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内在否定性:新方法与新典型

资本内在否定性:新方法与新典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9
版次: 1
ISBN: 9787201108377
定价: 4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6人买过
  • 马克思《资本论》以19世纪的英国为研究样本,但20世纪的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心转移。美国不仅取代英国成为“经济学帝国”,深刻影响甚至驾驭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而且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动机”,几乎将世界范围内的一切社会要素统统资本主义化。本书以美国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典型,运用《资本论》的“资本内在否定性”方法论,沿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批判路径,既考察美国经济学说的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变迁的内在勾连,又探究特定的资本积累结构及其与经济长波之间的联动。   沈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2010—2011年)、美国佛蒙特大学(2014—2015年)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与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经济学。

     主持完成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数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导论 《资本论》、全球资本主义与当代中国

    上 篇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当代意蕴:作为方法论

    章 《资本论》中的资本内在否定性

    一、辩证法在马克思经济研究中的创造性运用

    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发展

    三、《资本论》的叙述方法:资本内在否定性的历史表达

    四、资本内在否定性的双重结构:本体论和批判学

    五、《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明晰的? ——驳雷蒙?阿隆

    第二章 方法论的资本内在否定性

    一、《资本论》过时了吗?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资本主义纯粹模型

    (二)《资本论》的“过时”

    二、《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与我们同时代?

    三、方法论的资本内在否定性:目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批判

    (二)研究对象:特定的资本积累过程

    (三)研究方法:中间层次的演化分析

    第三章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中间层次”分析框架

    一、《资本论》的“中间层次”研究

    (一)特定生产关系之中的特殊社会生产力

    (二)使用价值生产与价值生产、实物补偿与价值补偿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

    二、当代资本主义长波理论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长波研究

    (二)新熊彼特学派的长波研究

    三、长波理论的“中间层次”方法贡献

    (一)曼德尔:“半独立”变量

    (二)调节学派:积累体制与调节模式

    (三)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SA

    (四)佩蕾丝:“技术—经济—制度”协同演化

    四、资本内在否定性的“中间层次”分析框架

    (一)吸收什么?发展什么?

    (二)一个“中间层次”的分析框架

    下 篇 资本内在否定性框架中的美国崛起与衰落

    第四章 保护主义与大国崛起

    一、19世纪美国经济思想的发生与美国学派

    (一)分庭抗礼的南北二元经济

    (二)矛盾发展的早期学院派

    (三)捉襟见肘的辩护者学派

    (四)应运而生的美国学派

    (五)美国学派的繁荣与“失踪”

    二、美国学派的保护主义治国方略

    (一)生产力进步观与工业立国

    (二)反自由贸易论与保护性关税

    (三)高工资论与保护阶级和谐

    (四)土壤学说与保护城乡平衡

    (五)动态社会观与国家主义发展模式

    三、保护主义与大国崛起的“梯子论”

    (一)对主流经济学的反驳

    (二)历史学派的例证

    (三)“梯子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护主义资本积累的过程分析与结构演化

    一、市场—政府:关税争论中的贸易与政治联姻

    (一)地方争斗中日渐强大的联邦政府

    (二)高关税下逐步完善的内部市场

    二、资本—劳动:工业化推进中的阶级形成

    (一)在抵押债务中破产的农民和农民运动

    (二)得到资本“回报”的工人和企业工会主义

    三、技术—经济:内部改善中的资本原始积累

    (一)铁路与工业革命、工农互惠发展与原始积累完成

    (二)标准化技术与批量生产、托拉斯与生产过剩

    四、积累结构的演化:1815—1914年

    (一)积累的发展阶段:从“弱市场—强政府”到“强市场—强政府”

    (二)积累的结构演化:形成、巩固、危机、瓦解

    (三)保护主义的自我否定:迎来“进步时代”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霸权衰落与新自由主义

    一、20世纪美国经济思想的演进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一)新古典反思与帕累托复兴:世界大战期间

    (二)以新古典综合为首的三足鼎立:战后至1970年代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1970年代至20世纪末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危机:跨世纪之争

    二、美国经济的盛衰与新自由主义的缘起

    (一)“繁荣的十年”与大萧条

    (二)两次新政与“美国世纪”

    (三)积极政府:从“公平政策”到“大社会”计划

    (四)巨型市场:消费主义、并购新潮与多国公司

    (五)三方体制:冷战格局下的“黄金”结构

    (六)霸权相对衰落与“黄金”结构瓦解

    (七)滞胀危机与资本主义集体“右转”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的过程分析与结构演化

    一、市场—政府:谁的市场?谁的政府?

    (一)市场:跨国公司与金融投机的狂欢

    (二)政府:“格林斯潘的推动”与意识形态的输出

    (三)市场与政府的联合反击:三方机制破坏

    二、资本—劳动:谁受益?谁买单?

    (一)反“滞胀”的胜利与代价

    (二)全球衰退中的“新经济”繁荣

    (三)新的劳资格局与社会成本

    三、技术—经济:个人电脑、华尔街创新与金融化积累

    (一)利润率持续下降与金融化

    (二)打开金融的潘多拉魔盒

    (三)资本—劳动对立中的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结构

    四、积累结构的演化:1973年—?

    (一)从“强市场—强政府”到“强市场—弱政府”

    (二)积累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危机

    (三)新自由主义的自我否定

    本章小结

    结语 从“资本”到“人本”,从资本经济学到需要经济学
  • 内容简介:
    马克思《资本论》以19世纪的英国为研究样本,但20世纪的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心转移。美国不仅取代英国成为“经济学帝国”,深刻影响甚至驾驭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而且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动机”,几乎将世界范围内的一切社会要素统统资本主义化。本书以美国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典型,运用《资本论》的“资本内在否定性”方法论,沿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批判路径,既考察美国经济学说的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变迁的内在勾连,又探究特定的资本积累结构及其与经济长波之间的联动。
  • 作者简介:
      沈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2010—2011年)、美国佛蒙特大学(2014—2015年)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与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经济学。

     主持完成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数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目录:
      导论 《资本论》、全球资本主义与当代中国

    上 篇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当代意蕴:作为方法论

    章 《资本论》中的资本内在否定性

    一、辩证法在马克思经济研究中的创造性运用

    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发展

    三、《资本论》的叙述方法:资本内在否定性的历史表达

    四、资本内在否定性的双重结构:本体论和批判学

    五、《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明晰的? ——驳雷蒙?阿隆

    第二章 方法论的资本内在否定性

    一、《资本论》过时了吗?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资本主义纯粹模型

    (二)《资本论》的“过时”

    二、《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与我们同时代?

    三、方法论的资本内在否定性:目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批判

    (二)研究对象:特定的资本积累过程

    (三)研究方法:中间层次的演化分析

    第三章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中间层次”分析框架

    一、《资本论》的“中间层次”研究

    (一)特定生产关系之中的特殊社会生产力

    (二)使用价值生产与价值生产、实物补偿与价值补偿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

    二、当代资本主义长波理论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长波研究

    (二)新熊彼特学派的长波研究

    三、长波理论的“中间层次”方法贡献

    (一)曼德尔:“半独立”变量

    (二)调节学派:积累体制与调节模式

    (三)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SA

    (四)佩蕾丝:“技术—经济—制度”协同演化

    四、资本内在否定性的“中间层次”分析框架

    (一)吸收什么?发展什么?

    (二)一个“中间层次”的分析框架

    下 篇 资本内在否定性框架中的美国崛起与衰落

    第四章 保护主义与大国崛起

    一、19世纪美国经济思想的发生与美国学派

    (一)分庭抗礼的南北二元经济

    (二)矛盾发展的早期学院派

    (三)捉襟见肘的辩护者学派

    (四)应运而生的美国学派

    (五)美国学派的繁荣与“失踪”

    二、美国学派的保护主义治国方略

    (一)生产力进步观与工业立国

    (二)反自由贸易论与保护性关税

    (三)高工资论与保护阶级和谐

    (四)土壤学说与保护城乡平衡

    (五)动态社会观与国家主义发展模式

    三、保护主义与大国崛起的“梯子论”

    (一)对主流经济学的反驳

    (二)历史学派的例证

    (三)“梯子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护主义资本积累的过程分析与结构演化

    一、市场—政府:关税争论中的贸易与政治联姻

    (一)地方争斗中日渐强大的联邦政府

    (二)高关税下逐步完善的内部市场

    二、资本—劳动:工业化推进中的阶级形成

    (一)在抵押债务中破产的农民和农民运动

    (二)得到资本“回报”的工人和企业工会主义

    三、技术—经济:内部改善中的资本原始积累

    (一)铁路与工业革命、工农互惠发展与原始积累完成

    (二)标准化技术与批量生产、托拉斯与生产过剩

    四、积累结构的演化:1815—1914年

    (一)积累的发展阶段:从“弱市场—强政府”到“强市场—强政府”

    (二)积累的结构演化:形成、巩固、危机、瓦解

    (三)保护主义的自我否定:迎来“进步时代”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霸权衰落与新自由主义

    一、20世纪美国经济思想的演进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一)新古典反思与帕累托复兴:世界大战期间

    (二)以新古典综合为首的三足鼎立:战后至1970年代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1970年代至20世纪末

    (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危机:跨世纪之争

    二、美国经济的盛衰与新自由主义的缘起

    (一)“繁荣的十年”与大萧条

    (二)两次新政与“美国世纪”

    (三)积极政府:从“公平政策”到“大社会”计划

    (四)巨型市场:消费主义、并购新潮与多国公司

    (五)三方体制:冷战格局下的“黄金”结构

    (六)霸权相对衰落与“黄金”结构瓦解

    (七)滞胀危机与资本主义集体“右转”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的过程分析与结构演化

    一、市场—政府:谁的市场?谁的政府?

    (一)市场:跨国公司与金融投机的狂欢

    (二)政府:“格林斯潘的推动”与意识形态的输出

    (三)市场与政府的联合反击:三方机制破坏

    二、资本—劳动:谁受益?谁买单?

    (一)反“滞胀”的胜利与代价

    (二)全球衰退中的“新经济”繁荣

    (三)新的劳资格局与社会成本

    三、技术—经济:个人电脑、华尔街创新与金融化积累

    (一)利润率持续下降与金融化

    (二)打开金融的潘多拉魔盒

    (三)资本—劳动对立中的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结构

    四、积累结构的演化:1973年—?

    (一)从“强市场—强政府”到“强市场—弱政府”

    (二)积累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危机

    (三)新自由主义的自我否定

    本章小结

    结语 从“资本”到“人本”,从资本经济学到需要经济学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资本内在否定性:新方法与新典型
资本的内在否定性探究
沈斐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