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美] , , ,
2019-11
版次: 1
ISBN: 9787302489320
定价: 17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60页
分类: 自然科学
24人买过
  •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着重强调物理概念上的理解和实际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工程专业的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原理和电磁波等基本内容。教材的主题构成从揭示传输线及其在高速分布参数电路的瞬态情况出发,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电力线路与电磁学。
      该书面向高等学校的中高年级(214年级)工程专业学生,也面向那些希望通过自学来学习此科目的人员,以及那些需要一本新参考教材的实践工程师。使用这本教材的学生应该已经完成了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低年级经典课程,以及一门电气工程电路方面的先修课。
      该书的重要特点包括:
      ●以现代化的章节组成,涵盖了传输线以及基本定律的展开;
      ●着重物理概念上的理解;
      ●举出详细的例子,精选的实例以及充分的讲解;
      ●每章最后都有大量的习题,特别强调精选的实例;
      ●对伟大的科学先驱者们都有历史注解;
      ●强调清晰易懂而又不失严谨性和完整性;
      ●几百个脚注提供了对物理概念的深入洞察,进一步阅读的引导,以及对微妙有趣的概念及其应用的启发性讨论。 第1章 概述
    1.1 集总参数电路与分布参数电路
    1.1.1 上升时间与行进时间
    1.1.2 周期与行进时间
    1.1.3 元件尺寸与波长
    1.2 电磁元件
    1.3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
    1.4 小结
    习题

    第2章 传输线的瞬态响应
    2.1 传输线性能和电路模型的启发式讨论
    2.1.1 传输线性能的启发式讨论
    2.1.2 传输线的电路模型
    2.2 传输线方程组和波动求解
    2.2.1 传输线方程组
    2.2.2 有耗传输线的行进波求解
    2.3 在不连续处的反射
    2.3.1 反弹图
    2.3.2 反射过程
    2.3.3 开路和短路传输线
    2.4 带阻性终端的传输线瞬态响应
    2.4.1 带阻性阻抗的单根传输线
    2.4.2 传输线之间的连接点
    2.5 电抗性负荷传输线的暂态响应
    2.6 时域反射仪
    2.7 传输线参数
    2.8 小结
    习题

    第3章 传输线上的稳态波
    3.1 采用相量的波求解法
    3.2 带短路或开路终端的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3.2.1 短路传输线
    3.2.2 开路传输线
    3.2.3 作为电抗性电路元件的开路和短路传输线
    3.3 端接任意阻抗的传输线
    3.3.1 电压和电流驻波图形
    3.3.2 传输线阻抗
    3.3.3 V+的计算
    3.4 传输线上的功率流
    3.5 阻抗匹配
    3.5.1 利用集总电抗性元件的匹配法
    3.5.2 利用串联或并联短截线的匹配法
    3.5.3 四分之一波转换匹配
    3.6 史密斯圆图
    3.6.1 复阻抗映射至复r
    3.6.2 利用史密斯圆图的例子
    3.6.3 来自史密斯圆图的电压和电流幅度
    3.7 有耗线的正弦稳态特性
    3.7.1 无限长或已匹配的传输线
    3.7.2 有耗负载传输线
    3.8 小结
    习题

    第4章 静态电场
    4.1 电荷
    4.1.1 法拉第金箔验电器
    4.1.2 电荷及原子结构
    4.2 库仑定律
    ……
    第5章 恒定电流
    第6章 静态磁场
    第7章 时变场和麦克斯韦方程
    第8章 无界介质中的波
    第9章 波在平面界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第10章 平行板波导和介质平板波导
    第11章 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超材料
    附录A 矢量分析
    附录B 唯一性定理
    附录C 安培环路定律由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推导
    基本参量的符号和单位
    参考书目
    基本的物理常数
    十的量纲
    梯度、散度和旋度
    奇数习题的部分答案
  • 内容简介: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着重强调物理概念上的理解和实际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工程专业的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原理和电磁波等基本内容。教材的主题构成从揭示传输线及其在高速分布参数电路的瞬态情况出发,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电力线路与电磁学。
      该书面向高等学校的中高年级(214年级)工程专业学生,也面向那些希望通过自学来学习此科目的人员,以及那些需要一本新参考教材的实践工程师。使用这本教材的学生应该已经完成了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低年级经典课程,以及一门电气工程电路方面的先修课。
      该书的重要特点包括:
      ●以现代化的章节组成,涵盖了传输线以及基本定律的展开;
      ●着重物理概念上的理解;
      ●举出详细的例子,精选的实例以及充分的讲解;
      ●每章最后都有大量的习题,特别强调精选的实例;
      ●对伟大的科学先驱者们都有历史注解;
      ●强调清晰易懂而又不失严谨性和完整性;
      ●几百个脚注提供了对物理概念的深入洞察,进一步阅读的引导,以及对微妙有趣的概念及其应用的启发性讨论。
  •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集总参数电路与分布参数电路
    1.1.1 上升时间与行进时间
    1.1.2 周期与行进时间
    1.1.3 元件尺寸与波长
    1.2 电磁元件
    1.3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
    1.4 小结
    习题

    第2章 传输线的瞬态响应
    2.1 传输线性能和电路模型的启发式讨论
    2.1.1 传输线性能的启发式讨论
    2.1.2 传输线的电路模型
    2.2 传输线方程组和波动求解
    2.2.1 传输线方程组
    2.2.2 有耗传输线的行进波求解
    2.3 在不连续处的反射
    2.3.1 反弹图
    2.3.2 反射过程
    2.3.3 开路和短路传输线
    2.4 带阻性终端的传输线瞬态响应
    2.4.1 带阻性阻抗的单根传输线
    2.4.2 传输线之间的连接点
    2.5 电抗性负荷传输线的暂态响应
    2.6 时域反射仪
    2.7 传输线参数
    2.8 小结
    习题

    第3章 传输线上的稳态波
    3.1 采用相量的波求解法
    3.2 带短路或开路终端的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3.2.1 短路传输线
    3.2.2 开路传输线
    3.2.3 作为电抗性电路元件的开路和短路传输线
    3.3 端接任意阻抗的传输线
    3.3.1 电压和电流驻波图形
    3.3.2 传输线阻抗
    3.3.3 V+的计算
    3.4 传输线上的功率流
    3.5 阻抗匹配
    3.5.1 利用集总电抗性元件的匹配法
    3.5.2 利用串联或并联短截线的匹配法
    3.5.3 四分之一波转换匹配
    3.6 史密斯圆图
    3.6.1 复阻抗映射至复r
    3.6.2 利用史密斯圆图的例子
    3.6.3 来自史密斯圆图的电压和电流幅度
    3.7 有耗线的正弦稳态特性
    3.7.1 无限长或已匹配的传输线
    3.7.2 有耗负载传输线
    3.8 小结
    习题

    第4章 静态电场
    4.1 电荷
    4.1.1 法拉第金箔验电器
    4.1.2 电荷及原子结构
    4.2 库仑定律
    ……
    第5章 恒定电流
    第6章 静态磁场
    第7章 时变场和麦克斯韦方程
    第8章 无界介质中的波
    第9章 波在平面界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第10章 平行板波导和介质平板波导
    第11章 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超材料
    附录A 矢量分析
    附录B 唯一性定理
    附录C 安培环路定律由毕奥-萨伐尔定律的推导
    基本参量的符号和单位
    参考书目
    基本的物理常数
    十的量纲
    梯度、散度和旋度
    奇数习题的部分答案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征服世界完全手册
瑞安·诺思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瑞安·马丁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罗密欧或朱丽叶
瑞安·诺思 著;何静蕾 译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
瑞安·胡佛(美) 著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数学阅读 适用于小学低年段 B(全16册)
瑞安·罗伯特 编
工程电磁学与电磁波(第2版)/新视野电子电气科技丛书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揭露营销神话背后的真相
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 著;潘丽君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