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501029020
定价: 18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41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8人买过
  • 为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几代学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南京博物院特别编纂了《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系统整理先辈和当代学人的学术论著,介绍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使之作为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且传承下去,成为后学汲取学术营养并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同时,真诚希望青年学人能传承学术薪火,坚持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相关工作的不断开展,探索一条新时期可持续的学术途径。所以,《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不仅是优秀的学术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编纂的过程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整理,也是对南京博物院学术精神的弘扬。无论从文献价值还是从学术传承着眼,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进的动力。 宋伯胤(1921~2009年),陕西耀县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到南京博物院工作,研究员。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第一届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1~1974年,先后调查剑川石窟,西藏民族文物,苏州丝织业、造钟手工业和公所等有关民族手工业和手工业组织;赴苏联调查民族工作;赴墨西哥考察民族学博物馆。从事田野考古,始于1952年的长沙发掘,之后在六朝陵墓、新沂花厅村新石器遗址等参加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并找到南唐二陵遗址。80年代初,独创博物馆藏品分类“ 凡例
    总序
    自序
    说陶瓷
    陶于河滨
    对古陶瓷研究的反思
    我国瓷器渊源略沦稿
    埘古陶瓷研究的阿反思
    巾同陶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周原出土青瓷器探索
    汉以前陶瓷符号款识试析
    青瓷艺术
    耀州窑陶瓷艺,术
    闲步耀州窑
    耀州窑历史文化解读
    秘色抱青瓷之响
    记法门寺塔基出土的秘色瓷器
    “秘色瓷器”辩证
    “瓷秘色”再辩证
    瓷秘色:唐文化的实物证言
    在陶瓷器上渎到的片断历史(之一)
    在陶瓷器上读到的片断历史(之二)
    从刘源到唐英
    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综述
    “陶人”唐英的“知陶”与“业陶
    试论唐英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磁州瓷的画与诗
    “笑题松竹梅花
    --对一件景德镇窑“釉里红瓷瓶”的正名和鉴赏
    融青揽秀之美
    --侧写吴、晋青瓷
    枕具
    --中国陶瓷枕研究专题之
    陶瓷枕的造型、工艺和图案纹饰艺术
    “建窑”调查记
    连江县的两个古瓷窑
    萧窑调查记略
    茶文化与紫砂陶
    对唐代茶文化理念的断想
    茶香、味永、瓯中素涛起
    --写在《茶具》开篇之前
    园仁入唐在城镇乡村所见茶事
    《茶经》是陆羽揭开茶事秘密的一面镜子
    紫砂陶文化的人文透视
    对紫砂陶器的历史考察
    紫砂历史上的新证据
    明人臧否时大彬
    我读时大彬
    鸣远砂壶出清漳
    此桃枝叶茂“鲜肤一何润
    --记项圣思款紫砂桃形杯
    束竹重高节八卦说“易”学
    --记邵大亨款束竹八卦紫砂壶
    独有“凝夜紫”一梁如长虹
    --记时大彬款天香阁提梁紫砂壶
    名壶是以名工闻名
    --为杨彭年制壶正名
    南禅寺古井的遗壶
    笑把金刀镌紫泥
    --记紫砂铭刻家潘稚亮
    ……
  • 内容简介:
    为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几代学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南京博物院特别编纂了《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系统整理先辈和当代学人的学术论著,介绍他们的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使之作为系统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且传承下去,成为后学汲取学术营养并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同时,真诚希望青年学人能传承学术薪火,坚持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相关工作的不断开展,探索一条新时期可持续的学术途径。所以,《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不仅是优秀的学术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编纂的过程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整理,也是对南京博物院学术精神的弘扬。无论从文献价值还是从学术传承着眼,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进的动力。
  • 作者简介:
    宋伯胤(1921~2009年),陕西耀县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到南京博物院工作,研究员。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第一届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1~1974年,先后调查剑川石窟,西藏民族文物,苏州丝织业、造钟手工业和公所等有关民族手工业和手工业组织;赴苏联调查民族工作;赴墨西哥考察民族学博物馆。从事田野考古,始于1952年的长沙发掘,之后在六朝陵墓、新沂花厅村新石器遗址等参加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并找到南唐二陵遗址。80年代初,独创博物馆藏品分类“
  • 目录:
    凡例
    总序
    自序
    说陶瓷
    陶于河滨
    对古陶瓷研究的反思
    我国瓷器渊源略沦稿
    埘古陶瓷研究的阿反思
    巾同陶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周原出土青瓷器探索
    汉以前陶瓷符号款识试析
    青瓷艺术
    耀州窑陶瓷艺,术
    闲步耀州窑
    耀州窑历史文化解读
    秘色抱青瓷之响
    记法门寺塔基出土的秘色瓷器
    “秘色瓷器”辩证
    “瓷秘色”再辩证
    瓷秘色:唐文化的实物证言
    在陶瓷器上渎到的片断历史(之一)
    在陶瓷器上读到的片断历史(之二)
    从刘源到唐英
    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综述
    “陶人”唐英的“知陶”与“业陶
    试论唐英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磁州瓷的画与诗
    “笑题松竹梅花
    --对一件景德镇窑“釉里红瓷瓶”的正名和鉴赏
    融青揽秀之美
    --侧写吴、晋青瓷
    枕具
    --中国陶瓷枕研究专题之
    陶瓷枕的造型、工艺和图案纹饰艺术
    “建窑”调查记
    连江县的两个古瓷窑
    萧窑调查记略
    茶文化与紫砂陶
    对唐代茶文化理念的断想
    茶香、味永、瓯中素涛起
    --写在《茶具》开篇之前
    园仁入唐在城镇乡村所见茶事
    《茶经》是陆羽揭开茶事秘密的一面镜子
    紫砂陶文化的人文透视
    对紫砂陶器的历史考察
    紫砂历史上的新证据
    明人臧否时大彬
    我读时大彬
    鸣远砂壶出清漳
    此桃枝叶茂“鲜肤一何润
    --记项圣思款紫砂桃形杯
    束竹重高节八卦说“易”学
    --记邵大亨款束竹八卦紫砂壶
    独有“凝夜紫”一梁如长虹
    --记时大彬款天香阁提梁紫砂壶
    名壶是以名工闻名
    --为杨彭年制壶正名
    南禅寺古井的遗壶
    笑把金刀镌紫泥
    --记紫砂铭刻家潘稚亮
    ……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尹焕章文集:考古日记卷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奚三彩文集·科技保护卷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梁白泉文集:文化民俗卷
龚良 著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宋伯胤文集:博物馆卷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万俐文集(科技保护卷)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梁白泉文集(博物馆卷)
南京博物院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宋伯胤说紫砂
宋伯胤 著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宋伯胤文集:博物馆卷
南京博物院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奚三彩文集·科技保护卷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长毋相忘:读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金色中国:中国古代金器大展图录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罗宗真文集(历史考古卷)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南京博物院集刊14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青铜文物保护与修复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南京博物院集刊(12)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尹焕章文集:考古日记卷
南京博物院 编
宋伯胤文集(陶瓷卷)
尹焕章文集(考古卷)(精)/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
南京博物院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