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12
版次: 1
ISBN: 9787500474418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3页
字数: 3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34人买过
  •   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论丛。《论丛》的出版必将促进我国技术哲学和STS学术研究的繁荣。出版技术哲学和STS研究论丛,就是要汇聚国内外的有关思想理论观点,造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国内的技术哲学和STS研究水平。总之,《论丛》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论丛》的出版必将为国内外技术哲学和STS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论丛》在国内广泛地征集技术哲学和STS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感兴趣的国内外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广泛的论坛平台,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哲学和STS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论丛》的出版还必将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是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技术哲学和STS研究涉及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环境、生态、能源、人口等全球问题和STS教育等各方面问题的哲学思考与实践反思。《论丛》的出版,使学术成果能迅速扩散,必然会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 导言
    1.“科学大战”与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2.“转向”后的扑朔迷离
    3.元哲学的考量:“换位评价”
    4.从“换位”评价看社会建构主义
    5.探索中的思考

    第一章转向ANT
    1.转向ANT:从“社会建构”到“重建社会”
    1.1建构与网络
    1.2“家族相似”
    1.3“对称”的冲突
    1.4“重组社会”的网络
    2.转向ANT的研究纲领
    2.1两个误解
    2.2三个标准
    2.3ANT纲领的5个步骤
    3.分析工具
    3.1W.Bijker的自行车案例并不属于ANT?
    3.2卡龙:从“扇贝”到“电动车”
    3.3拉图尔眼中的巴斯德
    4.学界评论:“四个问题”?
    4.1SergioSismondo的四个问题
    4.2芬伯格对角色网络理论的批判
    4.3我国学者的评论
    总结

    第二章转向STS
    1.转向STS的思想历程:从人文到多维
    1.1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反思
    1.2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兴起
    1.3多维视野中的科学技术
    2.STS的研究纲领
    2.1建构主义的金鸡独立
    2.2思想型与实践型的双峰并立
    2.3观念、器物和价值的三足鼎立
    2.4四元模式
    3.几种分析工具
    3.1论题的方法与STS
    3.2综合方法与STPP/SEPP
    3.3分析性问题的方法与S&TS
    4.学界对STS的评论
    4.1支持SC作为STS的研究纲领
    4.2质疑SC作为STS的研究纲领
    4.3认为SC只是STS研究纲领之一
    4.4我国学界对STS的争论
    结论

    第三章转向技术
    1.“技术转向”的三条路径
    1.1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究
    1.2从社会批判到技术批判
    1.3从技术哲学到工程哲学
    2.技术转向的研究纲领
    2.1“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纲领
    2.2技术政治学纲领
    2.3工程哲学纲领
    3.分析模式
    3.1巴黎捷运交通系统
    3.2可视图文的嬗变
    3.3“火星环球勘测者(MGS)”飞船事故
    4.我国学界论“技术转向”问题
    4.1“技术转向”的哲学含义
    4.2技术的社会建构
    4.3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
    结论

    第四章转向实践
    1.“实践转向”的源流
    1.1维特根斯坦与“实践的优先性”
    1.2科学:从知识到实践
    1.3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2.“实践转向”的研究纲领
    2.1实验室中的实践推理
    2.2实践的冲撞:突现与后人本主义
    2.3打开黑箱的“经验转向”
    3.“实践转向”的分析工具
    3.1从文本走向“事实”的狄塞耳柴油机
    3.2在人与物之间碰撞中生成的数控车床
    3.3莱特兄弟测定飞机升力与阻力之比
    4.国内外学界对“实践转向”的评论
    4.1“实践优位”与“理论优位”是对称的
    4.2并不存在所谓的“经验转向”
    4.3“经验转向”在何种程度上是建构主义的?
    总结

    第五章“修辞转向”
    1.“修辞学转向”的进路
    1.1从“强纲领”到拉图尔“更多的转向”
    1.2从认识到“协商”
    1.3“从方法到修辞”
    2.“修辞学转向”的研究纲领
    2.1布鲁尔的协商理论
    2.2佩拉关于科学修辞的三点理由
    2.3拉卡托斯论“数学发现的逻辑”
    2.4科学中的磋商
    2.5争论的裁决
    3.“修辞学转向”的分析工具
    3.1科学实验的修辞学
    3.2从初稿到终稿的演化
    3.3《书写生物学》
    3.4科学论文的索引分析
    3.5从复印机看设计表述媒体的多样性
    4.我国学者对“修辞学转向”的评论
    4.1关于“修辞学转向”的思想历程
    4.2关于“修辞学转向”的理论特点
    4.3关于“修辞学转向”的要素分析
    4.4关于“修辞学转向”的哲学意义
    总结

    第六章文化转向
    1.文化转向的历程
    1.1斯诺的“两种文化”
    1.2“解释学转向”中的文化蕴涵
    1.3“科学大战”后的文化转向
    2.文化转向的研究纲领
    2.1“科学的文化解释”
    2.2信任:对科学文化的历史考察
    2.3科学的文化多样性
    2.4语境化与知识的地方性
    3.几种分析工具
    3.1布鲁尔对波普尔—库恩的比较分析
    3.2温纳对技术负载性的分析
    3.3夏平对波义耳—帕潘的比较分析
    3.4塞蒂娜对高能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的比较分析
    4.学界评论
    4.1“索卡尔事件”对科学文化研究的批判
    4.2实验室文化研究的自我反思
    4.3我国学者的评价
    总结

    第七章探索中的思考
    1.主流看法: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文化决定论
    2.我们的理解:建构论—群体主义—互动的协商
    3.探索中的思考:建设性的辩证法
  • 内容简介:
      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论丛。《论丛》的出版必将促进我国技术哲学和STS学术研究的繁荣。出版技术哲学和STS研究论丛,就是要汇聚国内外的有关思想理论观点,造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国内的技术哲学和STS研究水平。总之,《论丛》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论丛》的出版必将为国内外技术哲学和STS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论丛》在国内广泛地征集技术哲学和STS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感兴趣的国内外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广泛的论坛平台,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哲学和STS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论丛》的出版还必将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是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技术哲学和STS研究涉及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环境、生态、能源、人口等全球问题和STS教育等各方面问题的哲学思考与实践反思。《论丛》的出版,使学术成果能迅速扩散,必然会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
  • 目录:
    导言
    1.“科学大战”与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2.“转向”后的扑朔迷离
    3.元哲学的考量:“换位评价”
    4.从“换位”评价看社会建构主义
    5.探索中的思考

    第一章转向ANT
    1.转向ANT:从“社会建构”到“重建社会”
    1.1建构与网络
    1.2“家族相似”
    1.3“对称”的冲突
    1.4“重组社会”的网络
    2.转向ANT的研究纲领
    2.1两个误解
    2.2三个标准
    2.3ANT纲领的5个步骤
    3.分析工具
    3.1W.Bijker的自行车案例并不属于ANT?
    3.2卡龙:从“扇贝”到“电动车”
    3.3拉图尔眼中的巴斯德
    4.学界评论:“四个问题”?
    4.1SergioSismondo的四个问题
    4.2芬伯格对角色网络理论的批判
    4.3我国学者的评论
    总结

    第二章转向STS
    1.转向STS的思想历程:从人文到多维
    1.1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反思
    1.2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兴起
    1.3多维视野中的科学技术
    2.STS的研究纲领
    2.1建构主义的金鸡独立
    2.2思想型与实践型的双峰并立
    2.3观念、器物和价值的三足鼎立
    2.4四元模式
    3.几种分析工具
    3.1论题的方法与STS
    3.2综合方法与STPP/SEPP
    3.3分析性问题的方法与S&TS
    4.学界对STS的评论
    4.1支持SC作为STS的研究纲领
    4.2质疑SC作为STS的研究纲领
    4.3认为SC只是STS研究纲领之一
    4.4我国学界对STS的争论
    结论

    第三章转向技术
    1.“技术转向”的三条路径
    1.1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究
    1.2从社会批判到技术批判
    1.3从技术哲学到工程哲学
    2.技术转向的研究纲领
    2.1“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纲领
    2.2技术政治学纲领
    2.3工程哲学纲领
    3.分析模式
    3.1巴黎捷运交通系统
    3.2可视图文的嬗变
    3.3“火星环球勘测者(MGS)”飞船事故
    4.我国学界论“技术转向”问题
    4.1“技术转向”的哲学含义
    4.2技术的社会建构
    4.3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
    结论

    第四章转向实践
    1.“实践转向”的源流
    1.1维特根斯坦与“实践的优先性”
    1.2科学:从知识到实践
    1.3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2.“实践转向”的研究纲领
    2.1实验室中的实践推理
    2.2实践的冲撞:突现与后人本主义
    2.3打开黑箱的“经验转向”
    3.“实践转向”的分析工具
    3.1从文本走向“事实”的狄塞耳柴油机
    3.2在人与物之间碰撞中生成的数控车床
    3.3莱特兄弟测定飞机升力与阻力之比
    4.国内外学界对“实践转向”的评论
    4.1“实践优位”与“理论优位”是对称的
    4.2并不存在所谓的“经验转向”
    4.3“经验转向”在何种程度上是建构主义的?
    总结

    第五章“修辞转向”
    1.“修辞学转向”的进路
    1.1从“强纲领”到拉图尔“更多的转向”
    1.2从认识到“协商”
    1.3“从方法到修辞”
    2.“修辞学转向”的研究纲领
    2.1布鲁尔的协商理论
    2.2佩拉关于科学修辞的三点理由
    2.3拉卡托斯论“数学发现的逻辑”
    2.4科学中的磋商
    2.5争论的裁决
    3.“修辞学转向”的分析工具
    3.1科学实验的修辞学
    3.2从初稿到终稿的演化
    3.3《书写生物学》
    3.4科学论文的索引分析
    3.5从复印机看设计表述媒体的多样性
    4.我国学者对“修辞学转向”的评论
    4.1关于“修辞学转向”的思想历程
    4.2关于“修辞学转向”的理论特点
    4.3关于“修辞学转向”的要素分析
    4.4关于“修辞学转向”的哲学意义
    总结

    第六章文化转向
    1.文化转向的历程
    1.1斯诺的“两种文化”
    1.2“解释学转向”中的文化蕴涵
    1.3“科学大战”后的文化转向
    2.文化转向的研究纲领
    2.1“科学的文化解释”
    2.2信任:对科学文化的历史考察
    2.3科学的文化多样性
    2.4语境化与知识的地方性
    3.几种分析工具
    3.1布鲁尔对波普尔—库恩的比较分析
    3.2温纳对技术负载性的分析
    3.3夏平对波义耳—帕潘的比较分析
    3.4塞蒂娜对高能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的比较分析
    4.学界评论
    4.1“索卡尔事件”对科学文化研究的批判
    4.2实验室文化研究的自我反思
    4.3我国学者的评价
    总结

    第七章探索中的思考
    1.主流看法: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文化决定论
    2.我们的理解:建构论—群体主义—互动的协商
    3.探索中的思考:建设性的辩证法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重申传统:一种整体论的比较技术哲学研究1
李三虎 著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论网络技术的价值二重性
毛牧然、陈凡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情感学习:教师如何做,师生才幸福(走进学习科学丛书)
(美)南希·弗雷 道格拉斯·费希尔 多米尼克·史密斯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心理学入门:洞悉人性的91个心理学常识
王坤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化的资本:美国大型工业公司的兴起
(美)威廉·G.罗伊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6辑)
张一兵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学与生活
王坤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祝建华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
朱惠国
社会建构主义的“更多转向”
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探究
姒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