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20173506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4页
字数: 352千字
分类: 宗教
38人买过
  • 本选题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号:14BZJ006)的结项成果。书稿以历史文献为中心,充分利用同时代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并跟踪关注、吸收海内外相关研究信息,分析了4至6世纪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在持续了200多年的由少数民族政权主导的统治期间所爆发的严峻的“胡汉”民族冲突、文化碰撞及政权对立等一系列重大社会矛盾,并认为“中国化”的佛教在*终达致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汇,以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再一次的“大一统”中发挥了“文化中介”和“文明纽带”的作用。全书分为“‘大一统’与十六国北朝时代精神”“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政教关系视阈下的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众佛教信仰与民族融合”四章。 黄崑威,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三教关系、佛教与民族关系。2010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论文《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2011年12月巴蜀书社出版),获江苏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0~201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目前研究课题:2011年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三教关系史研究》子课题《魏晋南北朝三教关系研究》,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朝时期的佛教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绪论“四海一家”与“华夷之变”1

    一分裂与统一:从十六国到北朝1

    二“胡骑南下”的“偶然”与“必然”3

    三“徙戎”与“安边”11

    四“中原文明”与“中国化”佛教25

    第一章“大一统”与十六国北朝时代精神48

    第一节“大一统”与“夷夏之变”49

    第二节“五胡十六国”之前,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55

    第三节十六国北朝文化及其特征59

    一北方十六国文化及其特征59

    二北朝文化及其特征74

    第二章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90

    第一节佛教促进包容、和谐的理论特质91

    一“众生平等”观念91

    二顺时达变的“随方”精神95

    第二节中国佛教对促进北方民族融合、文化融汇发挥的作用97

    一北方民族的佛教信仰97

    二都邑佛教与“定居型”文明108

    三佛法西渐与文化输出175

    第三章政教关系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185

    第一节“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185

    一“尊王攘夷”与“以夷变夏”186

    二佛教的政治理想190

    三世出世法的统一193

    第二节儒佛交涉对前秦国主苻坚的影响195

    一道安与习凿齿的儒佛交涉196

    二道安对苻秦统治集团的文化影响202

    第三节政教关系视域下的北朝佛教与民族融合、文化融汇208

    一北魏时期的“灭佛”、“兴佛”与“佞佛”209

    二东魏朝野的“三教”学养215

    三虚实失度的北齐佛教218

    四西魏佛教的民族融合特性223

    五以儒为体、以佛为用的北周佛教226

    第四章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众佛教信仰与民族融合232

    第一节民众佛教信仰类型及信仰行为233

    一佛教信仰的盛行233

    二佛教观念的流行262

    三“护国”信仰的确立270

    第二节民众佛教信仰组织及其社会功能274

    结语“用夏变夷”与“用夷变夏”282

    参考文献290

    跋302

    后记305
  • 内容简介:
    本选题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号:14BZJ006)的结项成果。书稿以历史文献为中心,充分利用同时代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并跟踪关注、吸收海内外相关研究信息,分析了4至6世纪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在持续了200多年的由少数民族政权主导的统治期间所爆发的严峻的“胡汉”民族冲突、文化碰撞及政权对立等一系列重大社会矛盾,并认为“中国化”的佛教在*终达致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汇,以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再一次的“大一统”中发挥了“文化中介”和“文明纽带”的作用。全书分为“‘大一统’与十六国北朝时代精神”“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政教关系视阈下的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众佛教信仰与民族融合”四章。
  • 作者简介:
    黄崑威,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三教关系、佛教与民族关系。2010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论文《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2011年12月巴蜀书社出版),获江苏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0~201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目前研究课题:2011年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三教关系史研究》子课题《魏晋南北朝三教关系研究》,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朝时期的佛教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 目录:
    绪论“四海一家”与“华夷之变”1

    一分裂与统一:从十六国到北朝1

    二“胡骑南下”的“偶然”与“必然”3

    三“徙戎”与“安边”11

    四“中原文明”与“中国化”佛教25

    第一章“大一统”与十六国北朝时代精神48

    第一节“大一统”与“夷夏之变”49

    第二节“五胡十六国”之前,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55

    第三节十六国北朝文化及其特征59

    一北方十六国文化及其特征59

    二北朝文化及其特征74

    第二章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90

    第一节佛教促进包容、和谐的理论特质91

    一“众生平等”观念91

    二顺时达变的“随方”精神95

    第二节中国佛教对促进北方民族融合、文化融汇发挥的作用97

    一北方民族的佛教信仰97

    二都邑佛教与“定居型”文明108

    三佛法西渐与文化输出175

    第三章政教关系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185

    第一节“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185

    一“尊王攘夷”与“以夷变夏”186

    二佛教的政治理想190

    三世出世法的统一193

    第二节儒佛交涉对前秦国主苻坚的影响195

    一道安与习凿齿的儒佛交涉196

    二道安对苻秦统治集团的文化影响202

    第三节政教关系视域下的北朝佛教与民族融合、文化融汇208

    一北魏时期的“灭佛”、“兴佛”与“佞佛”209

    二东魏朝野的“三教”学养215

    三虚实失度的北齐佛教218

    四西魏佛教的民族融合特性223

    五以儒为体、以佛为用的北周佛教226

    第四章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众佛教信仰与民族融合232

    第一节民众佛教信仰类型及信仰行为233

    一佛教信仰的盛行233

    二佛教观念的流行262

    三“护国”信仰的确立270

    第二节民众佛教信仰组织及其社会功能274

    结语“用夏变夷”与“用夷变夏”282

    参考文献290

    跋302

    后记305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中国哲学与禅宗
黄崑威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南屏净慈寺历代祖师禅话选粹
黄崑威、释戒清 编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黄崑威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