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2-08
版次: 1
ISBN: 9787516111406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9页
字数: 28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3人买过
  • 正当中国与东盟各国形成稳定健康的战略伙伴关系之际,我校以经济学、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等经济学科为基础,整合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文学、新闻学、外语、教育学、艺术等学科力量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于2005年成立了广西大学中国一东盟研究院;同时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作为“十一五”时期学校“211工程”的重点学科来进行建设。这两项行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研究,发挥广西大学智库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服务,并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的文科科研团队。 李心释,原名李子荣,20世纪70年代初生于浙江瑞安,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兼职教授,广西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出版4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数万字。 第一章导言: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研究模式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两种假设
    一语言谱系树说
    二语言区域说
    第二节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
    一底层论的启发
    二汉语底层研究及其问题
    三对平话研究中的底层论批判
    第三节平话变异的研究模式
    一“平话”的分布及其与壮语的地缘性接触
    二平话变异研究与其他东南方言底层研究的差异
    三语言接触与平话存古现象
    四变化与变异
    五干扰与借用

    第二章汉、壮民族接触与平话变异机制
    第一节汉、壮民族接触
    一汉民族的“壮化”
    二壮民族的“汉化”
    三壮族的西移与平话民系的形成
    第二节平话变异机制
    一壮语中的汉语成分
    二汉借成分对壮语音系和形态一句法的影响
    三基于民族接触的平话变异

    第三章接触视野中的平话语音变异
    第一节语言接触的音变理论
    一语音影响类型
    二语音影响类型特征的判定
    第二节各调查点概况及其与壮语的音系平行现象
    一壮语代表点音系
    二平话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三核心区的平话
    四扩散区的平话
    第三节音系干扰与音变规律
    一声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二韵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三声韵分化规则的固化
    第四节平话舌边清擦音的来源问题
    一舌边清擦音在区域语言中的分布
    二平话中声母的历时演化
    第五节平话中ω系列韵母的分布探析
    一ω系列韵母在壮语及壮侗语中的分布
    二ω系列韵母在平话中的分布
    三平话音系中的ω系列韵母形成机制
    四壮语的借用匹配对平话的语音影响
    第六节韵律干扰
    一声调分化的趋同
    二重音模式的趋同
    三句调模式的趋同

    第四章接触诱发的平话语法变异
    第五章平话中的壮借成分
    第六章余论:汉、壮语接触的层次
    附录Ⅰ广西历史(秦一唐)地图
    附录Ⅱ广西语言地图
    附录Ⅲ宾阳、邕宁方言点地方志材料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正当中国与东盟各国形成稳定健康的战略伙伴关系之际,我校以经济学、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等经济学科为基础,整合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文学、新闻学、外语、教育学、艺术等学科力量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于2005年成立了广西大学中国一东盟研究院;同时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作为“十一五”时期学校“211工程”的重点学科来进行建设。这两项行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研究,发挥广西大学智库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服务,并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的文科科研团队。
  • 作者简介:
    李心释,原名李子荣,20世纪70年代初生于浙江瑞安,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兼职教授,广西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出版4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数万字。
  • 目录:
    第一章导言: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研究模式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两种假设
    一语言谱系树说
    二语言区域说
    第二节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
    一底层论的启发
    二汉语底层研究及其问题
    三对平话研究中的底层论批判
    第三节平话变异的研究模式
    一“平话”的分布及其与壮语的地缘性接触
    二平话变异研究与其他东南方言底层研究的差异
    三语言接触与平话存古现象
    四变化与变异
    五干扰与借用

    第二章汉、壮民族接触与平话变异机制
    第一节汉、壮民族接触
    一汉民族的“壮化”
    二壮民族的“汉化”
    三壮族的西移与平话民系的形成
    第二节平话变异机制
    一壮语中的汉语成分
    二汉借成分对壮语音系和形态一句法的影响
    三基于民族接触的平话变异

    第三章接触视野中的平话语音变异
    第一节语言接触的音变理论
    一语音影响类型
    二语音影响类型特征的判定
    第二节各调查点概况及其与壮语的音系平行现象
    一壮语代表点音系
    二平话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三核心区的平话
    四扩散区的平话
    第三节音系干扰与音变规律
    一声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二韵母系统的简化与趋同
    三声韵分化规则的固化
    第四节平话舌边清擦音的来源问题
    一舌边清擦音在区域语言中的分布
    二平话中声母的历时演化
    第五节平话中ω系列韵母的分布探析
    一ω系列韵母在壮语及壮侗语中的分布
    二ω系列韵母在平话中的分布
    三平话音系中的ω系列韵母形成机制
    四壮语的借用匹配对平话的语音影响
    第六节韵律干扰
    一声调分化的趋同
    二重音模式的趋同
    三句调模式的趋同

    第四章接触诱发的平话语法变异
    第五章平话中的壮借成分
    第六章余论:汉、壮语接触的层次
    附录Ⅰ广西历史(秦一唐)地图
    附录Ⅱ广西语言地图
    附录Ⅲ宾阳、邕宁方言点地方志材料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审判实务与探索(2023年第1辑)(总第27辑)
卢上需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有机茶生产技术与经营(高素质农民培训教材)
廖贤军、吴潜华、刘助生 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水果地图(小巧经折装,一手掌握广西水果宇宙“花名册”,八桂特产的小百科图册指南)
广西三月三联席会议办公室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地方油茶制作
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建筑营造技艺概论
陈良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喀斯特天坑植物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精)
唐健民、韦霄、刘演、邹蓉、韦记青 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图谱(精)
梁永延、阳春生、邓必玉 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广西财经学院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中药资源大典(田林卷)(精)
刘演 著;缪剑华、余丽莹、黄云峰、胡仁传、党桂兰、严克俭 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普查年鉴(附光盘2020共4册)(精)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林树恒 编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东南亚语言区域视野中的汉、壮语接触研究
广西土地整治发展报告
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