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Arnheim R.) ,
2008-08
版次: 1
ISBN: 9787535628893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930人买过
  •   《艺术与视知觉(新编)》是一本完全重新编写过的书,它采用一种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来系统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书中力图将那些潜在的原则清晰地陈述出来,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视觉图式细分的发展阶段、知觉的动力特性及其他各种适用于所有视觉现象的基本原则,以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形状、颜色、空间和运动等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媒介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艺术似乎正在面临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被大量空泛的理论探讨所淹没。这使得公众形成一种印象:艺术飘忽不定,很难把握。这是因为那些人太多得使用理性思考和理论探讨的方式对待与艺术有关的问题。 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电影作为艺术》、《艺术心理学新论》、《熵与艺术》等。
    滕守尧,1945年生,山东人,曾先后就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审美心理描述》、《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怀疑论传统》、《文化的边缘》、《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道与中国文化》等14部,美学译著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7部,文学译著8部 总序
    再版序言
    引言
    第一章平衡
    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
    什么是知觉力
    一个正方形中的两个圆形
    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为何需要平衡
    重量
    方向
    平衡图式
    顶和底
    右和左
    平衡与人类心理
    黄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第二章形状
    作为积极探索方式的视觉
    捕捉事物的本质
    形状是什么
    旧有经验的影响
    观看形状
    简洁性
    制造简洁性
    整平和锐化
    “整体”的自我维护
    部分
    为什么眼睛能看清真相
    艺术作品中的分离
    什么是部分
    相似性与差异性
    艺术中的实例
    结构骨架

    第三章形式
    空间内的方向
    投射
    选择最佳的面
    埃及人的方法
    透视缩短
    重叠
    重叠法的益处
    平面与深度的交互作用
    相互对抗的面
    现实主义与现实
    作为创造的形式
    抽象的水平
    视觉信息

    第四章发展
    为什么孩子们这样画
    唯智力论
    他们画自己所看见的
    再现性概念
    作为活动的绘画
    元生圆圈图形
    区分律
    垂直与水平
    倾斜性
    部分之间的融合
    大小
    名不副实的蝌蚪
    转为两度形式
    教育的影响
    雕塑形式的诞生
    棒状与厚片状
    立方体与圆柱体

    第五章空间
    线与轮廓
    轮廓线之争
    图形与背景
    深度层次
    深度层次在绘画中的作用
    框架与窗口
    雕塑中的凹进部分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深度
    重叠而成的深度
    透明
    变形制造空间
    三维中的盒子
    物理空间的协助
    要简洁而不要忠实
    梯度生成深度
    空间的聚合趋势
    中心透视的两个顶峰
    并非忠实投射
    金字塔形空间
    聚焦区域的象征性
    中心性与无限性
    与规则游戏

    第六章光
    光的经验
    相对亮度
    照明度
    光制造空间
    阴影
    没有光感的绘画
    光的象征性

    第七章色彩
    从光到色彩
    形状与色彩
    色彩是如何出现的
    生成性原色
    色彩的加法与减法
    生成性补色
    反复无常的介质
    追求和谐
    等级中的要素
    混合色的语法
    基本补色
    颜色的交互作用
    马蒂斯和艾尔·格雷柯
    对色彩的反应
    暖色与冷色

    第八章运动
    事件与时间
    同时性与顺序性
    我们如何才能看见运动
    方向
    速度的展现
    频闪运动
    电影剪辑中的问题
    有形的运动力
    复杂度等级
    作为表现性工具的人体
    身体的肌肉运动知觉意象

    第九章动态
    仅有简洁性是不够的
    动态及其传统的解释
    绘画是力的解释图
    有方向的张力的试验
    静止的运动
    倾斜的动态
    变形中的张力
    动态的构图
    频闪运动效果
    动态是如何出现的
    作品分析

    第十章表现
    经典理论
    结构中包含着的表现性
    表现的优先性
    艺术中的象征性
  • 内容简介:
      《艺术与视知觉(新编)》是一本完全重新编写过的书,它采用一种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来系统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书中力图将那些潜在的原则清晰地陈述出来,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视觉图式细分的发展阶段、知觉的动力特性及其他各种适用于所有视觉现象的基本原则,以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形状、颜色、空间和运动等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媒介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艺术似乎正在面临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被大量空泛的理论探讨所淹没。这使得公众形成一种印象:艺术飘忽不定,很难把握。这是因为那些人太多得使用理性思考和理论探讨的方式对待与艺术有关的问题。
  • 作者简介:
    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电影作为艺术》、《艺术心理学新论》、《熵与艺术》等。
    滕守尧,1945年生,山东人,曾先后就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审美心理描述》、《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怀疑论传统》、《文化的边缘》、《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道与中国文化》等14部,美学译著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7部,文学译著8部
  • 目录:
    总序
    再版序言
    引言
    第一章平衡
    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
    什么是知觉力
    一个正方形中的两个圆形
    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为何需要平衡
    重量
    方向
    平衡图式
    顶和底
    右和左
    平衡与人类心理
    黄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第二章形状
    作为积极探索方式的视觉
    捕捉事物的本质
    形状是什么
    旧有经验的影响
    观看形状
    简洁性
    制造简洁性
    整平和锐化
    “整体”的自我维护
    部分
    为什么眼睛能看清真相
    艺术作品中的分离
    什么是部分
    相似性与差异性
    艺术中的实例
    结构骨架

    第三章形式
    空间内的方向
    投射
    选择最佳的面
    埃及人的方法
    透视缩短
    重叠
    重叠法的益处
    平面与深度的交互作用
    相互对抗的面
    现实主义与现实
    作为创造的形式
    抽象的水平
    视觉信息

    第四章发展
    为什么孩子们这样画
    唯智力论
    他们画自己所看见的
    再现性概念
    作为活动的绘画
    元生圆圈图形
    区分律
    垂直与水平
    倾斜性
    部分之间的融合
    大小
    名不副实的蝌蚪
    转为两度形式
    教育的影响
    雕塑形式的诞生
    棒状与厚片状
    立方体与圆柱体

    第五章空间
    线与轮廓
    轮廓线之争
    图形与背景
    深度层次
    深度层次在绘画中的作用
    框架与窗口
    雕塑中的凹进部分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深度
    重叠而成的深度
    透明
    变形制造空间
    三维中的盒子
    物理空间的协助
    要简洁而不要忠实
    梯度生成深度
    空间的聚合趋势
    中心透视的两个顶峰
    并非忠实投射
    金字塔形空间
    聚焦区域的象征性
    中心性与无限性
    与规则游戏

    第六章光
    光的经验
    相对亮度
    照明度
    光制造空间
    阴影
    没有光感的绘画
    光的象征性

    第七章色彩
    从光到色彩
    形状与色彩
    色彩是如何出现的
    生成性原色
    色彩的加法与减法
    生成性补色
    反复无常的介质
    追求和谐
    等级中的要素
    混合色的语法
    基本补色
    颜色的交互作用
    马蒂斯和艾尔·格雷柯
    对色彩的反应
    暖色与冷色

    第八章运动
    事件与时间
    同时性与顺序性
    我们如何才能看见运动
    方向
    速度的展现
    频闪运动
    电影剪辑中的问题
    有形的运动力
    复杂度等级
    作为表现性工具的人体
    身体的肌肉运动知觉意象

    第九章动态
    仅有简洁性是不够的
    动态及其传统的解释
    绘画是力的解释图
    有方向的张力的试验
    静止的运动
    倾斜的动态
    变形中的张力
    动态的构图
    频闪运动效果
    动态是如何出现的
    作品分析

    第十章表现
    经典理论
    结构中包含着的表现性
    表现的优先性
    艺术中的象征性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艺术与视知觉
教孩子画画
[美]史密斯、[美]福齐纳、[美]肯尼迪 著;贾茜茜 译
艺术与视知觉
美术教学指南
[美]迈克·帕克斯、约翰·塞斯卡 著;郭家麟、孙润凯 译
艺术与视知觉
设计质性研究
[美]巴歇尔、[美]罗斯曼 著;王慧芳 译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的阐释
特里·巴莱特 著;徐蕾、王春辰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桥儿童想象力绘本·狮子和鸟艺术启蒙绘本,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
[法]克里斯蒂娜·德斯图尔 著;[法]克里斯蒂娜·贝热尔、谢逢蓓 译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史研究 第27辑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社会学
陶小军 侯力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当代数字媒体设计发展研究
张宜平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
田耀农、李理、朱晓军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Ⅲ(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艺术)
范景中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概论(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顾平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设计理论与思维创新
尹艳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前文字研究
黄亚平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之书
英国费顿出版社 后浪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犯罪——艺术市场的掠夺、造假与诈骗
[德]托比亚斯·蒂姆 著;潘南婷 译;[德]史蒂芬·科德霍夫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学科利用空中课堂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的行动研究
钱熹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艺术与视知觉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怎么说孩子才爱听,怎么教孩子才肯学?帮助每一位3-12岁孩子的父母结束与孩子的所有冲突!
[美]海姆·G.吉诺特
艺术与视知觉
怎样做成大事
[美]丹·加德纳(Dan Gardner) 著;贾拥民 译;湛庐文化 出品;[丹麦]傅以斌(Bent Flyvbjerg)
艺术与视知觉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
艺术与视知觉
爱情心理学(新编本)
[美]罗伯特·J. 斯腾伯格 (美)凯琳·斯腾伯格 倪爱萍 译
艺术与视知觉
黄金圈法则
[美]西蒙·斯涅克 著;磨铁文化 出品
艺术与视知觉
汤姆·索亚历险记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 吐温
艺术与视知觉
富兰克林自传 名家全译本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励志传奇 埃隆马斯克反复推荐 赠富兰克林签名照及精美插图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李自修 译
艺术与视知觉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美]迈克尔·韦恩·科尔 著;[美]斯蒂芬·J·坎贝尔;邵亦杨
艺术与视知觉
汤姆素亚历险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吐温
艺术与视知觉
老人与海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海明威
艺术与视知觉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美]凯文·莱曼 著;唐晓璐 译;斯坦威 出品
艺术与视知觉
国际大奖图画书系列 共11册(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大灰狼,红豆与菲比,别烦我,下雪了 ,穿靴子的猫 ,先有蛋,绿 ,特别快递,如果你想看鲸鱼 ,一个部落的孩子 ) 麦克米伦世纪
[美]莱恩·史密斯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美)劳拉·瓦卡罗·等/文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等/图 彭懿 杨玲玲 阿甲 孙慧阳 白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