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6
版次: 1
ISBN: 9787517810865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4页
字数: 57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特点:
      1.独特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的编写体例与众不同,栏目设置力求合理、科学。本书的核心栏目为“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本书注重师生教与学互动设计,突出可操作性,把课堂作为师生对话的平台,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了大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用书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有大量精辟的说明、建议、点评,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有效参考,尤其是有助于新教师尽快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用书的流程设计始终注重凸现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以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
      2.实用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可供师生在课堂内外使用,课堂补充例题及随堂练习的设置可使教师省却课件(或小黑板)的制作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颗时详细的知识点的讲解可使学生在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讲上,课后又可仔细、反复研读知识讲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3.精细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力求精辟、详细,真正体现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并根据考点要求精讲精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系统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的课时安排与教学要求完全一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丛书以课时为单位配置课堂例题、随堂练习及课外训练题。所选例题习题紧扣教材,以中考为风向标,不断更新有关内容,力求使所有的题目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新意。 第1章 电与磁
    第1课时 1.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
    第2课时 1.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二)
    第3课时 1.2 电生磁(一)
    第4课时 1.2 电生磁(二)
    第5课时 1.3 电磁铁的应用
    第6课时 1.4 电动机(一)
    第7课时 1.4 电动机(二)
    第8课时 实验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
    第9课时 1.5 磁生电(一)
    第10课时 1.5 磁生电(二)
    第11课时 1.5 磁生电(三)
    第12课时 1.6 家庭用电(一)
    第13课时 1.6 家庭用电(二)
    第14课时 1.7 电的安全使用
    第15课时 本章复习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课时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第2课时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
    第3课时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二)
    第4课时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
    第5课时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二)
    第6课时 2.4 组成物质的元素
    第7课时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一)
    第8课时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二)
    第9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一)
    第10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二)
    第11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三)
    第12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四)
    第13课时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一)
    第14课时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二)
    第15课时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三)
    第16课时 本章复习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一)
    第2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二)
    第3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三)
    第4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四)
    第5课时 3.2 氧化和燃烧(一)
    第6课时 3.2 氧化和燃烧(二)
    第7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一)
    第8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二)
    第9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三)
    第10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四)
    第11课时 3.4 二氧化碳
    第12课时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一)
    第13课时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二)
    第14课时 3.6 光合作用(一)
    第15课时 3.6 光合作用(二)
    第16课时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
    第17课时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二)
    第18课时 3.8 空气污染与保护
    第19课时 本章复习(一)
    第20课时 本章复习(二)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第1课时 4.1 土壤的成分(一)
    第2课时 4.1 土壤的成分(二)
    第3课时 4.1 土壤的成分(三)
    第4课时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一)
    第5课时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二)
    第6课时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
    第7课时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二)
    第8课时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三)
    第9课时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一)
    第10课时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二)
    第11课时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一)
    第12课时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二)
    第13课时 4.6 保护土壤
    第14课时 本章复习
    参考答案
  • 内容简介: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特点:
      1.独特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的编写体例与众不同,栏目设置力求合理、科学。本书的核心栏目为“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本书注重师生教与学互动设计,突出可操作性,把课堂作为师生对话的平台,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了大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用书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有大量精辟的说明、建议、点评,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有效参考,尤其是有助于新教师尽快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用书的流程设计始终注重凸现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以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
      2.实用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可供师生在课堂内外使用,课堂补充例题及随堂练习的设置可使教师省却课件(或小黑板)的制作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颗时详细的知识点的讲解可使学生在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讲上,课后又可仔细、反复研读知识讲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3.精细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力求精辟、详细,真正体现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并根据考点要求精讲精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系统性 《孟建平系列丛书 教案学案:科学(八年级下 Z版 学生用书)》的课时安排与教学要求完全一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丛书以课时为单位配置课堂例题、随堂练习及课外训练题。所选例题习题紧扣教材,以中考为风向标,不断更新有关内容,力求使所有的题目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新意。
  • 目录:
    第1章 电与磁
    第1课时 1.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
    第2课时 1.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二)
    第3课时 1.2 电生磁(一)
    第4课时 1.2 电生磁(二)
    第5课时 1.3 电磁铁的应用
    第6课时 1.4 电动机(一)
    第7课时 1.4 电动机(二)
    第8课时 实验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
    第9课时 1.5 磁生电(一)
    第10课时 1.5 磁生电(二)
    第11课时 1.5 磁生电(三)
    第12课时 1.6 家庭用电(一)
    第13课时 1.6 家庭用电(二)
    第14课时 1.7 电的安全使用
    第15课时 本章复习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课时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第2课时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
    第3课时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二)
    第4课时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
    第5课时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二)
    第6课时 2.4 组成物质的元素
    第7课时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一)
    第8课时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二)
    第9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一)
    第10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二)
    第11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三)
    第12课时 2.6 表示物质的符号(四)
    第13课时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一)
    第14课时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二)
    第15课时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三)
    第16课时 本章复习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一)
    第2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二)
    第3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三)
    第4课时 3.1 空气与氧气(四)
    第5课时 3.2 氧化和燃烧(一)
    第6课时 3.2 氧化和燃烧(二)
    第7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一)
    第8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二)
    第9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三)
    第10课时 3.3 化学方程式(四)
    第11课时 3.4 二氧化碳
    第12课时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一)
    第13课时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二)
    第14课时 3.6 光合作用(一)
    第15课时 3.6 光合作用(二)
    第16课时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
    第17课时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二)
    第18课时 3.8 空气污染与保护
    第19课时 本章复习(一)
    第20课时 本章复习(二)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第1课时 4.1 土壤的成分(一)
    第2课时 4.1 土壤的成分(二)
    第3课时 4.1 土壤的成分(三)
    第4课时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一)
    第5课时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二)
    第6课时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
    第7课时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二)
    第8课时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三)
    第9课时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一)
    第10课时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二)
    第11课时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一)
    第12课时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二)
    第13课时 4.6 保护土壤
    第14课时 本章复习
    参考答案
查看详情
目前没有书店销售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