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书院:白话资治通鉴(经典珍藏版)

国学大书院:白话资治通鉴(经典珍藏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2007-08
版次: 1
ISBN: 9787807361671
定价: 1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4页
字数: 320千字
分类: 历史
43人买过
  •   《国学大书院:白话资治通鉴》(经典珍藏版)内容简介:《资治通鉴》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史事,大大扩展了纪传体史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容量。其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在朝中为官,官至天章阁待制,在皇家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父亲的学识与修养,无疑对司马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光自幼聪明好学,七岁时便能粗通《左传》,他和同伴游戏时破缸救儿的机智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中了进士,起初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后被庞籍推荐调入京城,担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的职务。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跟随庞籍到了并州(今山西)为官,嘉二年(1057年)因庞籍获罪,司马光便引咎离开了并州。从嘉三年(1058年)开始,司马光又陆续担任了开封府推官、度支员外郎等职。宋英宗统治时期,司马光由谏官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奉诏编写《历代君臣事迹》。英宗颁诏设书局于秘阁,令其续修《通志》。并授权司马光自己挑选英才,辅助编修《通志》。宋神宗即位不久,司马光任翰林兼侍读学士。当年,司马光向神宗进献《通志》8卷,《通志》即《历代君臣事迹》第八卷,该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二世三年的史事。神宗将《通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命司马光等人继续编写。《资治通鉴》从治平三年设立局编写,经过全体编修者的通力合作,到元丰七年成书,历时十九年。哲宗即位,拜司马光为相。他任相年余,尽废新法。元元年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欧阳修评其为“德性淳正,学术通明”。司马光一生著述多达三十七种,其中以《资治通鉴》、《家范》、《涑水纪闻》最为著名。 三家分晋/1
    豫让报恩/3
    魏文侯以贤兴国/4
    吴起奔楚/6
    齐威王明察吏治/8
    商鞅变法/9
    孙膑奇计胜庞涓/10
    苏秦游说六国/12
    孟子谏齐宣王/14
    张仪的连横策略/1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7
    乐毅伐齐/20
    完璧归赵/21
    将相和/22
    田单收复齐城/23
    鸡鸣狗盗/26
    范雎睚眦必报/27
    触龙说赵太后/29
    长平之战/30
    毛遂自荐/32
    信陵君窃符救赵/33
    二周灭亡/35
    吕不韦居奇货/36
    李牧守边破匈奴/38
    李斯谏逐客/39
    荆轲刺秦王/41
    秦王政灭六国/42
    焚书坑儒/43
    指鹿为马/45
    陈胜、吴广起义/46
    巨鹿之战/48
    鸿门宴/49
    韩信拜将/52
    垓下悲歌/54
    刘邦谈得天下/56
    刘邦被困白登山/57
    白马之盟/58
    萧曹两相国/59
    吕后分封诸吕/61
    周勃平诸吕/62
    贾谊上疏论“积贮”/64
    张释之公平断案/65
    晁错主张劝农贵粟/66
    七国之乱/67
    朱买臣发迹/68
    飞将军李广/70
    周亚夫获罪含冤死/71
    司马相如谏猎/72
    大破匈奴/74
    张骞通西域/77
    苏武牧羊/78
    武帝杀妃立太子/80
    司马迁写《史记》/81
    霍光辅政/83
    汉宣帝励精图治/84
    霍氏专权覆灭/85
    赵广汉任京兆尹/86
    昭君出塞/87
    陈汤料军如神/89
    赵飞燕得宠/91
    董贤受宠/92
    王莽称帝/94
    绿林赤眉起义/95
    昆阳之战/97
    刘秀称帝/98
    宋弘做大司空/99
    马援择君/100
    董宣不畏豪强/101
    举案齐眉/103
    耿大破张步/104
    投笔从戎/106
    马太后拒封外戚/108
    杨震拒敌贿赂/109
    虞诩巧计破羌/111
    虞诩弹劾宦官/112
    张纲检举外戚/113
    桓帝诛杀梁冀/114
    党锢之祸/115
    黄巾起义/118
    董卓洗劫洛阳/119
    袁绍豪夺冀州/121
    王允计除董卓/122
    曹操迎汉献帝/124
    白门楼吕布丧命/125
    官渡之战/127
    孙氏称霸江东/129
    刘备三顾茅庐/131
    赤壁之战/133
    神医华佗/136
    七步成诗的曹植/138
    曹操平定关中/139
    刘备平定蜀中/141
    东吴名将吕蒙/142
    张辽勇守合肥/144
    关羽失荆州/145
    曹丕继位/146
    火烧连营/147
    七擒孟获/149
    诸葛亮上出师表/150
    马谡失街亭/151
    命殒五丈原/153
    司马懿诛曹爽/155
    曹魏灭蜀/157
    司马氏建晋/159
    西晋灭吴/161
    石崇与王恺斗富/164
    除害英雄周处/165
    贾南风毒计除太子/167
    八王之乱/169
    刘渊称王建汉/170
    刘聪夺王位称帝/172
    陈元达力谏刘聪/173
    司马睿迁都建东晋/174
    闻鸡起舞/175
    陶侃为政/177
    庾亮逼反苏峻/178
    石勒灭前赵称帝/179
    石虎父子相残/181
    王猛扪虱谈天下/183
    苻坚灭前凉/184
    谢安东山再起/185
    淝水之战/186
    李起兵建西凉/188
    桓玄施计受禅让即位/188
    刘宋代晋/190
    元嘉之治/193
    萧道成建南齐/194
    孝文帝改革/196
    梁武帝舍身佛寺/197
    乘长风破万里浪/198
    大发明家祖冲之/199
    范缜不信佛/201
    高欢伐叛/202
    北魏分东西/205
    元帝平定湘州/207
    侯景兴兵作乱/208
    北周灭北齐/210
    陈霸先建陈/212
    杨坚受禅建隋/214
    隋平陈统一/216
    高被贬/218
    杨广弑父杀兄夺皇位/220
    隋炀帝游江都/221
    炀帝三征高丽/222
    杨玄感造反/225
    瓦岗军的内讧/227
    隋炀帝被杀/229
    李渊太原起兵/232
    李世民取东都/234
    李世民退突厥/235
    玄武门之变/236
    李世民励精图治/239
    康太宗与魏徵/241
    房谋杜断/244
    李靖大破突厥/246
    文成公主入藏/248
    太宗慎立太子/251
    武则天当皇后/252
    武则天弄权称帝/255
    酷吏周兴/258
    宰相狄仁杰/260
    徐敬业叛乱/261
    韦后母女乱政/263
    姚崇为臣坦荡/265
    宋不循私情/266
    口蜜腹剑/267
    安禄山起兵反唐/269
    诗仙李白/270
    张巡守城/273
    颜杲卿讨伐安禄山/274
    马嵬驿兵变/275
    李亨灵武即位/277
    固守太原/279
    李收复二京/280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281
    杜甫写“诗史”/283
    段秀实不畏强权/285
    鱼朝恩祸乱朝政/287
    颜真卿临死不屈/288
    二王八司马事件/289
    李雪夜取蔡州/291
    一身正气的韩愈/293
    甘露之变/294
    唐武宗灭佛/296
    朋党之争/297
    黄巢起义/298
    王建建前蜀/300
    后梁代唐/302
    李存勖建后唐/304
    “儿皇帝”石敬瑭/306
    杜威受骗降契丹/307
    刘知远建后汉/309
    郭威废帝自立/311
    赵匡胤黄袍加身/313
  • 内容简介:
      《国学大书院:白话资治通鉴》(经典珍藏版)内容简介:《资治通鉴》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史事,大大扩展了纪传体史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容量。其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在朝中为官,官至天章阁待制,在皇家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父亲的学识与修养,无疑对司马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光自幼聪明好学,七岁时便能粗通《左传》,他和同伴游戏时破缸救儿的机智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中了进士,起初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后被庞籍推荐调入京城,担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的职务。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跟随庞籍到了并州(今山西)为官,嘉二年(1057年)因庞籍获罪,司马光便引咎离开了并州。从嘉三年(1058年)开始,司马光又陆续担任了开封府推官、度支员外郎等职。宋英宗统治时期,司马光由谏官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奉诏编写《历代君臣事迹》。英宗颁诏设书局于秘阁,令其续修《通志》。并授权司马光自己挑选英才,辅助编修《通志》。宋神宗即位不久,司马光任翰林兼侍读学士。当年,司马光向神宗进献《通志》8卷,《通志》即《历代君臣事迹》第八卷,该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二世三年的史事。神宗将《通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命司马光等人继续编写。《资治通鉴》从治平三年设立局编写,经过全体编修者的通力合作,到元丰七年成书,历时十九年。哲宗即位,拜司马光为相。他任相年余,尽废新法。元元年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欧阳修评其为“德性淳正,学术通明”。司马光一生著述多达三十七种,其中以《资治通鉴》、《家范》、《涑水纪闻》最为著名。
  • 目录:
    三家分晋/1
    豫让报恩/3
    魏文侯以贤兴国/4
    吴起奔楚/6
    齐威王明察吏治/8
    商鞅变法/9
    孙膑奇计胜庞涓/10
    苏秦游说六国/12
    孟子谏齐宣王/14
    张仪的连横策略/1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7
    乐毅伐齐/20
    完璧归赵/21
    将相和/22
    田单收复齐城/23
    鸡鸣狗盗/26
    范雎睚眦必报/27
    触龙说赵太后/29
    长平之战/30
    毛遂自荐/32
    信陵君窃符救赵/33
    二周灭亡/35
    吕不韦居奇货/36
    李牧守边破匈奴/38
    李斯谏逐客/39
    荆轲刺秦王/41
    秦王政灭六国/42
    焚书坑儒/43
    指鹿为马/45
    陈胜、吴广起义/46
    巨鹿之战/48
    鸿门宴/49
    韩信拜将/52
    垓下悲歌/54
    刘邦谈得天下/56
    刘邦被困白登山/57
    白马之盟/58
    萧曹两相国/59
    吕后分封诸吕/61
    周勃平诸吕/62
    贾谊上疏论“积贮”/64
    张释之公平断案/65
    晁错主张劝农贵粟/66
    七国之乱/67
    朱买臣发迹/68
    飞将军李广/70
    周亚夫获罪含冤死/71
    司马相如谏猎/72
    大破匈奴/74
    张骞通西域/77
    苏武牧羊/78
    武帝杀妃立太子/80
    司马迁写《史记》/81
    霍光辅政/83
    汉宣帝励精图治/84
    霍氏专权覆灭/85
    赵广汉任京兆尹/86
    昭君出塞/87
    陈汤料军如神/89
    赵飞燕得宠/91
    董贤受宠/92
    王莽称帝/94
    绿林赤眉起义/95
    昆阳之战/97
    刘秀称帝/98
    宋弘做大司空/99
    马援择君/100
    董宣不畏豪强/101
    举案齐眉/103
    耿大破张步/104
    投笔从戎/106
    马太后拒封外戚/108
    杨震拒敌贿赂/109
    虞诩巧计破羌/111
    虞诩弹劾宦官/112
    张纲检举外戚/113
    桓帝诛杀梁冀/114
    党锢之祸/115
    黄巾起义/118
    董卓洗劫洛阳/119
    袁绍豪夺冀州/121
    王允计除董卓/122
    曹操迎汉献帝/124
    白门楼吕布丧命/125
    官渡之战/127
    孙氏称霸江东/129
    刘备三顾茅庐/131
    赤壁之战/133
    神医华佗/136
    七步成诗的曹植/138
    曹操平定关中/139
    刘备平定蜀中/141
    东吴名将吕蒙/142
    张辽勇守合肥/144
    关羽失荆州/145
    曹丕继位/146
    火烧连营/147
    七擒孟获/149
    诸葛亮上出师表/150
    马谡失街亭/151
    命殒五丈原/153
    司马懿诛曹爽/155
    曹魏灭蜀/157
    司马氏建晋/159
    西晋灭吴/161
    石崇与王恺斗富/164
    除害英雄周处/165
    贾南风毒计除太子/167
    八王之乱/169
    刘渊称王建汉/170
    刘聪夺王位称帝/172
    陈元达力谏刘聪/173
    司马睿迁都建东晋/174
    闻鸡起舞/175
    陶侃为政/177
    庾亮逼反苏峻/178
    石勒灭前赵称帝/179
    石虎父子相残/181
    王猛扪虱谈天下/183
    苻坚灭前凉/184
    谢安东山再起/185
    淝水之战/186
    李起兵建西凉/188
    桓玄施计受禅让即位/188
    刘宋代晋/190
    元嘉之治/193
    萧道成建南齐/194
    孝文帝改革/196
    梁武帝舍身佛寺/197
    乘长风破万里浪/198
    大发明家祖冲之/199
    范缜不信佛/201
    高欢伐叛/202
    北魏分东西/205
    元帝平定湘州/207
    侯景兴兵作乱/208
    北周灭北齐/210
    陈霸先建陈/212
    杨坚受禅建隋/214
    隋平陈统一/216
    高被贬/218
    杨广弑父杀兄夺皇位/220
    隋炀帝游江都/221
    炀帝三征高丽/222
    杨玄感造反/225
    瓦岗军的内讧/227
    隋炀帝被杀/229
    李渊太原起兵/232
    李世民取东都/234
    李世民退突厥/235
    玄武门之变/236
    李世民励精图治/239
    康太宗与魏徵/241
    房谋杜断/244
    李靖大破突厥/246
    文成公主入藏/248
    太宗慎立太子/251
    武则天当皇后/252
    武则天弄权称帝/255
    酷吏周兴/258
    宰相狄仁杰/260
    徐敬业叛乱/261
    韦后母女乱政/263
    姚崇为臣坦荡/265
    宋不循私情/266
    口蜜腹剑/267
    安禄山起兵反唐/269
    诗仙李白/270
    张巡守城/273
    颜杲卿讨伐安禄山/274
    马嵬驿兵变/275
    李亨灵武即位/277
    固守太原/279
    李收复二京/280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281
    杜甫写“诗史”/283
    段秀实不畏强权/285
    鱼朝恩祸乱朝政/287
    颜真卿临死不屈/288
    二王八司马事件/289
    李雪夜取蔡州/291
    一身正气的韩愈/293
    甘露之变/294
    唐武宗灭佛/296
    朋党之争/297
    黄巢起义/298
    王建建前蜀/300
    后梁代唐/302
    李存勖建后唐/304
    “儿皇帝”石敬瑭/306
    杜威受骗降契丹/307
    刘知远建后汉/309
    郭威废帝自立/311
    赵匡胤黄袍加身/31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