治正义:解决多元社会正义秩序难题的基础

      第二节  证成政治正义的关键: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

        4.2.1  公共理性及其内涵

        4.2.2  民主的公民资格:互惠性和主体间性

        4.2.3  民主公民的能力

      第三节  审议民主与公民品德

        4.3.1  宪政民主模式的不足

        4.3.2  审议民主的基本精神

        4.3.3  审议民主模式下的公民品德

        4.3.4  公共理性公民资格的功能

      小结

    第五章  公民资格与文化正义:兼论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

      第一节  弱势文化群体的权利呼吁: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政治

        5.1.1  对公共理性单一性和不完整性的质疑

        5.1.2  实质平等的呼声:普遍性公民资格能否带来实践中的平等

        5.1.3  超越差异的普遍政治是否是消除社会不正义的最佳方式

      第二节  弱势文化群体实质平等要求的进一步表达:差异与肯认

        5.2.1  个体认同与族群认同

        5.2.2  平等肯认及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

        5.2.3  文化平等与公共交往

      第三节  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与正义

        5.3.1  文化的公民资格权利

        5.3.2  文化权利与正义

        5.3.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团结

        5.3.4  多民族国家可能的团结基础

      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民资格与正义

      第一节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人性论基础评析

        6.1.1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各流派的论争及存在的主要悖论

        6.1.2  主要悖论评析

        6.1.3  超越对立和纷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完整意义的公民资格

      第二节  当代西方公民资格理论中的正义应然之哲学反思

        6.2.1  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之普遍平等的正义意蕴

        6.2.2  罗尔斯公民资格理论普遍平等的正义诉求之局限及根源探析

        6.2.3  社群主义正义诉求的得失

        6.2.4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理论之差异正义内涵辨析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与社会和谐

        6.3.1  转型期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双重特征

        6.3.2  多正义维度辩证统一的公民资格观念的构建

        6.3.3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建设与社会和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