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5
版次: 1
ISBN: 9787112100781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8页
字数: 50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5人买过
  • 环境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个专业,是在中国独特的经济需求下产生的新兴学科。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东华大学举办了“2007东华大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术年”,从2007年4月5日开始,至12月26日结束,几乎是每周一位专家演讲。请各方面的专家参与研讨是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术探讨的方式之一。在众多讲座中挑选出一些精品汇编成册,这不仅是对学术资源的一种珍视,也是对诸多关心者不懈支持的回馈。希望能够借《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将其学术精神、氛围传达开来,让更多的读者共享这难得的知识宴会。 鲍诗度(1956.10—)安徽和县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理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进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安徽马鞍山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上海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学科教授、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持,获“优秀专家”称号。曾赴法国、德国等国家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理论与应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发表和出版“西方当代环境艺术”、“城市景观新概念”、等论文和论著。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有《春寒》、《福者贼也》、《觉人间万事》、《天亡吾非用兵之罪》、《古韵新律》等。出版有《鲍诗度意象小品》等。 序
    前言
    碰撞·探讨·融合(一)
    碰撞·探讨·融合(二)
    意大利新城邦美学的动态设计
    走进草图
    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创作漫谈
    比建筑设计更重要的
    景观设计方法探究
    内向建筑
    设计·营销·材料:三度空间交响诗
    拓展思维体验生活
    承其魂拓其体——留住书籍传统阅读温和的回声
    建筑师的观念更新
    诠释手绘设计与表现
    设计思维与方法
    方案的实现和创新的代价——关于上海火车站白玉兰广场景观和雕塑工作感想
    陶瓷与环境艺术
    城市生态文明的探索实践——从滨江森林公园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光与空间
    地域特征与现代建筑创新
    都市主义的中国性与创新
    室内外整体环境的设计
    对话陈丹青
    设计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论当代艺术和创作中直观感觉元素和隐性思维语言
    “美观”、“和谐”、“适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之我见
  • 内容简介:
    环境艺术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个专业,是在中国独特的经济需求下产生的新兴学科。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东华大学举办了“2007东华大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术年”,从2007年4月5日开始,至12月26日结束,几乎是每周一位专家演讲。请各方面的专家参与研讨是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术探讨的方式之一。在众多讲座中挑选出一些精品汇编成册,这不仅是对学术资源的一种珍视,也是对诸多关心者不懈支持的回馈。希望能够借《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将其学术精神、氛围传达开来,让更多的读者共享这难得的知识宴会。
  • 作者简介:
    鲍诗度(1956.10—)安徽和县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理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进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安徽马鞍山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上海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学科教授、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持,获“优秀专家”称号。曾赴法国、德国等国家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理论与应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发表和出版“西方当代环境艺术”、“城市景观新概念”、等论文和论著。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有《春寒》、《福者贼也》、《觉人间万事》、《天亡吾非用兵之罪》、《古韵新律》等。出版有《鲍诗度意象小品》等。
  • 目录:

    前言
    碰撞·探讨·融合(一)
    碰撞·探讨·融合(二)
    意大利新城邦美学的动态设计
    走进草图
    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创作漫谈
    比建筑设计更重要的
    景观设计方法探究
    内向建筑
    设计·营销·材料:三度空间交响诗
    拓展思维体验生活
    承其魂拓其体——留住书籍传统阅读温和的回声
    建筑师的观念更新
    诠释手绘设计与表现
    设计思维与方法
    方案的实现和创新的代价——关于上海火车站白玉兰广场景观和雕塑工作感想
    陶瓷与环境艺术
    城市生态文明的探索实践——从滨江森林公园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光与空间
    地域特征与现代建筑创新
    都市主义的中国性与创新
    室内外整体环境的设计
    对话陈丹青
    设计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论当代艺术和创作中直观感觉元素和隐性思维语言
    “美观”、“和谐”、“适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之我见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城市家具与城市更新研究
鲍诗度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城市家具建设指南
鲍诗度(等) 著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美丽横街
鲍诗度(等) 著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城市家具标准化研究
鲍诗度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7
鲍诗度 著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06 城市街道家具设计专辑
鲍诗度 编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设计·城市街道家具
鲍诗度 主编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5
鲍诗度 编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景论
鲍诗度 编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散论
鲍诗度 编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集论
鲍诗度 主编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谈论
西方现代派美术
鲍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