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547316924
定价: 4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2页
分类: 文学
8人买过
  • 冯雪峰(1903—1976)是中国现代作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鲁迅研究家、编辑出版家。他长期密切结合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发展,对于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了执著的探索和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他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等方面造诣*、*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一书以批评家冯雪峰为个案,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考察有机知识分子与革命文艺的关系,彰显有机知识分子对革命文艺的贡献。本书论述了冯雪峰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的理论建树、批评业绩、鲁学造诣、编辑出版理念。根据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场域的多个维度,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参与当代文学场域生成的冯雪峰》《当代文学场域运行过程中的冯雪峰》《逐步退居当代文学场域边缘的冯雪峰》。 张慧强,河北省蔚县人,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曾任教于河北北方学院,现供职于长江师范学院。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持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1项,参研省级、厅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高校教材1部。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与人合著诗集1部,在《文艺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评论、散文、诗歌数十篇(首)。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主要问题1

    第二节  方法与概念5

     

    第一章  冯雪峰与40年代毛泽东文艺思想传播17

    第一节  “团体传播”实质19

    第二节  “噪音”举隅28

    第三节  冯雪峰“放大”《讲话》的实践(一): 文艺规律51

    第四节  冯雪峰“放大”《讲话》的实践(二): 历史·方法60

    本章余论70

     

    第二章  冯雪峰与“革命家鲁迅”集体文化工程73

    第一节  “合法的符号暴力”76

    第二节  革命家鲁迅形象与政党认同90

    第三节  革命家鲁迅形象与人民认同94

    第四节  革命家鲁迅形象与苏联认同99

    第五节  周作人形象批判与“士节”话语认同108

    本章余论114

     

    第三章  冯雪峰文学批评实践与当代文学重要范畴118

    第一节  “反现实主义”: 以阻力形式出现的原动力119

    第二节  中间人物论: 政治焦虑挤压下的美学焦虑134

    第三节  现代史诗: 拒绝“终结”的总体性诉求141

    第四节  工农兵形象: 革命历史主体保卫战154

    第五节  人民性: 观照古代文学的修辞强光171

     

    第四章  冯雪峰编辑出版理念与当代文学若干向度183

    第一节  普及实践: 文化民主的积极尝试186

    第二节  社论口吻: 文坛现状的严肃评估194

    第三节  同人刊物: 五四传统的依稀回望201

    结语: 作为文学精神的现实主义206

     

    附录一  冯雪峰生平大事年表213

    附录二  冯雪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24

    参考文献243

    后记256
  • 内容简介:
    冯雪峰(1903—1976)是中国现代作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鲁迅研究家、编辑出版家。他长期密切结合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发展,对于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了执著的探索和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他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等方面造诣*、*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一书以批评家冯雪峰为个案,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考察有机知识分子与革命文艺的关系,彰显有机知识分子对革命文艺的贡献。本书论述了冯雪峰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的理论建树、批评业绩、鲁学造诣、编辑出版理念。根据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场域的多个维度,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参与当代文学场域生成的冯雪峰》《当代文学场域运行过程中的冯雪峰》《逐步退居当代文学场域边缘的冯雪峰》。
  • 作者简介:
    张慧强,河北省蔚县人,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曾任教于河北北方学院,现供职于长江师范学院。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持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1项,参研省级、厅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高校教材1部。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与人合著诗集1部,在《文艺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评论、散文、诗歌数十篇(首)。
  •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主要问题1

    第二节  方法与概念5

     

    第一章  冯雪峰与40年代毛泽东文艺思想传播17

    第一节  “团体传播”实质19

    第二节  “噪音”举隅28

    第三节  冯雪峰“放大”《讲话》的实践(一): 文艺规律51

    第四节  冯雪峰“放大”《讲话》的实践(二): 历史·方法60

    本章余论70

     

    第二章  冯雪峰与“革命家鲁迅”集体文化工程73

    第一节  “合法的符号暴力”76

    第二节  革命家鲁迅形象与政党认同90

    第三节  革命家鲁迅形象与人民认同94

    第四节  革命家鲁迅形象与苏联认同99

    第五节  周作人形象批判与“士节”话语认同108

    本章余论114

     

    第三章  冯雪峰文学批评实践与当代文学重要范畴118

    第一节  “反现实主义”: 以阻力形式出现的原动力119

    第二节  中间人物论: 政治焦虑挤压下的美学焦虑134

    第三节  现代史诗: 拒绝“终结”的总体性诉求141

    第四节  工农兵形象: 革命历史主体保卫战154

    第五节  人民性: 观照古代文学的修辞强光171

     

    第四章  冯雪峰编辑出版理念与当代文学若干向度183

    第一节  普及实践: 文化民主的积极尝试186

    第二节  社论口吻: 文坛现状的严肃评估194

    第三节  同人刊物: 五四传统的依稀回望201

    结语: 作为文学精神的现实主义206

     

    附录一  冯雪峰生平大事年表213

    附录二  冯雪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24

    参考文献243

    后记256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选集.论文编
冯雪峰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全集(1—12)
冯雪峰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忆鲁迅
冯雪峰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的传奇人生
吴长华 著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选集.创作编
冯雪峰 著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科学减肥法(要减肥 先吃饱/每年帮上万人减肥成功的临床心法正式公开)
冯雪 著;得到图书 出品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研究
蔡朝辉
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雪峰纪念集
王锡荣 编;包五衍;袁绍发;郭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