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7
ISBN: 9787108066633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31人买过
  • 该书旨在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小说的书名,眼光宏通,梳理周到。首先,本书贯彻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既有对中国古代小说书名历史的整体把握,又能落实到各体小说特定作品命名的分析,从而使古代小说命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都得以彰显。其次,作者注重将历史研究与理论阐释相结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强化了小说史的线索。与此同时,作者又强调从理论的高度来解析小说书名这一形式特征,着力概括小说命名格局的建立及演进等规律,多具有剖肌析理的深度。复次,无论是历史把握,还是理论阐释,作者还努力使小说命名的考察与文本探究联系起来,使论述关乎小说内涵的阐释,富有启发性。第四,作者还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下,为审视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特点确立可以印证的新坐标。 

    李小龙,1976 年生,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论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获2009 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 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出版古籍整理类著作十余部,在《文学遗产》《文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必也正名乎”――《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序(郭英德) 
    导 论 
    第一节 文言小说正名 
    第二节 白话小说正名 
    第三节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概念之融通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渊源与分化 
    第一节 从《汉书·艺文志》看文言小说命名的子史渊源 
    第二节 《史记》诸体对文言小说命名的垂范 
    第三节 记传体与说话体:文言小说命名的两极分化 
    第四节 中国古代小说传、记二体的源流 
    第二章 文言小说集命名例考 
    第一节 《世说新语》命名的渊源、演变及定名困境 
    第二节 《聊斋志异》异名、异称的嬗递及其意义 
    第三节 《子不语》的作者命名与时代选择 
    第三章 文言小说单篇作品命名例考 
    第一节 《燕丹子》的命名策略与叙事建构 
    第二节 唐单篇传奇命名考――以《异闻集》为中心 
    第三节 《虬髯客传》异名辨析及其命名的史传渊源 
    第四节 《祁禹传》的文本流传、作者身份及创作命意考论 
    第四章 演义体与传、记体命名格局的建立 
    第一节 《三国演义》命名的演变与定型 
    第二节 《水浒传》命名的含义及其演化 
    第三节 《西游记》命名的渊源 
    第五章 世情小说命名的试探与独立 
    第一节 艳情小说命名的试探 
    第二节 《金瓶梅》命名的渊源及意义 
    第三节 《金瓶梅》式命名的转移与衰落 
    第四节 《红楼梦》命名的叙事策略及多重内涵 
    第六章 小说命名的共时性研究 
    第一节 中国文言小说命名“怪”“奇”考 
    第二节 白话小说三字名经典地位探究 
    第三节 文言小说白名例考 
    第七章 中西小说命名方式比较与互译 
    第一节 中国章回小说与西方长篇小说书名比较研究 
    第二节 从汉化到欧化――西方小说书名中译策略演化例考 
    第三节 中国小说书名英译例考 
    参考文献 
    索 引 
    跋 

     

  • 内容简介:
    该书旨在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小说的书名,眼光宏通,梳理周到。首先,本书贯彻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既有对中国古代小说书名历史的整体把握,又能落实到各体小说特定作品命名的分析,从而使古代小说命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都得以彰显。其次,作者注重将历史研究与理论阐释相结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强化了小说史的线索。与此同时,作者又强调从理论的高度来解析小说书名这一形式特征,着力概括小说命名格局的建立及演进等规律,多具有剖肌析理的深度。复次,无论是历史把握,还是理论阐释,作者还努力使小说命名的考察与文本探究联系起来,使论述关乎小说内涵的阐释,富有启发性。第四,作者还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下,为审视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特点确立可以印证的新坐标。 

  • 作者简介:
    李小龙,1976 年生,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论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获2009 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 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出版古籍整理类著作十余部,在《文学遗产》《文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 目录:
    “必也正名乎”――《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序(郭英德) 
    导 论 
    第一节 文言小说正名 
    第二节 白话小说正名 
    第三节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概念之融通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渊源与分化 
    第一节 从《汉书·艺文志》看文言小说命名的子史渊源 
    第二节 《史记》诸体对文言小说命名的垂范 
    第三节 记传体与说话体:文言小说命名的两极分化 
    第四节 中国古代小说传、记二体的源流 
    第二章 文言小说集命名例考 
    第一节 《世说新语》命名的渊源、演变及定名困境 
    第二节 《聊斋志异》异名、异称的嬗递及其意义 
    第三节 《子不语》的作者命名与时代选择 
    第三章 文言小说单篇作品命名例考 
    第一节 《燕丹子》的命名策略与叙事建构 
    第二节 唐单篇传奇命名考――以《异闻集》为中心 
    第三节 《虬髯客传》异名辨析及其命名的史传渊源 
    第四节 《祁禹传》的文本流传、作者身份及创作命意考论 
    第四章 演义体与传、记体命名格局的建立 
    第一节 《三国演义》命名的演变与定型 
    第二节 《水浒传》命名的含义及其演化 
    第三节 《西游记》命名的渊源 
    第五章 世情小说命名的试探与独立 
    第一节 艳情小说命名的试探 
    第二节 《金瓶梅》命名的渊源及意义 
    第三节 《金瓶梅》式命名的转移与衰落 
    第四节 《红楼梦》命名的叙事策略及多重内涵 
    第六章 小说命名的共时性研究 
    第一节 中国文言小说命名“怪”“奇”考 
    第二节 白话小说三字名经典地位探究 
    第三节 文言小说白名例考 
    第七章 中西小说命名方式比较与互译 
    第一节 中国章回小说与西方长篇小说书名比较研究 
    第二节 从汉化到欧化――西方小说书名中译策略演化例考 
    第三节 中国小说书名英译例考 
    参考文献 
    索 引 
    跋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经纬度丛书·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谌旭彬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抑郁:哀悼、忧郁与精神分析
达里安·利德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被遗忘的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在美国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著;李玮璐 译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疯狂的尿酸
[美]戴维·珀尔马特 著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中国妆束:宋时天气宋时衣
左丘萌 末春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著;新经典 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高速目标长时间相参积累信号处理 电子信息前沿专著
李小龙 孙智 孔令讲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十二辑)
李小龙 主编;杜桂萍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论语
李小龙 译注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十一辑)
李小龙 主编;杜桂萍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物联网技术基础实践
李小龙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读懂《论语》的六堂课 ——李小龙讲《论语》
李小龙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艾灸职业能力考核实用教程
李小龙、李之文 编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微创毛发移植理论与实践
李小龙 译;[德]雷萨·皮·阿扎尔(Reza P. Azar) 苗勇;徐嘉若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福斯哈斯会笑会闹的成长故事(全11册)
李小龙 译;[比利时]赛尔菲亚·范登·海德 文;[荷兰]郑宗琼 图;张广睿;孙鹏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电路分析(高职)
李小龙 著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基于语料库对《论语》卫礼贤德译本的跨文化研究
李小龙
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
李小龙健身法:肢体表达的艺术
李小龙(Bruce Lee) 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