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1
版次: 1
ISBN: 9787548025627
定价: 2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艺术
39人买过
  •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名门贵族,在唐贞观年间官至中书令。高宗李治登位后,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开国公,故世称“褚河南”。后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为辅佐天子、总管百官、治理万事的首席宰相。因竭力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屡遭贬谪,最后被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褚遂良学书先从北方书风入手,他曾向史陵学书,后又兼学欧、虞。从褚遂良早期作品看,其结体、间架有不少方面似欧阳询,用笔近虞世南,并时而流露出汉魏隶法的古意。贞观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内府所藏的锺繇、王羲之等人真迹,计1510卷。褚遂良参与了这次整理活动,众多的王羲之真迹,使他大开眼界。在贞观二十年(646)以后他的书风逐步倾向于圆转华美,宽博疏朗,用笔则由方向圆过渡。 
       褚遂良书法成熟的风格,应以57岁时书写的《房梁公碑》为标志。而最能体现和代表褚氏风格的书法作品,是他58岁时所书的《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分写两块碑石,现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塔门之东、西龛各立一碑。东龛内是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书写行次由右向左,永徽四年(653)十月刻,21行,每行42字;西龛内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制《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同年十二月刻,书写行次由左向右,20行,每行40字。两块碑石均为褚遂良书,万文韶刻字。文中叙述了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往返经历17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的情况。 
       褚遂良书写此碑时,已从早年那种稚拙方整的气息中摆脱出来,形成了美女婵娟、典雅华丽的风格。此碑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楷书笔法和结体。其用笔方圆兼备,又参入隶法、行书意味,流利活泼,风采动人。其中的横、竖、撇、捺等主要笔画,往往一笔三过,直中带曲,字里行间,犹如钢丝牵绕,有金生玉润般的立体感。其结体方正开张,中宫收紧,四方散开,于紧密中求变化,寓飞动于庄严之中,舒展大方,俯仰有情。每个字的笔画与结体相适应,笔画瘦硬之中见腴润,其瘦硬轻盈的笔画使结构飞动起来,如云中飘游;而其方正开张的结体又容纳和发挥了其笔画的流动之势。全篇章法疏朗,更显清俊飘逸,瘦硬通神。 
       初唐前期,书坛基本上是欧阳询、虞世南楷书一统的局面。这种深刻体现唐代书风典则、法式的书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然而从书法史的进程看,初唐欧、虞的楷书基本上未能脱出北方书风的笼罩,直到褚遂良才开始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在初唐四家中,真正开唐楷之风的是褚遂良。所以清代刘熙载《艺概》云:“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的确,唐代薛曜、薛稷、颜真卿的楷书都取法于褚遂良。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董其昌、王铎等都临习过褚遂良的楷书和行书。当代林散之对褚遂良、米芾甚为用功,并留下了临习褚书的墨迹;沈尹默倾心褚遂良,他认为在唐代能够继承二王书风正脉的,就是褚遂良,褚书确立了“唐规模”,影响了以后百代。
  • 内容简介: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名门贵族,在唐贞观年间官至中书令。高宗李治登位后,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开国公,故世称“褚河南”。后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为辅佐天子、总管百官、治理万事的首席宰相。因竭力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屡遭贬谪,最后被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褚遂良学书先从北方书风入手,他曾向史陵学书,后又兼学欧、虞。从褚遂良早期作品看,其结体、间架有不少方面似欧阳询,用笔近虞世南,并时而流露出汉魏隶法的古意。贞观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内府所藏的锺繇、王羲之等人真迹,计1510卷。褚遂良参与了这次整理活动,众多的王羲之真迹,使他大开眼界。在贞观二十年(646)以后他的书风逐步倾向于圆转华美,宽博疏朗,用笔则由方向圆过渡。 
       褚遂良书法成熟的风格,应以57岁时书写的《房梁公碑》为标志。而最能体现和代表褚氏风格的书法作品,是他58岁时所书的《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分写两块碑石,现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塔门之东、西龛各立一碑。东龛内是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书写行次由右向左,永徽四年(653)十月刻,21行,每行42字;西龛内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制《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同年十二月刻,书写行次由左向右,20行,每行40字。两块碑石均为褚遂良书,万文韶刻字。文中叙述了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往返经历17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的情况。 
       褚遂良书写此碑时,已从早年那种稚拙方整的气息中摆脱出来,形成了美女婵娟、典雅华丽的风格。此碑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楷书笔法和结体。其用笔方圆兼备,又参入隶法、行书意味,流利活泼,风采动人。其中的横、竖、撇、捺等主要笔画,往往一笔三过,直中带曲,字里行间,犹如钢丝牵绕,有金生玉润般的立体感。其结体方正开张,中宫收紧,四方散开,于紧密中求变化,寓飞动于庄严之中,舒展大方,俯仰有情。每个字的笔画与结体相适应,笔画瘦硬之中见腴润,其瘦硬轻盈的笔画使结构飞动起来,如云中飘游;而其方正开张的结体又容纳和发挥了其笔画的流动之势。全篇章法疏朗,更显清俊飘逸,瘦硬通神。 
       初唐前期,书坛基本上是欧阳询、虞世南楷书一统的局面。这种深刻体现唐代书风典则、法式的书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然而从书法史的进程看,初唐欧、虞的楷书基本上未能脱出北方书风的笼罩,直到褚遂良才开始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在初唐四家中,真正开唐楷之风的是褚遂良。所以清代刘熙载《艺概》云:“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的确,唐代薛曜、薛稷、颜真卿的楷书都取法于褚遂良。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董其昌、王铎等都临习过褚遂良的楷书和行书。当代林散之对褚遂良、米芾甚为用功,并留下了临习褚书的墨迹;沈尹默倾心褚遂良,他认为在唐代能够继承二王书风正脉的,就是褚遂良,褚书确立了“唐规模”,影响了以后百代。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国有资本管理学:探索与构建
綦好东,朱炜 等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端午节(精装)
武建华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的节日(文学大家冰心笔下的节日绘本,感受中国传统节俗之美。新锐画家贵图子倾情绘制中国风插画。)
冰心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下册)
王泽龙、李遇春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过勇等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琴史演义
殷伟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能源安全及其与石油国家关系
(俄罗斯)安娜·库捷列娃|责编:尹璐|译者: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古典文房插花:重新发现中国古典插花美学
张传伦 著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社会政策制度体系发展构建
杨涛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之旅--让世界知道的宝藏(立体百科书)
陈颖/主编,高晓青/文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通史 : 精编典藏本
吕思勉 著,天河世纪 出品
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中国文化的精神
许倬云 著;理想国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