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与管制政策研究

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与管制政策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2
版次: 1
ISBN: 9787516170953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0页
字数: 2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资政策调整与外资管制重构势在必行,与之相应的经验证据与定量方法是不可或缺。《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与管制政策研究》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全面评估和计量了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作者利用产业和企业层面大样本数据,揭示了外资进入对市场竞争和市场势力溢价水平的影响,探究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生产效率影响方式和渠道,构建了外资进入引致福利效应的测度方法。研究结论提供了一个外资管制的基本思路,也为新时期外资政策制定和优化调整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证据。   杨振,男,1985年1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中央党校“人才强校专项基金”教研人才资助教师。美国乔治城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国际商务与市场经济理论。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学术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共中央党校青年项目各一项,近年来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多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围界定
    一 外资的定义与分类
    二 外资进入市场效应的界定
    三 考察对象:中国制造业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逻辑与主线
    二 研究框架与内容
    三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第一节 外资进入与宏观经济发展
    第二节 外资进入与微观企业效率
    一企业生产率估计:参数、非参与半参方法
    二 外资进入与生产率:理论关系与经验证据
    第三节 外资进入与企业竞合关系
    一 新实证产业组织中的市场势力估计新方法
    二 外资进入影响市场结构及市场绩效的证据
    三 外资进入影响市场势力与溢价水平的争论
    第四节 外资进入与福利水平测度

    第三章 外资进入与产业市场势力波动
    第一节 产业组织视角下的外资竞争行为
    一 外资竞争效应计量的难题
    二 外资进入与市场势力波动
    第二节 市场势力溢价与福利变动测度模型
    一 市场势力溢价水平的估计模型
    二 非线性关系检验与福利测度模型
    三 实证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第三节 外资竞合及其福利效应实证结果
    一 制造业总体市场势力溢价及外资的竞合效应
    二 各细分产业市场势力溢价及外资的竞合效应
    三 外资进入的垄断竞争特性引致的福利效应
    第四节 影响外资竞合效应的进一步检验
    第五节 外资竞合效应的启示与政策设计

    第四章 外资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效应
    第一节 外资异质性的表现形式
    一 外资来源的异质性
    二 外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内生性
    三 外资所进入产业和企业的异质性特征
    第二节 外资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文献评述
    一 外资来源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
    二 外资组织形式选择内生性与生产率溢出
    三 产业与企业异质性特征与生产率溢出
    四 现有研究估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外资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实证方法
    一 企业异质性生产率估计模型
    二 回归模型的设定与估计方法
    三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筛选标准
    第四节 外资异质性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实证结果
    一 外资来源、组织形式选择与企业生产率:描述统计
    二 外资来源、组织形式选择与企业生产率:经验结果
    三 产业和企业异质性特征与企业生产率外溢的证据
    四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外资监管策略的调整:基于外资异质性

    第五章 外资的技术与资源配置效率:效率分解
    第一节 外资进入影响生产率增长的渠道
    第二节 总生产率增长的测度及其分解
    一 总生产率增长的定义
    二 总生产率增长的分解
    三 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
    四 数据来源与变量讨论
    第三节 外资的技术与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
    一 制造业总体总生产率增长
    二 外资进入与总生产率增长
    第四节 外资利用策略的调整:基于外资效率

    第六章 要素扭曲、资源误置与福利损失
    第一节 资源误置与福利损失:一个文献回顾
    第二节 要素资源误置引致福利损失测度模型
    一 资源误置与总生产率增长
    二 资源误置与产出增长缺口
    三 生产函数的估计:半参数矩估计方法
    四 要素边际产出计算及产出缺口的平减
    五 数据样本与变量设定
    第三节 要素资源误置引致福利损失测度结果
    一 细分产业要素的产出弹性
    二 细分产业要素的边际产出
    三 福利损失:劳动要素的产出缺口
    四 产业内与产业间劳动要素误置状况的演变
    五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外资进入、市场选择与要素配置:福利损失视角
    第一节 外资市场选择与要素资源配置:理论与文献
    一 外资的市场选择与福利效应
    二 外资的市场选择与要素配置
    第二节 外资市场选择与要素资源配置:模型设定
    一 要素边际产出与潜在福利改善
    二 要素产出弹性的半参数矩估计方法
    三 外资市场选择与劳动要素配置
    四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外资企业市场选择与要素构成:统计证据
    一 劳动要素边际产出
    二 劳动要素产出缺口
    第四节 外资市场选择与劳动资源配置:经验证据
    一 实证结果分析
    二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外资市场选择行为规制策略

    第八章 中国对外开放的市场势力效应研究
    第一节 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市场效应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产业市场势力:理论框架
    一 制度规则层开放带来贸易体系转型
    二 宏观经济层开放带来经济周期性调整
    三 微观企业层开放加剧市场竞争程度
    第三节 市场势力溢价与贸易体系转型:模型设定
    一 市场势力溢价测度模型
    二 贸易体系转型效应模型
    第四节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定义
    第五节 对外开放市场势力效应的经验证据
    一 两位数代码产业总体实证结果
    二 四位数代码细分产业实证结果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外资监管政策与启示
    一 外资监管是一个多目标和综合性的政策体系
    二 异质性条件下的外资需分类监管并合理引导
    三 外资监管职能部门构建与监管法律体系完善
    四 外资监管需应对现实挑战并进行策略性调整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资政策调整与外资管制重构势在必行,与之相应的经验证据与定量方法是不可或缺。《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与管制政策研究》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方法全面评估和计量了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作者利用产业和企业层面大样本数据,揭示了外资进入对市场竞争和市场势力溢价水平的影响,探究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生产效率影响方式和渠道,构建了外资进入引致福利效应的测度方法。研究结论提供了一个外资管制的基本思路,也为新时期外资政策制定和优化调整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证据。
  • 作者简介:
      杨振,男,1985年1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中央党校“人才强校专项基金”教研人才资助教师。美国乔治城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国际商务与市场经济理论。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学术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共中央党校青年项目各一项,近年来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多项。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围界定
    一 外资的定义与分类
    二 外资进入市场效应的界定
    三 考察对象:中国制造业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逻辑与主线
    二 研究框架与内容
    三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第一节 外资进入与宏观经济发展
    第二节 外资进入与微观企业效率
    一企业生产率估计:参数、非参与半参方法
    二 外资进入与生产率:理论关系与经验证据
    第三节 外资进入与企业竞合关系
    一 新实证产业组织中的市场势力估计新方法
    二 外资进入影响市场结构及市场绩效的证据
    三 外资进入影响市场势力与溢价水平的争论
    第四节 外资进入与福利水平测度

    第三章 外资进入与产业市场势力波动
    第一节 产业组织视角下的外资竞争行为
    一 外资竞争效应计量的难题
    二 外资进入与市场势力波动
    第二节 市场势力溢价与福利变动测度模型
    一 市场势力溢价水平的估计模型
    二 非线性关系检验与福利测度模型
    三 实证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第三节 外资竞合及其福利效应实证结果
    一 制造业总体市场势力溢价及外资的竞合效应
    二 各细分产业市场势力溢价及外资的竞合效应
    三 外资进入的垄断竞争特性引致的福利效应
    第四节 影响外资竞合效应的进一步检验
    第五节 外资竞合效应的启示与政策设计

    第四章 外资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效应
    第一节 外资异质性的表现形式
    一 外资来源的异质性
    二 外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内生性
    三 外资所进入产业和企业的异质性特征
    第二节 外资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文献评述
    一 外资来源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
    二 外资组织形式选择内生性与生产率溢出
    三 产业与企业异质性特征与生产率溢出
    四 现有研究估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外资异质性与生产率溢出:实证方法
    一 企业异质性生产率估计模型
    二 回归模型的设定与估计方法
    三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筛选标准
    第四节 外资异质性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实证结果
    一 外资来源、组织形式选择与企业生产率:描述统计
    二 外资来源、组织形式选择与企业生产率:经验结果
    三 产业和企业异质性特征与企业生产率外溢的证据
    四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外资监管策略的调整:基于外资异质性

    第五章 外资的技术与资源配置效率:效率分解
    第一节 外资进入影响生产率增长的渠道
    第二节 总生产率增长的测度及其分解
    一 总生产率增长的定义
    二 总生产率增长的分解
    三 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
    四 数据来源与变量讨论
    第三节 外资的技术与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
    一 制造业总体总生产率增长
    二 外资进入与总生产率增长
    第四节 外资利用策略的调整:基于外资效率

    第六章 要素扭曲、资源误置与福利损失
    第一节 资源误置与福利损失:一个文献回顾
    第二节 要素资源误置引致福利损失测度模型
    一 资源误置与总生产率增长
    二 资源误置与产出增长缺口
    三 生产函数的估计:半参数矩估计方法
    四 要素边际产出计算及产出缺口的平减
    五 数据样本与变量设定
    第三节 要素资源误置引致福利损失测度结果
    一 细分产业要素的产出弹性
    二 细分产业要素的边际产出
    三 福利损失:劳动要素的产出缺口
    四 产业内与产业间劳动要素误置状况的演变
    五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外资进入、市场选择与要素配置:福利损失视角
    第一节 外资市场选择与要素资源配置:理论与文献
    一 外资的市场选择与福利效应
    二 外资的市场选择与要素配置
    第二节 外资市场选择与要素资源配置:模型设定
    一 要素边际产出与潜在福利改善
    二 要素产出弹性的半参数矩估计方法
    三 外资市场选择与劳动要素配置
    四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外资企业市场选择与要素构成:统计证据
    一 劳动要素边际产出
    二 劳动要素产出缺口
    第四节 外资市场选择与劳动资源配置:经验证据
    一 实证结果分析
    二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外资市场选择行为规制策略

    第八章 中国对外开放的市场势力效应研究
    第一节 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市场效应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产业市场势力:理论框架
    一 制度规则层开放带来贸易体系转型
    二 宏观经济层开放带来经济周期性调整
    三 微观企业层开放加剧市场竞争程度
    第三节 市场势力溢价与贸易体系转型:模型设定
    一 市场势力溢价测度模型
    二 贸易体系转型效应模型
    第四节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一 数据来源
    二 变量定义
    第五节 对外开放市场势力效应的经验证据
    一 两位数代码产业总体实证结果
    二 四位数代码细分产业实证结果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外资监管政策与启示
    一 外资监管是一个多目标和综合性的政策体系
    二 异质性条件下的外资需分类监管并合理引导
    三 外资监管职能部门构建与监管法律体系完善
    四 外资监管需应对现实挑战并进行策略性调整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