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9-01
版次: 1
ISBN: 9787807227311
定价: 35.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6页
字数: 3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2人买过
  •   为了反映中国蒙古学研究状况,交流学术信息,推动中国蒙古学的进一步发展,弘扬蒙古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组织出版《中国蒙古学文库》。文库的内容包括中国蒙古族的历史与现状、经济、军事、教育、法律、宗教、文化、艺术、哲学及社会思想、科技史及文物考古、风俗习惯。其中许多课题是国内外很少有人研究的新课题。文库反映了近十年来中国蒙古学发展的情况,反映了中国蒙古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和学术水平,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作为分册,主要探讨内蒙古原生态的恢复与重建。   乌峰,蒙古族1962年7月9日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198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1987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于1990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系任教,先后给专科、本科、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忽必烈思想研究”等课程。2002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哲学家萧前教授,专攻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哲学。2005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返回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工作。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政学院哲学系主任。先后出版《哲学原理》(全国通用教材,合编,人民出版社。1994.6);《哲学原理纵论》(人民出版社,1995.9);《蒙古族哲学史》(合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12);《蒙古族古代军事史》(合著,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3);《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4)等教材和专著。在国家、省部级科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题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实践理念研究”(05XZX005)的国家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课题《蒙古族百科全书》(哲学卷、军事卷)的写作,撰写蒙古族古代哲学、生态学、军事条目共90余条,其中,《军事卷》已于2006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参与国家课题《蒙古族草原生态文明研究》。另外,参加教育部课题一项,自治区课题三项,教育厅课题两项。多次获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奖项。兼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年会常务理事、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中国蒙古学文库编委等社会职务。 《中国蒙古学文库》序
    《中国蒙古学文库》总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理由、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的理由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技术路径
    第二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总体状况回顾
    第一节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二、国外关于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外相关研究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述评
    一、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概念界说
    二、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对策措施
    三、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运作格局
    第三章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观念支持
    第一节早期蒙古族游牧经济中的生态智慧
    一、游动性
    二、分散性
    三、不稳定性或脆弱性
    四、生业方式中的生态智慧
    五、生活习俗中的生态智慧
    第二节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一、创世说中的生态自然观
    二、自成说中的生态自然观
    三、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四、幻想中征服自然的观点与理想国
    第三节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
    一、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
    二、蒙古族敬畏生命的观点
    第四节蒙古族法律中的生态智慧
    一、土地、草原保护法
    二、动物保护法
    第四章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荒漠化沙化诸成因探讨
    第一节内蒙古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一、温带草原:草原植物群落及其分布
    二、高原地貌:地表开阔坦荡并切割轻微
    三、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型
    四、水系分布:水资源严重匮乏且不平衡
    五、土壤类型:明显的水平分布的土壤带
    第二节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荒漠化沙化的自然环境因素
    一、天文因素:天体运行与地球自身运动
    二、地理地貌:生态环境的独特与脆弱性
    三、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多变与恶劣性
    第三节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荒漠化沙化发生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导致灾荒的根本社会成因
    二、人口剧增:超过草原的承载力而致灾
    三、过垦过牧:加大草原的破坏侵害力度
    第四节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转换
    一、生态思维及其特征
    二、游牧生态经济及其生态化
    三、心态与生态:恢复重建难度的一种思考
    第五章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及其相关要素系统探究
    第一节草原生态重建的技术条件
    一、生态文明的结构特征
    二、生态文明的技术体系
    三、生态文明的能源基础
    第二节资源环境与经济生态的建构
    一、关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
    二、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结合
    三、关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三节草原生态恢复重建之势在必行
    一、草原生态恢复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二、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
    三、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重建的实践审视
    第六章生态移民及多种效应分析
    第一节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实施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节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地理环境
    三、典型区概况
    第三节实施生态移民的社会效益
    一、牧民对生态移民工程的态度
    二、生态移民工程对牧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节生态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
    一、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二、对人们生态观念的影响
    三、生态移民工程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四、生态移民工程对牧民生产的影响
    第五节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生态效益
    一、草地生态效益内涵
    二、结合“3S”技术的草地生态效益的价值估算
    第六节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附录:
    个案一:科尔沁沙地近40年的气候变化——以库伦旗为例
    个案二:额济纳绿洲近50年的气候变化——以额济纳旗为例
    个案三:浑善达克沙地住民贫富差异及原因分析参考文献
    《中国蒙古学文库》已出版书目
  • 内容简介:
      为了反映中国蒙古学研究状况,交流学术信息,推动中国蒙古学的进一步发展,弘扬蒙古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组织出版《中国蒙古学文库》。文库的内容包括中国蒙古族的历史与现状、经济、军事、教育、法律、宗教、文化、艺术、哲学及社会思想、科技史及文物考古、风俗习惯。其中许多课题是国内外很少有人研究的新课题。文库反映了近十年来中国蒙古学发展的情况,反映了中国蒙古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和学术水平,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作为分册,主要探讨内蒙古原生态的恢复与重建。
  • 作者简介:
      乌峰,蒙古族1962年7月9日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198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1987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于1990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系任教,先后给专科、本科、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忽必烈思想研究”等课程。2002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哲学家萧前教授,专攻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哲学。2005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返回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工作。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政学院哲学系主任。先后出版《哲学原理》(全国通用教材,合编,人民出版社。1994.6);《哲学原理纵论》(人民出版社,1995.9);《蒙古族哲学史》(合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12);《蒙古族古代军事史》(合著,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3);《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4)等教材和专著。在国家、省部级科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题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实践理念研究”(05XZX005)的国家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课题《蒙古族百科全书》(哲学卷、军事卷)的写作,撰写蒙古族古代哲学、生态学、军事条目共90余条,其中,《军事卷》已于2006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参与国家课题《蒙古族草原生态文明研究》。另外,参加教育部课题一项,自治区课题三项,教育厅课题两项。多次获自治区、教育厅和学校奖项。兼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年会常务理事、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中国蒙古学文库编委等社会职务。
  • 目录:
    《中国蒙古学文库》序
    《中国蒙古学文库》总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理由、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的理由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技术路径
    第二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总体状况回顾
    第一节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二、国外关于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外相关研究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述评
    一、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概念界说
    二、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对策措施
    三、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运作格局
    第三章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观念支持
    第一节早期蒙古族游牧经济中的生态智慧
    一、游动性
    二、分散性
    三、不稳定性或脆弱性
    四、生业方式中的生态智慧
    五、生活习俗中的生态智慧
    第二节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哲学、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一、创世说中的生态自然观
    二、自成说中的生态自然观
    三、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四、幻想中征服自然的观点与理想国
    第三节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
    一、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
    二、蒙古族敬畏生命的观点
    第四节蒙古族法律中的生态智慧
    一、土地、草原保护法
    二、动物保护法
    第四章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荒漠化沙化诸成因探讨
    第一节内蒙古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一、温带草原:草原植物群落及其分布
    二、高原地貌:地表开阔坦荡并切割轻微
    三、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型
    四、水系分布:水资源严重匮乏且不平衡
    五、土壤类型:明显的水平分布的土壤带
    第二节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荒漠化沙化的自然环境因素
    一、天文因素:天体运行与地球自身运动
    二、地理地貌:生态环境的独特与脆弱性
    三、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多变与恶劣性
    第三节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荒漠化沙化发生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导致灾荒的根本社会成因
    二、人口剧增:超过草原的承载力而致灾
    三、过垦过牧:加大草原的破坏侵害力度
    第四节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转换
    一、生态思维及其特征
    二、游牧生态经济及其生态化
    三、心态与生态:恢复重建难度的一种思考
    第五章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及其相关要素系统探究
    第一节草原生态重建的技术条件
    一、生态文明的结构特征
    二、生态文明的技术体系
    三、生态文明的能源基础
    第二节资源环境与经济生态的建构
    一、关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
    二、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结合
    三、关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三节草原生态恢复重建之势在必行
    一、草原生态恢复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二、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
    三、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重建的实践审视
    第六章生态移民及多种效应分析
    第一节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实施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节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地理环境
    三、典型区概况
    第三节实施生态移民的社会效益
    一、牧民对生态移民工程的态度
    二、生态移民工程对牧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节生态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
    一、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二、对人们生态观念的影响
    三、生态移民工程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四、生态移民工程对牧民生产的影响
    第五节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生态效益
    一、草地生态效益内涵
    二、结合“3S”技术的草地生态效益的价值估算
    第六节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附录:
    个案一:科尔沁沙地近40年的气候变化——以库伦旗为例
    个案二:额济纳绿洲近50年的气候变化——以额济纳旗为例
    个案三:浑善达克沙地住民贫富差异及原因分析参考文献
    《中国蒙古学文库》已出版书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忽必烈汗思想研究(汉文)
巴图巴干 著;吉木斯、哈日赤 译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中国蒙古学文库:清代蒙古寺庙管理体制研究
胡日查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蒙古文版)
盖志毅 著;吴宝山、乌兰 译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中国蒙古学文库:蒙古文化概论
格·孟和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兽医研究
巴音木仁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成吉思汗与蒙古文化(蒙古文)
那仁敖其尔、赛音德力根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元朝时期的山西地区(文化·教育·宗教篇)
瞿大风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中国蒙古学文库:清代蒙古文出版文化研究(蒙古文版)
宝山、哈申格日勒 编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族宗教史
苏鲁格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族近现代思想史论(蒙)
萨础拉 宝力格 著;陈永庆 译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古代蒙古货币研究
虹宝音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古代蒙古法制史
奇格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国戏剧文学精粹(上中下蒙古文版)(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蒙古文戏剧文学精粹
王 满特嘎 搜集整理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多元解读(专辑一蒙古文)(精)
亚·查木林 主编;敖 敦;金双龙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族狩猎经济概论
彭博 著;僧格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部族服饰图典(第三卷)
郭永明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贞地名探源(蒙)
吴志宽;齐海山;王玉山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语书面语法(第3册形态学蒙古文)(精)
博·仁亲(蒙) 著;那顺乌日图 转写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社会制度史(汉译名著本20)
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语同义词研究(蒙)-第三批百部中国蒙古学文库
金书包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宫廷歌曲研究(精)
高娃 著;贺希格 陶克陶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史研究(第十五辑)
乌云毕力格 主编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语言中英语借词书写法及相关论文资料
诺 尔金 著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蒙古贞名蒙医医案(蒙)—蒙古贞蒙医药经典丛书
陶淑霞 宝音朝古拉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