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2
版次: 1
ISBN: 9787562051886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0页
字数: 2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3人买过
  •   谈及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无不涉及节能减排、低碳、碳税等法制建设问题,凡此种种,又无不就此束缚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应当片面引证西方所谓的气候变化普世价值理念来衡量自身法制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的价值理念。用发展、用福利,抑或是用财富的平等分配解决环境不公问题,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担方式,利用分配正义及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生态修复法制体系建设,减缓发展中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或许是我们应当选择的另一条特色道路。《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的全部目的在于论证这条道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为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制体系建设理论探索抛砖引玉。   吴鹏,安徽淮南人,法学博士。现任安徽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安徽省法学会成员,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2005年于江西理工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家王灿发教授。先后参与国家环境保护、水资源、农业等领域立法及研究项目10余项,多次参与地方立法实践工作。2010~2013年间公开发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经济法学术论文17篇,参编书籍3部。 引论
    第一章“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种思考
    第一节利用自然应对气候变化
    一、关于气候变化的模糊认识
    二、自然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三、与自然同行:人与自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通过国内法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
    一、国内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
    二、国内立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第二章生态修复:“以自然应对自然”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生态修复及其概念明晰
    一、生态修复概念诸说
    二、生态修复含义辨析
    第二节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一、生态修复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措施的必然性
    二、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实践措施
    三、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治理措施

    第三章生态修复及其法律制度建设实践
    第一节从采煤塌陷区说起
    一、采煤塌陷区概念及其分类
    二、问题缘起:采煤塌陷区概况及其现实危害
    第二节典型采煤塌陷城市生态修复案例调研
    一、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选取理由
    二、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成功案例与制度建设成果
    三、启发: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看待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第三节其他领域的生态修复实践
    一、我国森林生态修复实践
    二、我国水生态修复实践
    三、我国海洋的生态修复

    第四章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理论解构
    第一节法学研究视角下的生态修复
    一、生态修复的社会意义
    二、生态修复的法学研究视角
    ……
    第五章未来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构想
  • 内容简介:
      谈及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无不涉及节能减排、低碳、碳税等法制建设问题,凡此种种,又无不就此束缚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应当片面引证西方所谓的气候变化普世价值理念来衡量自身法制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的价值理念。用发展、用福利,抑或是用财富的平等分配解决环境不公问题,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担方式,利用分配正义及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生态修复法制体系建设,减缓发展中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或许是我们应当选择的另一条特色道路。《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的全部目的在于论证这条道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为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制体系建设理论探索抛砖引玉。
  • 作者简介:
      吴鹏,安徽淮南人,法学博士。现任安徽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安徽省法学会成员,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2005年于江西理工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家王灿发教授。先后参与国家环境保护、水资源、农业等领域立法及研究项目10余项,多次参与地方立法实践工作。2010~2013年间公开发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经济法学术论文17篇,参编书籍3部。
  • 目录:
    引论
    第一章“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种思考
    第一节利用自然应对气候变化
    一、关于气候变化的模糊认识
    二、自然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三、与自然同行:人与自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通过国内法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
    一、国内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
    二、国内立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第二章生态修复:“以自然应对自然”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生态修复及其概念明晰
    一、生态修复概念诸说
    二、生态修复含义辨析
    第二节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一、生态修复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措施的必然性
    二、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实践措施
    三、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治理措施

    第三章生态修复及其法律制度建设实践
    第一节从采煤塌陷区说起
    一、采煤塌陷区概念及其分类
    二、问题缘起:采煤塌陷区概况及其现实危害
    第二节典型采煤塌陷城市生态修复案例调研
    一、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选取理由
    二、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成功案例与制度建设成果
    三、启发: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看待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第三节其他领域的生态修复实践
    一、我国森林生态修复实践
    二、我国水生态修复实践
    三、我国海洋的生态修复

    第四章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理论解构
    第一节法学研究视角下的生态修复
    一、生态修复的社会意义
    二、生态修复的法学研究视角
    ……
    第五章未来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构想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方法研究
顾康康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空间规划-以西安市为例
周典 许多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
谭秀杰 编著;张继宏;李锴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未来之技能:研究新视野
伊尔-哈姆·彼得森 编;格琳达·克鲁斯;安吉莉克·威尔德舒特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陈雄 编著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力
伊莲·福克斯(Elaine Fox)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灾害环境的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与提升对策
施益军 徐丽华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百年变局Ⅱ(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强国战略)
孙铁成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债券投资心理与行为
王健 著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百年变局
孙铁成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暴雨内涝的城市韧性研究
王峤;臧鑫宇;李含嫣;王逸轩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以自然应对自然”:应对气候变化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
应对:债券投资心理与行为(彩图版)(四色) 王健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