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1
版次: 1
ISBN: 978730121446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4页
字数: 39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42人买过
  •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突出其研究性与实用性。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做了分析性的介绍,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汉语的语法、语用、字、词习得,以及学习者个体因素对汉语学习的作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卜,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解为基础,以意义学习为途径,诱导启发学生在互动中进行汉语学习的教学理念。共八章二十九节,各章节内容联系紧密,但每节又自成一体,可以独立使用。   温晓虹,美国休斯敦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中文研究部主任。1982年大学毕业,1984年由北京语言大学派往美国联合大学教授中文。1991年博士毕业,先后于美国两所高校任教,教授不同类型课程20余种。获Bowdoin大学“KarofskyTeachingPrize”、休斯敦大学“LenceAwardforTeachingExcellence”、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优秀华文教师”等教学奖项。研究领域为心理语言学。发表专著《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2008),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如杰出华裔学者春晖奖)、美国联邦政府和休斯敦大学等重要研究基金。先后任北京语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原大学(台湾)客座教授,中山大学汉语教材研究基地专家,美国大学理事会顾问。 第一章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第一节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一、对比分析法
    二、中介语理论
    三、石化现象与临界期/敏感期理论
    第二节偏误分析与纠正偏误效益的研究
    一、偏误分析
    二、纠正偏误效益的研究
    三、纠正偏误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偏误分析的局限性
    第三节不同视角的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一、语言学和普遍语法理论
    二、认知心理语言学
    ※思考讨论题

    第二章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第一节监控模式
    一、监控模式的五个理论假说
    二、监控模式简评
    第二节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模式
    二、输入假说
    三、输出假说
    第三节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一、 第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转变过程
    二、如何促使语言输入转变为语言吸收
    三、强化性的语言输出
    ※思考讨论题

    第三章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模式
    第一节竞争模式
    一、竞争模式的理论框架与研究
    二、对非母语汉语学习者的句子理解策略的调查
    三、竞争模式对教学的启示及对它的评价
    第二节多元发展模式
    一、多元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与研究
    二、汉语语序习得顺序的调查
    三、语言可加工性理论
    四、语言可教性假说
    第三节运作原则
    一、“内在化模式”与运作原则
    二、“把”字句习得中一对一运作原则的体现
    ※思考讨论题

    第四章汉语语法习得研究
    第一节“零代词”与主述题结构的习得
    一、“零代词”的习得研究
    二、主述题存现句的习得研究
    第二节“把”字句的习得研究
    一、文献回顾
    二、位移“把”字句的实验调查
    三、“把”字句习得研究小结
    第三节否定句的习得研究
    一、汉语“不”和“没”及差异比较的否定结构习得研究
    二、汉语否定句的习得中是否存在母语迁移现象
    ……

    第五章字、词与阅读学习
    第六章汉语语用习得研究
    第七章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动机研究
    第八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引用文献(中文)
    引用文献(英文)
    索引
  • 内容简介: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突出其研究性与实用性。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做了分析性的介绍,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汉语的语法、语用、字、词习得,以及学习者个体因素对汉语学习的作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卜,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解为基础,以意义学习为途径,诱导启发学生在互动中进行汉语学习的教学理念。共八章二十九节,各章节内容联系紧密,但每节又自成一体,可以独立使用。
  • 作者简介:
      温晓虹,美国休斯敦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中文研究部主任。1982年大学毕业,1984年由北京语言大学派往美国联合大学教授中文。1991年博士毕业,先后于美国两所高校任教,教授不同类型课程20余种。获Bowdoin大学“KarofskyTeachingPrize”、休斯敦大学“LenceAwardforTeachingExcellence”、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优秀华文教师”等教学奖项。研究领域为心理语言学。发表专著《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2008),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如杰出华裔学者春晖奖)、美国联邦政府和休斯敦大学等重要研究基金。先后任北京语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原大学(台湾)客座教授,中山大学汉语教材研究基地专家,美国大学理事会顾问。
  • 目录:
    第一章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第一节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一、对比分析法
    二、中介语理论
    三、石化现象与临界期/敏感期理论
    第二节偏误分析与纠正偏误效益的研究
    一、偏误分析
    二、纠正偏误效益的研究
    三、纠正偏误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偏误分析的局限性
    第三节不同视角的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一、语言学和普遍语法理论
    二、认知心理语言学
    ※思考讨论题

    第二章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第一节监控模式
    一、监控模式的五个理论假说
    二、监控模式简评
    第二节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模式
    二、输入假说
    三、输出假说
    第三节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一、 第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转变过程
    二、如何促使语言输入转变为语言吸收
    三、强化性的语言输出
    ※思考讨论题

    第三章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模式
    第一节竞争模式
    一、竞争模式的理论框架与研究
    二、对非母语汉语学习者的句子理解策略的调查
    三、竞争模式对教学的启示及对它的评价
    第二节多元发展模式
    一、多元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与研究
    二、汉语语序习得顺序的调查
    三、语言可加工性理论
    四、语言可教性假说
    第三节运作原则
    一、“内在化模式”与运作原则
    二、“把”字句习得中一对一运作原则的体现
    ※思考讨论题

    第四章汉语语法习得研究
    第一节“零代词”与主述题结构的习得
    一、“零代词”的习得研究
    二、主述题存现句的习得研究
    第二节“把”字句的习得研究
    一、文献回顾
    二、位移“把”字句的实验调查
    三、“把”字句习得研究小结
    第三节否定句的习得研究
    一、汉语“不”和“没”及差异比较的否定结构习得研究
    二、汉语否定句的习得中是否存在母语迁移现象
    ……

    第五章字、词与阅读学习
    第六章汉语语用习得研究
    第七章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动机研究
    第八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引用文献(中文)
    引用文献(英文)
    索引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
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研究:认知模式与策略
徐子亮 著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
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
温晓虹 著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
汉语字词教学
沈禾玲(Helen H.Shen)、沈禾玲(Helen H.Shen) 著